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建特区是不太知道怎样跟西方打交道

2014年06月14日 15:56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中心举办的致力于推动终身学习的全球化平台——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将于6月13日—14日在北京举行。图为沃顿商学院讲师埃德温·肯(Edwin Keh)。(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中心举办的致力于推动终身学习的全球化平台——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将于6月13日—14日在北京举行。图为沃顿商学院讲师埃德温·肯(Edwin Keh)。(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中心举办的致力于推动终身学习的全球化平台——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将于6月13日—14日在北京举行。沃顿商学院讲师埃德温·肯(Edwin Keh)在发言时表示,中国要制造经济特区有两个原因,因为中国不太知道如何跟西方打交道,所以他们认为建立经济特区是打开中国与西方大门一扇很好的大门,他们可以自由在这里运输资源、运输物资等等。

  以下是文字实录:

  我今天的主题是谈谈对中国创新和中国创新企业的看法和未来的走向如何,所以我们会想想过去的情况、现在的情况、未来的情况,并且用三个案例论证今天的主题,然后谈谈我未来的预测,当然,对未来只是一个预测而已,我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中国贸易算是全球贸易的开端吧,并不是新生的,全球贸易也不是新现象,在1500-1600年之间贸易就已经开始了。你们可以看到这幅图地上有欧洲的贸易等等,有茶、糖、棉花、鸦片等等这些物品都在交易当中,这些就是我们现代交易的摇篮起源。

  我几周之前在北京,当时我正在教EMBA的学生,有一些是中国学生,有一些是沃顿学生,有一些是美国学生,当时我问他们:你们觉得全球贸易关系在未来大概是怎么样的?我们以后怎么样达成好的全球交易现状?

  贸易起源于马可波罗,接着就是哥伦比亚了,现在的全球贸易其实是有一个十分特别的日子,在这个日子拐点上以后这个贸易就慢慢发生变化了,而现代贸易其实是从这两个人开始的,这个会议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开始的,这次会议的大背景蛮有趣的,因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冷战正在进行当中,整个世界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矛盾比较尖锐。当时这两位领导是冷战的两大巨头,当然,最好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朋友,当时毛主席想了解一下西方的敌友,这个会议几年之后就走向中国的改革开放。当时这两位领导人所做的工作以及会面是重塑了现代的贸易。

  1972年,中国北京以及中国台湾在那个情况下,世界其实对中国的了解就像世界对今天北韩的了解一样少,但是这两位领导人见面以后打开中西贸易之门,这个事件是42年零4个月之前。

  关于经济特区,要制造经济特区有两个原因,因为中国不太知道如何跟西方打交道,所以他们认为建立经济特区是打开中国与西方大门一扇很好的大门,他们可以自由在这里运输资源、运输物资等等。其实在当时建区之初中国出口并不是非常的旺盛,所以中国对贸易的重点是放在制造商以及增加出口贸易方面。

  我们在屏幕上能看到这些经济特区基本在东部沿海城市,最成功的是深圳特区。这里面有很多很有趣的情况,为什么要创造这些经济特区?除了与西方交流以外,是要建立一些壁垒防止外部的污染。这幅图东部沿海是经济特区原本在的地方,要选择东部沿海城市是有原因的:第一个原因是沿海,所以你可以很自由进出中国的大门,第二个原因,这些城市是中国政府大力投资的城市,在那里有人员建工厂、工作,并且创造营收等等,并且与港、澳、台有联系,所以就选择这些地方,第三个原因,邓小平他深信这些经济特区的试验区一定会成功的,邓小平他当时说,要是不成功的话我们可以把它们一下子全部关掉,因为它们是中国比较边缘的地区,所以没有很多人了解到。东部地区创造的财富是比较多的。

  这是1970年深圳小渔村的一幅图,人口只有75000人,七十年代的时候我逛了一下深圳,觉得走了七八个街口就把它逛完了,所以很小。从深圳到香港其实是很浪漫的经历,就像冒险一样,很有趣的。当时深圳像第三世界国家一样,感觉与今天的中国完全不一样。这幅图是深圳的罗湖关口,走过这头关口就可以到香港,这里可以看到人们挑着担子从这里走到香港,这在今天是非常不可想象的。今天的人口已经突破1400万之多了,这个城市很难想象在四十年前是一个小渔村,今天发展如此日新月异。我一个朋友并不相信这个深圳的故事,他觉得这是假的。

