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2)

2013年11月12日 11:08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年10月17日,中国服装大会第二场平行会议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会议主题为“信息化与产业链集成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先生参与会议并发表观点。(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3年10月17日,中国服装大会第二场平行会议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会议主题为“信息化与产业链集成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先生参与会议并发表观点。(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4. 技术服务平台

  是运营商。运营商客户以亿为单位,大概美国人口的好几倍。美国、欧洲人口若干人口加在一起,提供服务有限,提供技术服务。当前重要机构服务是移动,和他结合。现在缺什么?如果运营商之上搭建一些增值服务,比如说除了技术服务还有技术与人服务,技术服务和商业转化服务,这些服务稍微加点力,中国和其它世界各国差距一下拉开了。如果在移动平台里面加一点移动设计服务、移动营销服务。有的招数很简单但是很管用,特别洋气信息化不起作用,办展销洽谈会特别管用。展销洽谈会对中小企业来说相当于救命稻草,直接送单送客户。后来运营商发明中小企业买服务器都叫销售服务器,说我这服务器除的一般的技术功能以外,专门对于你的销售做了特殊优化。比如帮助你叠加品牌之上。

  就是在七年前当时信息化和产业集群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叫做服务体系。所以我第一个词叫服务。

  二. 支撑服务

  到了产业链时代过了七年以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我们以服装行业今天为例子,看今天产业结合方式又有什么变化。我注意到主题词在服务上加一个支撑服务,明显中国把欧洲装在套子里面。欧洲各方面市场条件好,人员素质比我们好,技术发展比我们好,市场需求比我们好,结果最后被我们甩掉了。为什么?障碍原因在哪儿?“支撑”这两个字。我们注意,阿里巴巴[微博]发展什么?阿里巴巴发展电子商业服务。电子商务,稍微懂一点说电子商务服务也不对。欧洲人没有理解到心眼赚到哪儿,前面加支撑。支撑服务和服务有什么区别?大家想象工业化有轻工业和重工业,这支撑就是重工业。是给相应的人提供服务,给服务者提供服务就相当于重工业,服务重工业起什么作用把服务放大。可以看出明显的亚洲半岛那个形式,意大利大靴子都是小企业没有大企业,做企业标准和咱们江浙和广东完全一模一样,就说只当世界冠军不当大企业,能当大企业不想大企业这样路子。看缺了什么?缺了支撑业,也就说把这个服务倍增放大这部分,也就说缺阿里巴巴这样刚才我说四大平台。他们那没有阿里巴巴,我们这有。他那里100块钱就是100块钱,我们这100块钱像爆米花一样变成100万块钱,就这样我们超过欧洲。

  实际上在中国新兴产业和欧洲博弈的时候,就粉碎它们的产业链。这时候我们对产业链有新的认识,产业链我们认为很新的发展方向。这七年以后进入产业链2.0阶段,单纯产业链不能获胜,必须和信息化结合新兴产业,什么特征?我们看支撑奥秘。

  一般服务相当于轻工业手工作坊,效率本身很低。相当于给你一个车床,车床和手工做的效率相差很远。如果车床本身大规模生产,力量就大了。我们可以看到,和信息化结合时候,可以语音服务起来。语音服务什么行业?把云和端分开。不从技术角度讲轻工业和重工业分离。到大生产时候必须有一个重工业生产机器设备、生产资料放大。在我们这儿是什么?把服务放大了。把服务变成服务平台,服务开发工具。比如说APP Store苹果怎么做到比美国政府信息还多,其实很简单,支撑两个地方,一个是Store提供市场,还原到647号文件,特别符合647号文件精神。

  在五大服务里面抓服务,第一建立网上商城,第二开发工具。用这两放大器,只不过放大100多万中小企业,结果创造价值是好几个国家国际生产总值之合。可见,占价值高地最重要靠什么?就是靠拿服务重工业,就是支撑服务业。我认为,在各个地方政府里,就杭州开窍,其它政府不开窍,还在做工厂。对行业来说开窍,服务行业比食品行业、比其它行业早点开窍。按照这样一种把服务放大倍增的思路取得先机。

