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茅于轼 > 正文
 
局部和整体之矛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 16:11 中评网 茅于轼

  茅于轼

  《读书》一九九二年第九期署名大东者发表了一篇题为“求解”的短文,论的是孔夫子所说的一句话“无友不如己者”。作者指出,这句话叫一部分人去实行是做得到的,但如果叫全体的人无例外地都去实行则无论如何办不到。于是作者得出结论:“圣人的话,也不全是讲给人人听,并要人人听了去照做的。人人都奉行了一个声音去行事,这世界,大约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就不成世界;而圣人本来的伟大也变成荒唐了。”此话至确。

  和“无友不如己者”类似的一句话便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部分人照此行事无疑是行得通的,甚至全国除一人之外,其他的人都照此行事也还行得通,只要将所有的利归他一人享用就可以了。可是如果此人也奉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事情就难办了,除非将利益输出。这倒不是说笑话,而是一个严肃的制度设计问题。“不得侵犯别人的利益”是可以为一切的人奉为准则的,因此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成为制度设计的原则,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则不可。尤其要警惕的是,当大唱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时候,却闭口不提“不得侵犯别人的利益”。这样所造成的后果我们在文革的时候已经体验过了。

  局部的规则不能推广到整体,在经济学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从微观经济学看,一种商品的涨价由于连锁反应会波及其它商品的价格,因此物价水平会上升。然而从宏观经济学看,如果涨价是纠正了价格的扭曲,则非但不会因连锁反应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反而会使物价水平降低。因为纠正了被扭曲的价格可以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增加总产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物价水平应降低。对于这种微观规律不适用于宏观事物的现象,萨缪尔逊(一九七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得主)曾举一例来说明:当你踮起脚跟从人群中观看游行队伍时你可以比别人看得更清楚些,但当所有的人都踮起了脚跟,则谁也得不到改善。

  从经济制度上看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还有一例:一个国家实施剥削制度,可以使国内的剥削阶级变得富有,却不能使整个国家变得富裕。

  《读书》1994年2月号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