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中国金融博物馆读书会”(第三十七期)于2013年7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吴鹰王建宙做客读书会。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王巍,这是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第37期读书会,两年来,我们在这个舞台上见到了各界的前沿人物,商界、艺术界、史学界、科技界、企业界,我们邀请了很多朋友来跟我们分享他们的读书体验和人生成长的经验,特别是对其所在领域中最前沿的解读。
今天我们邀请的两位嘉宾,王建宙先生曾长期担任中国联通[微博]、中国移动[微博]两个巨头的董事长,另一位是在业内鼎鼎大名的吴鹰先生,他是“小灵通之父”,现在则从业界转战投资界,甚至进入了娱乐圈,他在推动整个互联网公共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在有请两位上场。
吴鹰:谢谢。我先纠正一下,我根本就没进入娱乐圈,这个谣言其实是这么来的,我跟娱乐唯一有点关系,就是做了王中军华谊兄弟的独董,现在改任华谊兄弟监事会的主席,顶多就这么点关系,所以跟娱乐圈没关系,但是在新媒体上的投资还是有的,互联网最早来源于美国的高级研究署开发的计算机,计算机当时处在大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的时代,不同的计算机之间是不能沟通的,语言也不一样,计算机都是独立的,大家知道计算机的起源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要计算导弹飞行的时间和准确度,当时盟军打法西斯的时候需要这些数据参考。但是最好的数学家也需要用两天的时间才能把弹道算出来,结果这就不适用了,两天之后才能算出来,敌人早就跑掉了,所以就发明了大型的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体积非常大,比现在这个会场的一半还要大。非常可笑的就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这计算机还没做出来,但是后来发现了计算机在其他很多方面的应用,最早研究的几家研究机构就包括MIT、贝尔实验室,我有幸在1986年、87年进入了贝尔实验室,我从87年开始用互联网,最早的形式是ARPA NET,后来国防部也支持这个项目,美国大学对互联网的推动很厉害,87年公司内部之间用这些网很多,我们只觉得很方便,我自己用它写的第一个协议是用来控制摄像机,我可以看到几栋楼之外的同事在办公室里面干什么,我可以控制它,他忽然觉得他后面那个摄像头动了,我还可以聚焦,他进了办公室脱鞋、脱袜子,那些时候我再把摄像头弄起来,我觉得非常好玩。但是真正到应用阶段也隔了这么多年,到最后居然能到互联网的形式,我那时候是作梦也没想到,互联网能对人类的生活有这么大的改变,而且这个改变可以说是才刚刚开始。今天我们可能要谈到的移动互联网可能比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改变还要巨大若干倍。
主持人:王总你什么时候接触的互联网,你谈谈你个人的互联网经历。
王建宙:刚才吴鹰说的互联网,一开始是从桌面互联网开始的,我比吴鹰要晚点,到90年代开始接触的。那时候没想到互联网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那么大的变化,我最想说的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是手机上网,而是手机加互联网,移动和互联网加起来,它变成一个整合体以后,产生了一些我们原来完全想象不到的效果,我先说说我的感受。大家知道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讯的工作,所以我对手机特别感兴趣,马路上有人打手机,我就会注意,用的什么手机,我都非常注意。我记得有一年在达沃斯谈到手机,我说手机是瑞士军刀,后来大家觉得这个比喻很好,在达沃斯简报上把我的话还引用了,做了一个标题。