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跨国演义)“赛车手”施伦普为何半路翻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17:00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大本营起火

  仅仅在一年前,汽车业巨头戴姆勒克莱斯勒(以下简称“戴-克”)的CEO施伦普(JuergenSchrempp)不顾来自各方的压力,与公司签订合同,延长任期至2008年。那时,施伦普仍很自信,认为他的全球战略虽然已经耗资数十亿美元,但将以胜利告终。然而就在上周四,施伦普突然宣布将于今年12月31日退休,距离任职期满还有3年。与这条消息同时宣布的还
有,公司最大的股东德意志银行已开始大举沽售戴姆勒克莱斯勒股票,计划将持股比例从10.4%降至6.9%。另外,就在施伦普宣布退休当天,戴-克公司的股价急升8.7%,显示股东们对老施当政早已不耐烦了。他的继任人选是曾经成功扭转了克莱斯勒子公司局面、现任该子公司总裁的迪特尔·泽金。这也表明公司眼下不愿打破旗下德美两家子公司的联姻,虽然有些股东一直在积极呼吁这样做。奇怪的是,施伦普宣布退休是在戴-克旗下的克莱斯勒分公司业绩报捷的背景下发生的。当天,公司宣布第二财政季度净利润增长28%,至7.37亿欧元;销售额增长3.6%,至384亿欧元。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克莱斯勒集团,虽然美国汽车市场价格战已呈白热化状态,克莱斯勒的营运利润仍然提高了4%。问题出在梅塞德斯子公司。就在美国分公司逐渐走出困境之际,该子公司却颓势不改,净利润暴跌98%。事实上,戴-克在德国的“大本营”早已暴露出成本过高和产量过剩的弱点,只是由于施伦普一直以来文过饰非,在很大程度上将实情掩盖起来。戴-克在德国的一位熟悉内情的高级经理指出,该公司其实“早在水深火热之中”,公司管理层早在1年前就商讨让施伦普“体面”地下台。

  德美“联姻”留下笑柄

  无论如何,在德国企业史上,“施伦普”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施伦普现年60岁,16岁就进入公司,最初曾当过技工,已经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度过了整整44年沧桑寒暑。在1998年,他推动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合并,从而开始了他所认为的戴姆勒走向世界的伟大事业。施伦普当年的宏伟构想是将德国和美国的两家知名汽车生产商融为一体,创建出全球最盈利的汽车生产企业。施伦普的逻辑十分完美:戴姆勒-奔驰的梅塞德斯是世界顶级豪华车生产商,而克莱斯勒当时在底特律虽然是三大车厂中最小的,但盈利能力却最好。两强结合产生规模效益,加上来自日本三菱的技术,还能不发?然而,施伦普实在是运气不济。自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合并后,问题就一直不断。要么是克莱斯勒业绩不佳,要么是与三菱或现代的合作不成功,总之,总公司的财务状况深受损害。用奥多证券(OddoSecurities)的分析师奥利弗·普托的话说,戴-克总是改革、改革,就是不能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上。“曾经是稳定的利润增长动力的梅塞德斯,如今完蛋了。”在去年,施伦普与梅塞德斯的工会签署了协议,保证该公司16万名工人的就业直至2012年。这样做的结果是:公司的生产能力过剩了约30%。戴-克的一位高级经理说,这令公司雪上加霜。梅塞德斯的失败最终将施伦普拖下深渊。在2000年,梅塞德斯的豪华车品牌在美国市场上是“一哥”,但很快就被丰田的Lexus取代,如今,当年的“一哥”已经屈居第四。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年上半年,梅塞德斯的豪华车已被宝马所超越。为了扭转劣势,梅塞德斯不得不在其产品里加入更多的功能,而这是以牺牲质量和稳定性为代价的。由于质量问题,梅塞德斯今年发生了公司历史上最严重的召回事件,加上Smart微型车巨额亏损等原因,梅塞德斯出现了10年来的第一次季度亏损。在4月6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施伦普遭到机构股东的猛烈抨击。进军日本失利也给了施伦普沉重一击。与三菱成立合资公司是施伦普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然而,三菱早已经陷入困境,戴-克根本无法负担起这个沉重的包袱,去年,戴-克决定不再向三菱注资,而且出售其拥有的37%股份。相比之下,雷诺注资的日产也曾一度不景气,但雷诺通过派出杰出的经理人,终于使日产“死过翻生”。这不仅使人质疑施伦普的战略,也质疑其管理能力。

  银企联盟崩溃

  业内人士指出,施伦普的梦想早就破碎了,此时宣布退休虽令人遗憾,但毕竟是在公司开始好转的时候退出,好歹有人会记住他的名字,总好过被股东赶走———为了施伦普的梦想,股东付出惨重代价,自1998年以来,公司股价已被“腰斩”。在戴-克的兴衰史中,不能不提及戴-克与德意志银行的关系。德意志银行减持股份之举标志着德国银行界和德国企业界密切融洽关系网的重要支柱之一轰然倒塌。这套被誉为“德国公司”的体系曾为德国各大公司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让他们免受股市动荡的压力,让公司的其他股东几乎无法发挥影响力。这套体系运作之有效在施伦普身上表现得登峰造极。在德意志银行前任首席执行官希尔玛·科珀的大力支持下,施伦普于1998年主持完成了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两大公司的惊世并购案。作为戴姆勒的大股东,德意志银行时任首席执行官科珀兼任了戴姆勒克莱斯勒监事会主席一职(德国公司的监事会相当于美国公司的董事会)。当年,当克莱斯勒出现数百万美元亏损后,公司市值一落千丈,为此很多股东纷纷反对施伦普。但科珀一如既往地给予坚定支持。两年前,股东们仍然抓住公司市值暴跌的把柄不放,但科珀仍想方设法将施伦普的合约延长了3年,到2008年。科珀从德意志银行离职后,施伦普失去了最有力的靠山。德意志银行内部反对戴姆勒收购克莱斯勒的银行家将矛头指向施伦普。他们质疑,让施伦普再干下去,风险是不是太大了?该行现任CEO约瑟夫·阿克曼不止一次地表示,该行将出售戴-克的股份。可以说,戴-克与德意志银行的联盟,是造成戴-克陷入困境,以至于施伦普黯然引退的根本原因。这种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的方式,令德国企业保持稳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利益冲突、损害股东利益,使管理层无法实施良好的公司治理。就拿施伦普来说,他极力打造心目中的全球汽车业霸主,却忽视了股东的利益,最终成为他职业生涯的最大拦路石。张隽

  (金陵/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