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6日16:35 新浪财经
天津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 天津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

  新浪财经讯 企业并购与信用杠杆专题讨论会暨《规范杠杆收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基于“宝万之争”视角的杠杆收购研究》报告发布于2016年11月26日举行。天津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出席并演讲。

  李维安表示,“宝万之争”是相当典型的公司治理案例,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该事件导致了600多家上市公司自发修改章程,加上了反敌意收购的条款,这对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李维安称,当下各方都希望某种力量年度介入使得“宝万之争”出现最终的结果,但这显然是最坏的情况。

  李维安称,“宝万之争”表明,上市公司不仅要注重公司的管理,更要注重公司的治理问题,包括制度的预先性设计非常重要。但其又表示,“现在我们发现,原来是没设置的问题,现在是防御过度了——自卫机制就像防盗门,不防客人要防小偷,现在你设了以后基本上把门都焊上了”,在李维安看来,这就导致了无法对标的公司展开并购,也就无法对企业进行升级。

  该事件表明上市公司的治理流程也非常重要。在李维安看来,华润公司之所以与万科反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万科的重大事项治理流程出现问题。“引入深圳地铁这样的重大事项,怎么不告诉他们”。而对于独立董事华生的发声,李维安认为也应该对独董的规范进行重新界定。

  李维安认为,对于上市公司的权力控制,AB股制度是可以引入的形式,也适应当下的网络经济发展。

  而在谈到资本时,李维安解释称,所谓的出“资”人,并非仅指资金所有者,包括债券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管理资本等都应算做出资人,因此“谁也不能任性”。“宝能一个提案说免掉万科所有高管层,那谁来干?资本就能任性?开玩笑!”。李维安强调“解铃还须系铃人,最怕出现的结果是都找靠山,不通过市场力量了,最后非市场的力量定局”。

  在谈到反收购时,李维安表示,应当允许公司控制者以有效的、透明的方式进行运作,但反收购工具不应成为管理层和董事会规避问责的工具,必须防止反收购工具妨碍控制权市场功能的发挥。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