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董事总经理马骏:2014年经济进一步复苏

2014年01月22日 10:39  新浪财经 微博
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 马骏(图片来源:新浪财经)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 马骏(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复旦大学管院“蓝墨水”新年论坛于1月18日举行,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以下为马骏演讲实录:

  今天想讲的几个题目,第一个是经济走势,到底经济会好还是坏。第二个是改革。第三个是上海雾霾治理,这个大家会更关心,因为大家天天在经历这个事情。

  简单回应一下陆院长提到的几个关于改革的问题,尤其是改革的动力,我非常有同感,改革不光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问题,或者说顶层设计的问题,更多的是要自下而上,要有推动力量。自下而上推动力量在什么地方?我刚才听到陆院长讲的那个案例就很有意思,比如说教育的民营化就是改革的方向,做了半天没发现什么成效,他说90%的资金来自于社会,有些悄悄在改,改成气候以后就不能逆转了,这是非常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方式。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个就是关于雾霾怎么推动改革,最近我在几个会场上都讲治理雾霾的政策,有人就问这个问题,去年治理雾霾力度挺大,北京出了多少多少条,上海出了几十条,以前没有这么大力度,政府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大的力度要改革,我的回应是老百姓要求改革,去年1月份,我们把出北京PM2.5瞬间是1000,把所有人吓了一跳,媒体对雾霾的报道铺天盖地,老百姓突然发现我生活在雾霾当中,寿命会缩短多少,我一个校友北大的教授写了一篇论文,淮河以北的居民由于烧煤产生的污染使得寿命缩短5.5年,他跟我讲,这篇文章媒体的报道是500家,这就是推动改革的力量。以前的问题,中国的舞迷,雾霾对健康的影响专家都知道,领导说不定也看到过,但是推不动,现在推得动了,因为老百姓都关心。再举一个例子市场怎么推动改革,资本开放以后最聪明的资本随时可以进来可以出去,出去就是一个惩罚不改革的力量,什么地方不改革,这个地方运行没有效率,你让资本家赚不到钱,他就去别的地方了,这个板块的这些经营者就受到惩罚,要允许那些无效率的经营者受到惩罚,要有这么一个市场机制,改革才有动力。国内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讲地方政府很多不透明,财政上有很大的问题,很大的风险,负债太高,何不建立一个资本市场为机制的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比如说我们有了比较透明的有流动性的、有定价效率的地方政府债的市场,债券的持有者也就是在座的老百姓可以用脚投票,可以惩罚那些业绩不好不透明乱融资的,卖掉债券融资成本就会掉下来,这些都是推动改革的力量。

  言归正传,讲我今天准备想讲的几个问题。第一就是关于经济走势,这方面有很多争论,经济学家当中很多人还是很悲观,平均估计表示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比去年来的低,我看了一下一致性的预期差不多是7.5,去年是7.7左右,但是我的预测黄颜色那些会继续往上走,2014年达到8.6%。有些人说太乐观了,讲一些具体的故事,为什么有这么一个乐观的前景。第一个就是关于复苏动力当中的微观层次,大家都关注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一直被认为是抑制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很多行业都有大量的产能过剩的话,这些行业必须要去杠杆,驱投资,投资会跌下来,但是如果产能过剩的状况得到改善,那么这种下行的压力就减少了,如果下行压力减少对整个中国经济来讲,事实上就是正能量。举个例子,过去大家认为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的行业,像光伏、造船、水泥等等都有供求状况改善的迹象。举一个例子,光伏行业的产能在过去12个月当中已经下降了30%,在今后12个月当中很可能继续有20%到30%的下降,为什么?这个行业只要不生产,一年到一年半产能就没有用了,前一段时间,由于外资的冲击,欧洲订单没有了,很多产能都没有用,在闲置,很快这些产能就消失掉了。第二个例子是造船,去年前六个月虽然产能有过剩情况也继续存在,但是订单大幅度往上走,去年上半年110%多的增长,前三个季度刚刚看到的数字,是147%的上升,供求双方来讲至少有一面有改善。第三个例子是水泥行业,我们分析员根据微观的数字总结出来的结果,今年新产能的增量会下降35%,这些产能过剩有好转市场经济下行的压力就会有缓解。

