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生:政府垄断资源土地供给 腐败最严重

2014年10月26日 13:32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图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 图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

  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将于10月25—26日在武汉举行,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教授出席了会议。

  以下为文字实录:

  徐长生:原来我预计今天上午往后拖一点点,我在准备PPT时能不能十分钟讲完,前面专家很准时,我也想提前一点点。

  我的题目叫“要素价格的扭曲与宏观经济的失衡”。从中国经济转型和理论上的发展提供一点分析,从要素、市场、价格做一点分析。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改革和市场化是不通过的,商品市场的价格改革和市场化在上世纪中后期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改革和市场化至今还没有完成。这是另外意义上的“双轨制”,它造成了现在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和高速增长的不可持续性。

  什么是要素价格的扭曲?要素价格低于市场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中国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劳动力市场上除了剩余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市场力量之外,中国特点是限制了工会的工资谈判权,劳动力供给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工是劳动力市场的弱势一方,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这样造成了大家所看到的结果,劳动力成本“三低”(低工资、低保障、低福利),劳动报酬增长远远落后于GDP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

  金融市场上进行了利率管制,长期是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特别是利差的管制,在利率管制的同时又进行了市场准入管制(你不能随便进入银行、金融行业),加上资金规模的严格管制,三个管制的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银行金融机构的高盈利,16家上市银行的盈利占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40%,这是金融市场的管制。

  资源土地市场,我国是政府垄断资源土地的供给,同时又实行了价格管制,资源和土地价格是低价格,大量寻租行为,也成为腐败最严重的地方。

  外汇市场上,进行了汇率干预,同时进行了资本管制,结果人民币被低估,特别是早期阶段,同时巨额的外储。中国要素市场是不完整竞争的市场,中国垄断的干预和价格管制是这些要素市场的共同特点。

  为什么要对生产要素市场,政府要进行管制呢,原因和后果是什么?要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对要素市场的管制,压低了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和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为企业和资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积极的后果,就是成本低了,利润高了,把利润转化为资本,再带动经济增长。与此相对应就是高投入、高产出,要素便宜就多使用这个要素,大量的投入,高投入、高产出这样形成了粗放的增长方式。

  从这个角度恰恰解释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也是遵循的古典的增长模式,所谓古典增长模式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的,资本和劳动,资本家怎么样压低工人的工资,扩大剩余价值,然后再进一步资本化,中国也是这样的古典生产模式。只不过中国政府的力量,在特有的政治体制下,力量更大更强,能够对生产要素和市场实行经济体制转轨期独特的垄断干预和价格管制。同时它又有效利用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全球化大市场,这样为中国创造了持续30多年的高增长。为什么我们增长速度比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在他们那个发展阶段都要高的原因所在。因为中国的体制模式,政府主导性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企业创造了很好的环境,也创造了中国增长奇迹。

  消极后果是什么?带来高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了宏观经济的系统性失衡和高速增长不可持续性。什么是宏观经济的系统性失衡?生产结构、分配结构、需求结构“三位一体”的失衡。生产结构失衡,低成本高利润、高投入高产出,这样的生产结构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工资和利税分配关系的失衡。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报酬(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60%到40%多,利润和税收比重反过来。这样的生产模式把所有要素压低,把利润提高,利润提高的同时,税收也相应的跟着上去,这是中间层次上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这样必然表现在表面层次需求结构的失衡。

  过去我们靠投资和出口快速拉动,国内消费不足时,高投资、出口帮助,这样经济即使是倾斜的、失衡的,还能够持续增长,用外需结构内需不足的问题。需求结构,大家看到消费不足,这是中国经济的大难题。

  中国经济当中有三个之最的现象,利润率之高、工资之低、消费力之低,方面是储蓄力之高,这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上没有这样的程度,所以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正是中国三个层次的,由生产结果失衡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造成需求失衡,所以中国宏观经济失衡是系统性的失衡,正是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既是原因,又是它的结果,所以这是他消极的后果。