  很多人看过这些粮票,是老的中国货币,现在大家用的都是新货币,但以前外国人来中国时换到的纸币就是这种,还有专门发给外国人的英文版的,但是只在某些对西方游客开放的商铺里面才能用这种老式英文纸币,因为当时领导人有意识要把这些与民间社会隔绝起来。

  所以中国的商贸在四十多年之前是难以想象,现在增长速度是非常之快的。过去三十年,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经济体比中国的增长速度快。可能你们听到中国的经济正在放缓,不要担心,你要知道中国经济总量在过去三十年增长量比其他国家大很多倍。

  这里的这个转折点会把我们引入今天下午的正题,就是中国的公司从此刻开始要做怎样创新举动来增长它们的经济。

  过去我们的重点是放在制造商,这种行业的成本比较廉价。但是过去几年这个情况已经开始变化了,我们到了转折点了。这个地图上可以看到南美、非洲等这些国家GDP增长相当快,但很多西方国家GDP增长率则在放缓,尤其在欧洲地区的经济已经放缓得非常慢了,因为很多中国制造商都在寻求变更之路。

  08年时候有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而在发达国家它们经受的打击是更大的,但你们可以看到金砖四国却能保持很好的增长势头。2008年时候中国尽管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但它们的增长率仍然在急速增长,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里这幅图说的是全球中产阶级的分布以及消费状况,这里可以看到2000-2050年的状况,这个图表是错的,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料到2050年会发生什么,但是它的错误率即使50%,它也会反映出总体趋势。从中国和印度发展趋势看到我们可以制造更多财富,所以全球很多中产阶级将会来自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另外,关于中产阶级的消费方式,从现在开始到可预见的未来之间,亚太区中产阶级的消费量将会增长非常大。

  这幅图是人们可支配深入在线上的情况,早上有一场讨论会谈到电商,电商让我们今天消费模式发生很多变化,也有很多影响。这幅图表反映的是人们在线上消费占收入的占比,也就是说在您总收入里面有百分之多少是用在线上花费的。这里可以看到美国和英国他们的线上消费率大概是23%和25%,但是印度和中国已经突破了30%了,所以如今天早上电商讨论会里面提到的,对于新兴的国家而言电商对它们的冲击会很大,所以它们接受新事物的思想还有趋势也会更加大。

  中国在沿海地区网络渗透率比较高,但在其他地方可能比较低,不久之前中国是世界上的工厂,但是后来发生事情改变了这一局势,不仅因为我们人口越来越多了,而且最低工资也上升了,已经开始和西方一些水平比较相近了,运输成本也比较高了,同时我们的汇率也在升值,现在大家都在买入美元。曾几何时,我们效率非常低,我们生产时要许多的人,因为以前工作人口非常巨大,但是后来不行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去提高产能以及优化技术,但是做同样的事情在现在越来越困难了,因为技术产能已经达到一个水平。

  同时,现在国内有一些消费正在抬头,因为现在中国人更加富裕了,这就意味着他们和西方世界生产力比较相似了,他们就可以买更多的东西。中国跟邻国之间工资最低比较,使中国成为这张图中比较中的国家,日本比较昂贵。

  这张图片是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结构在85年大概76%的人生活在农村当中,但是现在95%的人生活在城市当中,中国农民工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流动,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当中独特的现象。1985年时候中国非常贫困,但是现在中国有很多将会加入中产阶级。还有独生子女政策现在也对于人口老龄化有贡献,但是人口的教育素质越来越高了,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加入到劳动大群当中。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在美国和欧洲生产而不在中国市场了,比如去年9月份沃尔玛想要将许多生产能力返回美国,在接下来十年当中还会将额外500亿美元生产能力移回美国,所以现在也是中国商业环境的一大变化。