  讲的复苏动力之二是关于中国供给不足的行业,这个词很多年都没有人提了,因为我们最近几年一直在谈产能过剩,实际上中国还有很多行业是供给不足的,也可以叫做产能短缺的行业,到底哪些行业呢?清洁能源、医疗、铁路和地铁、环保等领域,这些供给不足的领域到底有多大呢?我们简单做了一个测算,深颜色那一块在整个经济当中所占的比例在10%,就是说产能不足的领域它的增加值相当于整个GDP的10%,相对来讲,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钢铁、水泥、造船、光伏加起来只占GDP的5%,只要我们在供给不足的行业有足够的改革力度,准入放开,允许私营的资本,允许外资资本进入的话增长潜力会很大,投资可以快速上升。举几个例子,为什么刚才讲的那些行业是属于供给不足的行业?第一个,这张图画的是中国医疗占GDP的比重,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比例是低的,这个比例低一部分是反映我们收入相对低的情形,还有就是供给不足,医院里面人满为患的情况,我最近到上海一个很大的医院里面等电梯要等五分钟,看医生要等几个小时,医生就给你看一到两分钟。供给不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改革的步伐太慢,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第二个,人均铁路长度跟其他大国相比,我们人均铁路长度是人家的1/8。第三个,清洁能源,跟其他大国相比,我们清洁能源消费额是人家的1/10,我们不是没有欲望,是没有供给。第四个,地铁的人均密度,跟很多其他大国相比,我们也是几乎排在最后,是其他很多大国平均的1/8,地铁拥挤的程度大家知道,看整个中国的情况,中国城市当中,地铁出行的比例只有7%,其他主要国家的大城市地铁出行的比例达到70%,这两个比例有什么意义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雾霾的程度,单位运输量来讲地铁所创造的PM2.5是开私家车的1/4。衍生出来的意思,只要准入开放,取得进展,我们的经济就会有比较大的提升潜力。

  货币流通速度,经济学里面的定义,是指一年当中货币在经济体当中周转的次数,用老百姓的土话来讲,就是花钱的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如果花钱的速度快,在货币总量固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可以加速,因为一块钱可以当做超过一块钱来花,那么怎么才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呢?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一个信心的问题,如果企业对经济前景没有信心的话有钱也不花,如果信心比较足就开始投资,一开始投资很多货币存量就激活了。从去年三月份开始政府采取了正面的管理措施,提振了信心,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政府讲我们要推出铁路投资基金,铁路投资基金能够吸引几千亿民间的社会资本,这个计划一宣布,马上对铁路相关的行业就起到了提振信心的作用,比如说铁路装备的公司,它觉得明年后年订单会起来,这样要做好准备,把钱投下去,买设备,投下去。这张图画的是过去十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经过调整以后的数据,这个里面有很多技术性的东西,经过趋势调整以后货币流通速度在过去十年当中有三度反弹,第一次是03年到07年,蓝颜色往上的柱子,曾经上升了18%,09年之后上升了4%,第三次是刚刚发生的,上升了1个百分点,我觉得有希望我们这次反弹可以成为新一轮经过趋势调整以后货币流通速度反弹的一个起点。

  关于全球经济,全球经济很多人还相对比较悲观,觉得不会有大的起色,我们对美国经济很乐观,欧洲经济今年也不错,美国经济情况怎么样?德意志银行美国经济投资研究团队分析2014年达到3到3.5%,2015年可以达到3到3.5,连续两年超过3%,这个超过3%是明显高于美国的增长潜力,很多人认为美国增长潜力就是2到2.5,为什么会有这样强劲的复苏势头呢?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房地产在明显恢复,我介绍过去的一些中国投资者在美国投资房地产的机会就有好几个,你做的对,加上一些杠杆,美国地区房地产投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20%到30%,很多人买了房子会拉动其他的相关行业,家具、电器,对家具和电器的需求就变成中国的出口需求了。中长期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是页岩气,美国经济在2014年可能会明显好于许多人的预期,事实上过去几个月这些国际向好的势头已经翻译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加速,很多人看不出来为什么我们有很多基数的问题,2012年的12月份就开始有很多虚假贸易,一直延续到2013年的4月份,2012年的12月份到2013年的4月份出口数字猛涨,相当多的是虚假,导致了2013年12月份同比的出口增长大幅下跌,其实是个假象,如果把出口的虚假成分去掉,经过季节调整,你会发现中国去年四季度环比年化的出口增长已经达到20%,远远超出很多人想像,而且这个趋势被其他亚洲国家出口反弹所证实,我们也做过其他亚洲国家在过去几个季度经过调节以后出口环比的增长测算,发现过去两个季度呈现反弹的态势,这是国际的情况,不需要过于悲观。如果欧美日三个加起来,像我们预测的一样,从去年1%能够上升到今年2%的话,今年至少中国实质增长速度可以提升4个百分点,这是另外一个外部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量。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财政去年年终之后明显变化,财政收入增长在去年的时候大幅度加速,这个是财政收入同比增长速度,去年上半年只有6%到8%,到了10月份上升到了16%,这些财政收入的额外增长超出预期的增长干什么呢?在一段时间之后会变成支出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几个月之后,财政支出的增长可能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加速,这些支出的加速也会拉动经济。

