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城镇化率并不是越快越好

2013年11月28日 15:22  新浪财经 微博
第四届地坛论坛于2013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骆霄 摄)   第四届地坛论坛于2013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骆霄 摄)

  新浪财经讯 第四届地坛论坛于2013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杜祥琬表示,城镇化率并不是越高越好,不要攀比城镇化率,我们中国应该保留几亿人的美丽乡村。城镇化的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快是双刃剑,快就有很多标准、监管和质量跟不上,就会有病态的发展。

  以下为发言实录:

  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地坛汇报几句对低碳发展的认识。前面是几张不太美丽的画片,这是大家都熟悉的空气、垃圾和农村的小溪、河流等等。这就不说它了。

  下面汇报几点认识。

  第一,发展是为了人,城镇化也是为了人,这一点很清楚。如果损害了广大人群的健康和生命,那就违背了发展的初衷。所以,我们需要恪守发展的哲学,发展有度,在环境容量内的发展。

  第二,污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它基本同根同源。从北京市的PM2.5的几个源头占的比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基本上还是来自于燃烧。环境容量不足、气侯容量不足,已经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的制约。对中国而言,节能减排之所以要成为国家的战略,首先因为自己的资源环境的制约,是我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第三,现在东部城市的碳足迹拉高了全国人均的碳排放。全国人均大概是每人每年6吨二氧化碳,东部城市,像北京、上海、青岛等等都超过了10吨,超过了欧洲和日本各国的人均排放水平。而现在很多中部和西部城市都眼睛盯着东部,向东部看齐。如果完全沿用东部的发展路径,必然这个结果是会高碳。现在我们全部的水平已经接近了欧日各国的水平,东部还要更高一点。我们长期依靠高耗能的扩张,保证GDP的增长,这不是新兴的工业化道路,也是不可持续的。中央已经提出了。我们的城镇化能否走出一条低碳的新型道路,这是我们面临的大考。

  第四,天下的发展并非路一条,高碳高耗能并不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的数据表明,发展到一定之后,人均能耗就稳定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值不再增长,甚至下降。这个稳定值差距非常明显,根据这个可以分为两类发达国家。

  这是各国的人均能耗,左边是美国和加拿大,它是第一类发达国家。他们现在人均能耗每年大约10吨标准煤。欧洲、日本的水平大约是每人每年5吨标准煤,差一倍。这是人均用电的情况,美国、加拿大这些国家,大概人均是13000,14000千瓦时电,每人每年,欧洲和日本是7000、8000千瓦时,相差也是一倍。我们现在正在接近这个水平,还在增长。

  这些数据非常清晰,差异的原因,他们这些国家的发达水平差不多,人均都到了四万、五万美元的发达水平,为什么在消耗能量差别这么大呢?比如交通,美国的人均行驶大概是3万公里每年,日本是1.1万公里,人均客运能耗向差三倍多。住房,美国的人均住房12平方米,日本是24平方米,两国的能耗相差一倍。这是一类。

  欧洲和日本已经走出了一条相对美国来说比较低耗能、低排放的道路,根据数据就说得很清楚了。

  根据我们国情,第一,人均资源短缺。第二,环境容量有限。第三,我们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我们比他们当年有更好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等等等。因此,我们国家理应不比欧洲、日本更耗能、更高碳。

  但是从目前的势头来看,我们要警惕高碳的危险。

  第六点说一下,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它应该是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刻意造成。城镇化率并不是越高越好,不要攀比城镇化率,60%、70%、80%,不是越高越好,我们中国应该保留几亿人的美丽乡村。城镇化的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快是双刃剑,快就有很多标准、监管和质量跟不上,就会有病态的发展。

  第七个观点,城市并不必然使生活更美好,城市也有可能使生活更苦恼。为了追求美好,避免苦恼,取决于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否能够做到低碳、宜居,是否能够使公共服务趋于据等化。

  第八个观点,低碳建筑是低碳的根本要素。短寿命的高碳建筑增加了能耗,摩天大楼等等的不符合中国的模型,大量的空置房使宝贵资源固化为无用之物。我们看到了地上的水泥森林拔地而起,而地下的发展相对滞后。应对气侯变化,自然灾害能力有缺失。要发展建筑工业化,打造建筑行业的升级版。

  第九个,交通也是一个重要要素。要推行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这里面有结构性的问题,也有技术性的问题。

  不同的交通方式占有不同的空间,大家看得非常清楚。同样的500人,汽车、公交、行人和自行车是这样一个局面。

  第十点,人口大国,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必然是一个垃圾大国。我们国家垃圾每年增长10%,年产大约1.5亿吨,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遭受垃圾围城。农村的垃圾情况也很严重。绝大部分垃圾可以利用的,垃圾的使用是美丽乡村的重要产业,是一个重要链条,而且是低碳发展、吸纳就业的一个大手笔,在国家可以大有作为。

  第十一点,要严格执行国十条,严格控制煤和石油的消费总量,并且让它能够节约利用,将低碳作为月度性的考核指标。

  西部大发展,应该理解为科学发展。西部的开发要走新型道路,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我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低碳试点全国正在做40几个城市的低碳试点。而这个低碳试点是低碳经济为基础的这样一个低碳社会与低碳社区、低碳乡村、低碳企业作为细胞的。如果低碳试点的工作做得扎实有成效,并且推广的话,意义会非常深远。

  在这个过程中,要把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比如碳交易、碳税等等,还有理论与经济手段结合起来,深化低碳试点。如果沿着这个方向深入发展,将会深刻改变人们的理念,提高社会人的素质,在构建文明社会的过程中,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气侯变化的实质是推动人类发展的道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我就汇报这几点,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涉违纪违法被调查
  • 体育林书豪伤退火箭胜 热火8连胜 湖人胜篮网
  • 娱乐李云迪同天公布恋情 “叫板”王力宏
  • 财经财经副主编罗昌平离职 曾实名举报刘铁男
  • 科技运营商4G牌照并非免费 占用频率需交费
  • 博客青岛博主:爆炸事故中失去老婆和胎儿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两成大学生恋爱为满足生理 99万人国考
  • 梁建章:全面放开生育对中国的好处
  • 刘远举:该不该支持张艺谋超生
  • 王小广:中国商业地产总量仍不足
  • 易鹏:GDP差距背后的明规则
  • 朱大鸣:为什么十二城市争相调控房价
  • 张捷:土增税的避税乾坤大挪移
  • 孙晓明: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何其难
  • 陶冬:储蓄出走与风险
  • 曹彤:突破人民币国际化的瓶颈期
  • 钱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