瞩目日本邮政民营化:一场近乎赌命的经济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 01:2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众议院解散”!8月8日下午,在众议院支持派议员三呼万岁的庆贺声中,日本政局告别了2001年小泉上台以来罕见的稳定状态。随后,小泉向媒体表示,解散众议院是想问一问国民要不要进行邮政民营化改革。 就在当天早些时候,参议院以125票反对、108票赞成的表决结果否决了小泉政府的邮政民营化法案。而该法案在7月5日的众议院全体会议上也仅以233票对228票的微弱多数获
整个过程与政治学教科书的描述别无二致。但仅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会发现事件产生的原因似乎让人大跌眼镜,为了邮政改革,竟然解散议会。在世界各国经济改革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较为鲜见。之前,因为拒绝经济改革而下台的政府屡见不鲜,但因为经济改革要赌上政治前途的政府却是凤毛麟角。 事实上,日本教科书式的政治体系背后是一个并不符合经济教科书原理的经济体系。两大体系冲突的结果是政治制度的畸变,有其形而无其神,导致日本学者所称的“政治经济双重结构”,进而导致经济改革寸步难行。在经济学家们为转轨国家出现少数人的“权贵资本主义”痛心疾首之时,日本却陷入了较多数人的民主泥沼。 “日本的病是慢慢消耗体力的病。”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指的日本慢性病其实并非与生俱来。日本经济史显示,在1930年代之前,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经济都属于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纯粹市场经济的范畴。其转折点是1930年代的日本经济重型化运动以及随后的军国主义兴起。 此后,战时管制经济的模式就一直阴魂不散,并被二战后的美国占领者所姑息。其后,这种补贴普施、政府高度干预的模式被日本经济复兴运动所裹挟,获得了“日本式资本主义”的美誉,在创造日本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将自己推入了难以转身的死胡同之中。从桥本内阁的“东京大爆炸”的金融改革,到近年的银行改革,日本的经济改革均如同困兽一般焦躁却找不到回到市场经济老家的路。 在度过了1990年代那“失去的十年”之后,小泉高喊着“无禁区改革”的口号方才走上了政治舞台。为了解决经济衰退和银行坏账,改革必不可少,但是产生经济衰退和银行坏账的那些力量却通过议会民主政治体系被急剧放大了。从此悖论在日本出现了,不改革的政党上不了台,坚决改革的政党却很可能要下台。 日本的邮政体系就是这些政治经济矛盾集中度最高的地方。从1970年代以来,邮政改革就一直是日本政界的禁区,就像美国政界讨论个人持有枪支的问题一样。新闻界对邮政改革的宣传报道也很忌讳,在不久前小泉为邮政民营化改革造势的过程中,反而是全球内衣巨头黛安芬推出了一套主题连体内衣,为邮政私有化鼓劲。 邮政改革之所以成为“禁区”的原因,可以举一例来说明。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担任邮政大臣时,通过对邮政系统的选票评估就可以预知选举的结果。 一个篱笆三个桩,由日本邮政部脱胎而来的日本邮政公社就是自民党议员的“大票箱”。在全国设有2.47万个邮局,拥有28万名员工,且员工均属国家公务员系列,不可解雇。更离奇的是,这些邮局中还有近2万个特别邮局,这些邮局的局长之前一直实行准“世袭制”。 由此,邮政改革几乎成了自民党分裂的代名词。在自民党内反对派的眼中,将邮政民营化的结果只会是让美国的投资机构坐享渔翁之利。既有兄弟阋墙,大党式微也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邮政改革是小泉竞选时的改革目标之重,如今,其断腕逼宫,导演了重新选举之戏。政治游戏可以按照教科书的要求不断玩下去,但日本经济改革的悖论却不会因为这种政治权力的角逐而自动消散。解散了议会,新的议会还得面对这个悖论。无论谁做了下一任首相,都只能在政治与经济夹缝中进退两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