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全球价值链的改变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实录全文

2014年05月14日 14:58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经济学人集团主办的“2014经济学人智库中国论坛”1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圆桌讨论“全球价值链的改变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锦星 摄)   由经济学人集团主办的“2014经济学人智库中国论坛”1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圆桌讨论“全球价值链的改变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锦星 摄)

  新浪财经讯 由经济学人集团主办的“2014经济学人智库中国论坛”14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为:“迈向全球—中国:把握机遇。”上图为圆桌讨论“全球价值链的改变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

  David Humphreys,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美洲区定制研究总监

  刘倩博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中国预测服务副总监

  专题小组成员:

  罗兆雄,高级总监,市场策略,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

  翟昕,组织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微博]

  刘倩: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一节当中会讨论国际价值链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David Humphreys:大家好,下面首先由我做这一节的分享。这是过去十年中,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所占据的主导地位。过去十年终,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确实有长足的进展。

  中国竞争力与国际市场的比较。一个企业在作出决策时要考虑方方面面因素,像劳动力、工资、成本问题。从总的应用成本的经营、输入产出、供应链、市场供应商情况等方面看过去二十年里他们是如何做的。

  首先看看劳动力,X轴是2013年到2018年工资发展情况,Y轴是劳动力情况。菲律宾国家,秘鲁中国投资发展技能预计比工资说上涨快,我们也看到其他国家,比如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越南工资上涨比技能要快。中国的情况,工资增长要快于其他国家,从总得生产来说,仍然还有其他增长空间。

  除了劳动力以外,如何使用资源生产满足我们的需要。比较两方的变化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在希腊今年会有一些增长,葡萄牙、日本在这些方面仍然有吸引力,相比过去有所改善。特别是美国、德国,它们实际的增长在过去几年间几乎可以忽视。关键制造是否会回流到这些国家,特别是全球市场汽车过去这几年的增长,无论是创新、生产、上市速度、大规模生产等等方面。

  俄罗斯、越南的生产力增长要慢于工资增长,马来西亚、秘鲁不仅仅要看到生产力会增长得更快,经营风险会降低。印度尼西亚,是目前引人注目的地方,我们在这些方面有一些经验,在这里的市场运营是非常困难的。

  比较基础设施的风险,如何从A点到B点,是否容易,电力是否便宜,是否可靠。在印度道路的情况,挑战是巨大的。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些国家相对于中国来说竞争力非常强,无论是规模还是劳动力规模。

  中国的各个省份的情况,我们做了哪些评估,比如劳动力成本,是否能够获得这些劳动力,特别是技能劳动力。在技术生产行业,像印度尼西亚人口的变化。

  关于并购的问题,市场的开放情况,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一些国家在做改革,这样的国家越来越有吸引力。中国一些省份确实也有吸引力,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这个市场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是制造业需要考虑的因素。

  刘倩:中国相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到底中国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对中国有信心。下面我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西部大开发。

  中国很大,要讲到各个地方。中国长期来讲是外向型经济,很多沿海城市受益于中国崛起。西部地区仍然发展比较慢,比较发达的是沿海地区。这也是中国仍然有强劲增长因素支撑的原因。

  这张照片是《经济学人杂志》一期的封面照片,毛泽东说人多力量大,一生更多孩子,每多一个孩子就增加一个劳动力,每增加一个劳动力也意味着增加一个新的消费者。如果看一下人均GDP,中国已经超过1万美元,也就是中国已经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我们还有市场,有一定的消费群体。

  如何为中国市场服务,必须贴近客户,中国农民不再是生产者,不再是农民,他们有很多钱可以去花。

  供应链、价值链,中国是非常独特的。在我们去访问很多选择中国公司时,发现即使中国劳动力上升、成本上升,他们仍然选择中国,其他国家都无法与中国比拟。苏州的高科技园,即使某些小东西脱销了,打一个电话供应商就可以提供库存,用卡车在20分钟内就可以给你运到,这是中国的独特性。

