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互联网改变传统媒体的价值链

2013年09月11日 23:14  新浪财经 微博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大连微博之夜-正和岛夜话”于2013年9月11日在大连举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大连微博之夜-正和岛夜话”于2013年9月11日在大连举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9月11日消息,由新浪财经、正和岛、大连广播电视台财经频道共同举办的大连微博之夜·正和岛夜话在大连举办。第一财经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朔认为,互联网会改变传统媒体的价值链,但不会代替传统媒体存在,传统媒体未来应保持自身内容为王的特色,并且要变革自身来适应互联网思维。

  主持人:最后问一下,对您来说身份会特殊一些,因为您是媒体人,一方面在观察整个中国的变化,同时您所处的行业也需要一个转型和发展,咱们先从媒体行业来说,比如我的领导经常会说如果你们不怎么怎么样的话,将来是怎么怎么样的。所以,可以说我们这个传统媒体的行业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转型的时候了,第一财经我们知道是一个全媒体的一家公司,对于媒体转型您的思考是什么?

  秦:我觉得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对于所谓的传统媒体的确有很大的冲击,但是我现在觉得有很多行业我们都叫传统也不公允,可能叫基础产业可能更加可靠。我觉得互联网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媒体最大的冲击,还是它真正改变了媒体的产业链或者媒体的价值链。

  传统来讲我们媒体就是这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跟特许权相关联的内容生产权利,比如你做电视广播,我做报纸杂志,政府给你牌照,你有这个牌照就可以去采访,这个牌照跟它权力上的含金量是相关的,级别越高的媒体采访的领导的级别就越高。第二个环节就是说跟介质和渠道有关的一个发放权利,比如你做报纸的,每天晚上12点,一点传版、出片、印刷,第二天早晨物流分销,然后八点钟上摊,尽管这个事儿是现在发生的事儿,也让他明天早上八点才能看到,因为这是由你的介质来决定的一个内容发放的模式。第三个所谓的叫第一次的销售,受众、读者、用户、观众。第四个就是广告,有广告主愿意投放广告。

  现在我们看整个互联网冲击以后,整个带来的变化,在第一个地方人人都是生产者,我们新浪微博的一些大V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媒体,我们张维迎教授他也是一个媒体,他不需要借助一个特许权去替他发布什么东西了。所以,这个本质上改变了。

  第二个这个技术的改变随时随地随处都可以发布,因为有了互联网这样一个平台,它不需要再等到明天早上八点钟,也不需要我非要今天晚上七点再看这个联播,随时已经出来了。

  第三个环节你就可以发现过去是以生产者为主导,因为你权利越大,你采访资源越多你就越好,但现在用户变成最重要的,因为用户只有24小时,花在传播分享上的时间也不会很多,但是有无穷的生产者用一切的方法都在争他的时间,他当然变成王了。所以,用户的价值凸显出来了。很显然到了第四个,谁更接近用户,谁的用户量更大,谁更能精准地到达用户,谁的广告的价值就越大。

  这四个环节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些传统的规定动作计划,把你控制好的,这一套的方法完全的不行了。所以,这个冲击的确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当然,作为传统媒体来讲,第一个方面你得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去推动自身的变革,但是像我们第一财经或者类似这样的一些我们生产比较高品质内容的生产商,他的基础或者说他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换言之什么东西你还可以做。

  第一个尽管有自媒体,但是这个社会它还是需要有一种集体生产的,集体鉴别的品牌支持的这样一种机构,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发表他的观点,也都可以把自己当成是媒体,你毕竟还是需要有一个团队有持续的专业性努力来帮你保证稳定的品质。而且尽管自媒体是随时随地,但是恰恰是自媒体他这两天生病了,这两天不高兴了,这两天跟老婆吵架了就不发了,不可能形成一个内容特别明确的产品。

  第二媒体还是有很多专业性的属性的,自媒体相互打来打去,在新闻的专业主义上来讲,你很多的信源,很多的核实,很多的求证,很多都很不确定。我们这种被人家嘲笑为比较传统的媒体,我们恰恰在这样的方面还是有它专业的门道在的。

  第三媒体还是一个公众平台,你就可以超越一些个人恩怨或者利益之上的东西来吸纳更多的资源。比如有很多自媒体者相互之间就有商业利益竞争的,他不可能去反映他的竞争对手。但媒体不同,他是代表社会公众的要求,替社会公众区听去看去想去筛选去分享,因此它能获取更大的资源来提供一个更加真实的信息给大众。媒体也是一个需要投入的产业。比如中国好声音为什么做得好?中国好声音一只广告的投放要一两千万,我们做了一个中国梦之声单集也是一千万以上,就靠零散的或者业余化的东西也是不行。

  所以,内容供应基础的生产者或者我们以毕生精力探索这个东西的专业工作者也不要采取一种唱衰自己,甚至是自我贬损的方法,认为我们就不行,我觉得完全不是这样。只是你的生产方式,你的生存方式,你的模式的的确确需要有很大的变革。我相信过了这样一个转型变革或者一个痛苦的时期,中国的媒体一定有人先探索出很新的道路,而且能为后来者引领一个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面临转型升级等等的任务跟很多其他的行业、产业有相似性,而不是我们这个就是一种很独特的东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全运男篮-广东胜山东进决赛 辽宁胜江苏
  • 娱乐法院驳回李方再开庭申请 曝4处监控视频
  • 财经房价现失控风险 住建部下月急查限购限贷
  • 科技iPhone 5c被指定价高:利好国产厂商
  • 博客原铁道部长刘志军都嫖宿了谁?
  • 读书解密:毛泽东长达4页的《个人履历表》
  • 教育女教师开宝马下乡教书 每月拿2千工资
  • 潘英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正确方向
  • 安邦智库:中国城市经济面临全面转型
  • 谢作诗:为何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低
  • 叶檀:个税沦为工资税让中产最受苦
  • 徐斌:强美元是福音而非噩耗
  • 曹凤岐:新股发行体制如何改革
  • 张明:温州企业家为什么跑路
  • 赵伟:反垄断敢不敢碰央企?
  • 江濡山:新型城镇化是李克强审慎决策
  • 舒颜:你看得起电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