后来我觉得这么说还不够,又过了一年,我在研讨会上说手机是人的新的器官,全球每个人至少有一个手机,结果下面觉得这种说法很震动。但这时还没有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后会带来这么大的变化,以至我本人已经找不出任何词汇可以来形容手机的功能了。我不知道大家看到没有,最近网上说移动互联网毁了这一切,有的人在婚礼当中看互联网,有的人在旅行时候看,移动互联网几乎把所有的生活都毁了,也确实如此。以前我去到每个城市,我都希望到地铁看一下,个城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怎么看呢?看有多少人在在坐地铁的时候看手机,以前是看有多少人在用手机,现在倒过来了,你要看有多少人不再用手机,可以说所有的人在地铁里都是用手机的。一直到现在已经有一个新的英语单词,Nomophobia,什么意思呢?就是无手机恐惧症,一个人进入一个没手机网络覆盖的地方,或者自己没有拿手机会产生一种恐惧症,我知道我已经不能用任何词汇来推广手机了,这是我的感受。
主持人:吴鹰你应该还是从娱乐角度起步的,你十几年前就懂得远程操控摄像头。
吴鹰:你一定要把我往娱乐上拉,可能也没太大关系,因为我胡子多,经常被人误认为导演。我跟导演的关系就是没什么关系,因为对这行不懂,被朋友马云[微博]和王中军忽悠了,去当娱乐公司的独董,他说我们要做中国的好莱坞,一定要有公司治理结构,你做过美国纳斯达克[微博]上市公司的头,我听了,飘飘然就去了,结果第一次董事会提了很多建议,王中军说你讲得非常好,但是基本没摸着边。但是华谊还是拍了很多优秀的电影。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和将来对我们的影响,很可能是我们在座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想到的。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坐标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以前的互联网咱们暂且叫传统互联网,微软[微博]已经叫传统企业,人家说微软的时候已经不是一个高科技企业,而被认为是一个传统企业。一个是坐标的确定,时间的确定,我们在座的人没有手机的举个手,这不用说,肯定一个都没有。但是我要再说,这辈子你只用过一个手机的人举一下手,居然也没有,都不止一个。但是你同时有几个的举手,肯定很多人也都有,不是少数。手机是唯一一个你经常随时带,带了以后,你人在哪,位置坐标确定了,你上互联网,你根本不知道那台PC谁在用,时间和地点都不重要。但是你确定了位置坐标以后,另外两个坐标,也就就是具体的人和时间都确定了,具体时间定了以后,再用是不一样的。前一段和李彦宏聊搜索,百度[微博]是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搜索引擎。但是如果我们拿手机去搜一个麦当劳[微博]的话,一定不是说北京有几十家还是上百家麦当劳分布在哪里,一定是看离你最近的麦当劳在哪,有没有排队,有没有停车位,好不好停,甚至我到那儿有没有一个促销,如果百度搜索不改为这种以最后交易为目的的搜索的话,它也是没用的。这将带来一个非常巨大的量,电子商务也好,移动电子商务也好,医疗也好,你去想象的空间非常非常大。
我更想说一个有意思的事情,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带来了很多机会,移动互联网绝对不是一个传统互联网大公司才能玩的事,你只要想到一个非常独特的点,你完全可以嫁接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大数据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构架可能性下,你能发掘到好的机会。
主持人:吴鹰说很重要,移动互联网完全改变了我们的坐标,刚才王总提到移动互联网毁了一切。他担任中国联通董事长的时候,是以建立标准,CDMA,把一个标准变成家喻户晓而闻名,然后到中国移动又致力于搞标准,王总始终以建立标准为主,今天移动互联出现了新的一个浪潮,如何来建立标准,还有没有标准?特别大家注意到互联网在颠覆金融界,整个金融界已经经历了一个全面洗牌过程。王总你怎么看移动互联颠覆一切,颠覆标准,特别是在金融日常生活,你怎么看?
