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出版的《商业周刊》发表封面文章称,尽管在美国公司丑闻之后的3年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但公司的利润仍然“一如既往”地受到扭曲和混淆,“公司的收益照旧易于受到操纵”。
《商业周刊》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公司在使用估值来计算公司的赢利时,会计准则给予了他们极大的自主权。这种被人们称为“应计会计制”的会计原则实行了很多年。他们常常将收入分配到收入“有效”地挣到的年份或季度,但不是“必定”拿到手的年份或季度。同样地,开支项目被分配到销售正在进行的时期,而不“必定”是花钱的时期。
《商业周刊》称,当前浮夸的收入数据问题并不是应计会计制本身的问题,而是投资者、分析家及资金管理者要弄清楚公司提出的这些应计、预期收入项目的根据越来越困难。安然、世通的丑闻“强有力”地提醒人们,如果不注意公司是如何得到这些收入的,投资者的损失可能十分巨大。这个教训在9月22日再次得到了强调。抵押业巨头范尼梅的主要监管者发现,范尼梅在不只一个案例中做了会计调整,“粉饰”公司的收益,以获得红利赔偿。公司目前正配合政府调查员进行调查。
《商业周刊》称,更大的值得忧虑的事情在于,公司的财务报表不完整、前后不一致,或者干脆就不清楚,里面充斥了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和无证可查的数据,使财务报表成为了一个“从白日梦中找出事实的噩梦”。文章援引摩根斯坦利的首席会计分析家的话称,“财务报表系统完全崩溃了”。(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