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将于10月25—26日在武汉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出席了会议。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佐军: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再次回到母校与大家进行交流。考虑到有媒体的朋友,我尽可能以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但如果我表达的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请各位媒体朋友写的时候尽可能保持一致。
今天我自己写了一个比较大的题目,“向新常态平稳过渡”,这是一个热门话题,我也赶一下热。怎么讲这个问题,我想讲三个方面:
一、新常态是什么态?
二、现在是不是新常态?
三、怎么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第一个问题:新常态是个什么态?
新常态顾名思义是一个新的,与过去状态不一样的状态,同样也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变革的状态。具体来说,我理解的新常态应该从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质量和制度环境四个方面来理解。
先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经济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应该是经济增速,今后肯定是一个中速或中高速,与过去超高速相对比。大家知道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保持了10%左右的超高速增长,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开始要步入新的增长态势,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2015年到2020年,保持6%—8%中高速增长或者中速增长,2020年到2030年(这是我的因此)保持4%—6%的中低速增长,2030年以后保持2%—4%的低速增长。为什么是逐步下台阶的过程?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基数大了,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么一个大盘子上再增长跟以往相比是不一样的。与此同时,另外还要受到四个方面的约束,首先是人口的约束,人口红利在减少,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刘易斯拐点也基本到来,再像以前那么大规模释放人口红利的高速增长可能很难了;其次是资源环境的约束,资源越来越短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雾霾越来越严重,我现在都不太敢回北京了,在这么一个资源环境的严约束之下,再像过去那样通过大规模消耗能源资源来实现高速增长,难了;再次就是通过刺激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多年来主要通过凯恩斯的政策、财税货币政策等实现中国经济超常规的发展,现在中国已经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以后的政策肯定不会像过去那么强刺激,来实现GDP的实现。再就是国际环境的约束。以往中国总量占世界比重不是太高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敞开怀抱欢迎你加入,但你成了世界老二之后,所有国家看你都不顺眼,国际环境的约束比以往更严峻。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四个约束加一个基数效应,使得中国中长期不会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了。这是从过去高增长的常态向一个新常态要转换了,这是第一个视角。
第二,从经济结构来看,新常态是什么?
过去结构当中会有所优化,过去经济结构怎么表现的,是以工业为主体的结构,以重化工业、以“三高”行业、以低附加值产业为主的结构。今后我们期望的新常态应该是服务业为主导、绿色低碳产业为主导、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是这样的一种结构。这是从结构角度来看。
第三,经济新常态第三个表现就是质量,质量也要发生转变。过去中国经济是一个粗放的发展,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今后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就要提高生产力为核心,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也要原来主要依靠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来拉动,今后要更多依靠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来拉动。正如新一届领导强调的,释放改革红利、转型、创新驱动,简单说就是改革、转型、创新,要把更多动力依赖这三大发动机,这是一种新常态。
第四,经济的制度环境也应该与过去也不一样了,制度环境应该更好一些了。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要推进改革,已经形成的制度是初级的市场经济,甚至带有某种权贵性质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今后应该是现代法制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要转型,要由过去权力型向服务型政府、经济型政府向公益型政府转型,要简政放权,价格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也要从原来主要依靠国企央企,今后要依靠非公有制经济来拉动。
今后四个方面就是我理解的经济新常态。
二、现在是不是新常态?
现在我认为还不是新常态,现在准备地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因为新常态必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现在不是相对稳定,现在是格局变革、大调整之中的状态,更准确地说现在处于四期叠加的时期,即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镇痛期、前期刺激项目的消化期、新一轮改革的启动期。
经济增速的换挡期。2008年以来,2010年一季度达到了12.1%,现在已经到了7.5%左右,还在计划的下探过程中,底部没有完全探明,2014年中国经济也仍然处于震荡下行的态势,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4%,二季度到了7.5%,三季度下降到7.3%,四季度如果不采取新一轮的有力度的刺激,有可能继续下行。如果力度比较强,可能与三季度持平。再看其他影响GDP的指标,也能反映震荡下行的态度,比如说出口,2012年7.9%、2013年7.9%,2014年的数据跌宕起伏,比今年年初预期要差。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2年20.6%,2013年19.6%,2012年4月份16.6%,5月份16.9%,9月份11.5%,再看消费,2012年14.3%,2013年13.1%,2014年5月份12.5%、6月份12.4%、7月份12.2%、8月份12.8%、9月份11.6%。再看供给面也是如此,工业增加值2012年增长10%,13年9.7%,1—2月份8.6%、3月份8.8%、4月份8.6%,5月份8.7%,7月份9%,8月份6.9%,9月份8%;所有这些指标都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在2012年仍然处于震荡下行的趋势,从过去的10%以上的增长到了7.3%,而且面临下行的压力,所以从经济增速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目前到了经济增速的换挡期,而不是相对稳定的时期。
