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9日11:46 新浪财经
图为香港金融发展局委员,招商局集团、招商银行原董事长秦晓。图为香港金融发展局委员,招商局集团、招商银行原董事长秦晓。

  新浪财经讯 12月9日消息,“2017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于12月8-10日在海南三亚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治理挑战与中国角色”。香港金融发展局委员,招商局集团、招商银行原董事长秦晓出席并发言。

  他在“全体大会:全球治理挑战与经济秩序重构”上表示,回顾全球化浪潮从来不是平稳顺利的,全球化的深化必须考虑民族、国家内部的国际收支平衡、汇率问题、充分就业。

  秦晓表示,上一轮全球化创造了极大的财富,但未能提供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机制,突出表现在跨国公司和处于低端的价值链的劳动群体,甚至价值链之外的劳动群体的财富分配失衡,这个问题的改善,目前只能依赖各国政府的财政分配。

  具体如下:

  我先提一个大的框架,把问题都提出来,也会讲一些我的看法和观察,来启发大家一块讨论。

  当然我们这个题目是在总题目下面,更强调经济领域的问题。我们这个题目的起因:第一,全球化受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何在逆境中重新蓄势。第二,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包括新兴经济体,全球的经济格局和秩序有待重构。我的理解,要回答这个环节的题目,要把这两个问题展开。

  全球化的定义,应该是商品、资本在全球流动,这一轮全球化并不包括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纵向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新现象,也不是第一次,上世纪70年代初的全球化浪潮,还是取得重大成功的。成功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塑造国际政治经济的格局,改变了冷战形成的相对封闭的二元结构。二是自由贸易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很多时候贸易增速是大于GDP增速的。三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制度效应,它促使了非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相关经济体开展体制改革,进入世界市场体系。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进入国际经济体系,对全球发生了重大影响。包括,WTO、IMF,包括后来的G20,这样一些制定规则的机制的建立。

  回顾全球化浪潮从来不是平稳顺利的,第一次全球化是18世纪殖民的过程。冷战后的经济全球化同样伴随重大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颠覆性的财富再分配,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全面冲击,甚至走向核战争。所以,这次全球化的进程也产生了失衡、损害了公平,产生了红利未能分享,引发了民粹、民族主义、反全球化的浪潮。

  如果重启全球化,首先要回答的是界定重启是什么含义?我觉得在逆境中重启经济全球化,不是简单的批判、否定反全球化的思潮和政策。可以批判,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提出改进的方案,使重启具有更加的可持续性。

  说到失衡与再平衡,有几个方面可以展开讨论的:

  第一、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全球化的宗旨是打破民族、国家的疆域,使商品服务资本,以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覆盖面去流动,由于不同资本的自然禀赋,比较优势,以及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同,要素和产品的自由流动必然产生赢家和输家,市场中的企业可以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和破产,但对民族、国家而言,会导致政治等一系列非市场问题。全球化的深化必须考虑民族、国家内部的国际收支平衡、汇率问题、充分就业。

  第二、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上一轮全球化创造了极大的财富,但未能提供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机制,突出表现在跨国公司和处于低端的价值链的劳动群体,甚至价值链之外的劳动群体的财富分配失衡,这个问题的改善,目前只能依赖各国政府的财政分配。

  第三、金融与实业。金融风暴后,一些国际组织,包括IMF,各主要经济体和监管部门认识到这个问题,完善了法规,去杠杆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比各经济体内部的问题而言,对国际资本的流动,依然缺乏有效监管。

  第四、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全球经济治理包括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也包括改善贫穷、环境、安全。前者有了基础,需要改进,需要从商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以及投资保护等领域。像WTO,主要是商品贸易,应该加入服务贸易,投资保护。

  此外,还应该加入一些要素,比如政府负面清单、外资自动获取公民待遇、所有制中性。国有企业必须定性它是商业性的还是公益性的,不能一边拿着公益性的政府补贴,一边参加商业性的竞争。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利、环保,这些要素应该被吸引进去,同时,从一元走向多元,从而为全球化赢得更多的民意支持,减少反全球化的阻力,有效的管控和应对地区风险。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