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阳:我国世界货物贸易排名比重上升到12%

2014年02月26日 10:00  新浪财经 微博
“大型主题报告会《大国大时代》——二月谈:中国外贸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出现了吗?”于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秘书局局长兼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大型主题报告会《大国大时代》——二月谈:中国外贸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出现了吗?”于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秘书局局长兼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大型主题报告会《大国大时代》——二月谈:中国外贸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出现了吗?”于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召开。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今日在报告会表示,从1978年到2013年,35年间中国货物进出总额从206亿美元上升到了41600多亿美元增长了201倍,在世界货物贸易的排名从比重从不足1%上升到12%左右。

  以下是文字实录:

  沈丹阳: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能够邀请我来这里跟在座的各位朋友,在座的各位专家来交流有关外贸发展的一些看法,从刚才我们主持人介绍的一些情况看,这些主办方和在座的各位朋友比较关心的是外贸形势的问题,可能也很想了解政策会怎么样,包括外贸的相关的出口退税政策,宏观的一些相关政策、汇率的走势等等这些方面可能大家更关心,同时也关心中国外贸在上这么一个台阶的同时会不会出现一个新的转折,或者说出现拐点,那么企业关心的问题都是很实在的,很多都是微观层面的问题,大家关注的角度、担心的问题可能都有所不同,但归根到底我认为都有一个信心问题。

  那么今天我不打算或者也没有办法很细致的给大家来分析外贸形势,宏观形势,我想更多的一会儿交给我们裴所长他们来分析形势,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说从过去35年中国外贸发展的角度来给大家分析一下现在国家对外贸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针,所以要从昨天看到今天,从今天看到明天,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通过思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信心,我想今天讲四个问题简要的给大家报告,第一中国外贸取得了什么大跨越。第二这个跨越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带来了什么?第三中国外贸还会不会继续发展,或者说还应该不应该继续发展。第四,中国外贸如何再创新趋势,就给大家简要报告这四个问题,时间问题,我不能展开讲太多。先讲中国外贸取得了什么大跨越,从1978年到2013年,3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非常惊人,或者说非常难得的,35年间中国货物进出总额从206亿美元上升到了41600多亿美元增长了201倍,在世界货物贸易的排名从32位升到第一位,比重从不足1%上升到12%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外贸的发展不断实现着新的跨越,进出口规模从1978年只有206亿美元到1988年超过1千亿美元,这个跨越花了我们10年的时间,进出口规模从1978年的全球排名第32位到1997年进入前十,又是一个跨越,这个跨越花了我们10年的时间,之后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跨越,直到跨越时间越来越短,2004年我们的进口规模破万亿元,2007年过2万亿美元2011年过了3万亿美元去年2013年过了4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一个经济进出口额做到4万亿美元,每次跨越的时间大家可以看到是越来越短。从1千亿美元迈上一万亿美元时间只用了3年美国德国分别用了8年,我们从1万亿迈上两万亿美元台阶用了三年,美国、德国分别用了八年,30多年来我们的对外贸易几乎没。

  几乎每四年就翻一番。这些跨越还可以举更多例子,产品出口的增长,产品结构的变化,一般贸易的增长等等,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过去这35年,第一个大的跨越是进出口过千亿美元,并且在2年后由长期贸易逆差开始转为顺差,由外汇长期短缺变成了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第二个跨越是入世后,不仅仅是2004年进出口过了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自2009年以来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体,这次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并且是2013年贸易总额唯一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也是一百多年来首次成为货物贸易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是一个最新的大跨越。那么这次大跨越不仅在数字本身,在国际上有许多人认为中国入世10多年来是全球贸易最大的赢家,中国在全球的贸易份额、市场份额大幅度提升了,并且在带动本国经济就业增长和国民福利等方面都贡献巨大,作为贸易大国已经晋升核心贸易圈,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配合讨论到参与决策的重大变化。

