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地坛论坛”于2014年6月9日在北京举行。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在演讲时表示,发展碳市场面临三大问题,分别是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和连接性的问题;政府监管能力的问题;金融机构认识能力及产品创新能力的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遥:我来自中央财经大学,我们11年成立了气侯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从08、09年开始我们一直在研究碳金融,回到刚才郭总他所提出的问题,他总结了上午下午一些专家的意见。我个人作为学者,学者的陋习,首先我还希望能够对什么是碳金融,什么是碳市场,碳市场和碳金融是什么关系,做一个介绍。
从全球来看,目前对于什么是碳金融是没有固定的解释的。我觉得碳金融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他是实现减排为目的的一切的金融服务手段和方案。他的外延包括是很广的,包括制度、市场、机制、产品还有机构、监管等等各个方面。碳市场又是什么呢?我觉得碳金融他的产生就是因为有碳市场,如果让我说碳市场和碳金融的关系的话,应该说碳市场是碳金融一个最狭义的定义。碳市场就是碳金融。为什么这么说?我想说一下碳市场的属性,首先我们从碳市场为什么产生来看,李主任讲过事实上碳市场是碳交易产生的,碳交易与碳税是市场和行政两个手段,碳交易是基于数量手段的工具,碳税是价格工具。
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场,也就是确立我们现在是要发展碳市场作为我们减排的手段。但是这个碳市场他不仅仅是减排的一个手段,所以产生碳市场。但是碳市场可以起到的作用,能够促进企业的低成本减排,还有就是可以起到价格发现的作用。
一个成熟的碳市场应该具备什么,第一就是他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也有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这是比较成熟的市场。他的产品配额,有信用,也衍生品,这是整个成熟的碳市场。我们讲碳市场的时候,不仅是现在的现货市场。拿我们现在的现货市场来讲也是具有金融属性。首先看我们的配额,一个金融产品首先他有发行者、认购者,有期限,价格和收益,有风险,有流动性、富裕的权利。不管是配额和信用也好,他们事实上都是具备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我认为碳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金融市场。
碳金融事实上是围绕以碳市场为核心而产生的不仅仅局限于碳市场所有金融的服务手段。如果说碳市场是一个最狭义的定义,碳融资的概念,他实际上是包括了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碳市场以及碳市场产生的一些服务,他还包括我们现在的节能减排的投融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投融资等等。这部分反而是我们现在碳金融最大体量的一部分,这是中观概念。
宏观概念就是碳金融整体的体系,包括微观、中观,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的投融资。包含三个体系,第一是市场体系,第二是组织结构体系。我们知道首先一块完全创新出来的,上午专家讲到了碳市场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政策性极其强。他产生的一些全新的金融机构,比如说碳基金,还有碳资产管理公司,还有围绕整个碳市场产生的BOE也好这些银行。还有传统中介服务机构一些创新的服务,围绕碳市场产生的创新服务。比如法律方面,会计方面以及我们信用评级方、资产评估等等都会因为碳市场的存在而会有一些创新的中间业务的产生。这是一个组织机构一个体系,另外还有一个政策体系。我们可能有十二五规划,但是没有像欧盟2050年低碳发展战略,他们有他们的融资战略,我们没有,我们缺少这个。我们目前只有碳市场一些交易政策等等,而且是发改委来的。我跟金融监管部门沟通交流发现,我们从很早开始金融监管部门研究跟碳有关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到目前为止也仅仅局限于研究而已。
我个人认为是因为我们政府对风险容忍度比较低,对市场容忍度比较低。是现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第一没有把他当成金融市场来看,就是现货。第二期货市场一定是基于现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可能推出期货。国际碳市场是现货和期货一起推出,这也是我们中国一个特色。基于此在不完善的体制下,我们现货发展尤其重要,但是现在的政策体系包含很多,不一一讲解。
我们今天谈路径,我们现在在发展碳金融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首先就是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和连接性的问题。早晨孙司长在清华开的一个会议上我问过他问题,你看我们现在碳市场的政策,在推出的时候事实上是会想着六大市场、七大市场有可能未来连接,一旦运行起来发现不可能。所以说现在提出的思路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但我是无法在现有基础上建立的,很有可能重新建立一个体系。这样他实际上就没有考虑到我们是学者研究角度来讲,这个连接角度是怎么样的,主管部门自己都不知道。未来我们全国市场是怎么样的,他现在这个减排项目未来是什么价值不知道。政策的可持续性、连接性和稳定性是我们现在一个问题。
另外还有我们的能力问题,首先就是监管,政府官员这块,可以看到碳市场发展主要都是发改委系统,气侯司底下有气侯处在管这个事,其他部门跟他基本是绝缘的。在这样一种体系之下,在和真正的我们的财政金融部门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紧密的情况之下是有问题的。这会导致什么问题,我们现在本身制定政策的官员来讲,除了发改系统对这个市场比较了解,其他系统对这个市场不了解。我们从事一些省市的建设,我们发现发改系统对这些部门非常熟悉,其他与之相关,比如说管碳市场排放是一个副省长主管。管金融又是另外一个副省长主管,他们之间没有沟通的话对于你把他当作一个金融化来发展的话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还有我们金融机构的能力问题,因为我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我的校友大部分都在金融机构,我向他们推销碳金融什么的。他们会问我一个问题就是商机在哪?金融资本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也是有待于我们碳市场发展的,你想让他金融化的话,需要让金融机构知道这里头的商机在哪。现在我们金融机构第一没有这个能力,他并不具备。我自己在做研究这么多年,我觉得了解碳市场,碳金融也好,他是有一定的壁垒,他还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我们整个气侯变化背景,整个碳资产管理的技术支持,我们金融机构目前还达不到这个程度。
我的一个师妹在一家银行,他们成立金融事业部,我说可以帮助你去跟我们业内资源进行对接,她说不行,我们对碳的了解基本是零。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个,慢慢你就无法说让他们做一些金融创新,他们的能力在这方面是有问题的,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在于需要让他更加去了解。首先要让他们看到利益在哪。事实上有一些机构在做各方面的创新等等。
第三点障碍也是由于这个能力问题,产品创新能力的问题。一些金融机构跟我们沟通做一些产品创新,包括保险,还有债券等等,但是他们的金融创新能力,他们本身的能力问题决定了他们可能在这一方面有问题。
现在我们做碳市场业内更多是原来做CDM在做,你们对碳市场理解很深刻,对金融理解没那么深刻。金融人士对碳市场认识不那么深刻,这是现在的矛盾问题。
然后谈路径,碳市场我们金融化应该怎么走。第一步就是要现在碳资产的金融服务,目前我们已经有七个碳市场了。要围绕这个碳市场其实可以展开一些金融服务。这里头我觉得除了制度之外,还有另外我们要发挥公共资本作用。这个市场你要引导进资本进来的话,你需要让他把风险降到比较低,收益能够提高。风险相对比较高的市场大量发挥公共资本的引导,社会资本的作用,其实有很多机制可以做,我们也在今年发布一些相关的报告,有很多可以做的。我们碳金融不仅仅是碳市场怎么活跃,怎么发展。更多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创新。
另外还有我们的衍生品市场,我个人觉得可能是需要等到有了全国性市场之后,我们才有场内的市场交易,我们可以做场外非标准化的衍生品。现在各个交易所他们也在研究,做创新。还有我们的保险,比如平安保险,也跟我的一个合作伙伴联系,他们也想开发出一些产品,对他们来讲最大难度就是在于他怎么理解碳市场的风险。保险产品出来就是因为有风险,他规避风险,也是他们目前面临的很多问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