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林:解析西方神学与经济学间对话

2013年11月28日 15:37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颁奖典礼”于11月28日在武汉举行。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颁奖典礼”于11月28日在武汉举行。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颁奖典礼”于11月28日在武汉举行。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慧林:我是完全不懂经济学的人,所以我来参加经济学论坛,我觉得诚惶诚恐,但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去检索西方的文化,觉得西方学科不断地跟经济学产生对话,我想他们的对话何来发生,对话的焦点何在,是不是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临来武汉大学[微博]之前,做了一个作业,把我觉得比较重要的部分作了一个梳理。从根本上说,我做宗教学科比较文学,实际上都是比较研究,如果一个人只懂一个东西,其实什么都不懂,做宗教学、比较文学一定要找一个参照。我自己觉得西方经济学找这种参照的例子非常之多,但我自己孤陋寡闻,相对来说,中国经济学家比较少讨论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精神活动之间可能的关联,但我看到一个例子,我做作文的时候,看到人民大学的黄达老校长的文集,有一篇文章提到,有人询问欧元之父,什么时候全世界才能使用统一的货币,黄达先生说这是欧元之父回答不了的问题,这个问题超出了经济的领域。

  我觉得从这样的一个思考当中,我感受到的是经济学背后的确实有一种更复杂的原因、更复杂的深层语境,从这种思考当中可以看到经济学也可能包含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至少我们可以考虑文学和经济学之间也许未必完全没有通融的可能性。从宗教学角度来说,看宗教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联来看,人类学家从现代的契约回归到传统当中的圣约,我觉得契约从形成过程中就有神学的维度。后来从这个词引申出一个说法就是“神圣的经济”,在中文里把它解释为天道,经济学在神学里讲,可以发展得很远,但是文化另外的一种关注。

  为什么经济这个词可以在神学里有,在神学里可以被考虑成一种天泽。基督教在讲经济的时候,更多讲的是一套拯救人类的计划。他们认为秩序和规律当中必须有一个人所不能左右的一个维度,这就是他们之所以说是天泽、天道的意思,而不是人类之道。这个超越性的维度一旦被取消,在西方神学家看来,经济学谈不上天道,更多就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工具。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后面会讲三种典型的方式:第一种是社会经济神学,所谓神学经济学,还有宗教的经济学,大量在讨论什么呢,经济活动和人类社会伦理文化有一个内在关联,经济学理论当中不能缺少伦理内涵,如果缺少了就会出问题,他们把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叫做隐藏的神学,有人说经济生活和神学本身就有一个隐藏的联系。与此相关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著作,我提供的文档里面有神学家叫经济问题分了16个类,时间问题不多说。

  第二从相反的模式把经济学和神学关联起来,更多人都在讨论,对现代人来说,经济几乎就成了现代社会的一种宗教,所以他们把经济称之为宗教的经济学,70年代美国有一个学者就说,一旦传统的信仰结构发生动摇时,很多崇拜都可以取代传统的宗教,而像宗教一样发生作用。但是这里面的问题在于有人觉得这里面问题很多,并不仅仅像艺术一样,有西方学者讨论,当代经济活动不仅主导着现代文化,而且人类对经济发展的追求就像一种信仰的力量,一种宗教的力量横扫每一个时空,每一个领域,精神活动都可能被经济追求、经济追究所主宰。这样有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经济可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当中的宗教或者扮演宗教的功能,那么它在分享宗教可能具有的力量时,也必须像宗教一样接受人们本身对宗教的分析。

  美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学者齐哲科,作为现代的经济可以还原成跟宗教相似的结构,这种结构就是意义的结构。讲了两个故事,一个人精神出了问题,发现自己变了一个谷子,于是送他到医院治疗,治疗好了之后,刚出医院他就退回来了,很害怕,一看在街角上有一只小鸡,医生说你怕什么,你不是谷子,你是人,他说医生我的病好了,我当然知道我是人,我不知道那只鸡知不知道。不知道大家听懂了没有?所以齐哲科说,我们没有办法让鸡相信的那个东西,其实就现实运作在经济和宗教背后的共同逻辑,因为这种共同的逻辑,我们理性上知道其实有问题的东西,但未必是我们不去追求,不去信服的东西。如果你只是从传统的信仰或者价值理想立场上,让人们克服私利,其实很虚伪。他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我们让时间倒退,我们还会随大流,还会犯经济危机里同样错误,这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什么还有效,资本主义规律如何才运作的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宗教学和经济学的结缘导致了一部分宗教学家用经济的方式分析宗教。最典型极端的例子就是美国的一位学家,他写了一本书,他说的不是宗教经济学,而是宗教的经济学,直接用经济学的方式、概念、工具去解析宗教,他说宗教就是一个市场,里面是要有竞争与淘汰的,在宗教领域里、信仰领域里和经济领域里是一样的,谁的货色好、价格低,就一定满足更多人的需要,这个宗教一定会兴旺发达,如果你要求太多,又不能兑现什么,这个宗教一定会衰落。所以他说宗教的问题使得神也分成档次,这个档次是什么呢,就是它的价位,太贵了,没人买,不能太贵,同时要有用,这个宗教一定会大行其道。所以宗教变成了一种产品,完全是一种商业的术语。

  这些分析简单说有很多不同意见,有不同批评,但也有很多人觉得有很强的说服力,甚至有人认为,传统的人文学科凡是引用经济学的发展都会有突破性的发展。但有美国学者提出了非常激烈的批判,最精彩的另外一位神学家,他的说法非常有意思,他觉得这套工具不公,但这是现在存在的事实,如何才神学家的角度,在商业大潮下,仍然对伦理秩序有信心呢,他并不寄希望于任何一种价值理想和传统复归等等,他觉得这些都是无效的,真正的理论是另外一种判断,这种判断就是对市场本身的判断,对经济活动本身的判断。他这样说,他说我确认社会潮流都是有周期的,如果每一种道德关系都被商业化了,市场本身所依赖的信赖、忠实的基础也将不在,因此将市场侵入本身应该由法律、医学、教育、政治和宗教所辖制的领域时,当对精神世界也实现了殖民化统治时,自身一定会沦为失败。当这些东西都被市场规则侵蚀了之后,市场依赖最基本的支柱也就瓦解了,社会周期需要重新调整。这是宗教学者对经济学家提出的问题,“我们怎么才有更好的模式”。

  谢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涉违纪违法被调查
  • 体育林书豪伤退火箭胜 热火8连胜 湖人胜篮网
  • 娱乐李云迪同天公布恋情 “叫板”王力宏
  • 财经财经副主编罗昌平离职 曾实名举报刘铁男
  • 科技运营商4G牌照并非免费 占用频率需交费
  • 博客青岛博主:爆炸事故中失去老婆和胎儿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两成大学生恋爱为满足生理 99万人国考
  • 刘远举:该不该支持张艺谋超生
  • 王小广:中国商业地产总量仍不足
  • 易鹏:GDP差距背后的明规则
  • 朱大鸣:为什么十二城市争相调控房价
  • 张捷:土增税的避税乾坤大挪移
  • 孙晓明: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何其难
  • 陶冬:储蓄出走与风险
  • 曹彤:突破人民币国际化的瓶颈期
  • 钱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刻不容缓
  • 安邦智库:中国经济去杠杆注定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