  下面讲讲中国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流动在中国的变化。经济增长不仅仅是收入的问题,而是消费者在哪儿,那么就要考虑人口的流动。他们今后可能在工厂工作,也可能成为你的消费者。我要讲的内容结束了,下面请我们的讨论专家来讨论。

  罗兆雄:非常同意David和刘倩所说的。我来自霍尼韦尔,下面我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看价值链的问题。

  有四点非常关键,一是成本的问题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工资成本,还有资本开支成本、隐性成本、失败成本,这些都是要在预算中计算在内的,还有经常被漏掉的退出成本。比如投资某一工厂投资很多年,如果当这个工厂效益不好了那么必须剥离掉。从全球来讲欧洲是退出成本最高的地方,这样钱就被困在那儿了,这个问题很大。

  二是供应的基础非常重要,目前供应中心主要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因此在中国开展业务还是比较容易的。很多时候专业化以后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我们自己做,我们的垂直整合度会降低,希望开发相关的技术,同时和相关的客户联系起来。现在主要看到三类客户在崛起,我们要和终端客户更加贴近。中国人在海外投资1500亿的水平,我们的客户在都出去,这些客户在走出去的时候很多东西是从中国采购的,所以我们要和在中国的中国客户进行联系,国内销售国内供应很重要。我们也在追踪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三是贸易区域化,中国和其他国家搞低关税或零关税。

  四是研发方面,制造研发有很大协同效应,如果能放在一起能够形成合力。这样我们就能够开发适合于消费者的产品,快速做原形,快速量产,以提高我们的效率,而且使我们更有效能。

  我们要从各方面兼顾,最后平衡取舍。最终要做两件事,一是经济的平衡稳定,在投资时需要稳定的汇率和可控的通胀。比如印度GDP增长5%,通胀8%到9%,而中国非常稳定,通胀3%到4%,GDP也不错,国内市场发展得比较好,汇率也在缓步上升,不像泰铢一样骤起骤跌。

  二是在新兴市场当中政治风险在增加,比如像俄罗斯和颗粒米娅风波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新兴市场不仅要看成本,也要看风险。

  翟昕:大家常常会提到工资上涨、劳动力转移、政商关系等等问题,看上去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很好的契机。

  以工资上涨作为例子,确实中国劳动力工资在上涨,这对中国制造业有巨大影响。但是顶尖的跨国公司并不觉得劳动力成本是他们的重中之重,他们找的是人才和熟练工人。在人才方面中国有巨大优势,在人才供应和熟练工人方面,中国得益于大量职业院校,有很多供应,他们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和发达国家对比。

  如果我们认同顶尖跨国企业要的是人才,那么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有机遇了,因为我们可以更好地培训员工,培养更多专业化的劳动者,以次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虽然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过去十年增加了不少,但是中国的基础设施仍然非常不错。比如铁路、公路、水路都相当发达。其实跨国公司的转化成本非常高,话说到此我仍然觉得中国有非常好的机会实现转型升级,这是我的分享。

  刘倩:下面进入自由问答、点评环节。

  提问:罗总,您讲到东盟和中国贸易的关系,您有没有看到有一些国家把东盟当做制造基地,然后把制成品出口到中国。可以得益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低税率,是不是有一些人在中国制造以满足中国巨大市场的需求。

  罗兆雄:制造在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觉得这个趋势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有一些转移出中国的工厂都是竞争激烈的低成本工厂,现在主要做一些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在中国来做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各国有各国的盘算。中国希望把低附加值产业转移出中国,允许这些产业干脆从境外低成本进口,这方面确实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翟昕:作为研究者我很同意。有很多企业进入中国,对于离开中国的企业来讲他们希望在成本上保持竞争力,他们也不是高科技。比如加拿大的一家鞋厂,过去70%从中国供应,现在决定把一些工厂转移到中国以外,以减少对于中国的依赖度,希望降到50%以下。这些企业不是高科技,也不需要在研发方面有很多投入。像霍尼韦尔在研发方面投入很大,他们把研发中心移入中国。