王建宙:刚才你说这句话说的非常好,移动互联颠覆一切,前面说了移动互联网毁了这一切,其实这个“毁”是一种自嘲,我们应该欢迎这种移动互联网对我们人类的改变。其实这种改变是非常深刻的,因为那么大的话题,我就举例说明,就说我们今天这个读书会吧,有人说现代通讯技术使我们地球的转速加快了一千倍,使我们文化传播速度也加快了一千倍,现在我们一条微博一天能够很容易地转发一千万次。任总有三千多万个粉丝,他刚才说了,再加上潘石屹[微博],如果他们两三人一转发,一下七八千万条转发出去了,这是对我们生活一种很大的改变。如果我们回到阅读这个话题来说这种转变,我觉得下面还有一个巨大的改变,就是它会取代我们纸质的书。就像我们以前不敢想象数码摄影会取代胶卷,我们20年前是不敢想象的,现在已经完全是一个事实了。又像电子邮件取代我们的书信,现在几乎没人写信了。我觉得我们的电子阅读取代现在纸质的读物,这也是必然,我想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后代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要花那么多的纸去印刷每天的报纸、印刷书,找一个资料还要用梯子爬到书架上去找,我们后代一定会觉得非常好笑。我想这些确实不光是一种技术的应用,而且也颠覆了我们以前生活的方式。
刚才吴鹰举的这个例子,我们叫位置服务,你可以知道你人在哪里,你可以知道旁边有什么商店,什么书店,餐饮,其实我知道今天到场的书友有很多是创业者,我觉得即使我们今天看到那么多互联网的应用,也只是冰山一角,只是一个开头,我觉得大量的应用还在后面。就比如说位置服务,可以导航,可以定位,大家用的这个打车软件叫滴滴打车,我们原来完全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软件,它把位置服务,把GPS的服务跟呼叫出租车这种双向交流结合起来了,我觉得这类的应用以后还有很多可以开发的。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到纸质书,我们要求两位嘉宾都推荐几本书,纸质书马上要进入恐龙时代了,我们挽救这个末世,我们先请每位嘉宾自己介绍为什么喜欢这几本书,从这个谈起,在这个过程中会反映出他们的观念,还是请王总来谈你推荐的几本书,给大家做简要的导读。
王建宙:我推荐了五本书,《史蒂夫·乔布斯传》,这本书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乔布斯的一生。如果想要了解乔布斯,确实看了这本书以后,就可以大体上知道了。英文原版有600页,我从第一页到六百页全部读完了,中文版我也都读完了,因为我是从事这一行的,所以对这些特别有兴趣。我觉得书上描写的跟实际的人非常接近,由于工作关系,我本人和乔布斯开过好几次的电话会议,我在2010年的2月还在加州的苹果总部见了乔布斯、蒂姆·库克。
我自己最深的有两点感受,第一点感受就是激情,创业就是要有激情。激情是创业的源泉,我们见他的时候,他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还是声音洪亮,谈到什么话题都充满了激情,我对这印象是非常深的。第二点是专注。在《乔布斯传》[微博]上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人们把钱交给我们,是让我们能够创造出好的东西来。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七天24小时都考虑同一个问题,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就是我们做创新,做发明,并不是说一定要有多高的学历或者你的智商、情商有多高,其实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就是你的专注。有些人他的基础并不好,但是他可以专注,他可以24小时甚至睡觉的时候都考虑这个问题,我对这印象也非常深。我问了很多人,都说这本书好,你一页一页看下去,一定会有收获,这是我推荐的第一本书。
王建宙:《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出版好多年了,当时很流行,流行到什么程度?当时有一句话说看一个总经理国际化水平高不高,有三个标志,第一个标志是说话的时候经常加几个英文单词;第二个标志是办公室里要放一个很大的地球仪,表示我是很国际化的;第三个标志就是逢人就说请大家看一下《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这是开玩笑。但是那时确实是很流行的,非常流行的,有一次我参加并购公会的一次会,那是第一次有人向我推荐这本书,那时候中文版还没出来,我看了原版以后印象很深,主要是讲由于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全球化会如何来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经营,我们的学习,甚至我们的娱乐。这本书已经很多年了,后来作者又写了好几本类似的书,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再读一下。
