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峰:谁都可以得罪唯独不能得罪幼儿园老师

2014年01月17日 10:14  新浪财经 微博
“2014年度中国教育行业高峰论坛暨融世锋会”于2014年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上图为学而思培优总裁白云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4年度中国教育行业高峰论坛暨融世锋会”于2014年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上图为学而思培优总裁白云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4年度中国教育行业高峰论坛暨融世锋会”于2014年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学而思培优总裁白云峰[微博]在演讲中表示,东方文化的传承很重视教育,我们家的小孩现在目前四岁半,我发现谁可以得罪,唯独不能得罪他幼儿园的老师,逢年过节还得给幼儿园老师发短信问候。

  以下是文字实录:

  白云峰:非常感谢主持人的介绍,我很汗颜,因为作为一个从业者大概12年的教育从业者,中间有一些经历,如果这些东西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也就不虚此行。讲之前我想感谢一下新领军杂志和吕社长,因为学而思和新领军杂志有多年的合作,我应该是第三次来到新领军的年度论坛。去年来,前年也来了。但是今年确实时间安排非常紧,这两天一直睡眠时间不太够,一直奔波各个场地。后来想想新领军杂志给学而思打电话,希望过来有一个简单的分享。想了又想,一方面我们从业经历比较浅,另外也是时间的问题。后来想想自己12年的经历,作为老师作为家长也作为从业者,自己有一点体会。目前这个行业有三类人不能得罪,一类是媒体,包括吕社长在内的媒体,第二类是医生,我们知道北京看病很难,我相信其他的上海广州也是一样,第三类是我们所有在座的老师,老师也是不能得罪。

  因为整个东方文化的传承很重视教育,我们家的小孩现在目前四岁半,我发现谁可以得罪,唯独不能得罪他幼儿园的老师,逢年过节还得给幼儿园老师发短信问候。所以今天我过来了,讲的不好大家希望大家包涵。但是我将十年的点滴跟大家做一些分享,如果大家觉得有收获那是最好。

  我今天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学而思给出一个明确的观点,我们认为科技和互联网一定会改变教育。我知道这个论坛一共两天,前面有很多从业者,包括同行很好的伙伴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想学而思还是明确自己的观点,我们认为未来互联网和科技一定改变教育,但是我用是改变不是颠覆。这两个词有本质区别,互联网为什么会改变教育?我们自己的成长基因可以给大家做一点介绍,因为我们自己的从业经历告诉我们,科技互联网可以改变教育。学而思是专著在中小学K12的中小学的教育机构,我们从03年开始做。很多人只知道学而思在03年有了辅导班,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学而思01年已经有了论坛和网站。学而思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从01年开始,学而思先有数学论坛和网站,那个时候去做什么事情?做公益的事情。联合我们的校友,清华北大的学生,然后在论坛上给一些不明觉厉的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些问题的咨询和解题方法。

  03年的时候北京有一个重要的事件非典,非典出现之后很多公立学校停课了。很多好学的孩子在家里没事干,他想我的学习不能因为中断。这个时候他们有很多在自学过程当中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问家长,但是往往家长基本把小学初中的东西基本忘光了,偶尔给孩子一些启示,可能还是解方程,很多小孩不明白,所以他们在论坛上到处问,正好发现这个网站和论坛。可以免费给他们解答问题,并且帮助他们梳理一些学习的难点。这个时候产生了学而思,所以学而思整个团队,应该说我们先有互联网,后有辅导班。在论坛上有一部分家长有一部分孩子很好学,非典过后一些妈妈问,他们说你们既然能够解答孩子那么多问题,为什么不在线下给孩子辅导?我们当时说这个行业应该不缺辅导机构,我们可能不需要多一个辅导机构,因为其他的辅导机构也能够解答问题。但是在家长的殷勤的邀约之下,因为当时的辅导以补习为主,好的孩子和优秀的孩子不上辅导班。好孩子和优秀孩子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地方解决,我们后来犹豫再三选择开学而思线下第一个辅导班。这是学而思一开始初衷。

  学而思因为在2000年到02年这个阶段我们创始的团队年龄不大,现在也就是30岁左右。你们可能能够理解,当时2000年前后中国互联网处于高速的成长期,大家应该有印象。那个时候三大门户,新浪上市、搜狐上市、网易上市。当时大家觉得中国的三大门户已经上市,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已定,谁能想到十年之后反过来看02年03年那一天,中国其实那个时候互联网刚刚拉开很小的序幕,很谁想到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变成BAT的时代,变成百度[微博]、淘宝、阿里巴巴[微博]的时代。而搜狐加新浪加网易总体市值不到腾讯的五分之一。

  所以我想有时候时代赋予每代人的历史使命不一样,学而思创始这个团队,因为当时在高校,在那样大环境背景下,互联网的兴起人我们这代人很兴奋。我们看到有能够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人生理想,那样一个阶段叫不忘初心。那个时候学而思已经有了这么一个互联网的种子和基因,这是我们简单的回顾。

