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2013年11月12日 11:08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年10月17日,中国服装大会第二场平行会议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会议主题为“信息化与产业链集成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先生参与会议并发表观点。(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3年10月17日,中国服装大会第二场平行会议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会议主题为“信息化与产业链集成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先生参与会议并发表观点。(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3年10月17日,中国服装大会第二场平行会议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会议主题为“信息化与产业链集成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先生参与会议并发表观点。姜奇平先生重点阐述了中小企业中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以下为演讲实录:

  【姜奇平】:各位来宾上午好!我谈题目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首先。我谈谈我对主题——信息化和集成创新关系的理解,刚才我注意到,主持人提到占领价值高地。我长期做信息化工作,我觉得这个可以说是信息化和金融创新的交集。信息化不是说做什么都行,感觉上信息化是擅长降低复杂化成本,也就是越复杂越有优势;简单的能用五个手指算清楚的是没有什么优势。集成创新恰恰是说,整个系统从简单状态走向复杂状态。这和价值高地是什么关系?越差异化越高复杂程度越高,越差异化复杂程度越高。信息化转成产业链术语就是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想赚钱越来越靠差异化情况下发挥优势,两者是一回事。

  我围绕这样一个主线来谈一谈信息化建设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趋势是什么?不再是技术,是技术和商业的结合。也就说,在技术上如何创造让复杂化和占领价值高地成本更低。商业上产业集群这样状态,价值网络状态能够降低整个产业链成本,获得高附加值这样题目。

  分三个题目来讲:

  一。服务

  中小企业信息化核心思路,中国和其它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地方?和意大利不一样,意大利没有阿里巴巴[微博],中国有。这样的局面是怎样造成的?中国选择什么道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获得自己竞争优势核心思路是什么?

  我们首先看647号文件,该文件是整个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核心文件,我本人是起草者。其中核心思路是,探讨出一条中小企业,说出和日本、意大利、美国道路的道路。该文件核心主题词叫服务体系建设。原来叫中小企业信息化指导意见,为了突出主题改为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意见,由八个部委联合发布。

  说个小细节,这个文件是在上级政府在任的最后一天推出的。政府推出新的成立是上上届,其中有一个机构取消章怎么办?特批章在作废最后一次,这是这个文件出来小细节。我们看这个文件思路,里面谈到重要特点是什么?各国中小企业自发市场条件下靠自己。如果是互联网,是信息化靠自荐,靠自己投入固定生产,则造成成本提高。中小企业聚集复杂系统化,那么在追求差异化情况下,固定资产投入成本非常高。我们考虑,有没有一种中国特色的方法,通过建立服务体系替中小企业分担信息化建设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只要把自己精力放在轻资产上。和世界各国比会有什么差异?各国差异成本高,而中国中小企业不需要承担这个差异。

  承担固定资本可以理解为提供服务体系和支撑环境。服务实际上指两种,一种公共服务,一种工艺服务。公共服务政府提供服务,包括直接和间接服务。社会服务叫做社会服务体系,原来我们说服务体系,在英文里是服务网络的意思,我们现在服务体系和七年前相比又有非常大不同。首先看服务体系的思路,如果仔细看这个文件的话,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想轻装上阵获得自己优势,可以从周围环境、政府、周边吸收资源为己所用,不需要自己从头瞎花劲儿。

  这个文件机构里面有一个隐含结构,里面内在结构是什么?首先把企业需求分成五大需求。五大需求包括什么?资金需求、技术需求、信息需求、市场需求、人才需求。这是中小企业典型五大需求,我们所有文件都是这些。我们会发现,有一个对信息化来说不一样,我们对26000家企业做调查,问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再往下,不和信息化结合第一需求是资金,往上不是,往上是市场需求。这点请大家做信息化工作时候务必注意。围绕这提供五个平台,一一替它卸下固定资本投入的负担,让世界各国中小企业背着包袱使劲靠前,中国把这个包袱卸了,这个窍门导致中国世界范围中小企业有一个极为优越环境大思路和基础,这七年来基本沿着这个思路发展。

  再来谈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是公益服务是长服务,也就是由企业为企业提供服务。这个服务是可复制服务,和实体服务有很大不同。资产可复制和不可复制带来信息化特殊性。可以看到,五大服务里面的重点是什么?重点是发展市场服务。为什么把市场服务摆在前面?如果不是信息化上来就是资金服务了,为什么是这样?