主持人:《世界是平的(The worldis flat)》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但翻译不完全准确,因为这个词是针对四百年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跟西班牙女王说的一句话,“The world is round”(世界是圆的)。所以理论上对应来翻,应是“世界是扁的”,但没关系,它仍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本书。
王建宙:《大数据时代》也是我特别要推荐的,关于大数据的书非常多,至少我见过的就有十本以上,我推荐的这本是牛津大学的教授维克托·舍恩伯格写的。最近他还来国内做过讲座,我也去听了,他这本书讲的特别形象,特别容易理解,什么叫大数据,我看了很多文章都是说四个V,意思就是说数据多(volume),数据快(velocity),数据的种类多(variety),价值大(Value),总的来说就强调了数据的多,所以叫大数据,其实这不是大数据的本质,大数据的本质是我们大量的数据经过整合和分析以后,它会变成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就像石油、铁矿、煤炭一样的具有价值,这才是大数据的价值所在。《大数据时代》确实改变了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这种观点和方法,时间关系,我就举这本书中谈到的我很有体会的两点。第一点叫样本等于总体,以前由于我们数据太少,所以我们的数学家们就采取了一些用少数抽样调查,用少数数据经过分析计算以后得到总体数据情况的统计分析方法,这个方法我们已经用了很多年了。今天由于有了大数据,有些东西我们就不需要抽样了,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数据都拿到。比如说我们今天有多少人,很容易,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有手机,在手机的基站里面都知道有多少个手机,100%的数据就知道了。如果一个体育场有十万个座位,究竟上座率如何呢?以前我们只能取一部分来抽样,现在我们可以一下子很快地算出来,现在有九万个人,有九万个手机。比如说马路上的汽车在跑,你想知道它的速度,以前我们算一个平均值,现在可以知道每一辆汽车的速度。因为每一辆汽车上至少有一个手机,汽车在行驶的时候它是跟基站有切换的,它跟两个基站三个基站切换,就可以计算出它的速度,把样本扩大到总体,维克托说在小数据时代我们没有办法,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拿到总体。第二我们改变了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从因果到关联,什么意思呢?我们以前要分析一个东西,都是从这个原因我们分析会导致什么结果,这是非常科学的,今后我们还会用。但是今天我们有些东西找不出原因,我们可以不需要因果分析,我们只要从关联度就可以分析了。
我举一个例子,大概三个月之前,原来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师玛丽·米克发了一个2013年的互联网报告,其中有两张照片非常有意思,第一张照片是十几年还是二十年前的,两只狗在一台桌面互联网的屏幕前面,“在互联网当中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那时候是作为互联网的开放性来宣传的,互联网多开放,人人都可以发言,连狗都可以发言。这次玛丽·米克换了一句话,两只狗在拿着ipad在上网,在互联网上“人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为什么呢?就是一种关联的方法,虽然我不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是我看你每天网购的都是狗粮,你发的照片都是狗的照片,你搜索引擎上全是关于狗的消息,我看不到你,但是我通过关联方法,我就可以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本书介绍用关联的方法来替代因果,我觉得是受到很大的启发,也推荐大家好好读一下这本书。
主持人:非常巧合,我们请吴鹰也推荐几本书,吴鹰也是把这本书作为必读书,现在请吴鹰谈你怎么看这本书?
