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晓平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处于低潮,全球经济也面临着衰退危险。从世界经济发展周期看,全球经济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危机,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经济学家薛敬孝教授。
问:您作为多年研究世界经济的资深学者,能否先简单描述一下世界经济的波动、增长和发展的一般轨迹?
答:一般认为增长和发展是世界经济走向的总趋势。但增长和发展并不是直线的而是在波动中前进的。经济波动有规律性的波动,也有非规律性的波动。规律性的波动即为经济周期。非规律性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偶然性,而经济周期却带有必然性。
因为对经济周期形成原因及其表现等问题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和看法不同,而形成了很多周期理论。一般来说,按时间长度来划分的经济周期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第一,高涨阶段间隔的时间为40~70年,平均大约50年左右的长周期即长波,也称康特拉季耶夫周期。第二,高涨阶段间隔为17~20年的中长周期,也称库兹涅茨周期。有的学者发现它和建筑业的伸缩有一定联系,又把它称为建筑周期。第三,从繁荣到繁荣或从衰退到衰退的长度为7~12年,平均大约为10年的主周期,也称尤格拉周期。有的学者把它称为设备投资周期。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经济周期的谷底。第四,平均为40个月左右即3~4年的短周期,也即基钦周期。有的学者称之为库存(存货)周期。前两种周期的经济增长率表现为高增长与低增长的交替,经济周期也就相应地由高增长阶段与低增长阶段构成。在后两种经济周期中,经济增长率表现为正增长和负增长的交替,经济周期也就相应地包括了高涨阶段与衰退阶段。
问:下面请您具体谈谈当前世界经济在长波中的定位。
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都感受到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占世界GDP总量四分之一的美国成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代表。美国实际GDP增长率从1992年到1999年按水平法计算年均增长3.7%。与此同时,失业率却一降再降,由7.5%降至4.2%;而消费者物价上涨率一直停留在大约2%至3%之间。很多经济学家将这种情况概括为“一高两低现象,即高增长、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率。确实,这和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局面(低增长、高失业、高物价上涨率)是完全相反的。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经济发展两次都偏离了菲力浦斯曲线,但偏离的方向却是不同的。有人说“一高两低就是新经济。新经济作为一种新时期经济变化过程的内涵,它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发挥作用。它决定着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增长的总趋势,尽管这一趋势是在波动中实现的。同时,我们还应肯定地说,新经济绝不是美国一国的事情,而是历史发展新阶段世界经济的主流现象。正如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以轻工业化为特征在英国首先展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学技术革命以重工业化为特征在美国、德国等国首先展开,从而推动了这两次长波上升期的发展一样,如今首先发生在美国的新经济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潮流正在成为第五个长波上升期的推动力。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如果没有意外的特大政治事件等偶然性冲击,这一长波上升期始于20世纪的90年代,可能终于21世纪的20年代。
问:从已经过去的前面4个长波框架中看出,其间都会有短期经济波动或变动。
答:由于各种经济周期变动的叠加,短期经济变动必然受到长周期的影响,在第五个长波上升期中,短周期和主周期必然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影响到世界经济的短期走势。
视角I:长波上升期中的短波与主周期不会有太大波动
一般来说,处于长波上升期发生的经济危机或衰退,其冲击力或下降程度往往小于在长波下降期发生的危机或衰退。从理论上说,在长波上升期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创新动力强,由创新产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力量大,创新带来的问题还没有集聚到足够大。再有,在长波上升期,经济上升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短波和主周期的下降力量,使其下降程度减弱。从经验上看,大危机或较大危机一般都发生在长波下降期或长波上升期向长波下降期转折时期,如1929-1933年危机、1973-1975年危机都是在长波的上升期与下降期转折时发生的。而在长波上升期,如19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别是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相对地说就不曾发生过大的危机和衰退。经济周期史告诉我们,上述经验几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根据以上理论与经验说明,如果没有特大的意外事件,在21世纪20年代以前不大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危机和萧条,因此,最近的短期经济变动也应该是相对比较轻微的下降。
视角Ⅱ:新周期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如果我们只着眼于短周期和主周期的话,就会发现各个历史时期的波动幅度和危机或衰退的程度是不同的。我曾把这种差别区分为几种类型: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周期可称为古典周期I;19世纪80年代以后至20世纪30年代的周期可称为古典周期Ⅱ;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周期可称为现代周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周期可称为新周期。这种区分是由很多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决定的。古典周期与现代周期的最大差别是政府介入经济的方式与程度以及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不同。战后,国家调节经济成为一种经常和普遍的现象,反周期的措施成为辗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同时,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服务业的很多部门具有随时生产、随时消费、没有库存的特点,同时,固定资本投资一般都相对较少,因此本身的经济波动性较弱,特别是国家干预加强了金融业的稳定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制造业的波动强度。因此现代周期与古典周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其振幅大为减弱、强度也大为缓和。20世纪90年代进入的新经济时期,经济运行的物质基础、部门结构、要素组合、传导机制等等都有了很大变化,因此经济周期很可能再次变形,表现为不同于现代周期的新周期类型。在新周期中,由于制造业比重的下降,信息的发达,库存量的减少,甚至无库存的实现,从而会改变库存投资的调整方式和幅度,从而使短周期变得振幅更小、强度更弱,其谷底甚至有可能只表现为增长率的下降而不表现为负增长。当然,这需要在若干年后才能有定论,因为我们进入新经济时期毕竟时间太短,数据太少。
短周期的这一变化也会对主周期产生影响,使主周期的波动减弱。当然,这并不排除由于一些重大的随机因素可能对短周期和主周期产生强力冲击,从而引起大的波动。也不排除在长波上升期向下降期转折时经济出现大的震荡,但是总的说来,在新经济时期周期波动有弱化的趋势。
鉴于以上分析,我还是认为,最近的短期经济变动不可能出现大危机和大萧条,整个国际经济环境应该说是比较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局面。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