  我们来看调查。美国制定政策时候调查一千样本,这个数量算大的;我们调查两万六千样本。其中可以看到,我搞信息化时候,52.7%人都说我最缺是市场和营销。和我们在指定国资委政策完全反差,国资委大型企业完全不是这个特征,这是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典型特征。

  中小型企业开业想做百年老店,平均寿命2.7年到5年,最多活不到5年。跑在市场喘口了气死了,是什么状态?为生存挣扎状态。我们做中小企业误区什么?提供技术服务、管理服务,要求就两件事:给我拿单,拿客户来。跟大企业不一样,大企业注重培育旧客户他是抓新客户,他马上要死了。这时候中小企业信息化有限资源不可像撒胡椒面,想替他分担的时候首先把市场拿下来。

  市场哪三块

  1.网上市场开拓。

  2.鼓励网上网下结合市场开拓,变成(O2O),把网上网下市场结合。

  3.发展中小企业特色市场客户。

  特色在村占便宜,没有网络的时候吃不开,有了网络这种东西发挥自己优势。

  这些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和大型企业不一样地方,和网下不一样地方,抓住这些要点进行推进。对市场需求服务再细分十块,最想要什么?60%想要市场信息,现在市场信息存在什么问题,70%到80%信息存在江浙一代,江浙一代信息量和交易量成正比。其它是用户,发挥用户需求,30个城市里面有1到2个覆盖,全国其它做哑巴生意。如何帮助其它30个城市张开嘴巴把信息传播出去,对这些中小企业只活2.7年救命措施。

  在服务体系里面中国还有一个和各国不一样路数,外国刺激中小企业,给中小企业免税或者其他政策。中国翻来覆去论证之后发现没用,对中小企业优惠政策摆在大企业身上,出乎意料和各国不一样。抓好大企业一抓一大片,给小企业效果不好。长期实践发现这个政策提供四大龙头,标准谁拿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力量大,就把优惠政策和支持政策给交到大企业身上。

  1. 产业链龙头

  如果把产业链龙头老大抓住,覆盖百万级中小企业。宝钢上下游产业链有100万企业,把宝钢信息化,追加一点投资最后谁受益?是宝钢周围100万企业受益。反过来,给100万企业投入找信息化投100倍都达不到效果,这是国外不理解的。

  2. 区域性产业集群

  比如说南海纺织城,可以把数万企业这样一把抓,特点在本区域之内。当时主要问题是什么?服装市场变化快了以后,向高端发展。找韩国设计师费用非常高,南海地方政府发现能不能用那种方式,把设计力量固定资产替小企业承担,小企业可以设计,没有这些设备工具等等。当时整个形势服装面料不值钱,如果这个时候抓住设计无形资产是主要矛盾和所在,抓住这一点这个区域一下崛起了,其它区域是衰落了,可以看出这是区域模式。区域模式在信息化还有很多,其中我们注意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指大规模企业唱戏,服务企业三合一模式。

  3. 千万级

  千万级中小企业一把抓起来。比如说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有上千万用户,给它一些刺激政策,就把一千万企业一把抓,这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抓法。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复旦将研究孔子和尧舜禹是否为真实人物
  • 体育策划-恒大模式能否救中国足球 高清特刊
  • 娱乐独家:冯小刚点将春晚 为杂技姐妹感辛酸
  • 财经公积金提取难演变成养老金 被指劫贫济富
  • 科技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350亿
  • 博客海南博主:台风海燕吹烂广告牌(图)
  • 读书谁贪杀谁:杀贪官最多的皇帝朱元璋
  • 教育女大学生光棍节出租自己 新浪教育盛典
  • 郭士英:大宽松的中局可能是大萧条
  • 李罗力: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均GDP
  • 郎咸平:全会能否开启中国变革新纪元
  • 姚树洁:习李新政如何触及改革深水区
  • 章玉贵:经济改革4.0确立增长新逻辑
  • 安邦智库:全球央行已经转向刺激通胀
  • 江濡山:习李改革新政的十大改革理念
  • 潘英丽:如何看待人民币自由兑换
  • 沈建光:四季度货币政策或将略紧
  • 张庭宾:人民币贬值楼市泡沫必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