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木兰行:互联网金融逆袭

2014年04月26日 11:51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于4月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锵锵木兰行:互联网金融逆袭。(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4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于4月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锵锵木兰行:互联网金融逆袭。(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4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于4月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锵锵木兰行:互联网金融逆袭。

  以下为对话实录:

  李亦非[微博]: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李亦非,来自英仕曼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专门做二级市场的投资,全球各种类型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全都进行投资,旗下管理资产570亿美金。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主持一个非常有趣的对话,我们这个对话叫互联网金融逆袭。下面我想介绍一下我们今天在座的两位嘉宾,首先坐在我左边的唐彬先生是易宝支付CEO和创始人,03年就创办了这个公司,他也是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的轮职主席,还是南京大学物理系的少年才子,同时也在斯坦福毕业,他现在是硅谷回国以后,03年创建了易宝支付。坐在他旁边的更年轻的80后叫孟庆魁,他现在是百度[微博]个人金融中心负责人,也是他们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孟先生同时也是原来工商银行个人业务,金融业务,零售业务的负责人。更让人惊奇的他也是余额宝[微博]一个主要的策划人。

  今天我们的题目非常有意思,是现在目前大家可能在媒体看到的最热点的一个话题,就是互联网金融,或者是金融互联网。因为我现在目前是在金融公司,所以,我更重视金融,我也更了解金融。但是,以前我也在全球最大的一个集团,专门负责投放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所以我对互联网公司也有一定的了解。我见到金融的人就叫金融互联网,我见到互联网的人就叫互联网金融。谁更重要,是不重要,请你们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描述,你们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定义。先请唐总。

  唐彬:其实李亦非对互联网金融很了解,一提问题提到问题的核心了,到底互联网金融是怎么理解的?有人理解是从金融,有人认为是,所以才有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在我看来互联网就是怎么在这个大背景下面重新思考和定义互联网。像iPhone,也是手机,但是苹果对手机的定义和诺基亚[微博]对手机的定义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当然它还是金融,这没错,但是关键是我怎么在一个新的互联网大背景下面重新去思考理解和定义金融,这还是核心。

  孟庆魁:我对于互联网金融还有金融互联网这个理解,我认为不能够从一个很极端,或者一个很片面的角度来去理解。首先,我认为随着人类进步,科技的进步,从工业社会逐渐走向信息的社会,这个是大家公认的一个事实。在这个变革当中,实际上金融行业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作为金融工具的一个工业社会的一个技术工具,它实际上是支撑了整个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这几百年来。而互联网在IT不断兴起,然后在信息社会当中它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服务。我认为传统的金融行业代表了一种资本,而互联网代表一种“智本”,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两者的结合,实际上可以改变行业上很多传统的行业。所以,我认为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也好,还是金融互联网也好,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融合会对各行各业,他们俩作为基础,对各行各业都有支撑和推动作用。

  李亦非:其实我前不久也主持了另外一个互联网金融的对话,当时这个对话上面还有两类金融的大的证券公司和银行的老总。那么,他们俩人曾经当时说过,就是说互联网实际上是金融的一个载体,金融本身的本质是不变的,互联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营销,或者是一个发行的平台。我就想,因为金融的属性很清楚,它有两个最重要的属性,一个就是信用,一个就是它的风险控制。那么,现在如果说你们两位在做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间,你们怎么能够把握,例如余额宝这种产品,作为一个投资人买了以后,真正的余额宝现在达到五千亿的总规模了。如果有一天同时发生一个系统性风险,发生一次挤兑,这四千亿的人,每一个人假设都有一万块钱,或者十万块钱,同时挤兑,谁来担当这个风险,谁来提供这个保证金呢?这个作为互联网金融,你们作为互联网的专家来讲,尤其是孟总,原来是商业银行的,请您对这个问题解释一下。