  第二部分讲一下这十年下来,学而思从03年开始起步,从海淀最后到北京,到目前全国有15个城市,有20万以上同期在校的学生,主要是一些优秀的学生。我们的体会是辛酸苦辣,五味都有。这十年的体会,我们更多从从业者的角度从学习者的角度和探索的角度看我们这十年走过的一些弯路和过程,有两点给大家分享。

  第一:学而思这十年走过来,虽然我们的线上和线下同步发展,甚至线上更早一点。但是不可否认这十年走过来学而思线下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线上的探索。学而思上市之前大概每年200%的增长,上市之后也保持健康增长的趋势。大家如果能够看到财报应该可以看出来,我们上市完了每个季度公布自己发展的情况。但是这十年我们线下的体会我们认为教育各行业应该是口碑重于规模。所以积攒口碑在教育这个行业非常特殊非常重要,我们上市之后,2010年在美国纽交所主板上市之后,学而思改变自己的企业愿景。我们新的企业愿景2010年的时候已经从原来中小学的教育机构变成了一个专业的教育机构。这个原因就是教育我们看来口碑一定胜于规模,强和大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行业凸显的非常明确。可能其他的行业,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可能资本是撬动这个行业变局的重要因素,但是教育不是,教育在强和大之间我们认为一定做强比做大更重要,我们认为内外比外在重要,口北比规模重要,这就是学而思这十年下来我们在线下得到一些启示和规律。

  线上刚才已经说了,实际我们线上发展的节奏和速度低于线下,这个可能跟 中国互联网进入教育的时间有关,可能跟硬件不那么完善相关。但是我们认为在这十年里面对线上学习的探索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我们在08年第一次做出来线上的学习产品,叫学而思网校。这个学习过程当中,大家觉得学而思网校还可以,或者觉得还不够。但是六年下来我们的体会我们学而思网校一直在发展一直在赔钱,没有一年是赚钱的,包括今年。我们第一年前半年可能挣了一点钱,那个时候因为我们的定价还不错,跟线下辅导班的定价差不多。

  直到我们发现线上探索规律跟线下不一样的时候,我们改变线上探索路径,我们把价格降下来,我们降到线下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赔钱,一直赔到今年,这是我们真实体会。但是我们为什么还坚持,很多用户说你们赔钱了六年,互联网学习的过程那么艰难,你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很多人问我这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场合,同学、朋友、家长、还有媒体。我想在这里给大家回答我们的思考,因为在我们看来中国教育有很多弊端,当然世界教育也是一样。但是教育当中核心两个的弊端有通过互联网和科技改变,哪两个?

  第一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如何跨地域复制和更多人分享的问题。有人说在很多行业,都有市值上千亿的企业,但是为什么教育没有?教育是一个两千年很古老的行业,但是为什么教育没有出现市值上千亿的企业。我们可以回答说现在教育时机没有到来,未来也许有。但是也可以说教育在线下发展过程当中最核心的瓶颈是优秀教师的复制,这个是线下辅导面临最困难的问题,学而思也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带给我们很多困惑,举个例子,为什么只有北京的孩子和上海的孩子能够得到清华北大优秀的毕业的学生作为老师的这样一个教育资源的分享,而江西的孩子不行,贵州的孩子不行。有人说也有,我说是普遍性的概率的问题。但是也有人去贵州支教,但是少之又少。原因是因为贵州这样的省份不足以吸引优秀高端的知识分子去那个地方从教,尤其是中小学教育。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研究了很多法案,甚至做了很多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一些倡导性的文件。据说考虑让人大附中和四中的老师给其他的学校一些援助,给老师一些循环,但是事实情况实践效果不好,我们认为互联网有可能改变这一点。因为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可穿透力,是跨地域没有边界,这一点有可能解决我们在教育当中的困惑。

  第二点,学习现在更多是单向式的学习,填鸭式的学习。很多老师把既定的学习方案教授给学生,不管学生有这个需求还是没有?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和科技有可能改变这一点。就是让我们的学习过程变得可记录,让孩子学习的轨迹变得清晰,这样的话有可能实现教育最大的理想。孔子曾经提出因材施教,教育有个性化的需求。这一点来说,我只讲了教育当中两种两个核心弊端,我们认为互联网和科技一定会改变教育,只是改变的程度而已,改变的时间结点而已,改变的方式而已,这是我们自己的体会和观点。

  所以学而思在这方面从上市之后不遗余力的推动我们的科技改变教育的过程这样的探索,上上周学而思通过五年的研究,把ICS这样体验式的教学互动系统升到3.0,我们12月30号发布的。这样的发布其实背后凝聚大概370位优秀的理科的毕业生他们五年的研究方式和学习体会,中间我们请30多家媒体做体验式的教学,不是做互通和采访,而是用他们作为学生体验这样的学习过程,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这是我们在ICS3.0方面,我们的投入目前在这块已经上亿,从2.0到3.0花了三千多万的研发费用。

  第三部分,学而思如何看待中国教育的发展?这里我提出三个观点:

  第一个,我已经说过互联网和科技一定会改变教育。所以学而思定义之后我们定义科技和互联网驱动,成为一家受尊敬的教育机构,作为我们的使命和愿景。

  第二,学习过程在未来长期看一定会被改变。什么叫学习过程会改变?很简单,如果说学习整个过程,如果原来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一定会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换句话说,互联网的这种精神开放平等和透明,会在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体现。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以他为核心的关于教材的研发,以他的特点为核心的路径的规划、引导和启示,会给这个孩子更多的帮助。所以以教为核心转到以学为核心,实际是以客户的思维思考整个教育产业链的重构问题。这一点也许时间很长,路很长,但是我觉得方向应该是这个方向,这是我们说的第二点教和学的关系。

  第三点,很多人说最近这两年有很多风投进来,因为新东方和学而思上市,也有很多其他的机构也上市了。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创业家和企业来经营教育这个行业。不管互联网思维还是教育思维,核心不重要,核心关键是有没有客户思维?以客户的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未来会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中国也不例外。大家说什么是客户思维?其实大家在互联网信息渠道通过APP也知道很多关于很多不同行业的理解,我自己理解有三点。第一:你真的了解客户需求吗?当然教育这个行业客户需求是学生,中小学教育行业客户是中小学生,第二你能不能抓住用户的需求,创造出满足客户的需求的产品?而且是高品质的产品,让客户能够超越预期的产品。就像海底捞对于餐饮,大家谈论的不是海底捞,而是它超出客户的预期。第三点:你是不是和客户天天在一起?很接地气的了解客户快速的需求和变化,这是我们对于客户思维的理解。左翼不管互联网思维还是教育思维,核心是是有没有客户思维?能不能抓住客户需求本质,这是我们对于未来教育发展的第三点理解。

  当然到今天为止,因为很多从业者过来也有很多家长、客户过来,所以我想给予一些新进入者或者想进入教育行业的伙伴一些建议。这个建设可能听起来逆耳,但是建议是我们十天下来走过的弯路,或者遇到的事情给我们带来的点滴的思考和反思。教育互联网的春天到底有没有来?这个命题不用争论,就像2000年的时候我们认为新浪和搜狐一定代表互联网一样,但是现在可能没有人这么认为。所以我想未来趋势的发展教育互联网的春天可能没有到来,但是这个脚步在一步一步走进,谁都无法逆转这个趋势。对于我们新进入者或者即将进入的其他的伙伴,我们的建议是:

  第一、想赚快钱的人不要进入。我在中欧读EMBA的时候,很多同学是我的客户也是我的同学,所以交流起来比较坦率。他们问现在教育这么火,有很多人愿意做这方面的创业,你觉得我们行不行?我说没有人不想做教育,但是你想做快钱别进来。他说不对,教育这个行业我如果没记错你们应该提前半年收费,你们应该是现金流很好的行业。我说是,但是赚快钱不要进入。

  第二点不懂用户需求的人不要进入。我刚才已经解释用户的需求,学而思专著中小学,所以中小学教育的客户就是我们的家长和学生,如果你们不了解他们的用户需求,不要进入。

  第三点高富帅的企业和人不要进入。有人说什么叫高富帅?我印象特别深,07年有一家中国前五的地产行业,他的北京总经理一定约我谈一下,我很奇怪你约我谈什么?他说你们这个行业现金流很好,我们的钱很多。我们能不能合作一下,我们搞一个教育地产,我们出地出资金,你们出人出产品。我当时有没有心动和犹豫过、确实心动过。但是我们锁住了内心的欲望,我们事后看这个决策非常英明。因为后来这个企业找了另外一家企业,三年之后不做了。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教育这个行业不是用钱可以做好,有钱未必可以做好。所以高富帅的企业如果不太了解这个行业不要进入。这是给新进入的伙伴一点反思和建议。

  最后在这样一个场合,我要再次祝福所有的教育从业者和即将进入教育的伙伴,因为教育需要优秀的人加盟来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人能够从事教育这个行业,并且为教育作出贡献,也为我们的下一代作出贡献,希望每个人在马年能够成功,感谢吕社长感谢新领军给的这样一个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包子店将在习近平就餐处原地划线留念
  • 体育总局:暂不弃王濛冬奥 否认伤情重于刘翔
  • 娱乐春晚节目曝光 黄渤唱歌张国立说快板
  • 财经去哪儿网被曝售卖加价机票 代理商变黄牛
  • 科技最后一课:日本如何输掉新互联网时代
  • 博客苗炜:我为何对北京后海和南锣反感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河北农大招聘保安最低需为硕士学历
  • 朱大鸣:跑路潮会刺破房产泡沫吗
  • 叶檀:小心国企越改越有权
  • 安生:闲聊公务员的待遇及其它
  • 刘杉:货币供应偏紧是假象
  • 陈序:2014是赴美购房最佳年度?
  • 唐钧:养老金隐性债务再度来袭
  • 陈季冰:当美元流动性退潮
  • 周彦武:金融危机就在5月
  • 陶冬:中国是不是正在遭遇钱荒
  • 张明:量化宽松究竟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