吴鹰:王总讲过的我基本都赞成,我不说了,大数据不等于数据大,这点大家可能理解不了,我不想论证这个。有意思的是,建宙讲的这个,有时候他不讲为什么,他出来一个结果,所以其实我想讲的是,大家看了这本书之后,怎么利用大数据赚钱?这些算法很少有科学家做到。但是由于这些数据的可使用性,如果你能想到一些好的机会去来做,就能赚到钱,比如你观察到在今年的时装发布会上某几种时装会流行,你比人先定做,你在淘宝上有这种爆款来发,你利用大数据关联的方法想到,你就能占据先机。谁拥有大数据?好消息是说除了三大互联网公司有大量的互联网人的行为和数据之外,后面一百家公司加起来的数据跟前三家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微博]加起来的数据量是一样大的。当然运营商的公司也有大量的数据,我不客气的说,运营商以前到现在为止的数据垃圾多,打了多少分钟的电话,这些数据和人的生活关联度相对比较少。互联网跟人的生活关联太大了,我觉得这本书确实深入浅出地把这个道理讲清楚,所以我很推荐这个书。
再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关于移动浪潮,移动互联网使我们在座的人使用大数据成为可能。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是很难做到的,把人从空间上解放以后,跟当年的移动电话发明,把人从固定电话那根线给解放出来是一模一样的、革命性的变化。所以我是觉得大数据使大家都有一个新的机会。
主持人:非常好。实际这本书我也看了两遍,《大数据时代》,我是学习了,我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因果和关联的关系。这就是思维方式不一样了。我们接着说下一本书。
王建宙:这也是我推荐的书,《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也值得一读。作者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什么呢?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二百多年前,主要特点是用机器来替代人的体力,以后产生了大量的工厂,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爆发。时间不长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强调通讯,电话、电报的发明,汽车、公路的发展,使得工业的生产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但是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带来很多问题,特别是污染的问题,如何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提出来是要把现代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所以这本书我觉得也是值得一读的。
这是我推荐的最后一本书《3D打印》,因为每个人看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从IT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我们觉得3D打印如果从IT,从工业设计,从机械设计这种角度来说,我觉得现在已经没有特别大的问题了,你可以打印出这个东西,你也可以打印出别的东西,它将会彻底的改变我们制造业的结构,改造我们制造业的方式和方法。目前我觉得最关心的问题其实不是IT的问题,而是材料学的问题。你要打出东西没问题,用塑料打东西肯定能打出来,但是你要打出人的心脏,打出人的肝脏或者是肺,这当中就涉及材料的问题了。不光说人体的器官,就是别的东西,包括一些工业化的部件也有材料的问题,所以我最关心材料学如何能够跟上IT和机械改革的步伐。
主持人:谢谢王总精心给我们选择了五本书。每次读书会嘉宾都会把他当前或者历史上影响他的书推荐给大家,我想我们通过这样一些书不断的推荐,能够让大家跟着嘉宾把握这个领域的最前沿。下面请吴鹰先生推荐他的几本书。
吴鹰:我觉得《邓小平时代》很值得看。中国改革开放这个进程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过程,当时邓小平能推动这个事情,中国能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我记得很清楚,我姐姐在上山下乡的时候,一年365天每天14到16个小时的工作,一年工分折算下来八分钱的人民币,就分了八分钱,你再怎么努力工作,你再怎么弄,虽然我把你吃住都解决了,你也在劳动,这个效率低到什么程度。所以邓小平先生能把中国改变到今天,非常不简单,这位作者采访了很多年,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写了这本书,我觉得是很值得读的一本书。
《移动浪潮》很有意思,这本书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讲移动互联网是怎么回事,移动互联网比3D打印、大数据大家更容易理解,因为每个人都在用移动互联网。这本书也讲了很多很好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你很好的把这本书读完以后,会有很大的启发,也是近期很受推崇的一本书,它被列为跟王巍好朋友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第三次浪潮》并列的一本书,我建议大家读读这本书。