  刚才讲的都是正面的东西,我们做预测其实也是一种猜测,只不过比较有理的猜测,肯定也有不确定性,在负面我们也要做一些具体的分析,有哪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对我们有冲击,一个是外部经济波动,尤其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冲击,有的人讨论是不是重蹈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情况非常严峻,现在它真来了,还会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毕竟过去几年当中,根据有人测算,有1万亿,甚至几万亿美元的资金由于量宽流入了新兴市场,美国退出的过程当中,有一部分会回流,回流自然会造成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冲击,我总的感觉,这一轮真的量宽退出对市场的冲击会小于去年的8月份,去年相当一段时间当中,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一些国家都已经经历了政策调整,这些国家很多都已经调高了利息,抵御退出所导致的冲击,这些国家已经经历了一轮比较明显的贬值,事实上在提升它的经常性调整的动力,也就是说它经常性账户的逆差已经开始有所调整,这是关于外部冲击。再有就是关于国内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可能导致政府采取更大的打压措施,这确实是个风险,但是我觉得风险也不能把它高估,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看到的是上海、北京这样一些大城市的房价上涨压力很大,很多大城市超过20%,有10几个,但是中国有多少个城市?670个,670个城市的整体数据表明,过去一年的平均房价上涨只有5%,所以总体上来讲,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均衡的状态,我们面对的更多是结构性的、区域性的问题。去年有量度银行间利率大幅度波动,6月份、12月份,大幅度波动的情况是否会再演,这个再演也会打击市场的信心,很多人担心是不是货币政策变紧了,这样以后又要小心了,投资等等都要收缩。我们也要做一些判断,今后利率波动的情况还会受什么样因素的影响?过去一年的两度有很多技术性的因素,比如说资本流动比以前变的更加自由了,现在资本在逐步开放的过程当中,资本流入会对银行注入流动性,流出就把流动性抽走了,是对银行业流动性的冲击,这种冲击的可预测性在下降。另外就是很多影子银行的金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会冲击银行间的资金供或者是给,影子银行带有很大不确定性,这也是导致银行间波动的另外一个原因。另外还有财政收支的情况,也会影响银行业的流动性,如果政府收了财政收入,把这个钱从民间放在央行的国库里面,这个流动性就消失了,支出的时候从国库面把这个钱拨给了一家企业,流动性又会回到银行里面。如果协调不好,人民银行和财政体系之间信息沟通不好,对流动性冲击就难以预测。但是这个是可以协调的好的,也是可以在技术上做一些安排,不是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还有就是贷存比的问题,到了季末考核贷存比的压力很大,很多银行为了达到法定要求去抢存款,几天之内就有一万亿到两万亿抢存款的冲动,也会冲击流动性,这些问题一项一项我们都可以做研究,每一项有一些技术性的手段可以解决它,当然从更宏观的层面我们也得考虑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转变,对整个市场利率的稳定性会起什么作用。过去中间目标是盯住货币供应量,今后转轨以后主要盯住市场利率,这个市场利率到底是什么我们不清楚,可能是隔夜的利率,也可能是某个七天的利率,但是在转轨完成过程之前,主要还是盯住货币供应量,也就是说你认为利率的稳定不是第一位的,自然会容忍比较多的银行间利率的波动,我们要讨论的问题,转轨是不是应该比以前想像的速度更快一点,从而从货币政策操作模式这个层面化解利率波动的原因,这些都是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但是综合起来判断,技术性的手段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转换等等,都会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总体上来讲根据我自己的判断,应该是逐步让利率波动会往下走。最后一个是关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这个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日本、中国之间的各种各样争议不断,很多事情我们做经济学家也无法判断。

  前面讲到改革,从研究者角度归纳一些我认为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有重要影响的几项,这边讲九项改革。

  第一个是关于准入开放,准入开放主要是指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目前国有主导的行业,到底哪些行业应该由更大的准入开放?更大的改革力度?我这边画了一张图,比较中国在各个主要行业当中的比重和发达经济体在同行业的比重,黄颜色的是中国的比重,蓝颜色是OECD国家的比重,可以看到基本上是农业、轻工业这两个行业,国有企业比重很少,只有占到5%左右,准入开放不是一个大的问题,但是在下面几个,重工业、公用事业、银行保险、医疗等等,国有企业的比重还非常之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继续简政放权,我自己的希望是中国的负面清单在中长期之内应该要缩短80%,也就是说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行业和产品类别应该要缩短80%,实际上是有空间可以做的。