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目前正在进行大的调整,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处于进一步优化的过程中,但现在也有一些阵痛,比如说产能过剩,新型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六七十,企业和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房地产行业也处于去产能的过程中,多年房地产高速前进,现在也进入了进入低潮,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总之这些问题不管是淘汰落后产能还是房地产行业的调整,都给我们的感觉是结构阵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08年采取四万亿等刺激政策,经济增长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但切实带来了一些后遗症和副作用,现在我们承认处于刺激项目的消化期。怎么消化?只能用微刺激,也就是说剂量小一点的刺激来消化,不能说就把它去掉,因为一去掉就意味着资金链断了,还要接着刺激,但要慢慢缓解。今年实际上货币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的表现来看,从一些有关指标的表现来看,总体还是比较宽松的,尽管刚才张军老师、巴曙松[微博]所长都提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总体来说,现在货币和信贷今年总体还是比较宽松,还应该是微刺激。2014年很多月份都超过七千亿平均水平,1月份1.32万亿,2月份6445亿,3月份10005亿,4月份是7747亿,5月份是8708亿,6月份是10800亿,7月份是3852亿,8月份是7025亿,9月份是8523亿,大多数高于去年7千亿的,说明信贷还是比较灵活机动和宽松的。从M2来看,2014年定的目标是13%左右,实际情况,1月份13.2%、2月份13.3,3月份12.1、4月份13.2%、5月份13.4,5月份14.7,7月份是13.5%、8月份是12.8%、9月份是12.9%,平均下来也是13左右,根据有关研究,M2增长多大合适,等于GDP增速加上CPI增速,加上一二个百分点,GDP增速前三个季度7.4,CPI就是2左右,平行下来2左右,加起来就是9.5左右,加上一二个百分点,就是12左右,所以货币还是比较宽松的。为什么大家觉得钱很紧,那是因为其他的原因,经济运行的效率造成的,总的来看我们处于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新一轮改革的启动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有很多的方案现在正在制定之中,很多改革明年要大规模的展开。
目前处于四期叠加时期,目前时期不是新常态,真正的新常态应该是在什么时候?就是底部探明,经济泡沫问题已经解决了,改革红利已经开始释放,中国经济走上相对稳定健康持续的状况。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实现向新常态的平稳过渡。
三、怎么实现向新常态的平稳过渡。
从短期来看,第一,是顺增长、控风险。也就是说要顺应经济增长的态势,也就是说我们要尊重经济规律,不要人为阻止经济速度的调整。在顺增长的过程中必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在顺增长的过程中又要控风险,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要让它出现大的问题。
第二,去产能、挤泡沫。产能过剩包括经济泡沫不可能通过改革转型创新就完全解决的,改革、转型、创新主要是解决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问题,产能过剩的泡沫需要通过其他办法解决,去产能包括房地产的过剩产能,这是要痛下决心去决定的,当然在做的过程中要把一些泡沫挤出去,风险不能完全地防止,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怎么做?有的风险要释放。释放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节奏,把它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说有风险了,我视而不见,把它掩盖住,想到以后再说,如果以后还在那里呢,要逐步释放,稳妥向前推进。
第三,守底线、稳社会。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底线意识,可能要把最坏的情况想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稳定社会。短期强调这三点。
长期的话,也是三个方面:一是推进“五位一体”的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十八届一中全会决定就讲到这五位一体的改革,现在这些改革正在推进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司法制度的改革等。
二是推进七大转型。第一是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转型,由原来主要依靠劳动力原材料资源这些一般性的要素拉动经济增长,今后更多要依靠技术、人才、信息这些高级要素拉动经济增长。第二个转型,要实现排放结构转型,增长好排放,减少不好的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应对气侯变化。第三个是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以下几个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高端化、是产业特色化、产业集群化、产业品牌化、产业绿色低碳化、产业融合化、产业国际化、产业信息化。第四是区域结构调整,推进城镇化,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解决二元结构问题。第五,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调整,涉及到两个层面,一个层面由原来主要依靠三架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今后要向更多的依靠三大发动机拉动经济增长,从需求结构内部来看,要由原来主要依靠外需向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增长,由原来主要依靠投资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增长,由原来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向现在更多依靠社会投资拉动增长。第六是财富分配结构调整,由原来主要是国富向实现民富调整,由原来主要是少部分垄断行业发财要向更多行业共同发财转型,由原来少部分人成为大款要向更多人共同富裕转型。第七是发展目标结构的转型,由原来主要追求大国向追求强国转型(科技、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由原来主要追求物质财富增长,包括无形有形财富共同转变;由原来追求速度的扩张今后要追求效益和质量。
三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广义还有制度创新, 长期对策一定是在改革、转型、创新三个方面,改革、转型、创新就是我一直强调的三个基本架构。以制度引导人,资源装备人,分工安置人,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经常说的三大发动机,这才是生产函数之中除了生产要素大规模投入之外的,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根本出路,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把长期问题解决了加上短期平稳过渡,才能顺利实现向新常态过渡,实现中国梦。谢谢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