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柯浪
2005年7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合众人寿在它的保险布局上又落下了一枚重要的棋子。这一天成立的合众人寿北京分公司,已是这家民营保险企业在成立半年多来,设立的第五家分公司。
尽管行事算不上高调,但合众人寿的一举一动仍应其民营身份而备受关注。2002年,中国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成立的保险公司民生保险成立,也曾引起广泛的关注。但不同的是,民生保险从筹备到最后成立,总共用去了7年的时间,而合众人寿仅仅用了1年。
2004年6月合众人寿获保监会批准筹建,2005年2月3日在武汉宣布开业,到现在分别设立了武汉、上海、南京、郑州和北京5家分公司。“山东分公司也即将开业。”合众人寿总裁助力、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国芳告诉《法人》。
在十六大报告和非公36条公布后,合众人寿与民生保险成立时的政策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即便如此,合众人寿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因为与合众人寿同期获批的8家寿险企业,目前大多仍处在艰难的筹备阶段。
以如此快的速度进入垄断色彩很浓的保险领域,合众人寿是怎么做到的?
幕后“金融家”
在合众人寿北京分公司成立大会上,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言语不多,似乎很难引人注意。 但他正是这家民营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戴皓。尽管在《新财富》评选的“2005年500富人榜”上,戴皓以28亿的净资产排在地42位,但他的名字仍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戴总为人极为低调,平时很少接收媒体采访。”一位合众人寿的工作人员说。
因一场车祸而不得不坐在轮椅上的戴皓,是一家集房地产、金融、医药、物业、经贸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中发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中发集团创立于1993年,拥有成员企业13家,其中控股企业5家、参股企业8家,资产总额40亿元。中发集团下属的北京永泰房地产公司正是合众人寿的最大大股东,拥有合众人寿20%的股权。
尽管中发集团是一家以实业为主的企业,但戴皓对金融领域却有惊人的热情。回顾他的创业史可以发现,他最终通过成立民营保险公司而进入金融领域,其实是一种必然。
戴皓是黑龙江哈尔滨人,1989年大学毕业后曾就职于哈尔滨的工商部门,后辞职下海,并于1994年4月创办了哈尔滨中大城市信用社和哈尔滨金福典当行,戴的金融之路由此开始。在最高峰时,戴皓的信用社个人储户达到2万,存款额近3亿人民币。但此后,由于国家金融政策调整,中大城市信用社被并入哈尔滨城市商业银行。金福典当行则一直经营至今,并将业务拓展到北京市场。
在初试金融业碰壁之后,戴皓在房地产行业找到了发展的机遇。他在哈尔滨和北京开开发的几个楼盘使他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他的中发集团也不断做大。
但戴皓始终没有放弃在金融领域有所作为的梦想。他曾经表示自己要在“40岁以前成为实业家,40岁以后成为金融家。”除去理想化因素外,他进入金融领域的一个更现实原因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按国际化发展模式,企业要想做大,必须有金融业作为有力的支撑,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中发集团的根基。”戴皓说。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合众人寿的成立便顺理成章了。
缔造合众人寿
“成立至今我们的保费收入已超过了1亿元。”合众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国芳对《法人》说。对于那些大的保险公司来说,这或许算不上一个多么惊人的成绩,但若考虑到与合众人寿同时或批的保险公司尚在筹备,
合众由6家民营股东出资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亿元。据了解,除永泰外,这些股东大多来自于房地产和投资业,他们是北京永泰多年的投资伙伴,或与永泰处在同一产业链上。
由于合众人寿股东都来自产业界,并且有相互关联,一个担忧很自然地被提出:合众人寿的保费收入会不会被这些股东、尤其是大股东当成“提款机“?毕竟,这在进入金融领域的民营企业里并非没有前车之鉴。
“股东之间法人地位相对独立,又保持了股权结构相对分散,防止了一家独大的发生。”戴皓这样解释。
其实,对于如何管理一家民营保险公司,曾经有过金融业经验、并热衷与此道的戴皓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首先要股东意见的高度一致。“合众人寿能快速完成筹备,顺利开业,得益于股东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沟顺畅。”戴皓认为,“寻找一些有过合作经验的合作伙伴更便于股东们达成一致,有利于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合众人寿能在同时或批的8家寿险公司中拔得头筹。
目前,全国寿险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仅北京市场就有20多家寿险企业。快速地成立,抢占市场先机对于一家民营保险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但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不够的。“寿险业需要强大的资本金作为支撑,并且投资回报期长达7—8年。”合众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国芳告诉《法人》,“我们的股东已做好了长期投入的准备。”
显然,这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合众人寿在筹备期曾计划将资本金充足到全国性保险公司要求的下限5亿人民币。然而,在最终开业时,注册资本金减少到了3亿人民币,一时间外界传言纷纷。
“降低注册资金,是为了能尽快开业,抢占先机,钱公司成立后可以再筹集。”张国芳对此解释说。他透露,合众人寿已与近期成立了增资扩股小组。
戴皓也透露:“目前合众人寿正在开始实施增资计划,公司资本金将达到7-8亿,我们还将考虑引入1-3家境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增资计划希望今年年底道明年年初完成。”
“已经有几家外国投资者对我们表示了兴趣,目前正在谈。”张国芳对《法人》说。
在不断寻求资金注入的同时,合众人寿的却没有如人们想象中的大规模铺张自己的业务范围。“最近我们把今年预期达到的业务目标由8亿调整到现在的5亿,我们不会盲目追求规模。”戴皓说,他表示,在公司成立初期,将比较强调发展银保和团险,“3年后,我们会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业务模式再适度进行调整”。
道路曲折
在去年新批的18家公司的股东中,民营企业正成为进军保险业的主力军,民营资本成为保险市场的主流资本。
“民营资本进入保险市场,一方面有助于保险公司建立起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促进保险业的股权改革,重塑保险市场的微观基础,完善保险市场结构。”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说。
中国现有的保险市场上,人保和中国人寿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以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衡量的市场集中度仍超过了60%。这表明国有保险公司在整个保险体系中的规模相对过大,保险业市场结构垄断程度太高,现有的保险组织体系与经济的市场化、多元化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冲突。
“民营资本进入保险市场有三个好处:一是通过保险业搭建一个平台,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资本市场的各种资源;二是进入保险业后将来可能上市,融到更多的资金,也可以套现;三是将保险业作为一个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大企业的发展空间,提高竞争能力。这将给民营企业家提供丰富的发展舞台,带动民营资本进入保险市场。”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姜秀昶说。
但是民营资本的趋利心态也成使管理层在制定准入政策时有所顾虑。
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具有金融投资性质,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在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现金流容易受到大股东的控制,从而有可能为其带来巨大的利益。如果经营失败,有限责任制度也会将股东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之内。这样使得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尤其是具有控制权的投资)就具有某种特殊的价值,这可能是民营资本纷纷进入保险业的重要原因。
但是,政府管理层与学界的担忧和谨慎切不可变成因噎废食。《中国保险报》一篇文章指出:尽快推出相关金融立法和完善保险监管制度应是当下的明智之举。适度限制单一民营资本在保险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在股权多元化的“多”上做文章,防范单一股东对公司管理权的控制,从制度上来“过滤”短期投机保险业的民营资本,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民营资本投资和经营行为的长期化,应该是目前相关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