  最近的一些迹象表明,在这些行业当中,在一两年当中就会有具体的工作,比如说石油天然气、银行、电信、铁路、地铁、医疗等等,石油天然气行业已经有学家提出来允许私人部门搞勘探,搞进口出口,允许它们搞管道。在银行这个领域当中,政府已经公开表示,要鼓励更多的民营银行。我自己的判断是,从中长期来看,我们需要几千家的民营银行,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和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直接跳到铁路和地铁这些行业,最近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混合所有制,怎么样用各种各样新的形式让私营部门参与进来,更典型的例子是地铁,很多地方很想修地铁,但是融资模式没有放开,只靠地方政府财政力量或者靠银行借钱的力量,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因此地铁的建设速度不尽人意,也远远达不到要治理雾霾所要求的公共交通运输占比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引进民间资本,不完全是私人部门的资本,也可以是保险金的钱、养老金的钱,这些钱追求稳定的回报,给他们一个稳定的回报他们会非常高兴,要创建一个渠道让他们进入到地铁行业当中来,这是一个改革的方向。另外,也可以提高效率,日本曾经做过铁路行业的改革,引进了民间的资本,也引进了民间的管理能力,大大提升了效率。关于医疗领域,一项大的改革就是鼓励民营医院,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搞,这个就有一个自下而上的改革竞争和赛跑,前景应该说是很乐观的。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几天之内政府发布的一些具体政策,表明准入开放的改革在加速,在1月6号的时候,工信部讲在上海自贸区有7个领域的电信增值的服务是对电信开放的,8号的时候国务院宣布取消或者说下放70项在运输、电信等等领域的审批释放,9号是卫纪委说允许港澳台的资本在大的城市建立民营医院,让港澳台的资金进来,很多港澳台的资金也是别人的钱,也不是它们自己的钱。如果刚才描述的准入开放的改革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我的预计是今后十年当中,国企和民企相对增长速度是这样的,国企还会增长,速度相对比较低,每一年大概6%左右,民营企业增长每年会有13%的速度,持续十年。这个趋势如果翻译成民企和国企在经济体当中的比重,现在民营企业占到GDP的70%,在十年之后按这个轨迹发展的话,十年之后民营企业占到GDP的比重会达到80%。下面这几张图联系到资本市场,我们更多关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这是MSCI国企和民企的权重,目前国企还占到77%,十年之后我预计国企和民企是二分天下,各占一半。还有一个是投资者很关注的,在资本市场上,股市上的各个板块所占的权重,我们的估计,在今后十年当中,能源板块、金融和电信占的权重会大幅度下降,这些行业目前是国有主导的,而且在资本市场上被过度代表了,实体经济当中它们的权重没有像资本市场上这么多,所以它们会萎缩,但是在右边那几个行业,包括医疗、IT,一些高端的制造业,还有消费品这个行业,它们所占的估值权重会大幅度上升,我们公司的做上市的部门就问我,今后十年有多少机会可以做民企上市的业务?我跟它说,我预计至少6万亿人民币IPO的总量,会拉动这些指数权重的上升。

  第二方面改革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中长期的目标对外资要实行国民待遇,给国民什么待遇就要给外资什么待遇,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等行业都要进一步的推进对外资的准入开放,在今后一段时间肯定这些方面会具体化,上海自贸区会领先。

  第三方面金融改革内容很多,我这边点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利率的市场化,第二个是资本项目开放。几个月以前已经启动了银行可以发可转让存单,以后是要建立存款保险体制,要再度提高存款的基准利率,到底是提一次还是提两次我不太清楚,但是提到的一定程度,新的存款利率上限就没有约束力了,如果没有约束力的话,事实上市场化就已经完成了,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取消存款的基准利率,从而达到利率市场化的目的,我自己的估计,应该说两三年之内有望完成利率的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我的判断是三到五年可以实现基本可兑换,我的定义是90%多的个人和企业要把人民币换成外汇,把外汇换成人民币,这些应该没有困难,这些过程当中会有具体的步骤,上海自贸区事实上完成了自贸区内的资本项目开放,过去的12月2号人民银行发30条,实际上建立了一个自贸区内的,以自贸账户为基础的资本市场开放的框架,今后几个月,一个是QDII2,允许个人对外做投资,在QFII方面管制的手段会松动,而且不断拓宽人民币的跨境流入渠道。

