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引起中国财经传媒关注和讨论、也被本刊11月5日的“国际传媒看板”记录下了最后一期封面报道的《远东经济评论》周刊近日如期出版了月刊第一期。改版之后的月刊共发表了十五篇关于亚洲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署名文章,名符其实地成为了道琼斯负责海外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凯伦豪斯(KarenE.House)事前所言的“由亚洲舆论领袖撰写”的学术性刊物。 《远东经济评论》创刊于1947年,与《华尔街日报》和《亚洲华尔街日报》并列为道琼斯旗下三家主要平面媒体。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鼎盛时期,《远东经济评论》曾被公认为亚洲最有影响、最权威的国际性新闻期刊之一。著名亚洲事务作家大卫波纳维亚和依恩布鲁玛、《亚洲周刊》创始人T.J.S乔治、现任里昂证券新兴市场董事长的顾家利(GaryCoull)、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东南亚旅馆业巨头、悦榕控股(BanyanTreeHoldings)主席何光平,当年都曾是《评论》旗下的记者或编辑。可以说,《评论》对亚洲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新闻本身。
拥有58年历史、几乎恰好见证了二战后日本、新加坡等国经济的长足发展的《远东经济评论》,在中国、印度等远东国家全面进步、世界经济重心逐步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的时代里黯然退场,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关于《评论》周刊改版的分析,但在“内容为王”的媒体世界里,后期处于“精英路线”和“大众路线”之争的《评论》确实是一个怪胎:她既想延续前期她赖以取得成功的尖锐批评的路线,又想让文章粗浅、简单易懂。结果就是厚重的题材既无深刻的分析和缜密的逻辑,也无细致而独到的调查采访。于是,《评论》尚未取悦大众,便已失宠于亚洲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官僚和财经体制的高端成员们。
2004年10月份刚上任的《评论》月刊主编休果·莱斯托曾任《华尔街日报》的编委会成员和《亚洲华尔街日报》的社论版编辑。他于1994年4月以社论作者的身份加入《亚洲华尔街日报》,1998年成为社论版副编辑,1999年成为社论版编辑。2001年度和2003年度,莱斯托普获得过“亚洲出版人学会奖”。早年毕业于达特茅斯大学亚洲研究专业,曾在云南大学学习过普通话。据称,莱斯托和他的副手有可能把办公室设在北京。“中国的发展与变革是亚洲最令人感兴趣的故事之一,我们的读者也一致要求对中国更深度的报道。”道琼斯发言人艾米沃尔夫凯尔说。(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