  我们可以高兴的看到自2009年以来的这次大跨越,我们看到飞速增长的同时还看到外贸的显著优化,第一是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2013年工业制成品超过了95%,机电产品进出口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其中出口比重已经接近了60%多年来备受深种的五大类共39种产品两高一之的产品比重占出口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不足5%,2013年机电产品中的以及设备出口占比已经高达95%左右,汽车、机车、飞机等技术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成为新的增长主体,近年来机车出口我几乎每两年就翻一番,2012年的增长量机车增长了177.7%飞机增长了11.4%,2013年这些数字都继续快速的增长。所以现在我们的笔记本电脑、50多种大类产品的出口量都是世界第一。2012年的进出口已经位列首位。这是一个结构的显著优化,第二个优化是明显改善,加工贸易占我国进出口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只占1/3。第三个是市场多元化取得明显进展,去年中国与欧美日三大发大经济体的贸易规模仅占我们外贸总额的1/3多一点,新兴市场占我出口比重已经提升到了60%,我们已经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这是一个变化贸易主体结构更趋合理,去年民营企业出口占总体出口比重达到了41.5%,华为中心通信分别跃居全球第二大和第五大全球经济通信供应商长期以来看中国外贸只要看看沿海的省江苏、广东、浙江等。出口额已经占全国比重达到了15%这给大家报告的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外贸的大跨越。

  给大家报告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外贸的大跨越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带动经济增长,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界有不少的看法,很难精确计算,虽然有必要澄清的是我国外贸经济增长从来都不是以拉动为主,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35年来我国外贸对宏观经济增长,无论是发达国家确实要高的多,近年来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达到17%-20%,创造了18%全国的税收。外贸的增长还带动了工业发展并且缓解产能过剩,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我国有220种产品居全球第一位,比如我们粗钢产量占全球第一。电解铝世界第一,占世界产量40%左右,汽车世界第一,造船占市场份额42%,出货量比重算我们占50%,手机超过了70%,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的产品展90%,但与此同时我们有很多的产业、产能,那么这些产能过剩是怎么产生的呢?是由于外贸出口造成的吗?绝大多数不是,因为产能扩张并非来自外贸需求的拉动,而是因为地方政府的介入,产能过剩产业和产品的出口扩大往往是由于过剩的需要找出路,而不得不来扩大出口。过去我们出口季度增加某种程度上就是产能过剩倒逼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调查产业结构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外贸的发展还带动了企业国际化的提升,目前全国227家汽车生产企业在大约16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千多个售后服务网点,基本覆盖了我国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出口市场,32家汽车生产企业在43个国家建设了海外生产基地,全国174家摩托车设立了海外网点。与此同时机电企业跨过并购提升,海外渠道技术与品牌民生,全国进入全球500强。外贸的发展还带动了中国品牌建设,早在2三年前商务部对日全国2000多家拥有自主品牌平均非出口规模市非品牌的准备,经常有人讲中国出口产品都是没品牌的,都是贴牌的,没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实际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出口额中自主品牌占比已经提升到2012年的现在大概有10%,有一个品牌的发布的2012年最举价值全球榜中中国品牌上升到13个,比十一五末期还增加了6个。海尔等大型家电连续四年全球销量第一,联想超越惠普[微博]。外贸的发展还带动了现代化进口的资源、能源,弥补了我国的短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外贸的发展带动了开放的提升,这些年中国的大发展主要原因或者动力是什么,全世界很多人在研究可能还在争论,我个人的看法说到底是四个字就是改革开放,而过去十

  那么前面讲的都是说外贸对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社会意识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外贸易不仅带来国家整体发展也给我们的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或者说学术上讲就是使我们国民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就业机会增多,目前全国每年有超过一亿的人直接或者间接从事着与对外贸易相关的工作,对外贸易直接和间接带动,最新的统计是带动了1.8亿人,直接或者间接从事着和外贸相干的人有多少呢?1亿8,大概平均每四个人多一点就有人做和外贸相关的工作,如果将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内,目前出口的比重能达到80%。

  北京市师范大学曾经做过市政研究测算我国出口带动就业人数09年1亿3360多万,10年1490万,14年1亿4955万,第二个是给老百姓带来人均收入的提高,几十年来由于就业贸易目前带来人均收入的增加,工资水平的持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很多人不太了解这里面有一个数字,这成本中有20%-30%是工资成本。这就是什么意思呢?意味着每出口一个美元就给参与到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一块多的工资性收入。

