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中行上市进行时 > 正文
 

入股中行渐近:苏格兰银行收入向上股价下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 10:3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徐炯 上海报道

  英国夏令时间8月4日上午8时,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oyal Bank of Scotland,下称“苏格兰银行”)公布了200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从数字上看,董事长乔治·马斯文森爵士(George Mathewson)交出的成绩单无可挑剔
:2005年上半年,无论在收入、利润还是分红上,苏格兰银行都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

  然而,就在业绩公布当天,苏格兰银行的股价大幅下挫,跌幅高达4.4%——针对中国银行的投资至今情况不明,市场担忧令苏格兰银行的股价表现出人意料。

  收入向上,股价向下

  “在充分考虑到所有的顾虑之前,我们是不会轻举妄动的。”面对市场的负面反应,在半年业绩电话会议上,苏格兰银行首席执行长弗雷德·古德温爵士(Fred Goodwin)说。

  2005年上半年,苏格兰银行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24.65亿英镑,同比增长15%;税前利润36.88亿英镑,同比增长14%;每股利润86.7便士(100便士合1英镑),每股分红19.4便士。“这个结果,延续了集团的主要发展状况。”古德温说。

  与此同时,苏格兰银行的收入亦日趋多元化。

  古德温指出,1999年苏格兰银行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公司银行业务和个人银行业务,但是到了2005年上半年,银行旗下的苏格兰银行保险公司占据了公司收入来源的21%,而公司银行业务和个人银行业务比例则有所下降。“2005年上半年,苏格兰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已经占了整个银行收入的62%。”他说。

  虽然如此,不少投资者仍然坚持大幅出售苏格兰银行的股票。此前有消息称,苏格兰银行正与中行就出资约25亿美元收购后者10%股权的事宜进行谈判。市场对该计划感到担心,但古德温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我对多数的担忧感到理解。任何人在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都会得出这种结论并随之产生顾虑。”在英国夏令时间8月4日上午7时30分和中午12时的两次电话会议上,古德温几次向记者说明了苏格兰银行管理层的这一想法。

  不过越来越接近事实的传闻正发挥着它的影响,对中行的参股计划不甚明朗,令苏格兰银行股价一路走软。到8月4日下午伦敦证券交易所收盘时,苏格兰银行的收盘报价为1628便士,下跌75便士,跌幅达4.4%。

  事实上,苏格兰银行股票的市盈率是所有英国上市银行中最低的,仅仅只有9倍,而同期英国上市银行的平均市盈率是12倍左右。

  而且,苏格兰银行的业务重点一直在英国、美国和欧洲市场;在亚洲的业务规模很小,只在5个亚洲国家成立了6家办事处。因此,有评论认为苏格兰银行参股自己业务并不熟悉的中国银行,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投资活动。

  海外扩展的亚洲潜力

  过去几年的成功收购也许会证明投资者的担忧是多余的。

  作为英国第二大银行,1727年成立的苏格兰银行,最近几年的形象正从一家传统的英国本土银行向世界性的银行转变。

  1999年以前,苏格兰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英国本土,85%的利润来自英国。之前的1985年,苏格兰银行收购美国国民金融集团,让银行利润中的美国成分增加到大约10%。除去这两块业务,苏格兰银行在欧洲大陆还有5%的利润来源。在其他区域,苏格兰银行几乎没有开展活动。

  但是,情况从1999年开始发生了很大变化,苏格兰银行在英国和海外进行了大大小小共计超过25桩收购交易,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000年斥资210亿英镑(合370亿美元)对国民西敏银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 PLC)的收购,令苏格兰银行一跃成为英国第二大银行。

  2004年8月,苏格兰银行再度出手,由旗下的美国国民金融集团出资收购了美国Charter One Financial公司所有在外流通的普通股,总收购金额为105.3亿美元。这项交易使国民金融集团成为美国第八大商业银行控股公司。8月4日,国民金融集团CEO拉里·费雪(Larry Fish)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国民金融集团对Charter One Financial的整合工作已经提前完成。

  通过多次并购活动,截至6月30日,苏格兰银行总资产已达7021亿英镑,下辖公司银行和金融市场、个人银行、国民金融集团(Citizens Financial Group)、苏格兰银行保险公司等几个主要业务部门。2005年上半年该行利润构成中,英国的利润来源已经下降为63%,美国部分的利润贡献增加到了27%,欧洲大陆部分也增加到了9%。但是来自欧美区域以外的利润,依然仅占整个苏格兰银行的1%。

  古德温立志于继续改变这一状况。在业绩展望中,他说,集团近期不会在英国、爱尔兰和欧洲大陆进行新的并购计划;美国市场目前也已经没有进行新的并购的空间;只有在亚洲市场上,“可能存在建立合资公司的潜力”。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