下一本翻的不怎么好,你就看英文名字好了,就是敢想的魔力,这里翻的是《大思想的神奇》,你敢想,往大的地方想,但不等于妄想,还是要脚踏实地的想。我在贝尔实验室的时候不是吹牛,根本不懂,我的老板问我未来的梦想是什么,我说要创建一家有一万人的高科技公司,根本没概念,一万人是什么概念,一万人是很多的人
吴鹰:我离开上一家创建公司时,公司员工也没到一万人,将近九千人,在杭州那么大一块地去发展,我没有概念,我就觉得贝尔实验室那个环境做高科技不错,那些科学家也好,开发者也好,能够想出很好的东西来。后来我们盖了一座非常有意思、环境非常好的楼,你敢想的话,你的思维改变了很多,包括积极思维和负面思维、悲观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房屋的一个角落是个小黑屋,你把一个积极思维的小孩子关在里面,黑乎乎的什么都没有,你把球扔到那儿,他玩的特别好,他觉得它好玩。但是如果一个悲观的人关在里面他可能撑不下去了,他觉得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这样的话,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你的思维和采取的行为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敢想的时候,你会解决问题,你敢想,舞台就会大。你想到80,我就给你160的舞台去做,让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发挥,对你思维的影响我觉得是很大的,我觉得是很值得看的一本书。这贝尔实验室期间我不安分,我觉得到美国不是为了端铁饭碗,我想怎么赚钱、怎么发财,我业余时间去卖保险,卖保险很难卖的,“你万一死了怎么办,”这谁都不爱听。
下一本,要介绍一本好玩的书,《三体》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是中国最牛的科幻小说,而且我个人认为比美国的《骇客帝国》、《星球大战》牛的多。我是一个武侠小说迷,,我在贝尔实验室活干完了以后,我会把电脑打开,跑到洗手间看两个小时武侠小说,这本书我可以晚上不睡觉看完,只休息两个小时,第二天接着去上班。我在京东买了十套,送了一套给刘强东。我觉得刘慈欣先生真值得中国人骄傲。这本书结局有点悲观,地球最后是被一维化,咱们是三维,一维化咱们就变成一个平面了,咱们都没了。这个过程中也揭露了很多地球上人的一些弱点,还有我们今天生存的条件是多么好,三体人多么复杂,多么艰难,中间很多过程很有意思,有引人入胜的一些镜头。我看完了以后,马上推荐给王中军,说华谊兄弟一定得联合好莱坞拍这部电影,你自己拍不了,但是好莱坞也拍不了,这是中国人写的,但是遗憾的是电影的版权已经被美国买走了。若干年后他们会出电影版,希望他们拍的不好,以后我们再去拍。
主持人:你推荐了《移动浪潮》,看到今天这么大变化,你能不能以你这么多年创业经验和你现在投资的一些感觉,看中移动有什么机会或者什么挑战?
吴鹰:我觉得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三大运营商公司都没戏。我是说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没戏,但是互联网公司没有他们也没戏,因为基础设施是他提供的。其实我这么说可能王总有点不太服气,他在至少四五年前提出中国的运营商需要互联网疯子,但是我个人认为找来了互联网疯子也没用,王总本人在实践,黄晓庆,那个家伙什么都看,女性杂志都看,他看的东西过目不忘。他脑子非常好使,他是贝尔实验室我雇的第二个员工,我雇他时他虽然是我的第二个员工,我让他觉得公司已经有五六十人了,他加盟我以后才发现这公司很小。为什么呢,我觉得国有体制对互联网公司是有很多天生的障碍,有很多限制,你没法做很多事情。最重要的是电信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
主持人:现在轮到王总回应了。
王建宙:首先我去年已经从中国移动退休了,所以我想我就不评价中国移动的情况。但是我可以按照吴鹰刚才说的思路,我们说说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带来很多机会,但是对移动运营商来说是很大挑战,两个挑战,第一数据替代语音,成为主角。以前电信运营商主要是靠语音来赚钱的,当时谷歌[微博]的首席执行官问过我两次,他说能不能打电话不要钱,我们靠数据来生存。我说绝对不行,如果这样的话,公司就破产了。后来我问了亚洲、欧洲一些公司的CEO,他们也说他问过他们同样的问题,都是问电信运营商。但是数据替代话音,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尽管目前我们运营商还主要靠语音来生存。但是这就像当年电话替代电报一样,以前电报是主要的业务,后来被电话替代了,这个也是不可避免的。