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忠:呼吁在沧州建设国家行政文化新城

2014年08月02日 11:17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财讯传媒集团主办的“2014’崇礼 中国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于8月1-2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主题对话: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改革思路》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财讯传媒集团主办的“2014’崇礼 中国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于8月1-2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主题对话: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改革思路》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财讯传媒集团主办的“2014’崇礼 中国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于8月1-2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举行。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主题对话: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改革思路》发言时表示,我想应该想办法在离北京80公里左右,我一再我自己从去年就呼吁,在北京的南北中轴线和京保线交界的地方规划建设国家行政文化新城,但是规模不能大,最多50-100万之内。

  以下是文字实录:

  杨开忠:刚才各位专家说的都比较好,我是来自于学术界,提出来京津冀发展之后,学术界积极响应,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门搞了一个应急项目,叫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研究。京津冀三地的科学界联合起来搞了一个“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缩减”与“京津冀的协调发展”这两个项目,两边的项目都是首席专家,所以从我自己最近一段的思考来说,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的产业政策在这个地区来说目标是什么、愿景是什么。我自己思考,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概不出十年我们就能够赶上,甚至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这个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必须有世界级的城市群去支撑他,所以我们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把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把它定义为我们国家的世界级的城市群。世界级的城市群靠什么来支撑呢?我相信大家的答案跟我是一样的,那一定是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群或者是产业群体系来支撑。在这样一个体系里面,北京、天津、河北各自都要有自己的定位,北京的定位习主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四个中心”。天津的定位也比较清楚,高端的制造和研发的转移的基地,北方的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的中心,和区域性,大家注意这里的“区域性”是讲东北和华北,以及和华东衔接的这么一个区域,区域性的现代服务业的这么一个中心,是非常明确的。

  那我们河北是一个什么东西?现在我们只能说它是从一个现代农业到现代服务业都比较齐全的这样一个现代的产业体系,但总体上来说比北京、天津稍微低端一些。那么这样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的产业体系或者说产业群,怎么去构建呢?那么我个人觉得关键是在竞争力,没有竞争力,什么对接、分工那都扯淡,所以我想关键是竞争力。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我们张总特别关心的,我们怎么用最低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收益,我们通常讲,或者我们学术经常讲就是你的生产率。

  那么我们的生产率在这样一个区域我自己观察和分析,我们下面恐怕要解决三个方面的效率,或者它的竞争力。第一个方面,刚才保军讲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我是特别的赞成。主持人提到,在这么一个差别这么大的这样一个条件下,发挥市场机制是不是可行,那我在这里要大胆地说一句,我们京津冀之所以这样一个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并存,过度的密集和天津、河北的过度的稀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反市场的结果。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北京可能某些产业真不适合在北京,特别是那么以资源和劳动为基础的产业,但是它恰恰在北京发展。为什么发展?为什么在北京发展呢,北京的地价本身就高,我为了招商引资,我搞一个零底价,那还不如到河北。北京本身生活成本就很高,但是我们这些年该管没管,到底都是群租,甚至把地下防空设施都搞成出租,一个房子本来住两个人,一下住了20个人,那这个成本是不是低?这就人为扭曲了市场的力量。所以我想第一件事怎么能在这个区域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共同的这样一个市场机制,让市场机制真正能够把我们这个地区已经存在的,但是现在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在全球竞争里面我们的一个低成本优势。如果我们有些产业跑到河北来了,河北土地便宜、劳动力便宜,它的竞争力就会提高,现在由于我们反市场,所以导致了他不在河北,在北京、在天津,我们的竞争力就下降。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简单说我们最近一些年发生的情况,最近一些年在北京、天津,尤其是在北京,可能一些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向河北转移,像我们的北汽到了沧州,就能够解决我们刚才主持人讲到的我们的汽车在顺义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它已经开始转移。但是我们这个产业转移之后遇到两个问题,这些传统的以资源或者劳动力为基础的产业,它转移,或者本身河北的这些产业它升级的动力比较缺乏。

