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城市化和都市圈结合能接纳更多人口

2014年04月19日 16:20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将于4月18-20日在上海举行,论坛的主题是“政府与市场”。上图为发改委城市中心主任李铁参加分论坛“城镇化下的都市圈”对话讨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将于4月18-20日在上海举行,论坛的主题是“政府与市场”。上图为发改委城市中心主任李铁参加分论坛“城镇化下的都市圈”对话讨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将于4月18-20日在上海举行,论坛的主题是“政府与市场”。本届论坛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和世界银行[微博]共同主办。上图为发改委城市中心主任李铁参加分论坛“城镇化下的都市圈”对话讨论。

  李铁发言实录如下:

  李铁: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把大的都市圈,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城市发展中一个必然的进程。现在中国1千万以上人口城市有6个,400晚上城市有21个。如果我们假定400万以上的城市是都市,我们相当于有21个都市圈。如果我们雅定1千万以上的人口城市大概有6个都市圈。围绕着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周围辐射的范围之内,它所形成的一个城市群或者城市辐射的区,它就是一个都市圈。

  如果城市化和都市圈结合,都市圈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是接纳人口最大的,也是我国积聚人口最多的地方。

  李铁:我们也知道国际的城市化规律特点,它没有户籍制度,人的迁徙自由的。到哪里寻求就业,肯定是大城市,大城市人口密度高,创造的机会比较多。世界上城市发展的规律基本上以特大城市都市圈为聚集过程。我们也知道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也会出现另外一类问题。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农民不是富人,是低收入的,在中国60%以下没有受过教育的。进城市以后他的居住条件,他的就业条件水平都很低,在这个都市圈的形成过程当中,一般的规律都有大量的贫民窟出现。我们现在看到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城镇化进程不一样。欧美国家我们看到结果,都市圈虽然形成,但是很富裕的过程。已经开始走向逆城镇化的过程。

  欧美的国家,你看20世纪初的美国,那种都市圈的形成是贫困和城市结合一起的。所以当提出都市圈的时候我们在想,究竟人口究竟向哪里去,向大城市去,造成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会出现人口过度拥挤,然后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由于城市生活成本生活过高,向周围城市辐射,最后形成一个合理的都市圈的范畴。

  对于中国来讲恐怕我们的问题和国际上有了很大的区别。它也遵循着国际规律走,北京上海广州都是特大城市。另一方面看我们国家太多人口要纳入成为化进程,每年2千万人口进入城市,如果不去大城市哪有那么多的就业机会呢?所以说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向都市圈聚集是一个过程,向核心地段聚集,会出现什么问题?会出现城市病。世界上其他国家遇到城市病怎么解决的,伦敦治理雾霾花30年,洛杉矶治理雾霾30年。我们认为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造成城市病产生的原因,城市的贫困人口问题,以及城市雾霾问题,我们把它归结为人口过度集中。希望通过所谓的都市圈政策和一体化政策来把这个问题排到外面去解决,这就是一个很大的事情。通过行政的事情解决,完全违背城市圈的规律。也是刚才华生[微博]说的控制特大型城镇的规模。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我们对这个问题,对我们现有的国情问题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回过头来在这种都市圈规模下市场的经济,它的市场规律应该是怎么样的?

  李铁:整个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都是严重的,不是北京人到华北去这个水资源就解决了,解决不了。

  其实最大的用水问题是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占70%,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北京现在目前的用水方式可以解决3500万人口聚集北京市,并不是说反对你有新的用水方式。但是有一个问题,现在提出都市圈的概念,中国人不到北京,到华北到其他地方去,也没有解决北京问题。承载性的问题是伪命题。

  其实提出水资源问题,我认为水资源不是问题,水资源很多解决的方式。比如说70%的农业用水,通过滴灌问题可以解决,也可以通过海水淡化,甚至南水北调。自动达到市场化人口分布的规律,但是现在北京有一种观点,科学家提出一个承载能力,说不能北京容纳那么多人。北京1万6千800平方米的面积,足可以承担很多人。在这个前提下提出北京人口过多或者水资源的约束性和土地资源的约束性,这都是不成立的。

