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解放日报社、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和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共同主办的“2013上海国资高峰论坛”于12月31日举行。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林益彬发表了主题演讲。
以下为林益彬发言实录:
林益彬: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高峰论坛,首先代表市国资委对于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的会议来了很多知名的专家、学者,来了很多重量级的企业家,我对今天会议的成果是充满期待。
上海的国资国企现在站在了新的起点上,12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韩正书记在会议上强调了五个“必须牢牢抓住”,必须牢牢抓住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这个核心,必须牢牢抓住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企业竞争力这个根本目标,必须牢牢抓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个重要的实行形式,必须牢牢抓住统一管理和分类监管这个关键的环节。必须牢牢抓住有利于企业家成长集聚的制度性建设这个根本。
在会议上,杨雄市长提出要把握好三个“更加有利于”的工作定位,那就是国资监管要更加有利于释放市场活力,国资布局结构调整要更加有利于发挥国资的战略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国资国企制度体系要更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同时,杨市长对于加快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着力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推动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实施“走出去”等改革重点作出了部署。
上海市国资委一边在认真学习领会有关的精神,一边还在认真地谋划下一步的工作推进,在这里把我们一些初步的、简要的考虑设想,从我个人的视角给大家做一个交流和分享。主要讲三点。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改革与突破,在新的阶段,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主要要突破什么?我们突破的着力点主要在哪里?我们主要的途径、路径是什么?所以,我想围绕这三个方面,简要做一个介绍。
第一。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我想这个问题我们看得更准一点,一个是更好地理解有关精神,第二可以对症下药,找到更有效的办法,第三要有利于增强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上海一向是国有经济的重镇,到2012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上海国资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三项指标分别在全国各省市各九分之一、八分之一、五分之一,中央国资比重比上海地方的还要略高一些,所以上海的所有制结构里面,地方国资基本上是五分之一强一点,20%多一点,是这样一个结构。其他的是外资、民资。地方国有控股企业创造的生产总值新增的固定资产总值和缴纳税金全市的20%以上,预计今年全系统企业营业收入可突破1.8万亿,利润可突破950亿,上交税收1300亿。上海国有经济这样的体量和份额,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可以说举足轻重,特别是上海经济转型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单单从一般的财务的绩效指标、资产质量,在全国去比较一下的话,那么似乎我们管的这些国资还可以,还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从高一点的标准来看,特别是我们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在适应和更好的服务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方面,我们感到还有很多的潜力或者说还有不少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第一,布局结构还不尽合理,上海的国资在三个领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社会保障领域,这三个领域我们这次20条的要求是80%以上,原来说是80%左右,市委主要领导改成了80%以上。现在,我们的比例差不多是62%,所以压力还是比较大的,62%里面大概有40%左右是第三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基本是这样的一个结构。我们还有一批落后产能企业,不适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产业,还是有一定的比重,我们的布局对于城市产业提升转型引领带动的作用还不够强。我始终认为,我们的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既是政府产业政策调整的对象,也是产业转型调整的重要的抓手,应该是主力军,引领发挥带动作用,这一块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上海地方的一些产业方针,包括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包括产业的高端化、集成化、服务化,包括新型制造业和新型服务业的结合,但是我们的国资,我们的国有经济在这一块的作用发挥还不是很充分。产业分布还是比较宽泛比较散。
第二,一些企业的活力不够,创新能力不强,有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家有时候要有必要的冒险精神,企业家最宝贵的精神就是冒险精神,当然不是乱来,而是合理的冒险。我们的一些企业还缺乏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第三,国有资本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不够,导致资产固化和国资一定程度上的封闭循环。
第四现,有的国资监管体制和监管方式,既不利于更有效的把企业推向市场,也不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优化配置国有资本。
第五,现有的制度环境还不能很好的发挥我们企业家的作用,不能很好的支持企业家的成长集聚。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这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一定要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所突破,所以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改革与突破,重点要突破什么东西,这是一个方面。
二、上海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着力点是制度创新,尤其是国资监管制度的创新。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基本的制度安排是外部供给的,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实际上从根本上受制于外部的制度供给,换一句话说,国企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看起来保留在国企层面,实际上问题是在外部是在上面,所以我们这轮国资改革特别强调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发展,我认为就是这个逻辑,国企的问题很多问题矛盾表现是表现在企业层面,但是它的根源不在企业本身,外部的制度环境,所以我想为什么把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作为一条主要的改革线索。