  在中国附加值比较高的价值链当中会有哪些东西出现代替低端价值链呢?现在中国想要走的路已经显然不是像以前那样通过人力增加价值,中国现在想要通过创造性的东西增加价值。你看一下你的iPhone上面,它会写着在加利福尼亚设计、在中国组装,但中国说“我们不想要这样了”,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下面给大家展示三个半的案例研究,我想要用的案例首先是一号店的情况,它的董事长今天早上做了讲话,另外一个是达芙妮的案例,还有一个是好孩子的案例。开放899在沃顿过去5年中一直非常顺利,5年之前马歇尔和我一起喝咖啡,马歇尔说“我有一个好的想法,我们不然教他们企业运作时跟现实更加相关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体验性。”所以OPIM899在我们两个创立下就开始设立起来了,当时希望通过一年实验一下看看最后效果怎么样。学生拿到许多中国公司的案例,在一个月当中来读这个案例,马歇尔和我大概在3-4天中做了16个小时的讲座。

  大概在春节将至的时候他们来中国,当时有12个学生去中国,我们跟学生解释的时候跟他说“每天早上我们分三组”,你们到中国时候分别去这三家公司去研究,所以三组学生去实地考察,早上以及下午一部分时间跟这些公司的CEO、CFO以及投资者关系的负责人,让他们介绍一下公司计划,然后你问他们问题,实地考察结束之后在车首先准备一下要做什么考察报告,然后以投资者的这个角度去思考你是怎么看这个公司优点、缺点 ,你哪些地方喜欢、哪些地方不喜欢,

  晚上这三个不同的团队坐在一起做报告,还会进行争论,第二天我们做同样的事情,在中国的7天当中去了深圳、社会、苏州、东莞,珠江三角洲的珠海,还有香港,来做“中国敢死队”,这是第一年时有12个学生去。第二年大概有100个学生想要加入去中国实地考察的这个项目课程,但是我觉得100多个就太多了,所以只能限制到100个。第三年我们有130余个学生去,第四年有160个学生,但是我告诉他们必须写论文学到了什么东西,招生时候也让学生写为什么来我们这个课程,所以现在门槛越来越高了。 不管怎么说,这都成为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而且也是沃顿评分最高的课程。

  在五年当中,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我们考察了不同的企业,屏幕上的三家企业我们去考察了很多遍,但是五年以来我们发现它们盈利方式、运营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也了解了它们为什么取得成功。

  于刚他是一号店董事长,有多少人知道一号店?有多少人在一号店买过东西?不赖啊!一号店是于刚所创立的,大家可能知道于刚从沃顿拿到博士学位,他在八十年代是个非常聪明的中国学生,后来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他说他那边学习了很多年。他在康纳尔的时候遇到一个危机点,他在这个危机时间做了什么?他坐了火车去了费城,然后敲了一个董事长的门,问一下他“能不能给我五分钟?”五个小时之后他又坐火车回了康纳尔,四天之后他就上了沃顿大学的课,因为他之前所敲的这个门正是沃顿商学院一个院长级的人物,他之后就成为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大概发布了200个论文左右,而且他也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个地下室当中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当时因为他学了东西,所以他能够认识机场当中许多物流的东西,于是他就创立了一个算法去帮助这些物流公司组织自己飞机的起落时间等等。他当时说我们可以做一些有用的东西,而不只是一个算法而已。后来他创立了初创企业,不仅包括物流,还包括仓库等等应该怎么做,他们当时也在亚马逊[微博]中研究他们是怎么做的,花了很多时间在德克萨斯州。另外一家公司想要了解在全球采购链中要怎么做,于是于刚就去帮了他们,他还说另外一个人可以帮助你,就是Junling Liu,然后他们后来一起创立了一号店。

  之后有人去研究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公司是哪家,可能就是一号店,我们也做了考察,他们每个月几乎都有2位数的增长。两年之前他们有2000多个员工,现在可能几万个。沃尔玛也不能完全复制他们的事情,因为于刚他一手建立了所有这些系统等等,使得这个公司能够现在增长这么快。虽然于刚犯了很多错误,但是他做的最早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没有请SAP、请其他一些大公司,否则他们永远不可能实现现在的增长。因为他创造了所有一号店运行的系统,所以这也为他的成功留下了很大的伏笔。