  第四个方面土地户籍改革,城镇的改革大家会更加关注一点,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加城市的住宅用地供给,尤其像上海这样的地方,上海社科院王院长签的一套改革报告,上一段时间讨论,我觉得很有意义,为什么上海城市涨价这么快,中小城市房价是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建设用地方式不合理,目前是根据户籍人口分配的,这个省市户籍人口多就多配,上海户籍人口不多,常住人口远远高于户籍人口,因此土地供给就比较有限,相对来讲在那些偏远的小城市,户籍人口可能小于它常住人口,因为人口净流出了,给太多的土地导致它过多的供给,导致房价下降,这是土地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下一步应该做一个重大的突破,改成以常住人口分成建设用地,国企改革方面有很多内容,我自己希望看到的,一个是前面已经提到了,很多模式推动国企产权的变化,另外一个方面是建立淡马锡的管理国有企业股份体制,淡马锡管理国有股份不像国资委,国资委管理下面的国企,像前钱老师曾经管理的国企永远在那儿,股份不会变化,没有鼓励优者惩罚劣者,淡马锡不一样,觉得业绩好就多持有一点,觉得业绩不好就卖掉,这样就建立了正面的激励机制。

  第六个方面关于房产税,房产税在报告当中已经写到,要加大立法的过程,今后一段时间,至少要比过去三年引入房地产税的部分要快,过去三年搞了两个城市,一个是上海,一个是重庆,我的预期是10年之内,主要的大中城市都能够有房地产税,房地产税可以达到什么目的?降低地方政府推高地价的冲动,现在地方政府还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地价越高对它越有利,这个机制的变化会有利的稳定房地产市场。

  第七个方面是社会保障的改革,我们在前几年当中都有提出,争议非常大,我很高兴在有很大争议的情况下也写进了三中全会里面,要划拨国有资产到社保,要有计划提高退休年龄,我们以前曾经算过,如果没有这两项改革,中国养老金的缺口会非常巨大,光是城镇养老金缺口在不改革的情况下,今后38年之内累计会超过80%的GDP,而这两项改革是化解养老金缺口最主要的措施。这是比较宏观层面的社保改革,在微观层面,这次至少有三个新的产品会得到很大的推动,一个是年金,税收递延的政策已经出台了,年金在中国还很不流行,在美国是50%以上个人都用了年金的方式,中国占的比例非常小。另外就是大病保险,还有一个巨灾保险,这些都会有利于保险业,会变成它们新的产品和险种。

  第八个方面是发展市政债的市场,前几年讨论市政债都是要不要搞市政债,现在不一样,是怎么样发展这个市场,这个市场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用来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银行会创造贡献,银行为什么估值这么低?问投资者,排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融资平台对局它的意愿,如果把这个风险化解,银行估值会得到很大提升,怎么化解呢?用市政债的方式把银行的钱还掉,这个潜力非常大,看了美国地方政府资本性开支融资的结构,大部分是靠地方债,中国现在只有10%,地方债占到地方融资来源的比例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第九个方面是计划生育政策放升。这个我们也可以算出来,这个政策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自己搞的人口模型,估算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2014年到2018年之间,因为这个改革每年多生小孩160万,长期也是有重大意义的,长期意义在什么地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中长期肯定会往下走,往下走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劳动人口的萎缩,在不改革的情况下,中国37年当中劳动人口会下降37个亿,怎么让降幅变的小一点,就是搞计划生育政策,由于这个改革今后37年当中人口降幅会减少4000万,比不改革情况下我们会多出4000万的劳动力,劳动力的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MSCI 

  2014年有望上涨20%,一个是每股盈利增长13%,一个是估值提升7%,这个13%比市场平均预期高一点,平均预期是10%,是因为我们对周期性预测比较乐观,另外估值会有提升,估值提升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改革的红利,改革到底怎么影响资本市场的估值?如果把资本市场看作一支股票,改革对这个股票的盈利增长有两种影响,一个影响是提升每股盈利的增长速度,一个影响是降低每股盈利的波动率,如果这个股票增长又快,波动又小,这个股票估值会比较高,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效果呢?解释一下,增长方面前面提到,准入开放改革,可以让私营部门进来很多不让它投资的地方,自然会拉动增长,这一点在今后几年可以提升GDP的增长潜力,至少0.5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加速0.5个百分点,翻译成资本市场就会是3个百分点的加速。为什么能降低盈利的波动性?因为前面提到的几项改革,实际上都可以减少宏观风险,举几个例子,市政债可以逐步减少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的风险,从而稳定宏观经济。房产税可以稳定房地产的市场,从而减少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养老金的改革可以让养老金体系变的财务上更加可持续,从而减少对财政的冲击,这些宏观稳定的因素,都可以帮助整个经济增长变的更加稳定,从而使EPS的增长变的更加稳定。