过去实际上也是推进过很多国资国企的改革,在企业集团调整重组上花了很多的工夫,所谓的造船造航母,在这一方面花了很多的工夫,而且也是非常吸引眼球,大家都很关注。而我们这一轮的改革特点,我认为更多是在国资监管制度上去创新,把这个作为我们主要的一个着力点。
三中全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监管体系。韩正书记提出,“多管,少管和不管”,哪些多管,哪些少管,哪些不管?。国资改革一手是政府,一手是企业,政企能分开,国资怎么管,管什么是关键,所以我认为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就是要政府国资委要强化履行出资人责任,少干预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日常事务。致力于管少管精管好,我们在监管内容上初步考虑,在监管内容上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公司治理、考核激励、风险控制。在监管的方式上重点探索四种途径:公司章程、任期契约、监管目录、社会协同等,社会协同特别是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社会评价、满意度等等,这些都要列入我们的监管。
要界定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形成监管体系,主要突出企业的市场属性,产业特征和发展阶段,各个地方现在还不是太一样,上海是初步做了一个划分,分成三类,主要是根据资产、利润、收入、人员在企业中的一些比重,将企业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的。当然,现实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很少有纯粹的竞争类的企业,功能类企业、公共服务类的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有不少竞争性的业务,竞争性的集团里面,也有承担政府专项任务的,到具体的工作层面还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我们提出叫做“进大院、入小门”,这些都在应用。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管理,将来可以动态调整。
在公司治理方面,竞争类企业将推进以外部董事董事会监督,由董事会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去做。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的企业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定位分类完善治理结构,这个里面比较复杂,企业组织形式,有的设立董事会,有的没有;股权结构上,有国有独资的,也有国有多元的。在企业领导管理方式上,严格实施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目标考核,在选人用人方面,建立不同于党政干部管理的企业领导管理体制。很多人以前看企业领导,更多是从干部的角度去考虑,我认为,企业领导更多地要从符合人力资本要素的规定,企业家他首先是一个人力资本要素。
竞争类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规范董事会建设的这些企业,可以率先实施董事会选聘经理层,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可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竞争类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由“基薪、绩效薪、中长期激励”组成。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由“基薪、绩效薪”组成,完成重大任务后,根据考核配套实施专项奖励。委托推荐、公开招聘的其他领导人员,薪酬参考人才市场指导价位协商确定。在约束机制方面,要完善业绩挂钩、财务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和收益追索扣回等制度。竞争类企业除股权激励外,激励收益的10-20%在正常离职或退休后兑现,既是退休保障机制的一部分,又是追索扣回的“抵押金”,形成企业经营者任期内有“金手铐”、退职后有“金降落伞”的制度安排。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方面,国资监管方面,监管制度的突破。所有这一类的国资国企的改革,国资自身的革命,我们自身的调整是重点。
三、重要的途径,发展巩固国有制经济,是我们新一轮改革的重要途径。
整体上市或者是核心业务上市,是我们企业集团走向混合所有制经济一个形式的主要途径,上海在过去几年,国资的证券化率有显著的提升,当然还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考虑企业集团整理上市或者是核心部分上市,不能上市还可以引入各类投资人进行股份制改造,
我们还有很多企业按照企业法注册登记的,是不是马上改,有很多很复杂的情况,有些下面的主要资产已经上市了,整个变成公司制,改了以后面临很多的问题,变成公司要不要评估,里面税费很多的问题,还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考虑。
我们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统筹和引领,国资在哪些领域还是要有绝对控制的,哪些可以多放开,哪些多退出,还是要有一些顶层的意见。到企业层面,不是说为混而混,我觉得一切还是从实际出发,从企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有些企业可能是解决融资的问题,有些企业可能是解决市场的问题,有些企业是解决技术支撑的问题,有些企业是要引进管理和品牌的问题,所以需求的侧重点不一样。
总体上刚才楚主任也讲了,我们不希望这种事是一刀切和运动式的,上海90年代国资国企改革,不叫混合所有制经济,叫做多种投资主体,母公司、子公司,似乎是多元了,搞了一大堆这样的事情,我认为没有必要,还是要从企业的发展需求出发。另外,要进一步提升国有控股企业的上市质量,提升这些公司再融资的能力。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提升国有资本在这些方面的配置效率,我们很多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比重还是比较高的,有没有必要,我觉得是可以讨论的,我觉得要放开一点,当然具体的判断由企业去判断。
进一步拓宽开放性市场化重组途径,鼓励非公资本参与,包括投资入股、收购股权、融资租赁等方式,引入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者是参与国有控股企业的增发。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市场资本基础性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探索国有资本和各类资本组建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企这一类企业和国企并购。要启动国有资本流动平台的运作,部分国有股权盘活、放大功能,国资流动平台要公开透明规范运作,我们的平台要成为国资流动类的渠道,要成为国资在更大范围和层面推动资本和盘活存量的主要载体,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方面提供更加有利的支撑。
以上是我简要讲的三点,各位领导、专家、来宾,国资国企改革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时不我待,国资改革集聚探索性、挑战性、风险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与其说明确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不如说给了我们很多新的探索空间。在改革推进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仍然要面对很多具体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希望广大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一起积极参与,贡献智慧,同时,也非常希望得到国务院诸位领导的有力指导和帮助,使我们能够把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的改革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