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地坛论坛”于2014年6月9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孙轶颋。
以下为演讲实录:
孙轶颋:刚才王遥说了,学者有陋习,我们也有陋习,我们经常给大家画个大饼,美丽传说,传说太美丽了,请大家包含。
讲到金融化的问题,我们今天早上谈的到底什么是碳,有的说碳是一种商品,有现货、期货,有的说碳是一种货币,以国家主权做一个支撑的货币,早上李主任说碳是无中生有,正好四不象。四不象造成碳的估值难、交易难、风险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种东西他怎么去创新,我觉得是个难题。
在目前这个阶段我建议大家不要把金融机构期望放的太高,我们中国大妈去买黄金肯的,买碳不可能。
我提一下,第一就是政府起主导作用,我们梅总不在,我们原来微观经济学外部性,大家觉得这条路走不通。昨天一开会提的,把整个微观经济学抛掉,从宏观角度来看,增加消费,增加投资,投资不是我们这个项目投资,而是政府投资,我们叫绿色投资。增加绿色投资,增加绿色产业的扩大绿色产业,增加有关的就业,增加扶持的GDP。
扩大投资就是需要政府掏钱了,政府在碳市场的作用,我不仅仅同意他是有一个法规这是必须的。建立市场他不能管市场,他要建立市场。
第三点我觉得政府应该拿出公共资金,作为碳市场主体之一,去投进去,参与交易,这几个好处,第一你示范作用,政府交易了,其他人也就有信心交易了。第二就是信用的效益,政府卖出来可以接受。第三就是稳定市场效应,回购或者增量减量。第四就是政府融资效应,政府不仅仅是制定法规,政府拿这么多税收钱,拿出来建立机制也好,去投进去给市场一个活力。
市场本身是一个PPP模型,第二个PPP模型就是针对金融机构来说。我们说碳金融两个比较极端,保守极端,第一是传统的银行业务。第二就是另一个极端找到他了,投机,炒作,这两个极端我们要共勉。第二位嘉宾说话,我建议金融机构在投资或者是进来碳市场的时候投实体经济。我们讲到京津冀联动,讲到城镇化,我们需要大批大批的基础建设,可持续基础建设,包括低碳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转型,我们一些废气处理。我们很多论坛,政府官员说我要搞绿色城市,我去筹钱,钱从什么地方来,我们现在政府绝大部分钱从银行来,我建议银行能够投到那些具有PPP模式的可持续的基础建设里边,通过碳交易作为一个很多可持续的基础现象本身产生一些碳汇,通过金融手段变成一个融资渠道,碳市场给可持续基础建设项目投入了资金,城镇化之后这么多体量项目毕竟对碳市场有一个结构作用。引入两个PPP,政府为主导,金融做配合。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