语音以后还会有,但是语音也通过数据来实现了,VOIP,以前数据是话音的增值业务,以后话音会变成数据的增值业务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二,在整个价值链当中主角地位的改变,以前无论电报也好,电话也好,以及移动通话和短信时代,电信运营商毫无疑问是一个价值链的中心,其他各种CPSP也好,制造商也好,都是围绕运营商来工作。但是移动互联网出来以后,这整个价值链的结构都改变了,也就是大家最关心的OTT,OTT它可以独立地运营,他使用运营商的网络,但是他不受运营商的控制,他完全可以独立来运营,这样就把整个价值链的结构就改变了,所以这就出来了刚才吴鹰所说的问题,运营商会继续做好基础网络的工作,或者提供智能管道,给所有的OTT来提供基础设施。这是永远不会变的,只是以前是语音为主,现在逐步数据会来替代这个角色,这是第一。
第二刚才吴鹰提出的问题,运营商能不能搞互联网呢?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确实几年前我有一次去清华大学给学生讲课,他问我,你们最需要什么人?我说我们最需要互联网疯子,其实互联网疯子也就是强调前面的专注,不要你多聪明,只要你专注,一定会在互联网上有作为的。刚才吴鹰说的话我觉得他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我还需要再来补充。第一有机制的问题,我记得两年前我们中国移动请马云给各省的总经理做个演讲。会前马云问我可以讲什么,我说你放开讲,你怎么想就怎么讲,他说好,我放开讲了。结果他讲,他说他这个人就喜欢在别人的领域里面打架,比如我现在在做手机操作系统,我有个很大的团队,我要跟你们电信行业竞争,他说你们想搞互联网,第一你们的机制不行,第二恐怕你们的年龄也不行了吧。互联网他都算老了,你们这些年龄都更不行了。说了这段话,大家很受刺激,但是我觉得说的还是有用的,对总经理们有一种推进的作用。
但是第二个我要补充吴鹰的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运营商能不能搞互联网,这不是中国的运营商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本人是苦苦思索,我问了很多国外电信公司的CEO,包括欧洲、日韩的,甚至包括美国的,我几乎都会问你除了提供基础设施以外,你做不做互联网?最后没有结论,可以说今天找不到有一家电信运营公司互联网搞得很好的。所以这不光是我们的机制问题,也是整个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是一定能,我站在国内外的角度,运营商的角色来说,我觉得一定能够找到适合电信运营商来做的移动互联网的方式。
吴鹰:也不用那么丧气,我帮你打打气,最近我从美国刚回来,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大概是在六七年前,我提出十年以后中国所有人都会用IPTV,或者基于IP的TV,现在大概没有那么高的比例,你在网上看的就是基于IP的TV。你现在在美国在家里装电视(相当于我们传统的有线电视),装固定电话和互联网的东西,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找电信运营商,一个是去找有线网的运营商,咱们举两个名字,一个叫AT&T,一个叫做康卡斯特,他可以提供几乎是一样的内容,但是运营商提供内容比康卡斯特要丰富,他所有视频的东西都是流媒体的,其实就是基于互联网协议传输的电视,这是2010年我还在UT斯达康的时候组织开发的,05年开始推百事通的公司,IPTV,很多人不清楚这家公司,这是我在UT斯达康期间深度介入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现在已经四百亿的市值,从零开始做。你装一个固定电话最便宜的,我只打本地的电话,12.99元,但是你要他听增值服务的话,销售能卖给你三百块钱,最大的一块就是王总讲的数据流量,12.99元只有一个固定电话,只能打本地电话。他说你加三十块钱,全美国随便打,不限时间,因为它都是基于IP来打电话,然后说电视频道,装个电视,你是要三百个频道还是要三千个频道,三千个频道我没法选,他说这种好处、那种好处,有拳击的,有高尔夫的,还可以像刚才所推荐的IPTV,你可以暂停,倒退,任何时间、任何频道都可以看。你再加一些钱,你还加一个宽带,10M挺好的,但是10M你家里几个房间,三个房间,如果三个人都同时看高清电视肯定不够,每个人需要8M,你需要24M,微信吃流量很大的话,量很多。所以国外的运营商AT&T是运营商,最低200M一个月,200M,300M,600M,1G、3G,有很多组合,我跟建宙也讨论过这个问题。美国还可以直系亲属之间共享数据流量,互相用,互相补,这些都是运营商将来要做的。这个东西不难做,但是要灵活计费现在还没有。他们还有太多赚钱的机会。
主持人:你刚才先挑战中移动系统,我突然想一个问题,不一定准确,当王建宙担任中国联通董事长的时候,那时你的小灵通突然崛起,当王总到中移动的时候小灵通就没了,我想请王总来评价吴鹰的小灵通?