  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出口是2千多亿美元,这个意味着什么?“十二五”已经过去了三年,我国从事外贸相关就业机会的增多,和工资水平的持续提升,大家知道前几年大概很多企业都在反映,工资涨的很快,平均一线工资人员的工资上涨20%左右,这就是相关从业人员的生活水平或者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给老百姓带来第三个好处是物物质的极大丰富。中国人民通过对外贸易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可以买到来自全世界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所以我们先到商场市面上去可以买到越来越多的来自全世界的消费品。以汽车为例,中国已经突破了2千万辆,从高档消费品正在走入寻常百姓家,当然有很多都是合资生产,很多汽车的零配件、零附件是进口来的。近年来消费类的商品特别是农产品进口也体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肉类、乳制品进口大幅度增加,前几年的数据我们进口了136万吨猪肉,7万吨的牛肉,12.6万吨的羊肉,130万吨的乳制品。除了这些以外,之前讲了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国家世界增长还是福利的贡献,实际上中国外贸的增长对全世界意味着什么,它对全球经济增长也是带来了显著的发布。我们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比如说过去五年我们进口增,就给这个国家带来经济高风险,相反谁找一个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来研究都可以发现它的外贸依存度一般都是高,甚至越小的国家外贸依存度可能还更高,比如新加坡、韩国、香港、还有我们的台湾地区在经济起飞阶段,外贸依存度甚至高达100%,甚至更高。

  第三个问题中国还要提发展,还是否应该继续发展,这个问题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的,因为无论回顾历史还是考察现实,全世界几乎找不到哪个国家不快速发展,现在成为问题是因为我们社会上认识上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比如说有人认为我国外贸增长过快,外贸依存度过高,存在发展风险,或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要以外需拉动为主,因此要控制外需或者出口的增长,认为我国外贸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会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不可持续。那么我们在探讨这些问题或者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国外贸发展趋势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如果以此来否定外贸发展的必要性,就难免因噎废食。这几个问题给大家简单的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外贸依存度过高,近几年大约是50%左右,我刚才来的路上还看了一下,国民经济统计的数据测算了一下,去年大概只有10%,去年我们的GDP已经是56.88万亿,而外贸的进出口的人民币核算起来是25.8万亿。前些年我们的依存度会更高一点,达到60%,因此就引发了一些担忧,其实在国际贸易,一会儿我们裴所长和赵所长也可以探讨这个问题。有很多专家做过时政分析,发现从来没个哪个国家因为外贸依存度高了

  再有一个问题中国出口增长过快了吗?两个担心,太快了,英国有一个经济学家兼媒体评论员曾发表过《中国经济发展为什么这么慢》的文章,有些经济指标翻番,像建筑规模,我也在研究院工作时查过,这些国家都出现过对外贸易超高速发展的阶段,分析这些国家的发展就可以发现,相比之下我们贸易出口的增速不散太高,英国、法国、丹麦和澳大利亚都曾经有过很高的比重。至少都在40%以上。

  那么在现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进出口双超高增长和高外贸依存度将成为常态,这是因为全球化促使每个国家必须在全球充分比值资源,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力的地位。1820年全世界贸易依存度大概只有2%,1950年提高到了21%,2002年是47%,现在是超过了50%,所以是全球贸易依存度也越来越高。这是一个需要认识到的一个现实。当前贸易格局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演变,生产分工进一步西画,带动全球化、区域化全球发展。大部分产品由单一国家制造转为全球制造。中国产品贸易占世界份额已经达到60%,一国出口现在平均大约是40%,而且比重还在持续上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扩大内需需要以牺牲外需为代价吗?中央提出的要把经济增长更多的放到扩大内需上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出现的所谓过度出口论,出口负贡献论等观点则是对我国内外需的不了解,至少有四个因素使我们要注意,不能够放弃外需,首先这么多年来我国三架马车拉动经济并非主要靠出口,而是靠投资和消费,外需为主,经济结构的主要问题是投资扩大而飞出口扩大。其次扩大内需以对外贸易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认为,但我国投资率多年维持在45%左右出现了巨大的产能过剩。那么在国内消费不足以吸收这些产能的情况下过剩的生产能力只能向外寻找出路。弥补高投资路带来的产能扩大理论上看似可行,实际上面临复杂和棘手的问题。第四外需下降与消费增长并非此消彼涨的关系,一些人以为外需过旺影响了内需,商务部研究表明,外需下降不仅不能扩大消费,反而相反。这是因为我国出口产品刚才给大家报道了,成本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工资成本。我们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产品出口一些。这些工资性收入的减少必然会带来消费的减少。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出口占全球贸易份额过高了吗?尽管一些美国、欧盟等学家学者确实从相关角度来分析,来自欧美国家的人士提出此类问题,和看问题角度不同的因素。特别是金融微机爆发以来,提振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实际上各国都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美国大力推进出口倍增计划,这个不展开讲,大家都知道。其实我们和英美、德日等传统大国以往情况相比现在的出口份额仍然还是有空间的,英国出口1820年占全球27%,美国1947年占32.5%,德国和日本都曾经占到10%以上,到今天德国在世界出口中的份额占10%。德国只占1.2%,日本只占1.8%,而目前我国GDP总量差不多占全球近10%,制造业产出已经占到全球大概20%左右,考虑这些因素而我们出口只占全球10%多一点,则目前我们占全球出口比重70%,我个人的看法还是仍然偏低了。最后大家担心的贸易摩擦这是正常的,这是第三个问题。

