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寻觅两年接班人是外人
从2000年4月开始,乔治.索罗斯就一直在物色自己的接班人。索罗斯是国际金融界的传奇人物、量子基金的创始人。1997年,他狙击东南亚汇市,引发波及全球经济的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金融大鳄。
但在2000年,科技股持续下挫,索罗斯旗下主要投资于科技股的量子基金损失惨重。随后,公司多位高层要员请辞,索罗斯最得力的助手斯坦利也扬长而去,年届70的索罗斯不得不亲自出马,对SFM进行重组,采取较为保守和低风险的投资策略。无奈年事已高,力不从心的索罗斯开始寻找可以令自己放心的接班人。去年夏天,他雇佣了著名的罗素雷诺猎头公司帮他物色人选。
在罗素雷诺的帮助下,2001年10月,索罗斯聘用威廉.斯塔克出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此前斯塔克曾管理着DresdnerRCMGlobalInvestors公司600亿美元的资金。
今年1月,44岁的基金经理人罗伯特.毕晓普又进入了索罗斯的视线。索罗斯在1月30日写给股东的信中说,公司已经聘用毕晓普担任投资主管,这个任命是公司策略的一部分。业内人士猜测,聘用双主管的策略表明:索罗斯想在对冲基金领域重振雄风。
在对冲基金领域,毕晓普并没有什么名气,但他曾经为多家著名的基金公司工作过,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刚进这一行时,毕晓普在著名的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任职,后又先后跳槽到了当时与量子基金齐名的罗宾逊老虎基金管理公司,以及KongdonCapialManagement。在进入SFM之前,他是拥有70亿对冲基金的MaverickCapital公司的主管,负责20亿全球循环股票的投资组合。
进入SFM后,毕晓普要对54岁的首席执行官威廉.斯塔克直接负责。两人联手全权负责索罗斯基金的管理和投资,成为索老事业的接班人。
2.索老伤神子不承父业
其实,指派猎头公司为自己物色接班人并不是索罗斯的初衷,他原本有意让儿子罗伯特.索罗斯掌管自己的基金王国,但无奈儿子对这一职位避之惟恐不及,索罗斯只好另外物色人选。
索罗斯有5名子女,现年38岁的罗伯特是长子,也是加入父亲事业的惟一子女。罗伯特1986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英国文学士学位。他曾替数家投资机构和银行服务,1994年才进入父亲的公司帮忙,协助管理35亿美元的私人证券和地产投资。他的功绩之一是投资互联网公司WebTV,后来被微软收购,赚了大钱。
曾与罗伯特共事的人说,小索罗斯谦虚有礼,不摆公子架子,从未公开表示要像父亲一样成为对冲基金的重量级人物。而且,与父亲喜欢讨好传媒的作风相比,小索罗斯则极力保持低调,他情愿晚上与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用餐、聊天,也不愿意和所谓的公司智囊整天促膝长谈、讨论工作,这一点显然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
虽然索罗斯称SFM最高管理者的职位不是世袭的职位,但2000年SFM重组时,他特意安排儿子罗伯特进了公司,负责公司的统筹工作,掌握全部的资金管理。当时,索罗斯并没给儿子封官,但他言谈之间早就流露有意培养罗伯特为接班人的意思,并公开表示儿子将掌握实权。
不过令索罗斯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年多来,儿子不但不领情,反而急于放弃这个职位。现在公司已经任命斯塔克为首席执行官、毕晓普为投资主管,但儿子不能子承父业,索老也难免有些伤神。
3.看淡股市金融大鳄归隐
早在2000年不景气时,索罗斯就萌生了退隐山林的念头。在基金市场经过几番挫折之后,年事已高的索罗斯不得不承认,自己对金融走势的洞察力已经大不如以前敏锐,自信心也在慢慢消退。1月30日他宣布毕晓普的任命后,又一次提到了隐退的想法。他暗示道,自己仍将涉足公司的管理事务,但希望能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显然,对于赚钱的投机游戏,索罗斯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感兴趣了。
退休之后,索罗斯有两个愿望。一是专注于慈善事业,2000年7月,他曾经宣布把旗下的旗舰量子基金和量子新兴基金合并组成为量子慈善基金会,其目的是“换取较为可靠的收入,为慈善活动出资”。不知这是不是索罗斯对自己制造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人家破人亡的一种弥补。目前,索罗斯已经用这笔慈善基金在东欧地区建立了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专门资助教育事业。他还受美国政府委托,管理着一个面向南斯拉夫等前东欧地区投资的基金。
索罗斯的第二个愿望是能够潜心研究哲学,整理自己的哲学思路。72岁的索罗斯一直希望自己能在哲学上有所建树,自成一家,但始终未能如愿,因此他希望利用退休后的时间,在有生之年形成自己的一套哲学思想,并整理成书。
(李新)
金融大鳄发家史(背景)
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是犹太人。14岁时,德国纳粹占领了匈牙利,他的父亲给全家人做了假证件,使他们得以幸免于难。1947年,17岁的索罗斯来到英国,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受卡尔.波普的熏陶,形成了“开放社会”的哲学思想。1956年索罗斯到美国,先从事证券买卖,后做研究,成为欧洲证券问题的专家。
索罗斯发家于“宏观”投资,或者说在驱动全球股票、债券和货币涨跌的大趋势上下注。
1973年索罗斯创立的量子基金在1998年时达到顶峰,管理着220亿美元的资金。在32年内其平均回报率高达32%,被称为是金融界的奇迹。
1979年,索罗斯建立“开放社会基金”。1984年在匈牙利建立基金会;1986年在中国建立基金会;1987年在前苏联建立基金会。前苏联解体后,他在东欧许多国家也建立了开放社会基金会。索罗斯最初定的目标是每年给开放社会基金会300万美元,现在他每年给这些基金会近5亿美元。
索罗斯的对冲基金成名于狙击英镑,迫使英国退出欧洲货币机制;1997年,索罗斯又对东南亚汇市发动狙击,引发了危及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
2000年,索罗斯重出江湖,对量子基金进行重组,亲自管理自己开创的投资基金。当年,量子基金的收益率达到12%。尽管这与索罗斯基金顶峰时的表现不可同日而语,但考虑到当时美国股市历史上罕见的大跌和其他对冲基金只有个位数的收益率,索罗斯仍可谓宝刀不老。
(李新 整理)
上图:1月30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SFM)宣布,已正式聘请基金界高手罗伯特.毕晓普担任该公司的投资主管,负责证券投资组合,管理SFM旗下115亿美元的对冲基金。这是继去年10月索罗斯敲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之后的又一个大手笔。至此,接班人之事已经基本有了眉目,索罗斯功成身退的意向愈发明显。但是他的儿子不愿接班,可让索罗斯伤透了心。
下图:在20世纪里,乔治.索罗斯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一位金融奇才;有人说他是一个不择手段、惟利是图的金融投机商;也有人认为,索罗斯是一位具有博爱精神的慈善家。在今天的国际金融界,几乎无人能比现年72岁的索罗斯地位更显赫。
《京华时报》 (2002年2月5日第十三版)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