王建宙:小灵通是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产物,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作用。现在是技术进步了,全球的小灵通都已经演进了,其中一条路就是演进到TTLTE。我想再补充一句,首先运营商发展的机会很多,这是我完全赞成的。最最重要的就是把管道做好,把通道做大。刚才说所有的人都在用微信,用微博,但是我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数据流量跟国际上相比,还是很小的。根据GMSA的统计,现在美国每个用户每个月使用的流量是800M,这是美国的数据。欧洲差很多,每个用户每个月是400M,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的资料,今年上半年中国的用户每个月的流量是122兆,所以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我相信随着4G时代的到来,还隐藏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吴鹰:我再补充一下,我刚才又加一点,你们将来赚钱的地方很多,高清需要8M以上,但是3D的电视对带宽的要求是200M,是每秒200M,带宽就这么高了,流量得多大。
王建宙:吴鹰说在管道上有很多机会,我觉得还不够,客观的说,在很多年前,对运营商来说,好像希望能够通吃的时候,那时候必须要头脑冷静,通吃是不可能的,必须大家共同才能形成一个好的价值链。但是在今天当运营商刚才说了,包括国外的运营商,除了管道以外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因为我们有那么多的客户,中国移动通讯客户已经11.5亿了,三家运营商加起来快接近12亿的客户了,这些客户是运营商的客户,运营商是最了解客户的,我想一定可以找到一种OTT无法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主持人:我是搞经济的,外国是800M,中国现在100多M,这在目前中国垄断经营价格下,是不是消费者得破产,用这么高的价格去买流量的话,我们受得了吗,消费得起吗?这个价格垄断很难打破。
王建宙:我们客观的说问题,不说哪一家公司了。首先我觉得现在竞争很激烈,竞争不是一般的竞争,竞争非常激烈。在三家运营商之间,不是假的竞争,是真的竞争,是带围墙的花园,这从第一线的员工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我认为从这个市场来说,应该说还是一个竞争的市场,这是第一。第二,因为价格是很难说清楚这个问题的,我们现在如果说从大众用户来说,我问了很多的客户,我问了一些打工的农民工,用的最多的是五块钱30M,专门用来挂QQ用的,大部分农民工都是五块钱30M,我说你30M够了吗?够了,那么我把这个价格跟美国、欧洲的同行去说,也把这个价格跟印度尼西亚的同行去说,他们说一个美元有30兆的流量,这是事实。但是这个流量太小了,人家已经800M了,我们才122M,所以说如果能够把这个流量再做大的话,这个价格确实还可以进一步的下降,而且技术越先进,成本越低,所以我想随着4G时代的到来,这个价格还是能够下降的。
主持人:现在邀请任志强作为理事长颁发阅读导师证书,同时邀请他评点互联网。
任志强:吴鹰说我是上个世纪的人,其实王总和我差不多年龄,但是他们都是天天在互联网里干事的,我们借用王总刚才说的专注两个字,他们专注网络,我们既然可以依赖他们的专注,我们就专注点别的领域。如果每个人都想把世界上所有的高科技都一个人掌握了,你一定是失败的。与其那样,还不如把最专业的事交给最专业的人去做,你也做另外一个专业的事。
就像王总刚才说的,三个部分,连接部分,终端部分和在线服务三个部分,别以为天下钱都一个人能挣了,一定要是有人挣这块钱,有人挣那块钱,有的可以兼容,有的不能兼容。我们现在想说的是什么?大家要知道的不是仅仅互联网,而是告诉你这个世界在不断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人都面临着被淘汰的一个可能。你唯一能有的办法就是独立思考,我们的读书会就是想告诉大家,通过你的独立思考,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才能不断的跟上这个飞跃发展的时代。我们想说的是当你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你可能就在技术不断飞跃发展过程中,能跟得上技术进步。如果你始终留在原地踏步,你可能就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了。我们反正是路越走越短了,我们希望在座的人路越走越长。我们感谢你们来到我们的读书会,我们也希望通过读书会的交流,让你们有更多的收获。再次对大家表示感谢,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大家,感谢你们关注书院微博,感谢你们不断鞭策我们,让我们把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