  孟庆魁:这个问题比较尖锐,我不知道今天有没有监管的领导在场。所以说,首先来说是这样的,刚才亦非讲到挤兑的问题,我觉得自古以来都会存在,包括很多古代钱庄的倒闭,包括金融危机期间整个美国倒闭了1000多家银行,我认为首先是这个危险能不能可控,这个首先是讨论的背景,我觉得大家可以思考。第二个互联网行业对于大数据的分析实际上是我们一直所擅长和强调的,因为我们更多并不是通过静态反映客户,比如客户今天在某家银行存了100万,你不知道他明天是不是会提走,也不知道他未来想干什么,但是互联网上可以把人的行为从头到尾看到。比如我的客户最近有没有在股市里发表我认为股市很好的言论,然后把货币基金和现金提出来去股市,你可以从很多维度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实际上我们已经做这块了,而且这块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唐彬:大家现在可能更多把互联网金融对立起来了,现在对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互联网和金融是同源的,互联网金融的载体是信息,金融互联网的载体也是信息,没有信息怎么控制风险,没有信息怎么做信用方面的评估呢。所以,他们的载体都是信息。他们之间的信息越来越丰富,所以,信息作为互联网金融同源的载体,让互联网和金融之间的边界越来越融合了。所以,我的判断是金融走向泛金融,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这个时代里面,技术的边界和银行的边界在模糊,互相之间要互相拥抱,互相合作,而不是像现在好像在互相掐架,我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他没有看到互联网金融的最核心都是信息,是同源的来源。

  李亦非:现在在互联网和金融融合的过程中间,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他们现在在推出互联网的,尤其是移动支付,然后当然他们同时跟很多大的基金公司,例如他们余额宝是跟天弘,你们是跟华夏基金[微博]等等。同时,它又提供了一个发行的很好的平台。你们对于这三块,就是发行、产品和支付,这三大块未来的一个发展的一个潜力和空间,和互相之间的关系做一个评价?

  孟庆魁:其实我们合作也很深,支付实际上是一种工具,实际上是一个功能,这个功能之上可以有很多发行,这是第一,它是一个必备的基础的功能。第二、在产品发行上它其实只是一个渠道的作用,销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是如何通过互联网思维跟传统的金融机构定制产品,能够让它做到收入很高,这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第二、通过大数据的分析,通过金融模型的构建,能够跟本土的金融机构,能够对未来的投资市场有所预测,这个实际上是我们也在做的一件事。然后具体的产品,可能百度这边会在6月份不断的会持续发布。反正我今天看到的我们同事给我反馈的结果还是非常好的,都是在大数据应用这一块。

  唐彬:在发行方面,像余额宝从产品角度并没有一个创新,只是通用的货币基金产品,在发行方面,利用了支付宝[微博]上亿的用户,把支付功能和理财功能合二为一,把发行的价值和渠道的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产品的价值应该说才刚刚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是比较独立的,像比特币,这可能比较有争议,这在传统行业是没有的。未来我们根据互联网特点,去中心化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结构,是不是有一些新的产品呢?互联网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么一个结构,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产品。产品方面我认为今天还是刚开始,比特币作为一个代表之一,未来我相信更多的互联网金融的新产品那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支付贷款其实是比较相对看得清楚,因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在中国存在十来年了,03年支付宝在杭州,易宝支付在北京,这两个公司在中国支付市场还带来很多新的变化。今天你说支付,不管买机票,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离不开第三方支付公司了,你买机票,是支付宝,易宝公司我们提供的,甚至像百度的游戏,百度的一些系列产品是我们跟百度一起合作的。这个东西已经无处不在了。

