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文:金融工具正在向一体化方向演进

2014年10月27日 00:44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浦江创新论坛”于10月25日-26日在上海召开。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潮汛 摄)   “2014浦江创新论坛”于10月25日-26日在上海召开。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潮汛 摄)

  新浪财经讯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4浦江创新论坛10月25日在上海开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言。

  下为发言实录:

  赵昌文: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首先感谢组委会的邀请,也谢谢本节的主持人王元院长,我也很抱歉贾康先生的不适,所以让我第二位演讲。

  我今天根据会议的主题是科技创新,所以我准备了一个题目叫:让金融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讲这个题目大家也有不同的认识,因为我是套用了三中全会的这句话,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技术创新里面是不是金融是决定性的作用?大家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人认为技术人员在创新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制度或者是其他的方面,我对这个题目我们不用再计较了,总之这个题目假设有争议,权且请大家接受。我们对于创新先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有三个关键词,一个国家推进创新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创新环境,这样让企业创新主体有长期的预期。第二句话就是企业有创新的动力或者是压力,因为如果不创新他就活不下去会必须创新,或者创新的收益得到很好的保护,他也会创新,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动力和压力,第三句话最重要的是能力,要有创新的能力,不管是研究机构还是企业,如果我们在创新要素的集聚和创新能力方面跟不上,一切都谈不上,所以我今天讲的话题属于创新环境方面的一个点,如何有一个好的政策环境让企业有创新的预期?刚才林新司长做了30年的回顾,我里面涉及到从盘古开天地有一个简单的回顾,所以我讲的第一个话题是创新能力决定着中国梦能否实现?

  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这个研究是我们自己课题组做的,大家可以看到最近世界银行[微博]公布了一个报告,说中国今年已经赶上美国的经济总量了,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法算,于是有人很高兴,也有人说要保持理性,我们的研究是使用另外一种方法,直接用国际元做的测算,如果看国际元中国要赶上美国还很早,至少在2020年以后了,当然这是时间的问题,重要的是就算赶上了,经济总量赶上了我们的人均GDP就是25%、30%、40%的水平,所以第一个观点是大不等于强,关键还是创新能力,中国在历史上很大,这张图大家看到我们在鸦片战争的前20年,我们竟然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中国接下来这100多年的发展,我们是经历过的,因此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发展,做一个序曲。为什么一个国家大并不等于强或者说中国为什么在这么多年来没有能够跟上世界科技创新的脚步?我自己认为金融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个回答的问题是工业革命没有发源于中国,很大程度上与金融有关系,大家知道在科技创新始终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叫做为什么近代中国会落后?也就是说中国大家看这张图在公元500年前,中国的发展水平是相对比较高的,公元1500年以后变得越来越低,被很多发达国家远远超越,有很多解释,我不讲具体内容,更多讲理念,比如说有人认为是我们的政治体制问题,有人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问题,在研究创新的时候仍然被很多人提起,比如中国的创新文化不是鼓励创新失败的文化,另外在中国的创新体制方面,中央集权的创新资源分配也不是合适的方式等等,今天仍然有人说,当然也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比如我们的创新人才、科技制度选出的人才不是创新性人才,一篇文章特别是八股文当状元、当经世,代表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向,而不是创新的文化,也有人从市场的角度说我们国家过去的自然经济状态并没有形成创新的分工体系,也就是在创新链条中是需要分工的,还有人从制度角度,比如产权保护、法律、合同等等,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制度要素我们并没有完善,等等。

  总书记前不久也对这个事情做了回应,大家可以看一下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他说里约森之谜有很多种原因,我特别选择了三段话,总书记讲话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是说你的创新成果关键要有需求,要有市场,所以第一段话是非常重要的,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第二段话说我们很多东西有创新的理念,但是我们没有执行,比如说他举的清朝政府用了10年时间做了一件事,但是长期束在高阁,而没有用,所以提出叫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我的理解就是创新的链条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对这个问题做过研究,我得出一个想法,就是中国古代的金融制度是工业革命没有发源于中国的决定性原因,刚才林新司长讲了她们做科技政策规划制定时候,也做过调研现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是资本、资金问题,金融制度是很重要的方面,因为工业革命后,农业经济最重要的区别是大规模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技术的扩散,而大规模技术进步和技术的扩散对资本的需求,对资金的需求是和农业社会不一样的,也不是靠经验主义的融资的模式可以满足的,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国古代的信用制度、货币制度和金融制度,存在着与技术投资需求之间的矛盾,所以金融制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制约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听起来理性一点,但是我是这样认为,因此下一步让金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更多的是金融制度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具体政策。