  我们当时去了他的办公室,沃尔玛牌子在主位,一号店在副位,但是几年以后一号店就在主位了,沃尔玛变成了很小的牌子,所以他们在中国的电商界是最具雄风的。

  这些可以让我们总结在中国电商成功的原因,第一个,要关注客户,美国UPS和FEDEX快递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们了解快递背后的物流原理,以及快递如何准时送达给客户的准则,这个时候就向他学习,并且他知道保证快递物流对于一号店仓储很重要,所以当时一号店重心放到怎么样把货物怎么传递出去,这是一号店绝对的重心,并且于刚调用很多人力与资源去确保这一点继续去落实。

  讲讲我之前说过的吧,突然在中国的东南部,就是北上广深,所有财富、所有让人激奋的活动都聚在那里了,所以有很多毕业生和年轻人都深切体会到了地区的差异和社会冲击,这种年轻人他们怎么办?他们未来要走向何处?这时候于刚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因为他经常会吸引很多年轻人创新。 于刚会在地铁还有很多零售店的墙壁上打广告,让它更加显而易见。早上上班时间7-9点还有晚上的下班高峰这种广告就能涌入很多大众的眼睛,而且这些点子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年轻人的,所以这种创新就是市场准备好要去迎接的创新,而于刚只不过是很好的抓住这个商机好好去用它而已。他经常想,也许我可以帮助客户交水电煤、帮助客户洗衣服,这都是商机。

  另外还有关于一些其他客户服务的故事,他住的那栋大楼电梯坏了、空调坏了,他坐在那流着大汗不知道要怎么办,突然就有一个快递员工,他虽然没有电梯,但是爬了二十多层楼把这个快递送给了这个客户,所以这个客户觉得很感动,觉得1号店简直是个传奇。以前一号店只不过是很小的小企业,但是现在它们的营收已经超过20亿美元了,所以在这样一个转变当中这个公司到底是采纳了什么样的创新呢?

  这幅图左边粉红色的这个婴儿车可以360度旋转,这样婴儿视角比较全,保姆可以比较安全的照看这个孩子。第二个红色的这个是比较流行性的一种设计,就是大人在推着车去带孩子逛公园的时候把车调低就可以跟其他大人聊天了。第三个是很轻的一辆折叠车,只有3.5公斤那么重,它折叠起来对妈妈来说特别方便。第四个这台非常好,因为这是为工作母亲设计的,让工作的母亲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因为在靠近车的顶部有两个可以放咖啡的地方。现在大家猜一下这四辆车来自哪?就是EU、中国、日本、USA。

  宋先生他以前曾经是一位学校的老师,他发现做老师甚至不能负担他的水电煤帐单,所以他在上海郊区找了个大楼,想能不能在这里建个工厂。当时他把这个思想落到实处,做了个工厂,但1985年时这个工厂破产,当时宋先生的月薪只有48美元每月,捉襟见肘。接触这种伟大的人物也可以让我们反省一下在创业时候怎么样可以做得更好。

  好孩子这个工厂在八十年代非常糟糕,产品质量也是比较劣等的。我跟宋先生见面时也谈过这件事,他十分谈笑风生说不知道以前为什么生产那么差的产品。但是慢慢他们开始改变了。

  宋先生大部分人生是在中国度过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时好孩子集团开始慢慢的发展,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市场。九十年代初他第一次出国旅游去了日本,日本回来他十分震惊,才知道原来我们跟全世界相比这么落后。而当时他想,如果把日本婴儿车出口到中国的话,一夜之间中国的婴儿车就破产了,卖不出去了。所以他那时就想怎么样创新、怎么向西方学习更多的经验。