  罗兆雄:劳动力成本在我们的结构当中占比并不大,很多成本是零配件、材料,人工5%,甚至不到的水平。我们如果离开中国,把人工成本降到20%意义也不是很大。像富士康企业,他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战略降低人工成本。中国是一国多个市场,像中西部和沿海地区相比水平低很多,因此富士康到中西部建厂,所以总是有办法的。

  翟昕:富士康下一个工厂在雅加达,所以他们其实是脚踩两只船的。

  提问: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和中国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比如终端市场是不是中国最大的市场?什么是够好的产品,您说的够好是质量吗?

  嘉宾:我是芬兰创新方面的工作者,我是做高端的,我们发现在中国最赚钱的方法是终端市场。一般来说高档产品在中国市场太小,如果要打造优异的制造业,是不是要往中档市场贴近。消费者往往觉得够好就行,能够用五年就不错了,但是我们的产品能用二十年,没有人感兴趣,这似乎有矛盾。

  罗兆雄:我们也是做一些够好的产品。中档市场确实是最大的一块,各个行业也是如此。霍尼韦尔做很多不同产业,并不需要每个都做。我们看看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它可以告诉你终端市场会是什么样子。有些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比如家庭消费,中、高、低就像金字塔一样,肯定中下是最大的。到2020年、2025年会形成菱形的,中间是最大的。

  他们也在进行升级,进行研发方面的投入。确实有很大的中间市场,随着需求不断提高,有些人不断进入高端市场。五年前足够好的产品在今天已经不够好了。

  提问:我来自中国软库资本投资,中国工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个解决办法是使用机器人、自动化的生产线解决问题。因此你认为霍尼韦尔在这些方面有什么举措,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罗兆雄:这是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中国在生产力方面有很大空间。如何在工厂中提高效率来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我们确实看到这样的大趋势,或者这个趋势比较慢,在自动化工厂方面。我们使用很多当地供应商的办法提供低成本设备,这样以减少总的应用成本。

  翟昕:关于自动化方面,很多中国企业在成本方面非常聪明,他们往往并不是百分之百升级产品线生产,而是逐步来做的。他们要精心计算哪些地方需要自动化进行升级。我们是一步步走,循序渐进,这样能保证成本达到效益。

  提问:我的问题是有关挑战,有人说中国并不缺少人才,因为中国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中国的学生很聪明,但是没有创新。在价值链方面,在中国成为制造基地之前,中国正在抓住机会提升价值链。在人才方面,中国今后如何在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

  翟昕:对我来说创新和人才是两种概念,如果我们做研发希望人才是训练有素的,由工程师开展研发。但是对于创造性来说就是不同的了,这对我来说更多涉及到品牌,开发非常漂亮有吸引力的产品。如果要讲人才,我仍然认为中国有非常好的训练有素的人才从事研发。

  罗兆雄:中国人才在不断改善,每年700万毕业生,越来越多学生进入大学。而且中国还有很多海外留学生回来,他们有的考了硕士,学的工商管理。我刚刚去过天津大学,他们昨天刚刚公布与法国高等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可以在天津上学,也可以到法国学习,因此有很多方法培养人才。

  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接近美国,我们仍然是新兴经济,低成本、大市场、大高速增长。中国要比印尼、巴西、俄罗斯好得多。

  刘倩:在讲到创新时,中国需要更多创造性,这样能很快提升价值链的位置。以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与实际市场有哪些差距,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教育体制更多是学生学习,而不是动手练习。那么这对今后创新会有什么影响?

