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地方债不像讲的那样可怕 中央肯定管

2014年04月25日 10:00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学习型中国-企业资本论坛暨首届电商论坛”定于4月25日-2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资本力量﹒互联网整合营销”。图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2014学习型中国-企业资本论坛暨首届电商论坛”定于4月25日-2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资本力量﹒互联网整合营销”。图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2014学习型中国-企业资本论坛暨首届电商论坛”定于4月25日-2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资本力量﹒互联网整合营销”。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发言时表示,地方政府的债务平台不像讲得那么可怕,17.9万亿的债务和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债务比都大大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我国不是联邦制,不能说破产就破产。我们哪一个地市真正出了问题,中央财政肯定得管。

  以下是文字实录:

  【姚景源】:我今天谈中国经济。大家现在高度关注中国经济,而我们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比如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今年一季度我们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时期下降1.3百分点,投资比去年下降3.3个百分点。我们去年一季度中国的出口是正的18.4%,但是今年一季度是负的3.4,下降20多个百分点。过去中国的出口,长时间都是大量顺差,大家今年2月份我们出现了229亿美元的逆畅。全年人民币累计升值2.9%,但是今年一季度,人民币累计贬值3.1。很多人问中国经济应该怎么看,我今天主要来谈谈这个。

  首先,就像刘洁刚才讲的,我们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先讲讲挑战。应该说中国经济确实处在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局面。看宏观经济,一定要把握你现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经济到了现在,比如说2014年,从现在开始,我们这段时间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性特征?就挑战来讲,我们现在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叫做“三期叠加”,这句话是总书记讲的。什么“三期叠加”,第一就是我们中国经济现在正处在一个“增长速度换挡期”,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像开汽车一样,现在正处在一个换挡期。第二,我们现在进入一个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大家知道中国经济问题深层次的问题就是调整结构,调整结构是一种代价,我们现在正进入调整机构的阵痛期。第三,大家都知道,我们以往刺激经济采取了很多政策,那么这些政策都有副作用,我们现在恰恰对以往世界经济副作用的消化期。这就是这三期。

  我先说增长速度换挡期,如果从1978年算起,我们到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了36年,36年前中国吃饭要粮票、穿衣服要布票。36年前,中国城市人均收入一年一个人300多元,农民是133元。到了今天,我们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1978年的时候,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3645亿,去年我们是五十六万八千八百亿,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事就是我们解决贫困、解决温饱走向小康。如果我们要研究历史会发现一个规律,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接近两位数的增长经过了30多年。日本是1955年才高速增长,速度跟我们前段时间也差不多,他到70年代,日本连续遇到两次危机,一次它开始告别了高增长。除了日本高速增长15年,还有几个国家(新浪财经注:国家和地区)也出现过增长,就是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是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我们干文革,人家搞发展。速度也跟我们高速增长的速度差不多。中国经济已经30多年保持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本身就是经济学的奇迹。所以,各位要明白什么道理,按照一些规律来讲,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时间保持高增长。

  所以,中国增长速度从过去高增长换到中速档,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你不能永远保持这么高的增长速度。所以,第一增长速度换档它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除了客观经济规律以外,我们自身的一些原因,也要求我们增长速度换挡。比如说我们的人口红利,老龄化速度加快。我们现在中小企业最难是什么?不但是融资难、贷款难,还有用工难,用工成本急剧增长。为什么劳动成本急剧上涨?我们现在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中国的劳动人口去年净减少233万,前年减少345万。我们这两年劳动人员人口都以二三百万的数量减少,你说我们能不是个问题吗?

  另一面,我们老龄化加剧。我们用了十年功夫,中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翻一番,到去年底,中国老龄数量已经突破2个亿,往下计算的话,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占三分之一,什么意思呢?就是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我特别主张刘总讲的学习,学习是中国青年不竭的动力源泉。过去长时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要中国经济换挡,比如我们现在资源已经不堪重负,现在中国石油55%靠进口,我们现在是什么状况呢?我们现在自身的资源已经不支撑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除了资源以外,还有一个重大的事就是环境,现在大家在北京,我们的雾霾状况,去年1月份31天,北京26天雾霾,原来只是华北地区,我们国家现在多数省都出现雾霾。以前我们癌症第一位是肝癌,现在肺癌已经排到中国人癌症第一位了。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环境问题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换挡不是换新,它既是一个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一个好事。我主张要由过去的高增长换成常态、常速的增长,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各位有争论,争的还是要回到李克强总理讲的结论上,我们的经济增长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上限是什么呢?就是不能因为经济增长速度快过程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我们回顾一下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上最重要的通货膨胀是1988年1993年,这两个年头再仔细一看,都是经济增长速度过热。下限是什么呢?就是稳增长、稳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我们社会就业出了问题,社会就不稳定,民生就无从谈起。