  第二个,我们现在北京、天津一些以人才为基础的一些产业,具有转移潜力的产业,很难转移。所以我们感觉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就是河北没有人才,河北有的人才往北京、天津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状况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河北的基本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孩子的上学或升大学这个机会,相对于北京、天津来说太稀缺了,所以我宁肯在北京。这样导致的结果,我们有很多很多结果,但是有一个请大家记住,河北本来离北京是最近的,按照我们搞区域经济的一个规律,离的距离越近,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你经济获取北京的扩散,比如说它的专利的扩散是最得便宜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我个人觉得要千方百计按照习主席的决定生产要素流动的战略,按照统一市场的要求,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我自己特别觉得从世界经验来看,政府确实在产业升级,在我们打造世界级的产业群里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总结实践,他在全球成功的产业,它的经验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结论,政府可以通过丰富或传递四个方面的力量来去促进这个国家、这个地区产业在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哪四个方面呢,在座的可能都非常清楚。第一个所谓要素禀赋;第二市场的竞争性,或者市场结构;第三个就是需求的条件;第四个就是它的相关产业,有时候我们叫产业集群,这么一个,具体的我不再讲,这里面有一套做法。所以我们怎么想办法来去丰富或传递这四个方面的力量,来促进我们的产业不断的去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里面有几件事很具体的,第一件事我们要获取竞争力的话,应该非常重要的我们就是要有创新,通过这四种力量的传递和丰富要有创新。那我们京津冀号称中国创新能力最强,我们放的长远一点,我们中国在古代就有四大发明,我们有火药的发明,但是我们火药的发明并没有形成化学,所以我们近代科学彻底落后了。

  所以我们回想起来实际上我们国家近代以来败在什么上面,败在我们知识创新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后来建大学建什么东西,我们现在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没有创新体系的健全显然是不行的。近些年我们一直关注产学研一体化,也关注怎么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我个人觉得这个都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大家千万别忘了,这都是造面包,那造面包的工厂在哪里才是根本。造面包的工厂在哪儿?在大学。我们大学现在创新成问题。为什么成问题?因为我们大学现在还缺乏学术资源,我们大学还缺乏这样一个大学自主的这样一个东西,所以我呼吁,我们京津冀要想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这样一个产业集群,必须千方百计地去完善我们的创新体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怎么激活中国大学的潜力,这是我想第一招。

  第二招,我自己觉得就是特别重要的,就是应该在空间上有效的引导。我刚才说,我们北京一方面,我们本来要获取竞争力,必须想办法,我们在一块儿然后共同利用一些东西降低成本,我们在一块儿交流,共同提高一些效率,这就是竞争力。但是我们现在过度集聚以后就会带来麻烦,另一方面河北、天津又很稀疏,无法获取我们集中在一起带来的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所以我个人觉得怎么想办法获取这样一种竞争力是一个大问题。那怎么能获取这个竞争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保军他们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就是空间的引导,我在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结论。

  第一,我个人觉得,这个地方要想有效获取自主经济至少要干两件事。第一件事要适应我们这个地区由以北京为中心,后来又扩展到以北京、天津为中心,这样一个单域中心的格局向多中心格局的转变过程。选择一些城市把它做大做强,选择什么地方?我最近一再在鼓吹,选择什么地方?沧州。因为选择沧州能够实现习主席提出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四大目标”,我具体就不说了。

  第二,我们要在空间上把我们的产业有效组织起来。政府自己要先行,你不能说让张总走离开北京,张总由市场决定,不能由我们规划决定,但是政府可以要我自己走。所以我想应该想办法在离北京80公里左右,我一再我自己从去年就呼吁,在北京的南北中轴线和京保线交界的地方规划建设国家行政文化新城,但是规模不能大,最多50-100万之内。

  我就简单说说这样一个结论,谢谢。

文章关键词: 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城镇化城市发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日本决定给钓鱼岛五个附属岛屿命名
  • 体育斯杯-男篮克俄罗斯获连胜 李晓旭准绝杀
  • 娱乐吴镇宇房车与巴士相撞 Feynman不在车内
  • 财经北京准地王流拍:定价太离谱把房企吓跑
  • 科技剖析转基因: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 博客实拍:我在新疆莎车的真实见闻(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五成90后七夕花费超千元 女生出手更阔绰
  • 贺江兵:没有美女的行业是没有前途的
  • 谢百三:沪港通消息兑现时牛市或结束
  • 花木兰:刚需最好等楼市下跌捡便宜
  • 傅蔚冈:大城市落户将越来越难
  • 余丰慧:定向降准跑偏是个大问题
  • 艾经纬:解除限购楼市也不能能复活
  • 齐俊杰:摩天大楼压垮中国经济
  • 慕容散:A股时代郭敬明进去姚明出来
  • 罗天昊:户籍改革还差最后一步
  • 郎咸平:逆城镇化发生是最可怕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