  罗兆雄:创造、创新是教育的一部分,除非要改革我们的教育教授方法,不能进行填鸭式灌输,如果这点不改变很难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翟昕:我是大学教授,教工商管理。这些学生经常会不断对这些商业人士进行教育和不断培训。但是对于商学院来说,我们给他们提供基本的培训,基本的教育。我们希望他们不要犯大错误,作为成功的商业人士,有些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还没有像乔布斯这样的人才,创新方面确实有很多需要改善。

  提问:像谷歌[微博]他们有非常完善的制度,或者是渠道,或者是有创新程序,他们更多注重研发,教育和企业必须合作。当然文化改革需要花很长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企业需要不断从这些人获得创造力。大家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要犯错误就可以了,但是我们需要改变,这样才能改变国家。

  翟昕:你谈得很好。教育体制不要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员工,必须找到一些激励机制以提高创造力。

  提问:过去一百多年来的伟人,他们确实发挥巨大作用。往往他们都是一些从教育体制中辍学的人,但是却给我们以激励。如何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前教育、小学、大学等等。他们并没有在修车房里,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做一些音乐等等,是完全不同的教育体制。

  罗兆雄:像日本也没有创新,也没有创造力,但是经过不断改善和完善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去完善和改善。

  创新是另外一个方面,创新的思想中国还没有到这个程度,但是要不断改变产品。我们有4000多个工程师的队伍,在中国也非常有创新,大家都能找到办法挣钱。

  提问:西部可能是欠发达地区,即使在今天最好的资源依然集中在发达地区,像长三角、大北京地区。您认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他们的差距在缩小还是扩大。还有一个问题问罗先生,如果你要在中国办一个工厂,你会选择长三角还是西部?

  刘倩: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考虑向中国内陆转移,而不是菲律宾或越南。有很多企业留在东部沿海省份,其中原因在于那边基础设施好很多。我们有完整的供应链条,这方面东部地区确实比西部地区好很多。

  找合适的人才也是因素,如果想把工厂转到中西部,高层管理人员可能不愿意去西部的地方。

  我们发现跨国企业在中西部难以经营,感觉那边的地方政府透明度要低很多。所以说有多方面原因使得企业决定留在东部沿海地区。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选择转向西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这么做,未来在这方面会有很大分化。

  罗兆雄:对于我们经营而言也看到很多这方面案例,如果建新厂我们不会考虑东部沿海地区。如果是重庆武汉的工厂,还有南通、苏州都是如此。既然有些工厂已经建立了产能,那么就没有必要再把已建成的工厂挪到内陆,因为那边的机器、人员已经到位了,都是企业的资产。要把那些资产都报废掉,人员解聘了,再重新雇佣人员也是成本很高的,而且90%的人员不愿意搬家。

  提问:我的问题是关于知识产权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困扰很长时间了,很多尖端技术放在中国以外,很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本土企业。这方面情况在好转还是恶化,中国是否会严格执行法律?

  罗兆雄:当然了,在好转。中国企业还在反映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中国企业在做山寨。但真正优秀的企业需要做品牌做技术,即使做山寨的,他们也不是直接照搬跨国企业的产品,直接山寨的越来越少。

  知识产权在中国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知识产权附着在人之上,如果有问题可以起诉他,人可以带着技术走。

  刘倩:两位是否可以点评一下,中国制造业在向中国上游企业链挺进过程中效果如何?

  翟昕:中国制造业有两个战略实现价值上移。有些企业希望在链条中进行延伸,比如服装可以拓展到设计环节。设计可以赚很多钱,品牌商也可以赚很多钱,只有制造商赚的利润比较少。如果想增加利润,可以延伸到整个价值链当中,无论是设计、分销、营销、店面销售、售后等等方面,进行全链打通,这是一种方式。

  另外一种方式,高端起步。例如高科技企业,我们以前看到过跨国公司是怎么做的,我们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利用后发优势。

  从“十二五”计划以来,政府鼓励大家投资于生物、通讯技术等等高科技企业,政府确实在鼓励,并且帮助大家在价值链当中实现上移。

  罗兆雄:国企改革方面政府也可以有所作为,做了很多工作,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大家向高科技进行投资。其实很多事情都在着手进行,政府也在推动大家做研发方面的投资。另外,国企也好,地方政府也好也都有进行投资。