  我多谈谈支付这个市场,大家想想中国的金融为什么今天碰到这么多问题,为什么老百姓去借钱很不方便,为什么中国企业借不到钱,利润这么高,是因为整个金融系统太单一了,太垄断了,国有资本绝对垄断了。在国有资本银行一直独大,这么一个生态系统,这么单一,怎么可能服务好千千万万中小微企业,各行业的。所以,怎么办呢?中国金融要改变,我认为一定要引入新的结构,让这个生态系统更加多元化,更加平衡。那新的结构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新的物种,而不是小村镇银行,那个地方没有什么太大用,但是引用了互联网的新物种,比如支付,诞生了余额宝,一个余额宝,一个小产品,没有任何金融创新,但是有互联网。所以,支付行业对中国金融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支付本身对社会带来很多便利,而带来一个新的金融物种,促进了传统金融的改变。因为支付公司是互联网和金融结合的一个新产品,新物种。

  孟庆魁:我想就着唐总的话说两句,其实实际上支付宝本身是货币基金,包括百发都是货币基金,从金融本身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从投资标的等这些。但是,实际上这里面,最重要的有几点,为什么余额宝成功了,比如他现在规模五千多亿,一方面依托了经过十年积累的这些用户数,另一方面实际上它在产品的改造过程当中发挥了互联网的思维。好比这么说,一块钱的买卖,传统的银行不愿意做,我去银行取一块钱,实际上银行是赔本的,因为很多银行,柜台排大队,经常可能上岁数的五六十岁的去银行取养老金,然后去银行买国债等等这些,其实这些都可以互联网化。第二、我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和方式去解决这个成本,降低成本,这是第一。第二、我可以提供一个新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才刚开始起步去做的,比如包括一些新型业态,比如像众筹,这是新的方法论,并不是简单的说我只是把产品放到网上卖,更多是如何组织,让这些客户,让这些用户,让所有普通老百姓有参与,有主人翁的意识和心态,这实际上是从传统的金融和产品上达不到的。过去比如都是金融公司找到银行,我帮你卖十亿,二十亿,然后分行,再分到网点,网点再分给每个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开始给客户打电话,它也不会分析客户是否真的需要,好一点的客户经理会分析,但是一般为了完成业务,肯定都是推销的心态推出去,用户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因为很多信息是被这一层层屏蔽掉的,而互联网是把这一层层都打穿,这是很公开、透明的互联网精神,大家都说互联网精神,其实它有很多内在的原因。

  李亦非:中国现在金融行业一共大概150万亿的大的产业,那么现在互联网金融大概在一万亿,九千万左右,实际上相比之下,我听到这些大行的行长们都觉得你们不对我构成威胁,但是它代表了人们的一种拥抱,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未来。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作为一个金融发达的国家,它的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发达起来。大家知道互联网提供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使用,你们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美国没有起来,可是在中国好像风生水起。

  唐彬:我1993年去了美国,那时候美国就开始买基金了,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早就发展起来了说实话,而且美国的金融很早就开始走向普惠化了,美国很多社区银行。比如我在斯坦福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银行,学校里面一个网点,边上一个网点,存款大概三亿美元,照样活的很好。因为互联网金融有三个点,一个是把互联网作为渠道,第二巴互联网作为思维,以用户为中心,开放的,平等的,美国银行早就市场化了,市场化本来就是平等的,中国还是垄断为主。第三、互联网的技术,是云计算、大数据,美国银行早就用了,现在美国银行早就用了。

  李亦非:所以你说美国银行很早就拥抱了互联网,没有给互联网拥抱金融的机会。

  唐彬:对,中国是现有政策保护,现在改很难改,我们把本来早该市场化的东西推行了30年,几十年菜市场化,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市场化加上新的技术。

  孟庆魁:而且从代继的因素来说,大部分在中国的网民实际上08、09年是世界第一,大部分中国的网民兴起的是80后,80后网民更多接触到的是PC端,这是一个标志,90后现在更多是通过移动端上网了,包括移动端百度今年搜索的流量很可能超过PC端。第一拨网民,接触互联网的人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是互联网忠实的网民。然后还有从国外回国的精英,他们的普及,大学生到现在三十四五,他手头有积蓄,他自然而然就适应了互联网的习惯。所以,十几年前更多还是以门户、信息检索为主,然后慢慢电子商务的兴起,社交一直都是存在的,所以诞生了BAT,它实际上跟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很有关系,所以,互联网金融爆发出来,我相信跟整个群体的意识和接触度有很大关系。

