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茅于轼 > 正文
 
石油价格的短期决定因素和中长期预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6日 10:41 《中国经济周刊》 茅于轼

  最近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减产,原来希望降价的乐观气氛渐渐消退,代之以起的是对高油价的预期。那么,中长期石油价格走势将会怎样?

  文/茅于轼

  最近,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减产,随之出现的是对高油价的预期。不少文章谈到十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年二十年之后石油资源耗竭的前景。这些分析单纯从资源的角度看无疑是对的,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或者从全局的角度看,就很容易引起误导,有可能严重影响到中长期的经济政策。

  短期油价的变化受许多偶然性原因的影响,很难做出比较科学的预测,石油价格的变化很不同于一般商品,经济学认为价格高了供应会增加,价格低了供应会减少,这个规律在石油市场是并不存在的。油价曾经低到每桶11美元,持续了将近一年之久,生产不见减少。现在每桶30美元的高油价也没有刺激生产,相反还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产。可见石油经济学不同于一般经济学。

  石油是寡头垄断,和经济学所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不同。在石油经济中起作用的是石油输出国的财政情况,而不是生产者追逐利润的动机。在油价高的时候,石油输出国财政状况良好,不缺钱花,所以不忙着增加生产。相反,在油价低的时候,财政紧张,不得不多产石油,导致油价进一步降低。这就是石油经济学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使油价很难经常在平衡点上下波动,而是大起大落,不可捉摸。

  现在的高油价已经持续三年多,各石油输出国财政情况良好。按理说,石油输出国应该在高油价时做好财政储备,以应付低油价时发生的困难,而且也能减少油价的波动。这一点世界银行曾经对石油输出国组织提出过建议,并且设立专题做了研究,结果发现多数石油输出国的财政管理能力很薄弱,没有自我控制的机制。虽然道理上他们也完全接受这个利人利己的政策,但是事实上做不到。除了挪威能够做到以丰补歉收,其他大多数石油输出国都实行现收现支政策。因此油价还会被当时的财政情况所左右,油价的大起大落还得继续下去。

  三年多的高油价逐渐养成了石油输出国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万一发生油价跌落,他们更容易陷入大量增产的困境。所以可以预期,说不定哪天油价转向,价格会螺旋式地向下走,跌到每桶20美元,甚至15美元以下都是可能的。根据多数石油经济学家的估计,近期的均衡油价应该在每桶20至25美元之间(已经考虑了美元本身贬值的因素),超出这个范围的波动都可以认为是石油财政造成的,而不是竞争市场造成的。

  15年或者20年以后,石油资源是不是要逐渐枯竭,油价因而猛烈上升,达到40美元以上一桶?果真如此的话,世界经济将蒙受巨大打击,所有的国家无例外地都要陷入困境。事实上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有大量替代能源的机会存在着。首先是用煤炭炼制石油,这是成熟技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就用国内资源丰富的煤炭炼制石油,南非在因种族歧视而遭受石油禁运时,也用煤炭炼制石油,虽然在当时的油价下不很经济,但是至少没有发生过能源供应的危机。拿现在的油价来看,这种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利,所以油价不可能高于用煤炼油的成本。其次有许多非常规石油资源,过去因为成本太高而没有大规模使用,现在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利。这里包括油页岩,高凝点石油等,光是油页岩资源,其总量超过常规石油资源。另外,还有已经在使用中的各种替代能源,如用压缩天然气开汽车,其成本已经低于汽油;用酒精开汽车,在巴西已经大规模使用多年;用风力发电,其成本已经可与常规发电竞争。

  至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给我们展开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海底的甲烷水凝物,蕴藏量十分巨大。日本已经投入巨资研究开采技术,一旦成功,将彻底改变世界能源供应结构。

  (作者为天则经济研究所执行理事)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