  他当时成为贴牌工厂商的制造者,接着在九零年中期时开始进军欧洲市场,接下来就进军了美国市场。现在好孩子集团的商品已经比较风靡上述四大市场了,在欧洲、日本、香港、中国、美国,有5个研发的中心,并且截止2012年12月已经拥有5000多个专利。要在中国获得那么多专利其实很难的,因为中国有很多监管的原因,还有其他等等的原因。

  我们当时问宋先生为什么要创新,他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了”,所以他们就开始了这个创新之路,他们坚信在未来一定会拥抱创新,并且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而通过创新人们也会更接受他们。

  去年我去西安时有看到过相关的工厂,这个工厂是关于制造宇航服的工厂,在中国这种宇航服的工厂还是挺好的,虽然这个宇航服像外星人一样。为什么在中国开发这个行业?因为美国宇航局不肯与中国合作,所以中国不能靠最先进的国家进口相关的宇航服,没有人帮我们,所以中国就自力更生建立宇航业。

  我当时有一个疑问,我自己和大家都经历过飞机延误,我的疑问是为什么过了那么多年都没有看到一辆是中国制造的飞机。很多中国人说,在飞机方面我们一直借用苏联老大哥最先进的设备,并且以此为基础去发展出我们自己新的东西,所以我们并没有制造相关的飞机,其实中国很善于抓住一些先机去发展。

  最后一个例子是达芙妮,中间的人是达芙妮的创建者,他叫陈贤民,他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他很乐观,我很喜欢跟他一起享受生活,他自己也很喜欢享受生活。贤民做过很多创业 ,现在陈贤民已经退休了,并且把整个产业过继给他的侄子。

  1970年时我遇到陈贤民,八十年代中期当他们把制造工厂移到中国上海时就碰到一些问题,他们面对两个挑战,第一,要是与出口商打交道的话会有一些比较低谷的价格可能是30%左右,但是高峰的时候可能是40%、50%左右,所以我们怎么样保证在价格优良同时保证员工生产出更好的鞋子?

  当时对于达芙妮鞋子需求只有30%时怎么做?贤民亲自拿材料教他们员工怎么样做鞋子,他自己也跟着员工一起做鞋子。但问题又来了,他虽然做很多鞋子,但是没有订单过来,那怎么办呢?那时候有一个经理想到一个很好的法子,那就是在我们的工厂附近建一个小商场吧,我们做了的鞋子就放到我们小商场里面,最终它总会卖出去的,我们就走着瞧呗。所以他就建了很原始的这个小商场。一开始这个鞋子一下子全卖光了,他们制造完一批又全卖光了,卖得很快。他们渐渐的就想,有可能开一家这样的小店铺也是有优势的,所以贤民他们决定继续这么做。

  1990年时贤民为达芙妮建立了办公室,招了一批办公室职员来开始处理业务。当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贤民也犯了几个错误,因为贤民当时和员工一起做鞋时是卖得挺便宜的。而他们把这些鞋出口时是面对像我这样那么挑剔的出口商,出口过程中不能预测有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发生。贤民犯得另外一个错误是卖鞋的时候价格定错了,定得不够好。另外一个错误是他把这家公司的名字起成了达芙妮,因为很多人经常会把这家公司与美国的另外一家公司混淆了,所以很多美国人觉得很困惑,当然,这个错误只是一个玩笑而已。

  贤民觉得开店铺是可以运作下去,所以他就多开了几家小商店卖达芙妮的鞋子,到目前为止达芙妮已经是香港上市的一家公司了。达芙妮的业务发展得非常好,九十年代时他们要公开募集股份上市才能继续为他们公司融资扩大业务,但贤民已经老了,就把这个企业过继给了他的侄子。

  他的侄子大学时是表现很糟糕的,吸烟、玩摇滚,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毕业了,当他接管这个企业以后他想怎么样把这个企业做得更好,因为对过往摇滚的孩子而言未来可能变成一个歌星、音乐家而不是变成企业的领导者,突然有这么大的一个转变。九十年代在台湾玩摇滚也是很流行的文化,玩摇滚的人他们是有一颗很强大的内心,并且是很敏锐的,但是他们有的时候收得很深,不会让别人知道,他们永远会有新的点子。陈英杰接管这个企业的时候现在股份大概是每股10美元,TPG也对达芙妮做出了投资,这些数字很有可能是有一些过时了。