  唐彬:讲两个案例,一个中国案例,一个美国案例。美国案例是什么呢?1996年在美国做了一个支付公司,03年上市了,中国还没有上市的支付公司。第二、在中国有一个很特殊的金融犯罪,叫信用卡套现,在中国你拿信用卡套现是犯罪的,我一直不理解,最近两三年才开始理解。因为中国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借不到钱,或者借钱成本太高了,远远高于信用卡大概18%的年利率,所以他冒着大的风险,因为他要让企业生存下去,这是中国金融现状,中国金融体制的悲哀。所以,这么大的需求,互联网一下引入了新的思维方式,从第三方支付开始,引入像余额宝这样的方式,互联网从支付打开了一个缺口,一下子起来了,这很正常。

  李亦非:但是,我最近感觉到在跟金融和互联网公司的这些各位老总的沟通的时候,我发现传统的,马云[微博]因为说过一句话,说如果他们不改革,我们就要倒逼他们改革。现在银行都一下子睡醒了,因此各个大银行说,我们也拥抱互联网,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部门,互联网金融部等等。然后,这些互联网公司也都开始跟一些基金公司,或者从金融行业挖人,包括孟总本身就是从工商银行挖过来的。但是,我的感觉好像大的银行机构,以及大的基金公司,他们对于互联网本身的属性到底如何去更好的发挥,还是缺乏一种感受。同时,我也觉得互联网公司的人对于金融本身的本质,例如对它风险的控制,对它的信用等等,还有它包括将来出现的各种各样潜在的问题,包括我们现在有准备金的问题,就像包括最近马云所出现的这个他们用这个所谓的货币市场基金,但是实际上做的是银行间市场长,在英国这个意思就是17个大银行,每天晚上11点左右定一个价,说咱们之间互相的借款和贷款的利息是多少,可是中国本身是对银行开放的,但是他们却利用银行间的市场做了一个货币市场基金,也就是本来应该跟银行之间做的。所以,我就发现他们之间的这种互相对对方的理解还有缺憾。你们觉得下一步如何来去更多的有可能是互联网更多的学会金融,还是金融很快把互联网这一套体系发行,还有包括终端支付,解决掉,利用他们财大气粗的力量和国企的力量,会不会把你们侵吞掉,你们怎么看这个趋势?

  唐彬:我不是富二代,不像百度、阿里、腾讯,我也不是官二代,我是一个创业的互联网企业公司。其实我觉得回答很简单,第一个怎么回答,现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更多是监管套利,因为咱们的政策以前管制过于严厉,造成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余额宝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个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还不如说利用了中国利率没有市场化情况下的一个监管套利。但是,余额宝倒逼了监管市场的改革,监管套利是你思考需要完善的一个过程,这是第一个事情。第二个事情,传统金融和新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到底互相之间怎么学习,我觉得其实我们也看到一个共同点是什么?我讲金融和互联网的共同点就是信息,都是基于信息的。因为信息很不对称,信息很少,所以咱们银行利用信息的垄断去垄断资源,加上政策垄断,赚了很多钱,工商银行2600亿的净利润。这时候我们都要学习新的技术,信息技术,利用云计算也好,大数据也好,管控好风险,评估好信用,然后给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普惠的低成本的服务,这才是现代新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共同方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咱们一定会问,这个情况下,谁会真正的成为主流?我觉得可以看看Paypal,全球最大的一个支付企业,影响了这么多人的生活。所以,我的意思就是金融人把自己看的太高大上了,金融有什么了不起,金融不是从商业交易来的,金融是为交易服务的,今天我们很多金融,因为垄断政策,包括你高高在上,自以为了不起,现在互联网让他走下神坛,和互联网企业一起利用信息和互联网思维更好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真正走向普惠,回归金融本原,这是我认为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金融和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领悟。

