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于2013年9月4日在南宁召开。上图为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
以下为演讲实录:
周延礼:尊敬的刘君副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与东盟国家、港澳地区保险监管机构以及海外知名保险公司的代表相聚在南宁,共同探讨中国-东盟保险合作发展问题。在今天的论坛中首次开设保险分论坛,以中国-东盟保险业合作发展的新机遇与新领域为主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双边保险合作与交流,推动保险业更好地适应日益深化的双边经贸合作的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概况。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保险公司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65家,保费规模超过1.55亿元,资产规模超过7.4万亿人民币。2013年保险市场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到7月末保费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保险资产规模已经超过7.8万亿人民币。
尽管发展得很快,但是中国保险业的最规模应该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从世界排位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世界前四位,但是在经营管理、效益、结构上都还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2012年中国保险业的深度是2.96%,排名世界第46位,保险密度是178块9美元,排名世界第61位。这反映了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还有巨大的空间,后发的优势潜能还需要进一步释放。
在开放合作方面,保险行业在中国的金融业中对外开放最早,也是最全面的。目前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55家营业机构。2012年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已经超过570亿人民币,市场份额大约为4%,同比增长了25.27%。还有多家外国保险公司主权债务基金、专业投资机构参与了中资保险公司和上市的中资保险公司。
在对外开放交流方面,我们注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中国保监会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开展了包括建立对话机制、协调机制和开展联合专项研究在内的多项合作形式,不断提高交流的水平和深度。今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的第3年,3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联系日益紧密。然而,与实体经济领域相比,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保险领域的沟通交流还有不小的差距,合作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层面。因此加强保险服务和监管机构交流与合作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目前中国-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谈判正式启动,双边关系已经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阶段,这对于保险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是双边保险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我提几点想法:
第一,扩大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实践证明,一个公开透明、开放包容的保险市场有利于本地和外资保险公司各自发挥所长,实现互补共赢。中国-东盟同属新兴市场国家,保险市场的潜力具有很大的空间,合作的前景也十分广阔。我们欢迎东盟各国各类保险公司来华探索保险业务合作,支持东盟各国以多种形式投资中国保险市场,特别是健康、养老等专业领域的保险市场的开发。同时我们也积极鼓励具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中国的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东盟保险市场的发展,开拓东盟国家的保险市场,为东盟国家的人民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
第二,提升保险合作的空间和层次,充分利用好保险分论坛这一平台,并使之长效化、机制化,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对话与合作机制。就跨境的保险业务、救灾保险、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交流和探讨,并就一两个重大问题开展联合的研究。在论坛之外,双方保险业可以以合作备忘录的形式、合作协议等形式在保险人才交流、信息共享、经验分享、学术研究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
第三,提高保险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险业要主动服从、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将保险的功能和作用融入到中国-东盟自贸区整体发展格局当中去,进一步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力度,在自贸区的贸易、运输、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发挥保险应有的作用。
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目前正在着力建立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地方特色特别明显,中国与东盟保险业的各项合作都可以考虑在广西先行先试,中国保监会将予以积极的支持。
第四,加强监管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一方面中国保监会愿意与东盟国家的保险监管部门建立包括信息共享、经验交流、联合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在内的日常监管对话与交流机制,加强监管协调,共同防范跨境、跨市场的风险传递。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与东盟国家的保险监管部门强化协作,共同参与国际保险监管规则的制定,更全面地反映新兴市场的共同特征,更有力地表达新兴市场的诉求,维护新兴市场的利益。
最后我代表保监会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