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将于10月25—26日在武汉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袁卫教授出席了会议。
以下为文字实录:
袁卫: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
我这次来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来缅怀张培刚先生,因为我不是搞经济学的,既然来了,特别是徐院长说希望我能够来,既然来了就要发个言,我看议程上写的是大数据的精确分析,我实在不敢讲这样的内容,但我不是做统计的,而且我现在是在人民大学的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工作,我就谈一点有关数据的事儿。我发言如果有题目的就是“数据驱动经济和管理科学”。
其实我是半个湖北人,我妈妈是湖北武汉人,大家看到这张照片是04年,这是张先生和夫人到北京去,这是我妈妈,当时见面,我们家跟张先生实际上有一些缘分,因为我的舅舅比张先生小一岁,30年代他们在武汉是好朋友,张先生40年到昆明参加清华考试时是住在我老家,和我舅舅、母亲都有过接触,这是60年之后,我母亲和张先生再一次见面,那天晚上特别的高兴。我舅舅在台湾,当时和台湾的舅舅在聊天,谈起来60年前,这是我03年底去台湾看望我舅舅,我舅舅和张先生长得特别像。
我今天谈的题目跟这个有关,2012年美国科学杂志用一份杂志谈一个问题就是数据驱动科学,当然这个科学一定包括社会科学、经济和社会管理等等。大家知道图灵奖(计算机最高奖)在07年一次报告里,指出科学研究历史上经历过四个阶段,几年前以来在开始研究的时候,人类注重用实验科学的方式研究自然现象,到了几百年前,人类就重视理论的研究,到了几十年前,人类转向计算的科学,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用计算机模拟复杂的现象,而到了今天,人类进入到了大数据的时代(数据探索的阶段),这个时候需要将理论研究、实验科学和复杂现象(历史上的工具)融为一体。我想它谈的不仅仅对自然科学,也对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都是有意义的。
数据对经济学来讲,对管理来讲,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举个例子,大家知道,2012年5月份Facebook上市,前一年在这些大的金融机构对它做上市股价评估时,估值是60、70亿美元,上市之后很快就超过了1500亿,溢价的900多亿美元就是正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数据),Facebook一条信息值4个美分,一个用户大概就是100美元,大家知道它的CEO目前正在北京,在清华做了一个中文的演讲,他说现在全世界有13亿用户,所以数据在今天已经和企业的品牌、人才、战略形成了具大的无形资产。也有人做了初步的估算,这个无形资产在02年上市公司里大约占到市值的四分之三左右。
这个例子不用讲了,大家知道淘宝网[微博]的阿里小贷,金融部门一直困惑的是中小企业怎么样实施贷款,利用现在的互联网,个人信用、商家的信用可以得到非常快的认定与评估,因而对于阿里小贷来讲,仅仅一秒钟,申请贷款只要在网络上留下了你的一些商业的记录,就可以贷款,非常的成功。到了现在,它已经有六七十万商家在网上获得了贷款,平均售贷是4万人民币,而坏账率不到2%,这对传统的金沟部门来讲是不可想象的,我想这样的冲击和影响还在继续。
有很多例子都谈到数据改变世界,对我们的政治、选举、经济、媒体环境等都在影响,我说一个刚刚过去的例子—世界杯的大数据。在7月初,我在微信里收到一条微信,同学们,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可能也都收到了,因为传得很快,它的预测完全准确,包括16强是谁,8强谁是,到半决赛,到决赛,全部准确,这个信息在分组赛结束的时候就得到了,这个预测的准确源于大数据。这一次世界杯和以前不同,预测准确的非常多,基于历史上的各种比赛其他的大数据。大家知道,德国队拿了冠军,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德国在真正的训练中间,之所以能取胜,非常重要的是它依赖于大数据。有一个软件叫SAP,这是一个体育竞技的软件,就是小芯片的传感器,他们会在足球队员的鞋上、护腕、护膝的地方放上两三个传感器,在比赛场不同的位置埋上传感器,大家知道传感器的信息就搜集到了,所以每一个运动员的跑动,甚至你的一个动作,其实用数学模型都可以作出准确的分析,他们的战术事先设计好了各种各样的进攻战术,这个战术可能就有几百套、上千套。大家如果回忆一下,半决赛德国胜巴西,前两三个球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一个模式进,这都是德国训练的战术,这些信息在教练训练的时候,所有比赛的信息、跑动的信息、战术的信息、安排的信息,七八分钟就在主教练平板上,他看到前面布置战术,什么地方训练没有达到要求,这举的例子是足球。大家知道NBA的篮球全部大数据,美国橄榄球据说每一个队的战术都是用大数据的战术,有几千套,完全是靠着精确计算和安排。
在大数据时代,国际上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数据的竞争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的主权。麦肯锡有上达百页的报告,里面对它有详细的分析。数据已经和固定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要素一样变得十分十分重要,许多企业除了有CEO、CFO,现在设立了首席数据官(CDO)。核算体系上08年最新核算体系,已经明确把数据要求计入,可见数据、数据库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将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另外数据和其他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资源、货币财富)相比,有相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就是这种资源不是越用越少,有可能是越用越多,不是一个我有了你就是没有的游戏。