  他们是非常成功的故事,背后的原因是这样一种时机正确、方法出去的创新创造了市场。

  另外一个例子是百胜集团[微博],就是百胜集团在中国非常成功,也是我们实际考察的一家企业,百胜集团在中国的店面数量占到全球25%,但是产出全球40%的利润,现在它比麦当劳[微博]发展速度快一倍。百胜在中国有不同的是把肯德基[微博]上校放到了中国,其他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之后进行了创新,每年有85-100个产品,而且百胜卖点一直都是午饭,然后我们就有这样一些非常奇怪的图片,都围在周边吃肯德基。通常来说他们应该是非常高兴的。他们每13个小时都会开一个新店,我们之前去时大概有2万家店,现在大概已经有25000家店了,他们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成长、不断的附加价值。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公司是不是独苗?另外一点是未来四十怎么办?如果他们是独苗的话它们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强大改变中国的经济,如果他们不是独苗,这个经济有越来越多类似的公司,它们将在未来四十年中有更加巨大的变化。

  如果大家不是中国人的话,可以想想中国什么东西最有名,中国唯一没有名气的可能就是创新了,一想到中国就想到模仿。吉利公司是中国一家国有企业,我们觉得它生产得是豪华轿车,但是其实不是,连劳斯莱斯车前的标志都拿过去了。还有这些东西,在谷歌[微博]上面把它叫微型创新,就是把它们做一些调整然后弄成新的东西。但之前三个品牌不是做微型的创新,是大刀阔斧的创新。

  到底什么是亚洲的品牌?一说到这个就很容易想到韩国和日本的品牌,很难列举中国的品牌。海尔和联想是最近十年才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中国的全球品牌。但是经济体当中大部分的品牌都不是这样的。有人说句话是“在13亿当中都找不到11个可以踢足球 的人”,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在足球方面做得不行,在全球品牌方面也不行。有些人觉得中国可能只关注自己的事情。

  一说到中国品牌可能就想到海尔、联想等等,但是大家可以换个角度看中国的品牌,原产地现在有用吗?iPhone是在中国生产的,但这只是说它在中国组装的,芯片是其他地方来的,设计也是其他进行的,所以原产地现在是个无用的概念了,讲到了“中国企业”这个词也没有太多用处。

  这个是Kors,这个品牌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九十年代我在纽约大街乘电梯见将他,许多大牌在那边聚会,我也去了那边,后来有人好心跟我说站在你后面的是一个明星设计师,他站在那个电梯的最后,但是他感觉好像不是太大牌,畏畏缩缩的。虽然有数千个想要成为设计师的人在纽约工作,但是他脱颖而出成为了纽约上市一家非常成功的设计品牌的企业,筹得许多资金。你觉得他跟中国有什么关系呢?上市的时候大家记得跟着人是谁吗?他在那边庆祝IPO上市了,这个人他继承了一个非常便宜的工厂,但是他后意识到血汗工厂不是可持续之道,所以做了其他事情,这个人就成为了Kors背后支持的人,他们合作成立了今天的这个品牌。这幅图,Tommy她本人可能不是最有才干的设计师,但是他们都非常成功,赚了很多钱,十年之后和Kors合作了,那么大的国际品牌背后显示的是不纯粹的中国公司。

  比如说于刚先生受到西方影响比受到中国影响更加深,陈贤民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宋先生也是香港上市的公司,百胜的CEOSam他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副总裁,更加成功了。另外,Chrissy她是一号店负责营销的,她在开放课程来到了中国,然后就不离开中国了,在中国扎根落户了。另外一家公司叫香港利丰集团,是Bruce Rockowitz,所以有些时候我们给公司贴标签说中国公司或者西方公司,但是这不利于我们对公司的理解,因为这些公司不是纯粹的西方企业或者中国企业,它们的界线有些模糊。

