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战后小麦消费市场成为澳、美、加等争夺焦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11日 08:23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驻澳大利亚、埃及记者李景卫徐平 伊拉克战争尚未结束,围绕战后重建和贸易市场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伊拉克战后巨大的小麦消费市场已成为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激烈争夺的一个焦点。 伊战之前,澳大利亚一直是伊拉克的小麦供应国。美国在1991年海湾战争前也曾在伊 澳大利亚十分看重阿拉伯国家市场,其3.6万家麦农丢不起这个市场。澳大利亚把恢复对伊拉克小麦出口的希望寄托在伊拉克战争之后,而这也是美国多年的梦想。除此之外,加拿大等产麦大国也都把目光盯向战后的伊拉克。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澳大利亚有人担心美国会以大量政府补贴和对伊拉克进行食品援助的方式削弱澳大利亚的地位。 就在前两天,两艘载有10万吨澳大利亚小麦的货轮,正在驶入伊拉克的乌姆盖斯尔港。几乎同时,美国政府也宣布向伊拉克运送60万吨小麦,以援助伊拉克人。这条消息使得澳大利亚的小麦种植者和经销商更加坐卧不安。 作为伊拉克战争的发动者,美国已明确表示要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和对伊拉克市场的分配权。澳大利亚当然不会对传统的伊拉克小麦市场松手,更何况它还是这次伊拉克战争的参与国之一。不过在美国方面咄咄逼人的态势下,澳大利亚的态度似乎有些微妙:澳贸易部长维尔一方面批评美国不顾澳大利亚的利益,对农业实行大量补贴,以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他呼吁美国在伊战后重建问题上要采取公平竞争原则。另一方面,他强调要与美国和联合国官员就重建问题深入讨论。他明确表示,澳大利亚希望保持战前在伊拉克拥有的小麦市场,努力保护澳在伊利益。 这一问题最终如何解决,现在尚无法知道,因为在战争尚未结束之前提出这样的问题以致影响联军的协作决不是美国的意愿。美国小麦协会会长已明确表示,现在不是争夺商业利益的时候,伊拉克有足够的市场可以接受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小麦进口。这话不错,但是否能让澳大利亚小麦出口商放心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本报堪培拉、开罗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