  讲几个今年的投资主题,主要是为投资者在挑选行业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出口复苏,这一点就是看你相信不相信美国的复苏,如果你相信的话这个是对你有用的,不相信就不用看了,如果全球经济复苏的话中国板块出口弹性是很高的,欧美日的GDP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的汽车、机械装备、船运、纺织还有电子的弹性都会分别在4倍到10倍之间,所以这些行业出口的增长会有很快的加速。第二个主题是涉及到各种类型的准入开放,举几个具体例子,一个是关于铁路的开放,过去铁路融资基本上都是铁道部组织的,占到92%,这是过去一两年的情况,今后几年我们估计这个比例会下降70%,有30%的资金会来自于社会的资金和地方的资金,这些资金的进入会利好铁路建设公司和社会公司,这些资金投下去以后自然会雇更多的建设工资买更多的设备。

  医疗开放的准入,民营新的医院的建立也会利好相关的行业,药品和医疗设备,建成医院自然会买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民营医院会产生呢?我们估算了一下,2012年的时候民营医院服务病人的数量占到全中国病人数量10%,在几年之后我们估计会上升到20%。

  电信,这张图画的是微信占市场的份额,几年以前是0,现在是50%,几年之后会到70%以上,这不是新的准入开放,而是政府没有限制由于技术变化而带来的事实上的准入。

  新能源行业准入的开放,尤其像页岩气这样的板块,我们拿出一些低质量的区块对社会资本进行招标,同时把高质量拿出来,民营资本的介入就会更快。这都会带来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加速,这些资本加速进入新能源行业会带动更多相关领域的需求。比如说挖掘的行业,社会的行业等等。

  金融和地方债方面的改革主要还是我前面讲到能够降低银行的风险,尤其通过地方债的发行逐步替代融资平台的贷款,前面已经讲到,按照美国的例子,我们有这个潜力,可以让地方债替代掉60%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当然这是潜力而已,到底几年能做成目前还很难判断。

  社保改革,年金、大病保险、巨灾保险等等是三中全会以后会大力发展的新的产品,这些产品对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会有很大的提升,做了一些具体的测算,今后七年保费会提高7个百分点。药品会有1.2个百分点提升。

  环境领域会有很多新的郑则,去年出了很多,我们把它叫做末端治理的政策,脱硫脱销的政策,黄标车替代政策等等,今年更多的要出结构性的政策,什么是结构性的政策呢?改变能源的结构,要大力提升清洁能源,改变交通运输结构,要提升轨道运输的占比。在新能源这块,我们估计天然气的占比,现在只有5%左右,到2030年可能会接近20%,那个时候会接近甚至超过石油。在具体的板块,天然气在交通运输当中的应用增长会更加快,今后五年我们估计天然气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消费年均增长可以达到30%以上,这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公共汽车、出租车、水运都要用天然气,大部分都要被天然气所替代,哪些行业会收益呢?就是天然气的发动机,有多少天然气的发动机要替代天然气的发动?非常多。

  计划生育简单说一下对具体产品的影响,对160万宝贝的测算,算出来对具体产品的影响,由于计划生育的放开,对婴儿奶粉的需求提升是12%,对婴儿的衣服是8%,对小孩的教育有5%左右的需求面的提升。

  最后一个题目给大家汇报一下,是复旦管院李老师,还有我还有复旦环境系的张老师,我们三个人牵头研究的课题,前几天刚刚完成,有一个版本已经发给了媒体,后面几天大家会陆续见到媒体对我们研究报告的讨论和引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基本的结论。

