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艰难的磋商,欧盟与我国就纺织品贸易问题刚刚达成协议。但在机电领域,一片更难解决的“阴云”早就笼罩在中国制造头上。
8月13日,欧盟在电机电器产品方面的环保指令WEEE就将生效,而相关指令RoHS也将在2005年的7月1日实行。据权威人士评估,这两项构建绿色壁垒的指令至少将影响到中国317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欧盟机电产品总值的七成。
欧盟机电绿色壁垒:
因环保之名
WEEE是《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的简称,而RoHS则是指《欧盟电子电机设备中危害物质禁用指令》。
据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的江海虹博士介绍:与纺织品贸易争端不同,这两个指令是欧盟议会及理事会于2003年2月通过的,并于2004年8月13日转换为正式法律,不能通过WTO协调机制谈判解决。
WEEE要求生产商负责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的机电产品,并在此后对投放市场的产品上加贴回收标志。根据这个指令,欧盟将对进入本地市场机电产品额外征收回收费用。
同时,欧盟认为即使对废弃设备进行了收集和回收,有害物质还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存在危险,因此又补充了RoHS指令,要求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器和电子产品不得含有铅、汞、镉等6种有害物质。两个指令涉及10大类102种产品。
2004年,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出口额达1276亿美元,其中进入欧盟市场的超过1/4,仅江苏一地就达158亿美元。由于指令涉及的大家电、小家电、IT及通讯设备、电动工具等前7类产品都是江苏最主要的出口电子电气产品,保守估计,这个省也要有100亿美元的出口要受到影响。
江苏一家大型家电制造商的负责人说:“欧盟实施两指令事实上起到了保护当地企业、阻碍中国企业进入的绿色壁垒作用。RoHS指令的关键在于通过替代性的原材料及工艺,如使用无铅焊接材料和无铅焊接设备和无机阻燃剂等。这些对于10年前就大量投入资金进行研究的欧美日制造商来说不成问题,可对于研发力量薄弱的‘长三角制造’来说,几乎是一场灾难。”
据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副厅长金永辉介绍,2004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217.1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比重的37.3%,这一比重使得机电产品取代了纺织服装产品成为浙江第一大类的出口产品。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郑一方说,2004年浙江出口欧盟的机电产品总额中有28.45%属于欧盟两个指令的管辖范围,约合61.7亿美元,这些指令一旦实施,浙江企业将失去欧盟市场,且短期内无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另据杭州海关年初统计显示,2005年1月浙江省共对欧盟出口指令范产品1.6亿美元,同比增长44.4%,比2004年出口增速下降54.5%。“报废指令”已初步影响浙江省有关产品的出口,同时,指令产品出口呈现向其他市场转移的趋势。1月浙江省对美国出口指令产品0.8亿美元,同比增长66.3%,占浙江省指令产品出口总额的19.6%;对日本出口指令产品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倍,占浙江省指令产品出口总额的12%。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处副处长罗江也认为:这两个指令不仅会明显增加中国企业的制造成本和出口成本,而且还将使部分产品不达标企业面临被排斥出欧盟市场的威胁。欧盟实施两指令更主要的用意是抬高绿色门槛。同时,不排除美国和日本追随欧盟,抬高环保壁垒门槛的可能性。
绿色门槛
挑战长三角“成本神话”
以“长三角制造”“珠三角制造”为代表的中国机电产业,一向以“便宜得惊人”为主要卖点进入国际市场。可是,WEEE和RoHS实施后,欧盟市场就被挡在一道“绿色门槛”之后。
据浙江省外经贸厅的一位官员分析,这两项指令将给“长三角制造”增加四项主要成本:
一是“历史垃圾”和“未来垃圾”的回收处理费用。对于2005年8月13日以前的来自家庭的“历史垃圾”,其费用由生产者按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份额负责;对来自非家庭的“历史垃圾”,生产者负责售出新产品时回收旧的产品,其余由使用者负责。2005年8月13日以后投放市场的产品,生产者应支付所有自己生产的产品的回收、处理、再循环和环保丢弃处理的费用。同时,欧盟规定回收率和再利用率为70%至80%。两项指令启动后,电子电器回收成本将转嫁到制造商身上,由于欧洲劳动力成本高,可能使回收成本接近甚至高于制造成本。相比而言,国内制造业会失去成本优势,从而降低相关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二是有害物质检测增加成本。欧盟制订了相应的法律,要求通过必要的手段进行检测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要求,生产企业要对构成产品的所有原材料和零部件逐一识别,确保不含有害物质。如电源线的绝缘护套中不能含铅,冰箱的制冷剂不用镀铬的零部件,包装材料要确保选用无毒、无污染、可再生、易降解的材料等等,这些都需要生产商付出一定的检测费用,而对于规模相对偏小的我国机电制造商来说,仅仅这笔检测成本就是一场“噩梦”。
三是替代材料增加成本。我国生产的大部分电子电器产品都使用了6种被禁的有害物质,寻找替代品要增加产品的成本,而使用替代品要求对相关制造过程和生产工艺装备进行改进,并且目前有些被禁的有害物质还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一家向欧盟出口小家电的企业负责人透露:像制造水壶、咖啡壶、面包机等用的含铅焊锡材料只要110至120元,但无铅焊锡材料成本则达到250至260元,仅这一项,就会使他们的整体成本提高10%至20%。
四是跨国公司转移供应链,本土零配件生产企业压力加大。目前我国相关出口产品的主力军是外资企业,但为其承担零部件配套的却大部分是本土中小企业,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对零部件进行控制就可以规避RoHS指令带来的风险,而配套厂商必须使自己的产品符合要求才能成为跨国公司的合格供应商,这样对于两指令带来的压力和影响就被转移到了中小企业身上。而我国企业缺乏检测手段和研发能力,难以具备有害物质的替代技术和工艺。由于我国制造业一直走低端路线,环保材料供应链的建立并非易事。很多生产商担心原有的供应链会否因此断裂。如果成品企业不从零部件供应进行监管,零部件厂商不从上游材料供应商进行监管,最后的风险很难控制。
研究表明:受此影响,国内家电企业的整体成本将至少提高10%左右,出口价格上涨15%左右。
罗江说,浙江大型家电企业不多,出口的电气产品主要以小家电为主。据一些小家电生产企业测算,仅WEEE指令的回收费用要求就会导致平均售价上升30%至50%。2004年,一支欧盟专家组访华时曾与浙江省质监局有过接洽,欧盟专家表示,回收成本可能要占到售价的30%至100%,因此,不排除这种极端的可能性:售价两欧元的产品,却需要十欧元的回收费。
在这种情况下,“长三角制造”的“成本神话”将难以续写。
长三角制造:
应对还是放弃
危机已是“山雨欲来”,但“长三角制造”准备好如何应对了吗?
