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2日11:35 新浪财经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石英华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石英华

  “第5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6年5月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石英华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石英华:就近城镇化的问题对新型城镇化是一个丰富和完善,就近城镇化是现实选择之一。对于这些地区而言可以通过就近城镇化推进可能解决异地的城镇化的问题,留守儿童、老人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些问题特别值得关注。

  以十堰市为例,东部地区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很多很有成效的工作,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取得了很多成效,其实在我们调研中也体会到,中部地区未来就近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个方面,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贫富的程度深,制约了就近城镇化的发展。贫富程度深到什么程度呢?十堰有6个贫困的县区GDP低于全省的水平,贫困人口比例特别高,全市贫困发生率33.9%高于全市20个百分点,极端贫困市占36%,全省排名第一的。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弱严重制约了就近城镇化。贫困地区政府发挥重要的作用,十堰市缺口一直很大的,再下来会进一步放大。特别是城镇的基础设施落后是一个短板,制约了就近城镇化的发展。对于中部地区而言 ,区域的环境制约了产业布局,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山区的布局农业的现代化面临很大的障碍的困难。

  另外,打工经济依赖度高,当地的大部分人外出打工,外出打工的人收入占农民收入70%到80%,对农民的调研打工收入占家庭收入77%左右,你可以看出严重依赖打工经济的,在政府的支持下虽然很多建了很多楼,但长年没有人住,窗户框都没有装,这些人一年四季在外面打工,将来孩子上学回到城镇,如果仅仅盖了房子买了房子城镇,不在那住的话对当地消费经济发展带动很小,这种城镇化可能未来很长的路要走,住户多少实际的住多少,这是未来城镇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围绕这些未来需要有举措多方面推进的,一方面发展特色产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产业是基础,才有可谈城镇化的基础,怎么探求发展符合当地生态环保要求,生态农业,或者健康养老产业等等这些未来值得这些地方探讨的。

  另外优化小城镇的布局,增强小城镇吸纳吸收和辐射能力。其实在地方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城镇化的建设,增强城镇发展后劲,我们财政的角度统筹资金的使用,避免碎片化,每个部门看自己的部门做什么事,有什么政绩,大家都需要做面子工程,地面上的东西使得小城镇地下的建设很滞后,这样的制约着未来城镇化服务水平和他生活水准的提升,资金撒胡椒面,有一些地方政府很积极,但是民营经济受到约束,咱们让民营经济形成市场化发展的动力,未来推动城镇和科学发展的重要的方面。另外,转移支付和农民转移人口市民挂钩机制,服务均等化。其实我们调研体制机制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何能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优化区域制度的设计,我们调研中了解到十堰紧靠陕西,不利发展的那些自然环境和西安方面很接近,但西安可以享受西部开发的政策,但十堰不能。我们以后再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从区域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指数角度来评价,而不是简单的东中西这样的划分。未来让政策更好的落地或者起作用,这些方面需要给予完善,包括所谓的南水北调水源转移支付的政策,原来是纵向的,未来是不是更多横向支付转移的完善,政策层面或者体制层面推进就近城镇化和中国发展的地方。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