  上海的PM2.5减排的目标应该定在2027年降到25,这个目标看上去很激进,为什么呢?大家会参照全国的目标,全国的目标按照环保部长去年年初讲的,所有城市要在2030年达到35,上海说要达到25,现在是多少讲一下,现在平均值是60,不是600,600是前一个月经历的瞬间值,60左右的数字是哪里来的呢?有几个渠道,我们过去一年多每天都在报上海的PM2.5,从去年的1月1号到12月27号,这是我们写报告的截止日期,全年平均是62.2,还有一些专家学者根据各种各样的方法估算过去几年平均是50到70,我们做的起点是60,60要减到25。定25有几条理由,第一个是我们收入增长很快,按照目前的趋势,15年之后上海的人均GDP会达到4万美元,这个已经超过了OECD国家目前的平均水平目前OECD国家跟我们15年以后差不多人均收入的情况下他们的PM2.5是多少?人家是17,我们定25还高了一点,这是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上海以后会以服务业为主,这个是有条件把污染大幅度下降的,现在比重还不够高,现在是60%左右,但是到了OECD国家平进值是80%,服务业产生的污染远远小于工业,尤其是小于重工业。第三个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是什么意思?要吸引国际最高端的金融人才,高端金融人才流动性是非常大的,可以在上海做,可以在香港做,可以在新加坡做,可以在纽约做,甚至在美国山顶上做,由于互联网很发达,这个地方PM2.5  60的话可能不回来了,35也要琢磨琢磨,别的地方还有7、8,去年讲过澳大利亚是8,面对这样一批流动性非常强的高端人才,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就得低,低到什么程度呢?比较现在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平均值是20%,我们降到25%不以为过。要了解今后的政策取向,还要研究现在PM2.5来源的比例,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哪些是主要的来源,如何治理。这张图是根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和相关文件我们做的测算,交通运输占到30%左右,跟煤炭相关的排放20%左右,19是来自于非煤建筑业的排放,还有就是来自江苏、浙江烧煤传导过来的PM2.5,上海能控制的是自己管的这一块,22%得靠天吃饭,人家干的好咱们就受益。

  研究当中重要结论,规划当中的环保政策无法使PM2.5达标,这是我们详细的测算,把现在规划的上海环保政策一项一项拿出来,翻译成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PM2.5,当然是通过很多中间的参数,改变能源消费的结构,道路运输的结构,单位运输的排放,每辆汽车的排放,工业排放强度,传播排放强度等等,得出的结论就这么多。按照现在的规划环保政策,实行下去我们PM2.5的轨迹是这样的,今后五六年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从现在的60降到45左右,到了那个时候开始放缓,最后只能降到42%,达不到我们希望看不到25的目标,这是目前的政策给我们的PM2.5的前景,到底什么原因我们达不了标?主要是结构性的问题,这个结构性问题当中包括五项,第一项是重工业的占比过高,上海虽然号称已经是服务业的经济体,但是重工业的比重还是占到25%,重工业是其他国家不用的概念,我们中国才用这个概念,跟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有制造业的概念,这个是上海跟其他国家主要的大城市做的一个比较,上海的制造业在30%,别的国家明显低于我们,尤其是国际金融中心,很多都在10%以下,上海不应该有这么高的工业和重工业占比,工业单位产出所导致的PM2.5是服务业的4倍,重工业导致的PM2.5是服务业的9倍。

  跟交通运输结构相关的,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太快了,过去几年上海的私家车增长率每年平均是8%左右,这张图画的是跟新加坡的比较,新加坡私家车的增长速度是几乎为零,上海是这样的一个速度,所以按照这个趋势很快上海的私家车渗透率,每千人所拥有的私家车会大大超过新加坡,现在跟新加坡是持平的,15年以后按照趋势是新加坡的一倍,这两条线是全部汽车渗透率的变化,我们增长远远高于新加坡。跟此相应的结构性问题,私家车占比太高,地铁的比重太低,地铁占出行的比例只有25%,这是上海的,跟其他的国际大都市相比,人家平均都在70%,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地铁所产生的污染远远小于私家车,而地铁的比例太低是导致污染严重结构性的问题。

  能源结构问题,上海清洁能源占比只有15%左右,在OECD国家很多是40%、50%、60%,我们消耗的大部分还是很肮脏的能源,尤其是煤炭。还有就是船舶运输结构的粗放,船舶运输是上海PM2.5一个比较重要的来源,占到总排放的10%,船舶运输对PM2.5的贡献为什么这么大呢?可能散货的比重太大,散货没有封闭,所以污染比较大,另外集装箱的附加价值比较低,运的都是很重的东西,经济价值很低,所以要耗很多油,烧很多油就会产生很多污染,转口比例太低。还有铁路分馏水运运量比例太低。这些结构性的问题都没有,还有很多技术性别问题,比如说燃油的问题等都没有解决。

  知道问题之后要提出具体的政策治理这些问题,政策和问题的关系用了很复杂的模型进行模拟,具体不展开讲了,得出的结论如此,除了政府提出的末班治理以外都会有很大力度的实施,我们还需要有五个方面大的结构调整,分别是重工业占上海GDP比重要从现在的25%降到10%。要控制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从过去的8%要控制到2%,要改革汽车牌照制度。同时大幅度提高地铁的里程,提高1.5倍,使得中心城区占市民出行的比率从25%提高到60%。提高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从当前的15%提高到45%。改善船舶航运结构,将船舶行业污染降低50%,这些是结构大调整的目标。