  在我们换挡期,我们不用去担心中国经济会不会过热导致通货膨胀。我们更为需要关注的就是下限,就是我们能不能够守住下限,实现稳增长、保就业。那么按照这个要求,我们的增长速度怎么算呢?今年中国的就业压力有多大?可能大家知道我们今年大学毕业生727万,这是第一大。第二大,中等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的全国400万。第三大,今年高中考大学的没考上。第四大,我们当兵回来的就业问题。还有海外留学回来的要工作。

  假设我们的结构不变,我们静态分析,我们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能实现新增就业130万到150万。按照这个一千万一除,就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经济还是要保持在7%以上,只有保持在7%以上,我们才能够实现一个基本就业需求。为什么总理在今年两会报告当中把今年的增长目标,定在7.5%。定在7.5%,最重要的计算方法就是我刚才讲的。如果我们的增长速度下到7以下,就业就出了问题,就业处了问题,社会就不稳定。所以,换挡期一定要让它平稳,需要有一个过程。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这种换档期我们现在是方方面面都不适应。我们企业家不太适应,因为我们的企业家过去是一个速度型,我们是靠速度有了速度就有第一位,有了速度就有财税收入,就有了就业。那么我们现在要由速度型转到质量效益型需要有一个转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第二是结构调整的镇痛期。什么意思呢?中国经济根本问题就是结构问题,这个结构问题怎么看,你先从生产角度看一二三产(新浪财经注:产业),我们现在什么问题呢?一产农业基础薄弱,二产工业大而不强,三产服务业比重太低。比如一产农业基础薄弱,我们中国粮食十年丰收,不少人对中国人的农业盲目乐观。其实中国最薄弱的就是农业,粮食连续十年丰收,我们去年中国进口粮食超过七千万吨。我们现在农产品的主要价格都高于国际市场,我们的玉米比国际市场高30%,我们的猪肉,一斤猪肉生产成本是6.5元,美国是4.5元。我们的豆油每十斤豆油,都有七斤是依靠进口和进口加工的。

  我们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十几亿人,谁能养活我们自己。只能依靠自己。整个全世界贸易大米总量3800万吨到3900万吨,那我们中国一年销售大米是多少呢?1.4亿吨。所以没人能养得起我们。我们现在面临什么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就靠单产提高。我们的单产提高更多地依靠化肥,我们现在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是美国的4倍,英国的3倍。我们的粮食不好吃,而且还造成土地污染。那我们农业的薄弱还可以从组织化、规模化来改变,现在我们全国人民平均每人耕地面积是2.8亩。农民现在是家庭承包,现在全国85%的家庭是15亩地以下。在座的各位,给我们十亩八亩地,让我们带领全家走向小康,我们也做不到,所以还是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我们现在可以加工农场,加工农场很不错的,农业机械化中国太薄弱了。

  美国栽棉花全用机械。我们国家目前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工厂生产一个像样的栽棉花的机械,我们现在的农业多落后。我们今后就是要鼓励我们城市,我们资本,包括我们民营经济要走到农业里面去,所以我始终坚持,解决资本农业问题,还是毛主席当时讲的话,一个是组织起来,用市场经的办法。第二解决农业的机械化。

  我们二产是大而不强。我们基本上处在国际分工的下端,我们就赚点辛苦费。我们大家基本都用苹果手机,很多苹果在中国生产,但是这些费用当中最后给我们中国的利润只有3.63%,给美国贡献了49%的利润,给日本贡献了30%多。现在中国的粗放出口了不得,现在全世界有70亿人口,除掉中国13亿,剩下57亿。我们这13亿人给全世界的人民做衣服。一方面我们值得骄傲,另外一方面也得脸红,我们这么大数量的服装出口我们基本上都是贴款,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最后资源消耗了、能源消耗了,最后污染给我们,所以二产的状况不可持续。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要创新呢?如果从整个世界经验看,创新最积极,最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而且现在的创新都是颠覆性的创新,比如我们液晶等离子电视机把谁给摧毁了?把显象管企业给摧毁了,因为现在到了液晶技术阶段,不需要显象管了。数码相机现在各位都有,数码相机的出现把胶卷行业颠覆了,现在不用胶卷了。全世界最能够预算出柯达前年破产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技术创新走到了数码阶段,不需要胶卷了,而我们中小企业走的更多的是创新之路。

