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on:中日韩应该加强对话沟通和互动

2013年09月11日 11:03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9月11日消息,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新领军者年会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今日在大连开幕。“重新思考东亚未来”分论坛讨论的嘉宾Charles E.Morrison表示,三国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可能是不足的,而且对话、沟通和互动非常少,加强这个部分,能够更好的来分享一下我们相应的一些想法,来解决关键的问题。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苏理达:汪先生讲得非常有意思,这也说明了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认为我们自己使独特的,在多大的程度上我们认为我们和其他人有共通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这个理念有可能是由我们来塑造的。但是在过去我们尽管有很多的共通性,可能我们也不承认。

  Charles E.Morrison您作为一个日本非常独特的思考家,我知道作为日本的社会来讲,并不会经常谈论这个话题,从您的角度来看,如何能够从政治家来说进一步的推动,或者让我们来共同的解决一些相应的,包括共同的当代的问题,比如说从东亚能源的角度来进行推进,您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包括女性的角色?

  Charles E.Morrison:非常感谢。我觉得三个国家之间有一些差别,而且没有很好的联系。包括历史方面的互动,还有包括分享我们一些共同的文化,或者是传承点。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有一些方面从某种程度来讲是失去联系的,就是失去了一些对话。在整个文明社会的对话方面,尤其在过去的30年到40年的过程当中,我们这三个经济体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的情况是这样的,而且社会有了很大的一些变化。我觉得这种变化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可能是不足的,而且对话、沟通和互动非常少。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可能是我们让三个国家加强的一个点,加强这个部分,能够更好的来分享一下我们相应的一些想法,来解决关键的问题。

  主持人苏理达:这样很好,应该有更多的一些会议,就是所谈论的一些话题可能是我们平常不经常谈的,是这样的方式吗?

  Charles E.Morrison:包括相应的一些会议、论坛等等,这三个国家应该举办类似的活动,包括我们也参与一些共同的会议。我觉得经济的层面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西方的社会,比如说G7国家,在70年代成立的时候,当时是由一些个人参加的论坛,来促进一些政策方面或者国际方面的对话,就是日本、欧洲和美国之间,促进他们的对话,当时是这样一个情况,这些制定政策者就会去接受他们的一些意见。我们知道,当时整个业务的环境也是比较趋向这一点的。尤其是商业方面的代言人,无论使中国、日本还是韩国,应该更多的参与进来,创造一些机构,使我们像西方社会一样的机构或者公司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推动。但是我觉得有很多的部分尽管我们和西方的差距变小了,但是还有很多可学的地方。有一些国家崛起非常快速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让其他邻国的不安或者是担心,或者是害怕,怎么样能够以和平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担心和害怕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日本和德国崛起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一些问题,也是希望能够使相应的利益相关国感到更加安心,所以说我们在此应该有更多的方法、战略或者策略来实现相关的目标。

  主持人苏理达:Charles你当然是一个外行人,但是有很多的知识和想法,你一生都在研究东亚,你是中西中心的,你觉得东亚怎么样能够更好的做好准备来迎接和其他世界的部分来互动?

  Charles E.Morrison:我们说东亚的时候,当然我在这里也生活了很长的时间,有很多的了解。我们更多说的是社会和社区。我们有的时候说Community的时候更多说的是欧盟,我觉得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国家第一点就是没有办法想像能够使用一些战争,第二点就是包括气候变化、人口变化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变化。我们知道,在欧洲过去的50年到60年的时候,英国、法国、德国的这些年轻人可能没有办法想像他们的国家能够互相来进行合作,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上半段是这样的。后来我发现,在国际的关系之中,这些国家发生了很好的正面变化,尤其是对21世纪来讲的这种挑战来说,我觉得西方可能会遇到同样的模式。尤其是在东北亚的地区,我觉得也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对亚洲,还有包括全球的未来,都是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我觉得包括商业人士,还有包括知识界的人士,还有包括各个层面的人士来进行更好的互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全运男篮-广东胜山东进决赛 辽宁胜江苏
  • 娱乐霆锋声明护柏芝:一直保持紧密联系
  • 财经房贷暂停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原因不简单
  • 科技iPhone 5c被指定价高:利好国产厂商
  • 博客原铁道部长刘志军都嫖宿了谁?
  • 读书解密:毛泽东长达4页的《个人履历表》
  • 教育女教师开宝马下乡教书 每月拿2千工资
  • 谢作诗:为何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低
  • 叶檀:个税沦为工资税 中产最受苦
  • 徐斌:强美元是福音而非噩耗
  • 曹凤岐:新股发行体制如何改革
  • 张明:温州企业家为什么跑路
  • 赵伟:反垄断敢不敢碰央企?
  • 江濡山:新型城镇化是李克强审慎决策
  • 舒颜:你看得起电视吗
  • 姚树洁:奥巴马与普京的尴尬
  • 官建益:三中全会政策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