  刚才讲了几项结构大条真都能够实现,上海PM2.5的减排路径是这样的,不光是前五年能够减排,后十年还能够继续减排,最后能够达到把PM2.5降至25的目标,每个步骤调整措施减排多少我们都有测算。

  简单说一下我们提的十二条具体政策。怎么把重工业降低,一项具体政策就是把钢铁、石化企业的高污染设施迁移出城,其中包括宝钢在内,宝钢应该搬到哪里去,文章当中有相当一段篇幅讨论宝钢今后十五年可能建议的地点,其中包括很多选项,不是一项。西部,新疆其实已经有宝钢的分公司,还可以扩大。宁夏也可以考虑,湛江也可以发展,浙江也可以发展,还有海外的其他地方。推动发展高端服务业,这个没有刚才的题目这么让大家感到兴奋,就不展开了。制定中长期的汽车保有量控制目标,达到把年度增长率降到2%的目标,到底怎么做,非常有争议的是这两项政策,我们提出来限制汽车牌照的使用年限和或推出拥堵费制度,这是两项不同的政策,可以同时做,也可以只做其中一项,政府有选择,为什么要限制汽车牌照的使用年限呢?因为现在上海的汽车牌照是无期限的,拿到以后永久性有效,同时又要将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就表明新的牌照会非常少,新的牌照突然大幅度下降会导致新牌照价格的飙升,会飙升好几倍,如果采用这种制度,什么人受损最大?新买车的人受损最大,实际上过去十几年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是开车的,每个开车的人都创造了污染,经济上的原则是污染者付费,这么多人都创造了污染他们都不付费,去要新买牌照的人付费,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讲这个不公正,也有从抑制污染的角度来讲,这么多人没有获得一种抑制它创造污染的机制,所以我们建议,要把无限的牌照改为有限牌照,新加坡是改为有限牌照的,十年期的,到了十年就得重新拍,上海也考虑这么做,不光对新的牌照这样搞,对老的也会这样搞,很多人会反对,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择中的方案,对老牌照持有者给予一定的补偿,多给你几年,用公式计算,具体大家可以看我们报告里面提的建议。还有就是推出拥堵费,拥堵费制度在伦敦和新加坡都使用了,进入划定的主城区,进去每天都要交10块钱的费用,上海也考虑设定类似的措施,这个确实起到了谁污染谁付费的作用,但是未必能够起到限制汽车保有量措施,可以限制汽车的使用率,也可能是大量人买了车以后使用率下降了,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资源的浪费,最后采取哪种措施这是上海政府的选择。

  限制了汽车保有量使用率之后,得提高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所以需要大幅度提高轨道的总长度,另外还要提高承载效率,就是我们的承载效率同样的铁路里程,承载乘客的数量远远小于东京,怎么样提高?我们做了一个具体的分析,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地铁节数是比较短的,7节左右,人家可以搞到11节、12节,但是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建的地铁站台就那么短,这个涉及到的改革还要改造站台。另外,如果搞了牌照拍卖制度,改革推出拥堵费制度,我们是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财政收入,这部分财政收入再加上引入社会资金,包括刚才讲可以通过发地方债的模式,就有望可以解决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此后还有几条,用税费政策,包括对污染收费的办法抑制常规煤炭的消费,大幅提高对清洁能源的补贴,不光是中央要补,地方也要单独拿出钱来补,加大上海本地清洁能源提高的速度,尤其要是考虑IGCC,这是一个新的技术,这个技术有什么好处呢?把煤放进去会变成气,气再转换成电,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应该要大力推行这样的技术。除此之外还要研究研究新能源凭证交易制度,改善船运结构,推行其他控制船舶排放的措施。已经占用很多时间了,谢谢大家。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我军大校:冲击驻港部队系挑战中央可抓捕
  • 体育澳网-小德无缘4强 联赛杯曼城9-0进决赛
  • 娱乐17年前华仔踢坏直升机 近日判赔267万
  • 财经我国23年移民近千万人 转移资产2.8万亿
  • 科技全国域名解析首遭大规模污染
  • 博客心理学家:解读洛阳性奴的控制术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大学生吃遍学校33家食堂绘吃货地图
  • 永新人:应当给公务员加薪但不是现在
  • 陶冬:2014年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 黄鸣:领导带兵应该不抛弃不放任
  • 张明:未来十年中国主权债危局
  • 钮文新:中国市场利率为何大起大落
  • 林园:说我会爆仓的人一定不了解我
  • 安邦智库:中国经济增长太快不是好事
  • 金岩石:前海特区如何成就明日传奇
  • 张庭宾:中国经济又添向下压力
  • 洪平凡:区域贸易协定与国贸格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