  我们看实例:在五大服务里面把销售区分,相当于轻工业和重工业,把轻工业放在云,把重工业放在端上。生产资料可以复制的话,相当于是对中小企业说“人人打土豪分田地”你的生产资料白给,一人分一点店。我不可能一人给你白发一个店铺。我怎么做?抓住这个特征以后,这是信息化为什么能起作用的一个原因。现在云服务在客户关系和销售服务非常发达,对于52%需求非常敏感,一个拿单一个拿客户。目前潮流是什么?从1.0到2.0转化。原来给中小企业提供装备都是提供技术装备。现在潮流2.0,提供商业装备,因为他的思路是这样:我原来做云服务的时候,既然可以把IT设备,IT的技术无偿给你复制,现在为什么不能把商业资源给你补偿复制?比如说CRM重资产无偿复制,比如把销售无偿复制,隔壁讲大数据。

  可以看到,大数据就是起这个作用,在数据分析中要求是什么?穿透你的用户需求,达到你用户价值。高地是什么?一定用语言表达不出来才是价值高地,说不明白在心里面千回百转想要的。挖掘大数据靠小生产一点作用没起。

  目前产业集成创新阶段对服务造成什么冲击?过去思路是什么?从单一的企业经营变成全产业链经营应该是进步。但是要看到,这样的全产业链模式进入2.0阶段,变成产业链分成平台产业链和应用产业链区别。不深入探究,只点出一个事实:当初广东全县的把诺基亚[微博]全产业经营全县击溃,用什么?把手机链原来全产业链经营在复杂性条件下变成平台,相当于苹果手机Store,接者用广东农民上阵。重资产上阵以后只管创意,使中国手机品牌一下爆炸,成为世界上手机品牌最多,到欧洲以后欧洲拿手机很古老他们不换手机,这和服装非常像,面料不再起作用,主要靠什么?靠外观设计和对人心刺激,对非语言信号刺激,挖掘价值高地,必须有非常差异化,每人不一样地方。一旦形成概念东西,语言性东西已经合并同类项,如果回避价格战能够表述出来需求,进到里面需求,看到这时候有一个问题,复杂性倒是附加值高,怎么样降低成本?这种形式出来以后,对于诺基亚来说,推出一款新产品需要至少一万台出货量和六个月的开发周期。

  但是把全产业链分出了支撑服务和前面作为炮灰的增值服务的话,突然使产业四五百台货出一个品种,两星期就可以设计一个品种。服装设计是高度时间敏感的,速度复杂性。降低速度成本、复杂性成本,就是机群时代信息化起作用。进一步往前看,互联网经济往前走,整个潮流和趋势是产业链加价值链形成价值网络,变成平行结构。在跟产业链各个上游中下游都有价值链,进一步外包方式沟通,这样方式价值网络价值链。产业链2.0时代,这时候面临挑战。

  第一个看到业态发生变革,过去企业单打独斗状态,或者领先打价格战或者差异化两种,波特告诉我们不合一,不可能变成可能。他的意思低成本差异化,信息化搞别的多亏。差异化干什么?为了复杂占领价值高地。就是因为占领价值高地成本反而降下来这个不可思议,原来占领高地现在不是,因为杀人三千所以自损从800降到200,你要杀人少反而付出多这个道理是反的。就是通过把产业链进行切分,中国用API结合,平台免费应用收费这样模式,目的是什么?利用生产资料可复制这一点信息化特征。把资产全部免了,这时候通过应用收费,刺激价值高地中国降低价值高地成本,我们现在新兴产业链特征业态变化什么?从过去旧的业态全产业链业态,变成纵横交错网络。比如假设苹果公司是一个服装设计平台,下面接的是什么?是100多万和它没有产权关系的开发者。这些开发者来承担风险,通过三期分成来盈利,在技术架构上用云计算,云负责提供在资产这一头,既分散风险,也提高分散设计对差异化作用。