  第三产业突出的问题就是比重太低。去年第三产业占46%,我们自己是最好的成绩了。但是要跟美国比,美国现在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80% 我们占46%,现在全世界平均水平60%,我们比全世界平均水平还低十几个百分点。我们第三产业还有什么特点呢?不但比重低,层次也低。我们特别建造现代服务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哪呢?就是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现在电商就是在第三产业当中的一个部分。

  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体验。我们的结构问题现在又一个突出问题的表现就是产能过剩。大家知道我们生产能力虽然过剩,我们钢铁是十亿吨的生产能力,过剩两亿多吨,产能过剩严重,包括水泥和电解铝行业。而且我们现在的难题在哪?这些过剩的行业到去年的时候,情况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剧了。可能大家知道中央现在化解四个产能过剩,这个代价很大,但是我们需要适应。

  我给大家讲经济学的一个原理,任何经济政策都有副作用。天底下没有无副作用的经济政策,就像人一样,所有的药品没有无副作用的。但是要解决这个病,然后再解决这个副作用。现在看副作用到现在的表现主要有两个,首先我们的票子太多了,这么多票子物价能不上涨吗?因为任何通胀的根本原因都是货币问题。我们发了这么多票子,我们总量都超过美国了,但是这边我们的企业还是融资难、贷款难,还是钱荒。流动性这么快,怎么还能出现钱荒呢?但是现实就是这样,说明我们金融改革很重要。

  第二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地方政府是不能够打赤字,但是它又要发展,怎么办?就要借钱。借了多少呢?到去年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借了17.9万亿。地方政府的债务平台不像讲得那么可怕,我们17.9万亿的债务和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债务比都大大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我们国家不是联邦制,不能说破产就破产。我们哪一个地市真正出了问题,肯定中央财政得管,不能不管。而我们完全有能力来控制这些风险,所以这一点大家还是要把握住,不要被弄得人心惶惶的。什么原因呢?第一、我们的增长速度快;第二、借钱的没想还;第三、有想还的,怎么还呢?它把希望都寄托在土地涨钱上,肯定这个不靠谱,充满风险。

  还有我们个别的政府拿着这个钱干了无效工程,显然这样是不行的。我们地方政府的债务去年到期的是28.98%。但是怎么办呢?就推到今年,今年到期的又是40%,所以这样的话,显然有更多的问题。搞好中国经济还需要有多个积极性,有中央政府积极性,有地方政府积极性,有企业的积极性,还要有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这样我们的经济才能上去,但是这样显然是有问题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现在看以往刺激经济政策的副作用,我们消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经济增长换挡期、调整结构的阵痛期,还有副作用同时显现,而他们的作用相互叠加,互相交织在一起,所以我们现在的困难确实大于以往,复杂性也大于以往。

  刚才我们讲的挑战,一方面我们讲挑战,看经济就像看人,看一个人要看两方面,看经济也是这样,一方面要看到挑战,还要看到机遇。我们说到根本,中国到今天,到现在我们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期。为什么这样讲?就是我们政府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系数推进当中,比如我们说信息化又回到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它极大地创造了就业。现在满大街都是送快递的,快递现在收入也很高,电子商务很不错,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

  中国人为啥到网上买东西,不到商场买东西?商场价格太高。高到什么程度,比全世界绝大多数商场的都高。电子商务做了三个代表:第一、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第二、代表先进的文化。第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中国未来的发展,还是要依靠企业的活力。对于我们每一位企业家来讲,我们能够在这个空间和环境中得到发展,我觉得更重要的在于我们的学习,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西宁书记系今年第8位被查省部级官员
  • 体育孙杨换教练!朱志根主动请辞张亚东暂接管
  • 娱乐大S生女儿微博报喜 晒婴儿脚印称平安
  • 财经北京南六环地价逼近3万元
  • 科技特斯拉CEO首秀:被过度消费的钢铁侠
  • 博客香港内地人:我看幼儿便溺冲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美女学渣拿美国六大名校offer
  • 谢作诗:土地涨价要归公吗
  • 张庭宾:未来房产富豪会比房奴更惨
  • 朱大鸣:房地产泡沫为何谁都不敢捅破
  • 未世民:点评股市大V的各种说法
  • 叶檀:新一轮国企改革会不会再次圈钱
  • 许一力:从宋林案看国企为何油水更多
  • 刘杉:宏观调控之翠花上酸菜
  • Value:IPO批量发行到底利空了谁?
  • 江濡山:如何“认知”既得利益者
  • 不执着:不动产登记会触动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