  最后简单说一下,中国外贸如何竞争新优势,我国只有进一步扩大开放,逐步发展成为贸易强国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实现中国梦,当前重要的是把十八大和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把稳定出口和扩大进口结合起来,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从成本和价格的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促进形成与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这一战略部署,这里面实际上是有四个问题是要我们下一步来认真的研究解决或者朝这个方向努力,首先要坚持出口,其次要继续保持进出口大上市平衡的发展,第三要质量效益,这些方面大家可能相对比较熟悉,我们商务部和相关的部门一直在推动就是这些工作。第四要努力形成对外贸易形成竞争新优势,核心是技术、品牌、质量、服务要综合形成一种新的优势。我们一方面要努力促进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国际竞争力上努力形成新优势,提高产品创新的优势和竞争优势。以上就是我给大家的一些简单的看法和介绍。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一会儿大家还可以互动,提出问题,谢谢。

  非常感谢沈先生给我们带来精采的发言,沈先生刚才是以高屋建瓴的角度给我们梳理了35年的历程,刚才沈先生有一个观点让我特别的有感触,就是沈先生提到我们作为现在的中国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不仅是一个量的变化,更是一个可能是一个质的变化,比如说他谈到了目前我们作为贸易大国已经是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签的一员,另外我们从过去游戏规则的被动的配合,到主动的参与给了我们很多信心的提振,另外我们今天现场也有很多媒体和记者,我觉得今天沈先生的发言让大家非常的惊喜。沈丹阳中国贸易发展的四大误区希望您到时候能够看到,非常感谢沈先生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听学界的发展,报告嘉宾是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他的主题是需求增长与共给改善,中国外贸的重新定位。

  什么叫外贸需求增长的供给改善?经济学讲市场,一般均衡都讲两方面,一方面讲需求,一方面讲供给,那么需求增长与供给改善形容了今后外贸贸易发展比较有学术性的定位,和数量、质量、拐点说法不一样。中国外贸成为世界第一,当然可喜可贺,但是我要说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多数数据总量都让人很骄傲,但是和人均所有计算,我们都没有理由骄傲自满,其实还很可怜,这是我要说的第一句话。那么成了世界第一之后,过去研究外贸,包括实际工作部门讲外贸一般都偏重于讲需求,也就是外需,通常讲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出口讲的是货物服务进出口,实际上讲的是货物服务净的贸易顺差,过去研究也都是主要集中在这方面,这才是研究的主流,什么依存度都些都不是研究的主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去年以来18.2万官员受党纪政纪处分
  • 体育国足确定法国人阿兰佩林任新帅
  • 娱乐40岁林熙蕾二胎剖腹得女 丈夫赞超美
  • 财经刘迎霞旗下基金认购单位官员相继落马
  • 科技最大交易平台MtGox关闭重创比特币
  • 博客蒋方舟:没有女人能挣脱两性市场估卖?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内地3大学进QS世界排名前20 考研成绩
  • 陈晓阳:大盘迎来矫枉过正时间
  • 一和家家:大趋势是不是已经走坏
  • 谢作诗:余额宝只会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 罗慰年:美国反腐是拍死苍蝇吓跑老虎
  • 叶檀:股票市场众叛亲离
  • 徐斌:今年房地产不会崩盘
  • 黄凡:“各类宝”究竟是神是魔?
  • 陈思进:美国年轻人的失业危机
  • 皮海洲:“场内余额宝”颠覆A股
  • 江濡山:用“混合所有制有”玩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