  再看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也就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大企业就是垄断,小企业就是完全竞争。新兴产业链2.0阶段里面出现这种事情,只经营一半,相当于我们做菜做成半成品再炒的状态。这样一种产业链形式,这种新的产业结构叫做什么?叫做新垄断竞争结构,既不是垄断结构也不是竞争结构,甚至不是垄断竞争结构,垄断竞争是指什么?品牌,品牌打广告是指这个。新垄断竞争是指支撑企业,其中重工业承担资本小企业变法,向设计手机壳变法追逐时尚和触及微小客户小批量客户需求。这时候有特殊风险承担机制,可以看到经营战略发生转移,在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种经典战略之间出现什么?出现它的混合物,也就说用提价方式降价,用降价方式提价。平台一降到运营,目的是把所有客户弄过来,把对手彻底挤出去。收费靠什么?靠增值服务收费。

  实践关键在于对产业链中间切分,这是支撑服务业要点。在特征之下兴起潮流,中小企业这些服装企业不要为生产资料进行购买,而是以租的方式。这样可以大大解放整个全产业链这种经济效益。

  三。因小而美的支撑服务

  在工作时间长起放大作用支撑平台,效果是什么?使小企业做大做强,还有就是因小而美,如果做足够精细,可以把整个产业精确调控到什么地方?因小而美就是意大利状态。中国的中小企业政策境界低处是什么?把小企业做成大企业。不再做小企业,小企业不好,但是高中小企业政策是什么?产业集群政策是什么?政策一下去服务一下去,最后你们只想当世界冠军不想当大企业,到这个境界你们刺激点到中小题目上。这里面的逻辑是企业信息化变了,实际上是信息化企业,也就是我刺激企业,把信息化当做企业不是当做战略来刺激。

  目标模式发生变化,要将做大做强这一标准变成做活,国资委都提出做强做优。这个做优是指做活。做活在数学里面是什么含义?降低复杂化成本,越复杂越经济。现在中小企业是什么?复杂化差异化后,成本是递增状态。现在有信息化以后,固定资产可复制可以做到递减状态,越复杂越多样化,越复杂越时尚反而越低典型是苹果模式。张瑞敏实际采用第二点模式长期处在家电行业前沿一直是老大,它的特点是什么?是克服小企业的大企业病,认为主要问题是什么?现在小企业普遍获得大企业,老是以自己为中心对市场中心敏感,我用户需求变了我也要变,用户需求变得越复杂才越省事,活体能做到死的机械型做不到。任何活的东西复杂经济,越复杂成本越减,使整个产业链企业集体模仿活的生物,这是中国服装业整体的目标和方向。

  最后总结一下,我认为信息化和目标企业集成创新有密切关系。关系点使整个经济系统复杂不经济到复杂经济了,复杂不经济就说服装设计越少我越经济,全国三件服装最经济。我一人穿好几十件衣服这时候还经济,如果能做到这点中国就赢了,所以主体我理解就是这么赢,谢谢大家!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复旦将研究孔子和尧舜禹是否为真实人物
  • 体育策划-恒大模式能否救中国足球 高清特刊
  • 娱乐独家:冯小刚点将春晚 为杂技姐妹感辛酸
  • 财经公积金提取难演变成养老金 被指劫贫济富
  • 科技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350亿
  • 博客海南博主:台风海燕吹烂广告牌(图)
  • 读书谁贪杀谁:杀贪官最多的皇帝朱元璋
  • 教育女大学生光棍节出租自己 新浪教育盛典
  • 郭士英:大宽松的中局可能是大萧条
  • 李罗力: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均GDP
  • 郎咸平:全会能否开启中国变革新纪元
  • 姚树洁:习李新政如何触及改革深水区
  • 章玉贵:经济改革4.0确立增长新逻辑
  • 安邦智库:全球央行已经转向刺激通胀
  • 江濡山:习李改革新政的十大改革理念
  • 潘英丽:如何看待人民币自由兑换
  • 沈建光:四季度货币政策或将略紧
  • 张庭宾:人民币贬值楼市泡沫必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