  李铁:中国的城市和国外有很大区别,中国的城市是行政区,城市有等级的。有户口制度,有独一无二的土地公有制的征地办法。每个都市圈还不一样,比如说对长三角的都市圈,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还好,竞争和互补关系,对京津冀这种都市圈有特别强大的政治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探讨都市圈问题,得不到合理答案。

  政府该做的是在所有城市中间建立合理的交通框架。政府要打破行政区化对于基础设施的垄断,要开放。

  打破公共服务的界限,京津冀,河北永远进不了北京的户口。

  打破我们所有的城市未来的更多的福利的供给,不能在福利上增加,我原来只有教育,现在我增加保障房,增加其他的限购等等措施,包括对地铁的一种补贴价格,这样可以交给市场选择。人它会自动选择自己居住的地方,当然了也包括新生的优质资源未来可以在空间的市场的方式,我认为这是都市圈合理的解决办法。

  李铁:所谓都市圈问题,中国提出来人口所谓的合理控制下,不至于给特大城市添更多的麻烦,我们最近提的就是从增量来入手,人已经在这儿,这个地方承载不了2100万人,实际上这些人都在的。我们一种有户籍的人,一种没有户籍的人,永远在里面生存。

  特大城市,比如说雾霾,城市的瓶颈现象,包括房价等问题,这个问题是否和人口有关,可能和人口有关,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比如说我再说要户籍制度改革,要你迁北京你去吗?肯定不去。包括那个大学上街游行了,进来了出不去的,我们可以放缓增长速度,限制一些企业进入,限制一些新增事业单位进入。我们研究北京市政策控制的时候,80年代北京曾经提出最严格的人口管理制度,中央企事业单位,不允许任何增加的企事业单位在北京落户,恰恰这个文件颁布以后北京从来没有停止过各种总部到北京落户。北京讲我是服务于中央的,如果其他的都落户我怎么管。这就是一个矛盾。不仅仅是企事业单位要落这里,各个区县招商引资,06年到2010年,08年以前是建筑施工需要,08年以后大的招商引资热,一个镇增加几万人。这种体制下大家招商引资当然带来大量人口进入。要调整你的政策,但是绝对不能说这里人搬出去。北京未来,包括上海人口增长趋势不可避免的,宝山还要增加50万城里人人口迁到这里,意味着给这些人配套的,至少100万,这是一个规律。这个趋势不可避免,我们现在要解决什么?通过增量放缓它的速度,未来容纳更多的人口创造条件,这是一个改革的思路。

  第二可以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调整人口的资源,在未来中小城市内进行分布。我们知道在巴西,巴西人口分布什么呢?城里穷人多,到巴西那边的小城镇都是富人居住的地方。因为城里环境恶化不得不到郊区迁徙。在美国、纽约、华盛顿市中心都有贫民区,为什么?这就是历史问题。所以研究都市圈,我们是在增量放缓的情况下,更大范围内解决问题,但是不能挡住未来人口长期增长的趋势。

  第二就是有限时间内怎么来改革我的公共治理能力,为未来更加多人口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这就是未来协通改革或者是都市圈基本的思路,这是个人观点。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西宁书记系今年第8位被查省部级官员
  • 体育孙杨换教练!朱志根主动请辞张亚东暂接管
  • 娱乐大S生女儿微博报喜 晒婴儿脚印称平安
  • 财经北京南六环地价逼近3万元
  • 科技特斯拉CEO首秀:被过度消费的钢铁侠
  • 博客香港内地人:我看幼儿便溺冲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美女学渣拿美国六大名校offer
  • 谢作诗:土地涨价要归公吗
  • 张庭宾:未来房产富豪会比房奴更惨
  • 朱大鸣:房地产泡沫为何谁都不敢捅破
  • 未世民:点评股市大V的各种说法
  • 叶檀:新一轮国企改革会不会再次圈钱
  • 许一力:从宋林案看国企为何油水更多
  • 刘杉:宏观调控之翠花上酸菜
  • Value:IPO批量发行到底利空了谁?
  • 江濡山:如何“认知”既得利益者
  • 不执着:不动产登记会触动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