  重点讲第三个问题,金融在技术创新中怎么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我把技术和金融之间的关系做了梳理,从技术革命到它的金融范式作了梳理,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金融和技术的范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从第四次开始看,始于上个世纪以来的第四次的技术革命,有一些很重要的特点,比如企业大规模化,大的企业越来越多,固定资本的比例越来越高,还有一个就是大规模的生产和大众市场的特点非常显著,因此与第四次技术革命相对应的是资本市场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比银行体系要更重要,第四次技术革命的阶段,所以美国有一个有名的金融学家是美国前金融协会的主席,他在一本书里面讲到这个事,说资本市场在美国创新中发挥作用比银行体系更大,怎么看资本体系和银行的作用?第五次从1971年开始的技术革命,有几个特点,比如新创企业规模比较小,非资产非固定资产越来越高,知识资本越来越高等等,具有生产资本属性的创业投资在第五次技术革命里面越来越重要,还有一个就是为中小创新性企业提供融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越来越重要,当然科技银行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林新司长在规划里面也特别谈到了我们的科技信贷问题等等,我通过这张表给大家总的框架,因此从现在中国的科技创新金融如何发挥作用?我觉得我们要抓住一些新的特点,而不是和过去完全一样的金融的体制和政策设计,这些新的特点要适应当前的新的形势,当前新的形势和十年前、20年前、3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我们看看只列了几个方面,比如从经济方面来说,21世纪前十年更多的是全球化和高速增长世界环境,今天的创新显然我们从全世界来看仍然处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从中国来说是三期叠加,这种三期叠加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创新金融对创新的支持的设计是不一样的,另外从产业领域来看,上个世纪美国的IT泡沫破灭也好,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兴起,到今天我们看产业领域,最近一、两年里里夫金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包括德国提出的工业4.0,从产业领域创新的发展方向更多的是制造业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成为创新的趋势,中国现在产业面临的是特殊的任务,就是产能过剩,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创新基于大的产业背景,科技创新也是发生了很大变化。

  另外从金融过去更多是认为世界金融更多向全球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最近有一位教授写的书,他开始反思过去金融自由化对创新的有利和不利的方面,对中国来说认为过去中国的金融是抑制的,我们的活力不足抑制了创新,但是从现在来看更多金融创新不仅仅是活力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如何提高金融的效率问题,从具体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角度有几个方面,重点汇报一下,一个过去更多关注银行体系在中国科技创新、技术创新里面的重要作用,因为我们银行资本的量是最大的,中国150万亿的银行资本占了全部金融资源大多数,我们间接融资的比重接近90%,80%多,所以是重要的特点,现在比较这些年特别是过去5-10年直接融资的比重上升了很快,特别是创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有很大的发展,今天在座有很多在方面的投资界人士,但是从格局上来说改变的过程还是再继续,所以下一步如何把传统银行体系的作用继续发挥好?同时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在金融创新方面,并且通过金融创新支持技术创新很重要的路径。从政府支持的角度来说,过去点对点到项目支持方式,现在林司长讲到的政府基金的方向,我自己认为这是改革很重要的方向,因为在科技创新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就是政府的公共财政如何创新的问题,过去的支持更多从基础研究领域可以的,包括在未来基础研究领域也需要公共财政继续支持,但是在技术创新这一块如何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是改革的方向。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过去的支持技术创新的金融手段,更多的是单一的金融工具和产品,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现在在市场上越来越多出现一体化融资,比如在市场里面看到苏州的科贷通等等方面,越来越多从单一的金融工具转向一体化金融工具,这是很重要的方向,不管是苏州的科贷通,很多地方也有新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也越来越重要。下一步如何通过金融改革促进技术创新?有几个认识,第一就是金融并不必然促进创新,不同的金融体系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绩效是不一样的,看起来比较抽象的一个观点,一个判断,但是实际上它会在政策制定方面它的重要意义在哪里?并不是我们的钱越多越好,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金融支持方式来支持技术创新。

  第二个就是政府的职能主要通过完善科技金融的基础设施,另外以公共金融的方式将财政迁入金融的交易结构,并且最终改善企业投资的风险收益结构,这个很重要,创新性的企业风险收益结构和一般传统企业不一样,如果政府的支持是锦上添花,而并不是平衡风险收益结构,这种支持并没有选到最合理的支持点,因此如果说基于这样的改变,下一步政府科技金融的支持是为市场的作用创造环境的问题,而不是提供了多少资金的武装,相对更加重要的是环境问题。

  第三个观点就是金融制度属于软件基础设施的范畴,软件不是那个软件,是软性的基础设施,所以我觉得判断金融制度合适与否的标准,在于金融的安排是否与产业部门中企业的需求和风险收益需求相匹配。

  最后一个观点金融改革怎么推动技术创新?关键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金融体系,一个是市场准入,市场准入关键不在于中国创建多少家银行,包括创建多少家中小银行,关键在于通过市场准入要让原本银行体系的活力有进一步提升。

  第二个方面要多层次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完善,现在我们的金融资本链条和科技成果的链条之间是没有形成合理的匹配。

  第三个也就是说在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中要竞争,现在基本是两个分割的体系,它们的竞争性远远小于应该方面。

  我讲这么几点。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金融互联网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刘金国任中纪委副书记 妻子一直是临时工
  • 体育中超邵佳一任意球绝杀 国安胜恒大救赛点
  • 娱乐田朴珺回应与王石婚期:太不现实了
  • 财经万钢: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世界第二
  • 科技Facebook扎克伯格蜕变:宅男到明星CEO
  • 博客石油价格暴跌产油国怎如此淡定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国考竞争烈度创新低 国考热职
  • 杨红旭:房价全面停涨发出什么信号
  • 陶冬:央行动作多发 欧债风险有限
  • 徐洪才:八项目获批 稳增长信号明确
  • 姚树洁:四中全会法制建设三突破口
  • 易宪容:房贷新政可能恶化财富分配
  • 共道: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被严重低估
  • 李光斗:马云是最成功的洗脑大师
  • 龚蕾:索罗斯如何看俄罗斯与欧洲经济
  • 余丰慧:不必对GDP增速回落大惊小怪
  • 许一力:沪港通问题关键在资本利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