  中国经济要进一步持续增长,就要对结构性的失衡进行系统性的调整。系统性的调整,从表面上是扩大消费,但要扩大消费,中间层次上要进行收入分配关系的结构调整,也就是说,工资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比例要提高,政府要适当地减税,企业要适当的让利,收入分配关系要进行调整。要进行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劳动力成本肯定快速上升,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企业就会倒闭,所以必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靠转变发展方式来实现。所以说中国是九个字: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对中国系统性失衡要进行系统性的调整。08年大危机使中国经济调整提上了议事日程,以前是靠外需,金融危机暴露出了中国的弱点,使原来失衡的增长无法持续下去,迫使中国经济要进行调整。

  因此,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核心是经济改革,经济改革的核心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刚才我说中国双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价格改革的不同步性,现在要把生产要素是市场化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减少政府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垄断、干预、价格管制,释放改革的红利。在劳动力市场上,要加强工会工资谈判权,贯彻新《劳动法》,保证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和社保福利正常增长。金融市场上,扩大市场准入,利率市场化,解除资金的规模管制。土地资源市场,打破垄断、资源和土地价格市场化;外汇市场上,进一步的汇率市场化,放松资本管制,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这样才能解决系统性失衡的问题。

  要解决系统性失衡,生产要素市场必须要深化改革,但改革的结果同时的一个后果,就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本的全面上升,所以劳动力成本要快速上升,汇率资金成本要快速上升,大家看到一个独特的现象,这几年经济在下行,但劳动力需求在萎缩,但劳动力成本在快速上升,这是反的。另外资金成本,本来这个时候资本成本(汇率)应该下降,但资本成本却在快速上升,这样导致大量企业,特别是制造性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法生存下去,这是经济为什么下行的根本原因。

  再就是资源土地的价格一旦放开,价格肯定要上升。四万亿外汇储备的情况下,人民币要市场化要进一步升值。所以一定是要素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全面上升,这是对早期三十年的校正。

  要素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全面上升,可能会导致两种后果:一个是经济增长率要进一步下降,如果技术创新的能力、人力资本的质量不相应提高,生产率不能相应提高,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在产能普遍过剩,企业效益不行的情况下,很难研发、很难提高他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成本上升太快,一定是增长力要下降,很多企业无法生存,这是一个后果。第二个,收入分配差距还要进一步拉大,银行金融机构是垄断的市场,加上中央资金规模管制,利率肯定快速提高,全球利率降到1%,但我们的成本在10%,是这样的反常现象。全面深化改革说要释放改革的红利,最后改革的红利谁来分享,那些大资本、有垄断力量的人更多地分享改革的红利,所以收入分配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不会缩小,如果没有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改革根深,全面深化改革的结果、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结果一定是收入分配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最后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三点建议:一是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不能快于劳动力生产率的上升;居民收入增长不能长期快于GDP增长;当前要防止工资特别是社保的超前增长过度福利化。二是金融市场和资源土地市场上,扩大市场准入,加强竞争更为重要,在现阶段一定的利率上限管制和资源土地价格上限管制仍然是必要的。三是收入二次分配改革(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必须跟上,否则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以上是我的观察和分析,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徐院长,刚才关于从要素价格扭曲进而对结构影响,对宏观经济失衡做了一个很好的分析,也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以上六位专家今天给我们树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不管是他们演讲的内容丰富,而且能够在时间资源给定的前提下优化配置,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精彩的精神食粮,感谢他们!同时感谢在座的各位一直坚持到现在!非常感谢!谢谢大家!我们到此结束!

 

文章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张培刚奖徐长生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香港“占中”策动者称明日发起广场投票
  • 体育西甲-C罗进球苏神助攻 皇马3-1逆转巴萨
  • 娱乐田朴珺回应与王石婚期:太不现实了
  • 财经万钢: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世界第二
  • 科技Facebook扎克伯格蜕变:宅男到明星CEO
  • 博客石油价格暴跌产油国怎如此淡定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国考竞争烈度创新低 国考热职
  • 陶冬:央行动作多发 欧债风险有限
  • 徐洪才:八项目获批 稳增长信号明确
  • 姚树洁:四中全会法制建设三突破口
  • 易宪容:房贷新政可能恶化财富分配
  • 共道: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被严重低估
  • 李光斗:马云是最成功的洗脑大师
  • 龚蕾:索罗斯如何看俄罗斯与欧洲经济
  • 余丰慧:不必对GDP增速回落大惊小怪
  • 许一力:沪港通问题关键在资本利得税
  • 洪榕:四中全会公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