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08:42 新浪财经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

  新浪财经讯 “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2016”于11月26日-27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出席并演讲。

  在谈到国际形势时,彭森表示,英国的脱欧和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随着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有所回暖,美联储年内加息将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新兴经济体持续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的压力。

  在谈到国内的供给侧改革时,彭森表示,为了保持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根本手段,清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合理配置的体制障碍,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培育新的可持续的增长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近期的结构性改革是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实现“三去一降一补”,但远期的目标应是按照目标导向的原则,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一方面在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期任务时,要避免行政化、部门化、碎片化的一些倾向,坚持依靠市场,依靠创新和竞争的力量。另一方面要不忘初心,一些关键性的重大市场化改革绝不能放松。如在国有企业财税金融价格体制、土地制度、社会保障、构建开放性经济的新体制等方面,必须尽快取得重大进展。要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除一切行政性垄断,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合理划分、界定中央地方财政实权和支出责任,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打通三块地改革的试点,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等等。这类目标导向的改革,必须取得突破可持续性进展。

  以下为演讲实录:

  彭森: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接受邀请来参加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首先我代表中国经济改革体制研究会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是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政府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首先我想就国际国内当前的形势和目前改革的一些进展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从全球看,国际经济格局仍然在进行深刻的调整,经济复苏之路曲折缓慢,特别是今年英国的脱欧和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一个特点是经济复苏不及预期,IMF去年10月以来曾经三次下调了全球的经济增长预期,最新的预期是今年增长3.1%,主要经济体的增速仍然在低位徘徊。巴西、俄罗斯仍未走出衰退。今年全球的贸易预计增长1.7%,连续五年低于全球的经济增速,这是几十年没有发生的情况。

  第二个特点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在分化,应对经济下行的空间有限,欧盟、日本等国实施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明显地促进消费和提升。今年采取负利率货币政策的国家经济总量已经占全球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以上。随着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有所回暖,美联储年内加息将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新兴经济体持续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的压力。

  第三个特点是近年来,反全球化的趋势在抬头,发达经济体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增多,多边贸易体系发展面临着瓶颈,WTO的报告显示,2015年10月至今年6月,二十国集团一共实施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21项。英国脱欧和美国政策大选都进一步改变全球贸易和投资一体化,劳动力流动和移民等重要的制度安排。使全球的结构性问题解决更为困难。此外全球的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大,金融市场敏感增大,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恐怖袭击频发等,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一些影响。

  从中国国内看,中国政府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经验教训,为了解决经济增速变化,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寻找平稳健康发展的答案,在供给发力,需求加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作用下,今年前十个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年初预计的社会经济主要目标有望完成,将为“十三五”开局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中国今年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是一个“稳”,一是经济下行的趋势缓中趋稳,GDP增速连续三个季度6.7%,一至十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都比今年上半年略有回升。就业和物价形势也比较稳定,以美元计价的外贸进出口下降了7.5%,比上半年收窄了1.5个百分点。几个先行指标也有所改善,PPI从九月份开始,结束了长达54个月的下降态势,十月份上涨1.3%。发电量、货运量、工业利润都有所增长。

  二是结构调整稳中有进,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今年前十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十月高技术的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了10.5%和10.1%。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了73.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总产值54.1%。前八个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产量分别增长84%、33%和17.9%。

  三是开放性经济稳步提升,一带一路战略顺利推进。已累计与43个国家和国际贸易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和协议,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新设辽宁等七个自贸实验区,中国正在由货物出口大国发展为对外投资的大国,今年一到十月,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1459.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3%。人民币10月1日正式被纳入SDR货币篮子,增强了全球储备货币的稳定性。

  G20峰会成功召开,中国主导提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理念,获得了共识。同时中国经济起稳的基础还不牢顾,进中有难。一是稳增长难,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经济增速换挡,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受到制约,一至十月仅增长2.9%。二是经济走势分化严重,区域间经济、产业、房地产等分化严重,需要大力度地进行结构性调整。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和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房地产和资产泡沫限制货币进一步扩张,实体经济困难与资金的脱实相虚矛盾交织,金融债务的欠债风险仍在上升。

  总体看,上述困难和问题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还在持续,一定程度上会对冲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应该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总需求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基本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升动力仍然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的工作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而长期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在去产能方面,中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充分发展的意见,提出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五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的目标。中央财政设立一千亿元的专项将补资金,用于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排,推动重点企业兼并重组,今年有望去产能的计划。

  在降成本方面,提出要合理地降低企业的税负,取消减免一批政府性基金,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15年以来,五次降息,累计降低利率1.25个百分点,四次降准,一次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合理降低企业社保交税。前八个月企业财务成本下降6.2%,其中利息支出下降8.3%。

  另外在去库存和补短板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进展,在去杠杆方面一些方案正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还是改革,核心是机制、体制的创新,最终的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机制、新动能。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换挡调整期,增速从2010年的10.4%一路下行今年的的6.7%。尽管近年来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需求刺激政策,包括增发货币、降息降准等等,但传统增长动力正在衰退,需求侧调控政策的效应不断递减,高投资、高消耗、高出口拉动经济的旧模式已不可持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既有国际因素,周期性因素,也有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因素,而供给侧最大的问题正是制度的供给不足,束缚了实体经济的创新动力,导致全要素生产力和潜在增长能力不断地降低。为了保持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根本手段,清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合理配置的体制障碍,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培育新的可持续的增长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近期的结构性改革是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实现刚才讲到的三去一降一补,但远期的目标应是按照目标导向的原则,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所以一方面在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期任务时,要避免行政化、部门化、碎片化的一些倾向,坚持依靠市场,依靠创新和竞争的力量。另一方面要不忘初心,一些关键性的重大市场化改革绝不能放松。如在国有企业财税金融价格体制、土地制度、社会保障、构建开放性经济的新体制等方面,必须尽快取得重大进展。要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除一切行政性垄断,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合理划分、界定中央地方财政实权和支出责任,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打通三块地改革的试点,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等等。这类目标导向的改革,必须取得突破可持续性进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和社会实践。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必须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新时期的改革还要坚持依法治国,使各项改革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这次论坛聚焦市场公平竞争与反垄断,是关系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确立和正常运行的一个重大课题。希望听到国内外专家的真知灼见,为中国改革和转型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