  孟庆魁:刚才唐讲到阿里、百度、腾讯都是富二代,其实我们也很苦,因为同金融市场相比,互联网公司还是显得比较弱小,从体量上,包括营收。但是,我们更多还是希望和传统行业合作供应,规则的制定一定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包括我们所做的事情给金融机构提供了很多福利,比如我们交易成本很低,实际上金融机构也有很多减负,不会让所有客户都弄到线下去,他服务不了,天天遭客户骂。第二、我们通过一些互联网思维,实际上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完善它的信用模型,风险评价,这个实际上是大家一种互相的补充。金融机构有大量的信息,但是它不知道怎么去运用,而互联网公司对于信息的运用是有自己的方法论和模型,这些方法论和模型,我们实际上可以跟金融互通,并不是简单的我把你的信息拿过来,给你屏蔽掉,这个实际上我认为不会是在未来是主流的。

  李亦非:其实确实了,金融一直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像工商银行是利润就两千亿的一个公司,百度可能现在市值也是四五百亿的公司,收入可能在35亿美金。

  孟庆魁:比这个还要高一些,Q1的收入97亿人民币。

  李亦非:所以他们是一种快速成长的企业,金融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叫做嫌贫爱富,他很喜欢有钱人当他的客户,他对于这个长尾,就是一万块钱的认不是那么喜欢,他喜欢一千万的客户。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间,互联网的这些公司通过他们在例如余额宝这样的产品,他通过整个在他50万客户群里面存在那里的可能几千块钱,几万块钱,立即给你提供一个6%的回报,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回报。可是你在工商银行,或者招商银行,可能要到一千万才得你6%的回报。我觉得确实互联网倒逼了金融行业的改革,在费率,在服务,在等等很多方面都提供一些机会。我想问你们最后一个问题,到底你们来预测未来十年最大的一个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一个惊喜是什么?

  孟庆魁:我觉得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惊喜一定会诞生一家伟大的公司,它的市值有可能超过现有的BAT这三大巨头的体量。

  唐彬:这个观点我跟孟总不太一样,我刚才谈到互联网和金融,因为信息技术边界在模糊,泛金融是一个趋势,越来越多IT企业不可避免走向金融之路,它有商户,有用户,有信息资源,金融行业也在不断的做交易,包括工商银行。未来的科技让金融和技术合二为一了。

  李亦非:我的答案我认为未来十年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惊喜是比特币,真正未来我认为现金和钱已经失踪,只有剩下真正的纯粹的一个虚拟货币,这是我的预测。我们有机会给大家体会吗?非常感谢两位给我们提供的非常好的解答,也感谢各位听众,谢谢你们!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人社部:地方公务员报考同比减少36万人
  • 体育巴萨上赛季主帅比拉诺瓦病逝卒年45岁
  • 娱乐吴尊回应为女儿洗澡:是自然父女情
  • 财经华润宋林情妇杨丽娟名下资产数十亿
  • 科技特斯拉CEO首秀:被过度消费的钢铁侠
  • 博客记者:南京护士被打瘫痪事件调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国内外学神对垒引网友爆笑吐槽
  • 谢作诗:土地涨价要归公吗
  • 张庭宾:未来房产富豪会比房奴更惨
  • 朱大鸣:房地产泡沫为何谁都不敢捅破
  • 未世民:点评股市大V的各种说法
  • 叶檀:新一轮国企改革会不会再次圈钱
  • 许一力:从宋林案看国企为何油水更多
  • 刘杉:宏观调控之翠花上酸菜
  • Value:IPO批量发行到底利空了谁?
  • 江濡山:如何“认知”既得利益者
  • 不执着:不动产登记会触动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