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尔铎:市场调节改善人才结构是缓解用工荒的重点

2014年02月19日 15:01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在做客城市中国网和新浪财经共同举办“马年,马上遇到“用工荒”主题讲座时表示工业化要升级,就需要熟练工人和技能工人,需要把工人培养到更高的层次。

    以下为刘尔铎部分发言实录:

  今年的用工荒并无特别之处

  今年的用工荒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特殊之处。只不过是比前些年涉及面更广,形势更严峻而已。2004年民工荒第一次出现时,民工荒只是在部分地区出现,主要是在少数沿海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工荒现象从沿海扩展到内地,今天的用工荒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问题,不仅是富士康等大企业,一些内地的民营企业招工也存在困难。

  用工荒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形成我国近些年来民工荒的原因很多。首先,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中国的人口的变化。统计资料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新生婴儿数量开始大幅度下降。新生婴儿出生最多年份是1988年和1990年,当时新生婴儿数量是2500万,到2009年的时候下降到1580万,下降了将近1千万。之所以要提20世纪90年代,是因为这个年份很重要,90年代到现在刚好24年,按照我们的用工制度来讲,我们现在的新生劳动力大体上是在18-24岁之间人口,这样90年出生的人现在已经或正在进入中国劳动力市场。

  20世纪90年代,或者说1988年、1990年出生的新生婴儿下降推动造成了现阶段劳动力供给出现一种持续下降的趋势。统计资料表明,新生婴儿下降首先影响了小学毕业生数量,小学生毕业生数量,2000年的时候是2419.2万人,大约2400万人。2003年2267.9万人,2005年是2019.4万人,2008年是1864.9万人,2009年是1805.1万人,2011年1662.81万人,2012年1641.56万人。可见,小学毕业生的人数直接受制于新生婴儿的数量,呈完全的正比关系。

  其实不仅仅是小学毕业生的数量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学毕业生人数也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按照我国的学制要求,初中阶段一般是三年,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小学毕业生人数的下降,必然会直接影响初中阶段的求学人数。1986年我国初中毕业生1056.95万人,2004年达到高峰2070.3万人。1986年之所以规模小,与当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条件差、教育制度不完善,以及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明显不足等等因素有关。2004年达到顶峰2070.3万人后,我国初中毕业生人数开始逐步下降,2006年时为2062.3万人,2007年1956.8万人,2008年1862.8万人,2009年1794.7万人,2011年1736.68万人,2012年1660.78万人。可见,新生婴儿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初中毕业生数量都在逐步下降。初中毕业生除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进入中等职业技术校或职业中学继续学习外,其余部分将直接加入劳动力市场,这一不断下降的趋势导致了我们近些年来的劳动力短缺和民工荒。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新生婴儿数量下降,小学毕业生数量下降,初中毕业生数量下降的同时,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了很大的增加。统计表明,我国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1986年为224.04万人,1988年为246.8万人,1999年为262.91万人,2002年为383万人,1999年到2002年之间高中生人数增长速度是很快的。因为篇幅的限制,这里不可能将所有数字都罗列出来,但趋势是完全一致的,2007年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788.3万,2009年823.7万,2011年787.74万人(另有成人高中毕业生22.2万人),2012年791.5万人(另有成人高中毕业生11.63万人)。我国高中毕业生人数自2010年起开始进入稳定状态。

  所以,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在大多数年份都是增加的。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下降的同时,高中毕业生增加了,因为高中毕业生要为上大学做准备。我们再看大学毕业生人数,2003年212万,2004年一下子涨到280万,这是自1999年开始的大学生扩招带来的结果。2005年是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1万,2010年631万,2012年是680万,2013年接近达到699万人。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人数越来越多,而社会需求却没能按同比例上升。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却支撑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结构。由于大学生数量增加的较快,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克服。由此,形成了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在一个国家内同时并存的局面。可以说,并存于我国的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形成原因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第二个方面,如果从国家劳动力市场供给总量来看,2010年前后,我国的新增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2013年后国家劳动力供给总量开始出现拐点,总体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快。由于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就业主要去向仍然是工业领域,所以会出现对非熟练工人和技能工人的旺盛需求;对白领职工的需求虽然增加很快,但绝对数量仍远远低于对工人的需求。这样一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无疑也强化了当今劳动力市场上的民工荒。

  第三个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劳动力开始关注工作条件和生活质量,不愿意接受恶劣工作条件的工作岗位;而一些大企业的内迁以及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又为本地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很多工人不必一定要跑到沿海发达地区去寻找工作岗位,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这些新趋势进一步加剧了原来即已存在的用工荒现象。

  改善用工荒:市场调控为主,政府调控为辅

  第一,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已经发生本质变化,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了,农民工工资出现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是市场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用工荒问题主要应由市场机制自然进行调节。工人供求短缺,工资自然会提高,大学生就业难,就可能导致大学生不得不选择一些薪资低的职业。这些主要要靠市场机制进行调控。

  第二,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完全一致,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技工荒现象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可能在某些区域、某些行业还会加剧。如果说要提点儿建议的话,我想主要是说,应该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的基本平衡。应适当缩小高等教育的规模,加快我国技工与职业学校的发展,提高技工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我个人觉得,可以考虑将一部分三本或发展前景不好的大学、大专改造成技工学校或职业学校,用来培养熟练工人和技能工人。当然,这只是一种讨论。

  第三,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升级的基本条件。工业化要升级,就需要熟练工人和技能工人,需要把工人培养到更高的层次。但是当前我们的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的状况不符合这样一种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结构有待提高和优化。政府应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维护劳动力市场运行规范和维持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与需求结构基本平衡的这个大思路上选择好自己应该担负的角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家宴款待连战:吃羊肉泡馍
  • 体育欧冠-梅西造红牌+破门 巴萨客场2-0曼城
  • 娱乐高凌风弥留频喊:我饿了 临终前泪望前妻
  • 财经三峡集团被曝工程招标违规多:一查一大片
  • 科技新浪科技2013年度风云榜颁奖盛典
  • 博客马未都:乾隆皇帝是个超强记忆力天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新校规出台:私处不准别人摸 考研成绩
  • 丁大卫:二月行情突破半年线奔年线
  • 金鼎:目前形势对多头更有利
  • 连平:流动性问题再反思
  • 李锦:大集团重组成国企改革两大看点
  • 张庭宾:万吨黄金为人民币危机兜底
  • 叶檀:温州地下金融入虎笼
  • 王海滨:香港精神已死
  • 黄有光:中国房价并没有大泡沫
  • 郎咸平:人口红利是个伪经济学命题
  • 张化桥:余额宝想动银行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