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中国经验走上富裕路 聚焦越南百姓生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 07:48 环球时报 | |||||||||
本报驻越南特约记者 张航 编者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吸取苏联和中国的改革经验和教训,从1986年开始了有自己特色的革新与开放。尽管越南革新起步较晚,但它目前各项革新措施推行顺利。越南革新具有后发优势,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经商改变越南农民的生活 头戴一顶时髦的帽子,腰别可上网的诺基亚新款手机,骑着豪华的本田大排量摩托车,吹着口哨,在一天紧张的工作后心满意足地回家。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江元战,曾是一度穷困潦倒的农民。 江元战出生在越南首都河内清池县新潮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在他小的时候,全家住在一间由泥巴糊就的破草房里。为了多挣工分,在年终结算时多得到一些粮食和补助,父母天天在合作社劳动。农闲时,父母还在自留地里种些蔬菜和瓜果,维持生计。尽管如此,全家生活仍然十分拮据。作为家中老大,江元战读完初中就被迫辍学在家干活。 “十几岁时,我向往着能做些生意,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然而,当时的政策不允许。”52岁的江元战回忆说。1986年底,江元战终于盼来了致富的机会。当年,越共中央作出决定,推行全面的革新开放政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江元战在20世纪80年代末自筹资金建立了一家服装和纺织品加工厂,专门生产毛巾、领带和各类布料饰品。 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元战的从商之路有了新的发展。他利用做生意赚的钱建了一座4层楼的新厂房,把家庭式的小工厂建成了较大规模的服装厂,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新潮江元公司。目前,他的公司拥有两台价值50多亿越南盾(约合30多万美元)的纺织机,雇了24名工人。“如果没有革新开放政策,我的生活将成为父辈生活的翻版。”江元战说,“现在,我可以购买自己需要的一切,从电脑、DVD、摩托车,甚至汽车,更不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 江元战说,在革新开放进程中,越共十分重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私人建立公司门槛低,并能获得低息贷款和土地优惠。他说,低息贷款和土地优惠是地方政府给他的最大支持,这使他能够更自如地扩大生产和更新设备。 与江元战一样,阮氏旺也是新潮乡的一名普通农民。现年50岁的阮氏旺曾种过地,当过纺织女工,拾过破烂。如今,她却已成为一名女老板。她对笔者说:“80年代中期,即革新开放之前,我家除了一间小房子和一辆中国产的自行车外,什么都没有。” 现在就不同了。自从政府推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精明的阮氏旺与丈夫一道做起服装生意。几年前,经人介绍,她与一些中国商人合作,把最新款的中国服装和纺织品引进越南。阮氏旺说,她非常喜欢“无商不富”这句中国俗语。因为,经商使她的家庭摆脱了贫困,使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阮氏旺为她的5个孩子每人都建了一座房子。每座房子都安装了空调,还有洗衣机、烤炉、纯平电视等。 农民享有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 新潮乡是现在河内有名的富裕乡。但在推行革新开放政策之前,这里的房子大部分是茅草房,甚至很多家庭还用牛粪抹墙防雨。而今,一切都变了。像中国的很多农民一样,越南农民有了钱的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子。新潮乡的大部分居民都一步到位地盖了两层以上的法式建筑。宽敞的阳台、有装饰花纹的廊柱、红色的屋顶,从外表看,都非常漂亮,和城区无异。新潮乡政府主席阮维俊对来访的笔者说:“你也已看到了!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这里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 阮维俊介绍说,新潮乡现有人口近1.46万。革新开放之前,这里的年人均收入只有不足300美元。革新开放政策盘活了农村经济,特别是给予了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使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新潮乡现有4个合作社、19家私人企业、约400个专门生产和经营纺织品、废品回收、鞋类加工等业务的家庭。去年,新潮乡的年人均收入约870美元。目前,新潮乡的工业和手工业占其生产总值的78%。它生产的松紧带、棉线、铜线等远销美国、德国及中国市场。 阮维俊说,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新潮乡把发展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也摆在了重要位置。目前,全乡已建立5个变电站和5个小型自来水站,居民从此告别了饮用雨水、池水或井水的时代。过去,新潮乡只有一个小学,现在则有了两个幼儿园、一个小学和一个中学。新潮乡还建有一个较为先进的医疗卫生中心。如今,富裕起来的农民懂得享受生活。全乡有8个足球俱乐部和数百个网吧,有72个家庭购买了汽车。这都表明,新潮乡除了经济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之外,文化娱乐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 越南人忙着“充电” 新潮乡是越南革新开放的一个缩影,生动地记录着越南农村在革新大潮中的发展轨迹。越南的城市也发生着同样巨大的变化。 观念的变化最突出。在河内最大的批发市场同春大市场,当笔者把镜头对准一个卖花姑娘时,她立刻伸出手来,做出一个点钱的姿势:“Money……Money。”意思是,拍照就要付钱。 另一个现象也让笔者记忆深刻。在傍晚大约7点至9点这段时间,当地的餐馆里很难见到爆满的情况。反而在路上时时能看到奔波着的越南青年,他们正赶往培训中心,为自己“充电”。这些培训中心有的是政府机构开办的,有的是个人搞的,学费不贵,以外语培训为主,办起来很容易,十来人就可以组成1个班。显然,面对激烈的竞争,越南人人都有一种危机感,希望不断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提到培训,就不得不提到当地的中文热。一位朋友告诉笔者,越南人认为英语是第一大语言,而第二大语言就是中文,因此,许多人将中文作为自己的必修课,也选择中文作为语言培训的重点。 采取多项措施让行政机构更高效廉洁 除了在经济上鼓励私营经济外,越南政府还采取多项措施让行政机构更高效廉洁。精简机构就是措施之一。改革前,越南的行政体制模仿苏联,机构庞杂,官员众多,官僚主义盛行,财政不堪重负,人民怨声载道。近十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改革,已有很大变化。现在,越南只有二十几个部委,职能发生很大转变。 比如,现在的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是由原来的农业、水利、林业三大部合并而成的,内设十几个司局,人员由原来的2000多人压缩到300多人。由于人少,司内不再设处,除正副司长外,其余人员分为高级、中级与一般专员,由司长统一指挥调动。原来由行政包揽的很多经营性行为全部分离出来,分别集中到农业部管辖的十几个公司中。同时,公司也安置了很多精简下来的官员。为了防止这些公司垄断,推动其转换机制,政府又将这些公司经营的项目全部放开,允许国内外任何经济主体与之展开竞争,并逐步把这些公司股份化。 越南经济增长仅次于中国 在改革中,越南人最熟悉的、最愿学习的还是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经济体制的问题,越南社会经济遇到了重重困难,陷入严重的危机,沦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走向深入,迅速地改变着这个国家的面貌。中越两国山水相连,而且国情相似,体制相同。改革春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迅速地吹到越南,深深地吸引并打动着越南领导层,影响着当地的人民。改革现有体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成为当时越南政府最紧迫的任务。 在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并取得了初步试验成果之后,1986年底,越共“六大”作出了重大决策,全面推行革新开放政策,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努力使越南摆脱社会经济危机。此后的近20年来,中越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持续不断。 也许,越南在改革中的许多做法并不新鲜,但可贵的是,越南人勇于实践,并义无反顾地坚持下来,尤其是在席卷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越南政府不但没有动摇,反而迈出更大的步伐,效果也非常好。越南今年GDP增长预计可达7.6%,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越南的革新开放带来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革新给老百姓带来的最大实惠是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 《环球时报》 (2004年11月17日 第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