  我们创造了有效的全球供应链,可以在东方、西方市场消费,三十年前这可能是一个好想法,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中产阶级正在不断的扩大,在中国建立工厂劳动力越来越昂贵了,比如电子商务已经颠覆供应链,三十年前的模式现在已经不适用了。

  在2012年1月份有一些加州的美国大学生在我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国上海,2012年1月份上海非常糟糕,如果你在冬天去过上海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了,虽然不下雪,但下的雨几乎要结冰了,风也非常大,15个加州过来的学生啊!可以想象一下,6天之后他们都生病了。星期六我们去了达芙妮,给他们讲解了一下达芙妮怎么做鞋子,之后出于善意,我跟他们说,星期天不用工作了,可以在房间里面睡觉、准备,星期一把东西拿出来。星期天早上他们就做着自己的事情,于是我在上海市中心走了一走,看一看上海零售格局怎么样,去了上海一个大型商业中心,但突然发现我的学生在达芙妮一家专卖店买鞋子,她们拎了许多袋鞋子,我问她们干嘛来这边?为什么要那么多鞋子?为什么要在中国买鞋子而不是在加州买鞋子?这些孩子18-21岁。她们说,这些鞋子非常有吸引力、非常独特,我们喜欢这个品牌,如果我们没有买达芙妮鞋子就离开上海的话就好像没有来过上海一样。所以可以想象实地考察以后它们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她们之前不是达芙妮的消费者,但是实际考察之后她们决定要买达芙妮的鞋子。

  如果我们看一下经济创新的来源,我们觉得可能有两个领域,比如中小型公司以及一些比较高调的行业,还有被忽略比较低调的领域在未来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忽略的低调的公司现在可能是独苗,但是未来会成为成为经济驱动的因素。

  提问1:电子商务公司应该把物流仓库外包,还是自己建?

  【嘉宾】:在销售产品方面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供应商,供应商会把物品卖给出口商,这些出口商把它们运送到码头海岸,整装好以后会把它们传运到不同的分销中心,分销中心再把它们运到不同的市场,这就是总体全球供应链的全环节链条 。现在我们看看电商能够落在这个链条的哪个环节,电商在供应商下一层,意味着供应商有很多个,它们跟供应商呈一个倒三角的模式,那基于这种模式商机就来了。

  我觉得您提问问题的背后还有一层问题,就是电商公司尝试变成物流公司的话对电商业务而言是好的情况还是不好的情况。很多时候电商都会遇到这个困境,很多电商都在运用这种倒三角模式,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可能会落后。电商公司慢慢积累财富,未来最终有一天会重视物流这个问题,而且有可能转变为物流公司。但是在中国我认为近期不会到来,因为中国的物流现在还是挺落后的。

  提问2:我是百盛中国的,这家企业总部是美国,现在美国希望对在中国这边分部用美国耐克的治理方式,您有什么见解?

  【嘉宾】:百盛中国发展情况比较特殊,治理者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候这个问题已经扩大化了。我跟我的朋友做过一些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并不是跨国企业做了错误的决定,很多时候是跨国企业做正确决定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已经失去了很多解释问题的机会和落实模式的机会。因为要落实一种新的模式运用什么样的工具?这种治理方式最重要的是要与员工进行沟通,让员工去明白这种方式。所以我不知道我这个说法有没有回答到你的问题,但是祝您好运,其实有很多在中国的跨国公司都是这样的。

  提问3:对于很多机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诸如语言沟通等等,是否有灵活机智的方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嘉宾】:这个问题很好。我们现在的现状是每个月人员流动都是双位数的,而这个问题的重点是放在一个更加计划型的方式、计划型的策略,就是我们把原则、规则定好了,然后我们就根据这种规则去运行。这种方法在一个可预测的经济环境里面是可行的,而对我个人而言,当你进行管理的时候,例如一条裤子做得不够好,但是问题已经出来了,问题出在上游的管理层上。

