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西兰先驱报》7月11日
在法国南部城市艾克斯举行的欧洲公司管理人会议上,一些与会代表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欧洲国家公司廉价和非熟练劳动力的供应地。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中国生产工艺复杂的高端产品的能力也在增强,中国正迅速成为欧洲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对手。
他们提出,欧洲必须摈弃死板的劳动法规,同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避免在未来数年内从事复杂工艺劳动的工作机会流失到中国。不少欧洲公司认为,欧洲劳动法规中的一些障碍性条款使得部分公司将一些需要复杂劳动的生产过程移师中国。
英国汤姆金斯机械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士·尼科尔说:“就总体而言,中国和英国在灵活性问题上差别很大,欧洲在劳动法规上存在的障碍性规定是公司们面前难以应对的一大困难。在中国,没有人在为是否应该实行35小时工作制度而争论,人们想的只是要工作,他们想工作,他们想挣钱。”
尼科尔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欧洲甚至墨西哥的还要低廉,但这还不是影响欧洲公司的唯一因素。
欧洲公司的管理层认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加之中国工人乐于学习掌握新的劳动技能,这使得中国不再仅仅是非熟练劳动力的供应地。
在尼科尔看来,欧洲仍然具备创新的能力,但呆板的劳动法规使得企业很难对形势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瑞辉公司首席执行官汉克·麦金内尔说,欧洲过去在创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不能就此裹足不前。“欧洲制药工业在上世纪60年代处于世界的核心地位,但如今欧洲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