  刘倩:翟昕,如果您是政府高层决策者,那么您的重中之重的政策是什么?如果您去游说政府,您会推荐采取哪种政策?如何在产业链当中再爬一步。

  翟昕:如果我是决策人怎么做,怎么帮助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上游挺进。可以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并购审批流程,最重要的是研发。

  罗兆雄:中国研发工作领先的是跨国公司,有几个例外,像华为、海尔,但是大多数新技术来自于跨国公司。

  目前中国的政策,以及激励措施主要针对于本土企业、国有企业。企业主要是商业行为,他们会去看自己的成败比率。企业做研发投资需要资金,有了资金之后的投资行为有点像私募基金,有些成功,有些失败。走得比较前沿的公司都会有研发资金,希望政府的研发资金不仅投向本土企业,还可以向外资企业投放,而且让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合作,形成创新的产业圈子。

  提问:我来自于北大,如果考虑中国的研发产品,65%的研发投资来自于中国政府。看上去表现出来的是企业投资,但是就我看到的最后买单的其实是政府,其实有很多投资并不尽如人意。

  研发投资分为三类,一是前沿研究或基础科学研究,纯学术研究;二是测试;三是应用研究。最后一类增长85%,前两类增长没有这么多,不太容易确保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保持比较积极的态势。如果政府能够在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就能够颠覆所有经济学人的理论了。到底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最好的政策,让市场更进一步。不是政府选哪个企业胜出,而是帮助哪个企业技术胜出,也就是政府如果管得少一点的话,整个运行会更加顺畅,更加有效。

  提问:我想说我们在很多国家看到,为了推动创新,大学和企业间的联系很重要。要让大学和企业深度合作,然后去激励产学合作,特别是在高端投资方面,最终要完成投资到位和部署。如果大学和企业各做一套,甚至没有创新的动力,所有的投资投下去以后也形不成所应有的社会效益。

  在大学当中也有研发,也注册专利,但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不能顺利实现。这是我认为如何优化政策的想法。

  提问:我的问题可能跟本届主题有矛盾。制造业要转型升级,最快的办法是买其他国家的技术、工厂,以并购的方式转型升级。各位觉得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德国、日本做并购的机会如何?因为这些国家是传统的制造业强国,在这些国家会遇到哪些具体的挑战和机遇?

  罗兆雄:有关中国企业到外国收购技术,我想从商业角度来说。中国公司,很多跨国企业都在模仿他们,因为想购买它的业务,然后进入市场。当然也有买技术,但并不是说只想买技术,而不考虑市场或收入。

  刘倩:我们也在帮助企业在出去,不仅仅要购买自然资源,而且要进入当地市场。不仅仅要在那里经营,而是要把技术拿回来服务中国市场。中国确实是发展最快的市场,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趋势。

  David Humphreys:感谢台上各位专家所谈的非常有意思的观点,非常感谢。

  (茶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东兖州网友骂“交警孬种”被拘留
  • 体育恒大负总分5-2进亚冠8强 止主场逢日全胜
  • 娱乐周迅男友前任疑曝光 叫板:爱她干嘛招我
  • 财经传天津松绑限购救市:或将放开第三套住房
  • 科技尴尬P2P:八成用户对高收益说“不”
  • 博客深圳大暴雨学生们满街抓鱼(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工科男迷中医为女生解痛经 被称妇科圣手
  • 林采宜:中国开放资本项目正当其时
  • 郎咸平:“新政”能否改变中国
  • 易宪容:央行的“出口术”能有作用吗
  • 叶檀:高度重视经济“新常态”提法
  • 童大焕:楼市远未到拐点时刻
  • 说钱:习近平提“新常态”的6个猜想
  • 许一力:为何菲律宾爱挑衅中国
  • 水皮:“新国九条”是块试金石
  • 叶荣添:必须买进 这次反弹最少500点
  • 陶冬:反贪腐对经济的冲击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