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电子电器设备生产企业了解WEEE和RoHS指令,并予以了足够重视,但误区仍然存在,应对的技术手段也存在具体困难。
一些企业只是在消极应对。江苏一家著名OEM厂商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的产品都是贴牌出口,供应链的问题也是按照外商的要求解决,影响不大。”当记者追问他,不能回避的“跨国公司已注册无铅焊接技术专利”问题如何解决时,他说:“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引进技术,交给人家专利使用费。”
杭州海关综合统计处分析科科长钱平说,据海关向有关企业了解,在浙江省的出口企业中,向欧盟出口信息、通讯及数码产品的企业受欧盟两指令的影响较小,而出口传统家电产品及小型测量仪器的企业受两指令的影响较大。
前者受影响较小,一是因为信息、通讯及数码产品技术标准高,选用材料通常均为环保材料,大都已符合欧盟的标准;二是因为这些产品附加值高,且90%以上的产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受回收费用的影响较小。而欧盟两指令对后者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报废产品回收费用和更换新材料及采用新工艺都会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增加,而传统家电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增加的成本对此类产品影响较大。
罗江说,现在部分小家电生产企业面对欧盟两项指令,只能保持听天由命的态度,在2003年欧盟官方公报公布了这两项指令之后,省局立即举办了研讨会,并向全省小家电企业寄送了数百封邀请函,但只有8家企业应邀出席。
许多小企业表示知道以自己的规模和研发能力,是不可能解决两项指令设置的障碍的,因此他们的唯一选择就是退出欧盟市场。
但也有少部分的小家电生产企业表现比较积极,在这一产业比较集中的宁波和温州,都有一些有规模的民营小家电生产企业不惜投入数十万元乃至数百万元,进行研发,目前有的企业已经宣布能够达到RoHS指令的标准,并找到了绿色无公害的替代材料,但是替代材料成本较高,这也成了亟待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在技术层面,“长三角制造”既缺乏规范的标准检测方法,又缺乏有害物质检测手段。目前欧盟尚未发布对6种有害物质的官方检测方法,而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会使检测结果出现很大的差异。另外,企业也难以花费高额费用购买检测设备。而且,欧盟大部分国家原定在2004年8月必须完成的法律条文工作将延迟到今年10月后至年底前。这将意味着出口欧盟的电子电器产品面临执行相关环保指令却无相关标准的问题。WEEE指令实施在前,各国相关法律出台在后将大大减少企业寻求解决办法的时间。而相对于美、日、韩等早有环保准备的国家,本来就仓促应战的中国企业将更加被动。
这种情况下,国际权威的第三方认证似乎应该是企业的理想选择。但是,记者了解到:国际权威认证机构UL美华针对RoHS推出的有毒有害物质控制解决方案,目前在长三角地区仅有宁波奥克斯公司一家与其签约,而关于WEEE和RoHS将延期实行的传言却风行一时。“环保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如果我是中国企业家,就不会把宝押在这(延期)上面。”UL美华总经理钟正说。
实际上,我国政府也已经在根据欧盟指令制定相关法规。据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已经上报国务院,估计近期内将会出台,以避免被欧盟环保指令拒之门外的其他国家库存的电子产品及原材料大量涌向我国。
罗江表示,希望有规模的民营小家电企业能够采取以大带小的方式,带动全行业克服两项指令带来的危机,但是大企业不愿意将已经得到的研发成果让全行业共享。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是以块状经济产业带为依托建立孵化器,企业共同出资,技术成果共享。还有的企业提出联合在欧盟联合设立中国小家电的专设回收机构,降低回收成本。
“这两项指令短期内可能会使‘长三角制造’出口量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彪教授说。他认为,“长三角制造”必须要积极应对这次挑战,否则,“打造世界制造业新高地”只能是空谈。刘志彪还说,小家电企业应对WEEE和ROHS两项指令,仍然要依靠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办法来解决。例如,同样的白炽灯泡,有的浙江企业的产品连续点200至500个小时就会出现亮度衰竭,而荷兰飞利浦的灯泡可以坚持2000个小时,而1只飞利浦灯泡的价格,也差不多是普通灯泡的4倍。 欧盟新指令将使中国270亿美元机电产品受到影响(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