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研究 > 行业专题--化工业 > 正文
 
中国真的资源高耗费?(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1日 19:50 《中国科技财富》杂志

  

  对于2003年突然出现的能源供应与经济需求的尖锐矛盾,很多政府官员以及经济专家和学者将其原因归咎于中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且随着能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这种观点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思想。

  最近,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先生就发表谈话说:“中国的GDP消耗了世界50%的水泥、34%的钢铁、30%的煤炭、13%的电力,中国经济增长成本极其高昂。”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博士在2004年第6期《财经》杂志中所撰《金融业要服务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文中,也表达了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对物质消耗需求过高的问题的担忧。

  从经济总量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的确过大。2003年,中国的GDP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到了全球的4%和6%,人均GDP为1087美元,而支撑全球4%的GDP和1087美元的人均GDP却耗费了全球50%的水泥、35%的铁矿石、34%的钢铁、30%的煤炭、近20%的铝和铜、13%的电力,以及7.6%的石油。产出的经济总量和投入的资源总量显然不成正比。然而这是按照名义汇率计算出的GDP总量,其能否真实地反映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本身就存在争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中,中国去年的人均GDP不是1087美元,而是4580美元。该报告对一个国家的GDP的计算方法不是采用名义汇率,而是通过对一个国家货币的真实购买能力进行评估,即按照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汇率来进行计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中国代表处高宇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一国居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做评价的时候,国际机构通常使用按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的人均GDP,而不是通常用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此种计算方法更能真实反映一个国家的生活和发展状况。

  如果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使用的计算方法,中国的GDP总量则应该乘以四倍,经济总量在全球所占比例也不是4%,而是接近15%。对比所消费的资源总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消费的电力和石油这两项最主要的能源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电力为13%,而石油仅仅为7.6%;铝和铜为20%,超出GDP占全球比例5点几个百分点。只有水泥,铁矿石,钢铁,煤炭几项超出GDP占全球比例较多。

  但是如果从人均的角度来看,即使是水泥,钢铁,铁矿石以及煤炭的消费也并不算多,而石油和电力及铝、铜等金属的消耗则更少。以钢铁和铝的消费为例,比较中日两国在发展程度相当的时期的人均消费就会发现,即使是今天,中国的人均钢铁和铝消费量也远远低于日本。2002年中国的人均钢铁消费量为320千克,而日本1973年的发展水平与中国2002年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当,当时的日本人均钢铁消费量为702千克,中国的人均水平仅仅为日本的46%。1973年,日本人均铝消费量为14.8千克,而去年中国的这一数据为3千克,仅为日本当年的20%。

  很显然,通过动态比较就会发现,中国目前很多资源消费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国对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还会保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进入重化工阶段,重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对资源的需求持续旺盛。

  本刊今年第四期封面文章《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已经就中国经济迈入重化工时期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和阐述。2003年,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第一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中国国内消费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升级态势,房地产和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主力, 再加上中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步伐,以及世界重化工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中国经济结构到了2003年已经完全进入了重化工阶段。此时,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超过了50%,达到了创纪录的64.3%,成为工业构成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重化工业当中代表性行业如石油、汽车、电力、冶金、煤炭、化工等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而这些行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都很大。北京的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总经济师胡兆光告诉记者,“去年钢铁、有色金属和水泥行业成了投资热点,而它们个个都是能源消耗大户。再加上化工产业,这四个行业每年消耗全国电力供应的29%。”

  2003年全国工业用电量总计137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56%,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7.38%。而重工业用电增速一改过去多年低于轻工业增速的局面,高出0.56个百分点,我国用电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重工业化迹象。重化工业的蓬勃发展对包括能源在内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费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典型特征。

  纵观世界主要工业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所有工业大国都在进入重化工时期后对资源构成了巨大的消耗,其耗费程度甚至远甚于中国。

  以钢铁为例,美国在195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设,钢产量在1980年代进入稳定期,其间人均钢产量达到了170kg/人.年水平。从1901——2000年,美国钢材消费总量为71亿吨、日本38亿吨、前苏联56亿吨。按照美国2.8亿人口计算的话,人均钢产量25吨,而德国累计达31吨/人。我国由于人口总量要大的多,阶段性目标也是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就算按照进入稳定期以后累计人均10吨钢,不考虑人口增加因素,按13亿人口计算,总量也将达到130亿吨,人均20吨钢则达到260亿吨。发达国家高峰期一般将持续30年,而我国从2003年开始才真正进入了钢铁生产的高峰期。按此计算,中国目前年产钢2.2亿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对资源的巨大需求也仅仅是个开始。

  “目前我们国家的钢铁产量刚刚超过了2亿吨,仅仅占世界总产量的大约26%,一个占世界人口23%的大国,在一个历史时期里,钢铁产量占到一定的比例是很正常的事。纵观历史,二战前后,美国的钢铁产量长时期地占到全球产量的45%。照此来看,我国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里,钢铁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30--40%也是正常的。”银河证券研究员田书华这样评价中国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果考虑到中国土地,森林等资源秉赋严重不足的现实,今后对包括水泥,钢铁和其他建材在内的需求可能会远远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这些产品的需求规模。中国人多地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土地总面积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2%,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0.777公顷(11.6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美国的1/4,加拿大的1/47。而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5%左右,而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均超过了65%。中国的城市建设不可能走美国的粗放型道路,即城市建设平面化,使用大量的土地和木材,而基本不使用水泥,钢筋等。中国的城市建设只能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采取向空中发展的方式完成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尽量减少秉赋不足的土地资源。这一点也决定了中国在对钢铁,建材等的需求方面将会超过很多西方发达国家。

  钢铁业仅仅是中国重工业的巨大发展必然大量消耗资源的一个典型例子,其他资源如油、煤和其他金属而言同样如此。

  仅就金属而言,中国占去年全球铝、铜、锡等各式基本金属需求增长的50%,目前中国占全球金属总需求比重将近20%。仅2004年前2个月,中国金属消费就同比增长了30%。虽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中国的金属消费势头有所放缓,但预计中国今年金属消费仍将比上年增长约15%。摩根大通在《中国金属业需求分析报告》中认为,中国的金属消费仍处于高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因为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刚达到在其它国家历史上引发人均金属消费量大幅增加的临界水平,所以中国对主要金属的消费量将在未来5至6年内翻一番。并且是长期的趋势,并不因为短期的政策调整而改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重化工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