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掘金战后重建 传统轻工有望大显身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11日 08:0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李小刚 发自上海 美英联军的进展不断地牵动着商人的神经。当各国忙着抢伊拉克战后重建蛋糕之时,中国的商人们以他们特有的商业敏感,正在随着战事的发展紧追商机的出现。 拿到大项目可能性不大 在伊拉克战后的重建上,大量的重建工程对建材的需求量将非常巨大,但可能会被以美英为主的参战国所瓜分,中国在伊拉克拿到大单的可能性很小 尽管在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上中国具有价格上的优势,并且在海湾战争之前也曾获得过大量项目,但是由于这次战争重建存在较多的政治性因素,因此中国大型企业再次得到承包大项目的可能性很低。 在伊拉克曾有项目的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公司中东分公司总经理倪正山表示,中国公司很难通过正常的国际招标拿到伊拉克的大工程,但可以从总承包商那里分包到具体项目,至于一些大型土建项目的维修,对中国企业也会有些机会。 接受媒体采访的大多数专家认为,在伊拉克战后的重建上,大量的重建工程对建材的需求量将非常巨大,但可能会被美英等联军的参战国所瓜分,中国在伊拉克拿到大单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像钢铁等大宗建材将很难进入伊拉克市场。不过也有人指出,美国离伊拉克较遥远,经济上的原因可能会给中国的建材企业带来商机。宁波工商联合会的一位人士表示小五金等产品,在伊拉克市场上更可能占到较大份额。据粗率估计战后伊拉克在此会有10亿美元的市场。 中国商人看好小商品市场 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粮食和药品也会在伊拉克有很大缺口,一些中国企业也在为此而努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粮食和药品面临的竞争会更为激烈 在土建项目和大宗建材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同时,中国的传统轻工产品在战后的伊拉克市场会有更好的前景。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11月15日,中国有60余家公司参与“石油换食品”项目竞标,并与伊方签订了650余份出口合同,总金额超过16亿美元,已获联合国批准近500份,金额约13.4亿美元。中国向伊拉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食品、医药及医疗器械,而机电产品成为主要商品,包括水泵、挖掘机和石油机械等。2002年,中伊双边贸易额已达到5亿多美元。 战争之前,中国商人已经在伊拉克周边地区形成了几个商品集散地,如迪拜就是很大的中国商品市场。浙江义乌外经贸局外贸科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义乌的小商品在中东地区的销售情况一直不错,战争爆发后义乌的出口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还有许多公司仍然在向中东发货。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一些公司在如迪拜等地囤积货物,也是看到了战后伊拉克地区旺盛的需求力。 伊拉克战后对日用品的需求量将大增,这是很多中国商人看好伊拉克市场的主要原因。一位温州外贸企业负责人认为,战后伊拉克对服装、日用品等的需求肯定会有大幅增加。浙江的小商品有价格上的优势,在经营上也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中国的这些商品将更容易占领这个市场。 机电产品也是中伊贸易的传统商品,近期有报道称对中东的小机电产品的出口正在稳步增加,若是战争结束,小机电产品应该能够重新占领伊拉克市场。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粮食和药品也会在伊拉克有很大的缺口,一些中国企业也在为此而努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粮食和药品面临的竞争会更为激烈。由于面临东南亚大米产区的竞争,中国大米要想进入战后的伊拉克市场难度不小。而医药方面,由于伊拉克与中国目前的标准要求不同,因此虽然市场巨大,但近期大规模进入可能性不大。 《国际金融报》 (2003年04月11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