  我个人上周访了阿里巴巴[微博]这个公司,它们告诉我三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去年销售额是2450亿,这个数字多么的惊人!阿里巴巴销售额比亚马逊等等美国公司市场份额加起来还要多,并且比很多小公司未来100年的销售额多。阿里巴巴仅仅用15年攀升到销售额稳居第三的大公司,实在是太厉害了。第二个数字是他们去年寄出5000多万份快件。第三个数字是我问阿里巴巴怎么评价自己成就的时候,他们觉得他们是一个社会企业,他们是真心相信他们是一个社会企业,有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对他们而言他们是有使命的。有使命的企业通常能够吸引到最好的人才,人们通常都相信改变世界。

  提问4:我是2007年毕业生,我想就您的评论谈一谈,那就是关于怎么样去优化产业链对中国的一些新的中产阶级服务,刺激他们的消费?有一个概念是“自然束缚”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对很多企业甚至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都是很有影响的,能源资源这样的材料会不会成为我所说的自然束缚?第二个问题,在过去十年我们很多时候发明了一个东西然后把它卖出去,但这些发明是不大可持续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嘉宾】:七十年代跟现在比肯定有两个东西是不一样的,第一,很多国家的产品都是本土化的,并不是进口过来的。第二,可能在座很多人当时还蛮小的,但是有很多公司通过更好利用自然资源等等和其他资源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于中国消费数字你们听得最多的是在2020-2050年之间将有3亿新增中国资产阶级出现,这3亿比美国中产阶级要多出很多,这部分中产阶级他们的消费是很惊人的,他们是他们每个中产阶级都想要一家有三个睡房的两个车库的大睡房那消费就很惊人,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所以我认为关键是重新定义财富、重新定义奢侈 ,这样才能够不停跟进这个社会发展不断转换新增出来的消费概念。 另外,在中国很多方面都在发生变化,人们也在经历变化,那种变化与现在对比起来肯定有很多不一样的。

  你们回顾一下早上起来时吃的奇怪的肉和我们穿的东西、用的东西,我们都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其实我们所吃所用的这些东西背后是有非常广大的全球供应链在支撑的。如果没有复杂供应链来支持我们这个世界运转的话,我们根本就没有很多东西能够去用、去吃,如果没有供应链的话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大大下降。我们如何持续现在这种生活质量并且提升它?并且在未来五十到六十年之间把它发展更好?

  现在我来做一下总结。结束之前想让大家回去想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1972年时两个总统的会晤,尽管那次会晤上有很多瑕疵,但这两位领导见面却创造我们今天所享用着的全球供应链。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好消息就是这个供应链让我们持续繁荣,尤其在二十一世纪更是如此,因为二十一世纪并没有像二十世纪那样的两次世界大战在各个人民之间竖立仇恨。在二十一世纪我们没有了这样的战争,1972年中美两国这样一次会晤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繁荣,你不要拿枪指着造你裤子的人,也不拿枪指着你的贸易伙伴,因为我们紧密在一起。所以这样的世界和平都是由于我们的供应链才有可能发生的。在这条供应链如果我们任何东西都不做的话不会再持续另一个四十年,所以在座各位是如何优化这条供应链最佳解答者,所以你们好好学习知识,出来了之后好好为全球供应链做贡献,谢谢你们。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涉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 体育世界杯-范佩西罗本各两球 荷兰5-1西班牙
  • 娱乐王志文获白玉兰奖视帝 孙俪视后邓超代领
  • 财经沈阳松绑或引连锁反应 30城蓄势待发
  • 科技独家:探秘特斯拉美国加州工厂 高清图集
  • 博客黄奕回应出轨传闻:赤裸裸恶语中伤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武大学霸情侣同时考取美国名校(图)
  • 王海滨:从常识看中国财富转移时刻
  • 天天说钱:“中国式投资”的不归路
  • 陈思进:未来10年中国经济大趋势
  • 谢百三:发新股只会抽血怎会利好?
  • 石麒麟:是用牛市思维时候了吗?
  • 高善文:短期经济显现出企稳迹象
  • 沙黾农:世界杯魔咒或变成世界杯井喷
  • 王思想:发行500元大钞的传言与恐慌
  • 叶檀:A股市场国际化临门一脚 未进
  • 苏鑫:中央或推首套房定向降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