大家想想,只要数据公开,你用这样的数据,你用一种方法可能研究出一个结果来,我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我可能又有不同的结果,而且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们的数据越来越丰富,因而数据这个资源可能会产生1+1>2的结果,因而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时候,应该说特别是标志是以2012年2月份美国奥巴马政府启动了国家大数据计划,并且投入了资金,现在有一系列的行动在开展,如果从科技、技术上讲美国取得了领先,但对中国来说,刚才谈到了实际上我们在大数据时代应该有后发优势的可能性。可能性谈两点:第一,在大数据时代,所有的新技术、软件与平台基本特别是开原,原代码是开放和共享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科技能力和聪明,最新技术和美国研究的技术没有很长的时间差,不像过去落实十年八年,但前提条件我们得有人才和技术准备。第二,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数据资源其实现在现在的人口(每一个人的资源),包括人各种各样的行为,社会行为、经济行为、生命、运动等等,其实都是非常丰富的数据资源,而我们有13多亿人口,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13亿人口甚至经济活动的资源,我想我们可能会作出一些世界上非常有特色甚至领先的一些研究成果。
中国经济科学方面(因为我不是做经济学的,完全说的是外行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专家们讨论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科学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有可能作出世界上非常有影响的成果,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至少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而在世界上现在经济学里关注中国、研究中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另外,伴随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具备了一些包括这次张培刚的获奖者以及以前的获奖者,他们既有很强的经济学基础,同时又非常熟悉中国国情,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再就是现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当然我们的数据还不够,要做好很好的研究,其实三十多年我们缺了很多数据,但同时也积累了很多数据,如果能充分应该这些数据的话,可能就会作出一些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证分析又有支持的很好的科研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侧重于科学、侧重于数据、侧重于基础,这一点像华中科技大学有非常厚的经济学理论和模型的积淀,我想应该可以作出一些非常好的东西来,这是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对经济学研究来说有很多新的问题,既有研究的新问题,也为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工具和新的方法。在大学里,在数据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人才也非常重要,按照美国麦肯锡的预测,在未来四五年里,数据经理会短缺一百万人,比较高层次的类似于数据科学家的大概缺口是14到19万人,很多企业现在很难招到特别合适的大书记分析人才,这是他们的分析报告。2018年美国需要440到490万,能够进行深度分析的人才,所以缺口是很大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世界上十个数据分析人才的国家,美国还是领先的,从发展的速度来讲,中国排第二,因为我们有13多亿人口,我们有大量的年轻有为的年轻,最近我们的教育发展也很快,这是从人才需求来讲我们在追赶。
这里面谈到一个新的领域叫数据科学家,这是哈佛商业评论2012年的文章,到21世纪数据科学家在所有的职业中间很可能就成为最好的、最性感的一种职业。
有这么大的需求,美国的名校都开始培养数据分析类人才,大家看到大数据的硕士学位的培养项目,20所顶尖的学校,包含哈佛大学、史丹福等等世界名校,这些学校把它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大体上在人才培养里是四类人才,所以大数据是一个时代,大数据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据我所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个学部,在重大项目里都有大数据。经济学或者说管理学的大数据怎么样,我们看到这20个学校的项目里,有一部分是计算机的,第二类就是统计跟运筹的,第三类就是商业的,BMA项目里强调大数据的方向,还有一个就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等,当然还包括科学大数据、生命科学大数据等等,都有。
人才是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我想引用俞斌的一个报告,她去年获得了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今年是美国新科科学院院士,既是统计系的教授,也是计算机系的教授,她最近的演讲谈到了这张幻灯片,她说让我们拥有数据科学,大数据时代各个领域的学科非常重要,经济科学的领域,真正成为经济科学未来的人才,特别在大数据时代要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当然经济学理论和应用方法非常重要,可能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加强计算机统计和数学的知识和能力。
我谈到了数据对科学的驱动,给大家一些网址,要做经济学研究,中国数据在哪儿找,我所在的数据调查中心就专门为研究者提供原始数据的单位,这个中心叫做CGSS,现在对外开放了30多种调查,当然我们会把个人隐私处理掉,这是我们数据库的网址,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谢谢!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