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选理论名称
过渡经济学理论
二、主要贡献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张军、林毅夫研究组(林毅夫、蔡昉、李周)、胡汝银、盛洪、樊纲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过渡经济学属于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交易费用、产权和公共选择等分析范式,以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为基础,对体制转变的一般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理论创新,并对实际改革的方式和政策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推荐理由
中国自改革开放伊始就确立了实践与实验的方法论原则,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缺乏相应的经济学理论。随着改革过程的深入和一些问题的出现,建立以中国经济转型为基础的经济理论成为时代的需要。
过渡经济学就是在上述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她的原创性和重要性在于:
1、重在研究过渡的形态和过程是其不同于以往经济学理论的特点。这一特点既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贯方法,也根植于转型过程中各种利益和矛盾关系相辅相成的复杂性现实;
2、多种研究方法和工具综合运用是其另一特点。新古典、交易费用、产权与契约、博弈与非对称信息、案例式实证等方法都在过渡经济学发展过程得到了体现;
3、强调理论的现实应用性是其第三个特点。过渡经济学不仅关注制度变革的经济绩效和演进路径,而且更为关注改革中的利益矛盾和分配关系等问题。实践证明,过渡经济学对于中国的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樊纲,《论公有制经济中各种利益目标、利益矛盾和经济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01期。
2、张军,《产权结构、所有制和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经济研究》,1989年第8期。
3、樊纲,《论改革过程》,载《改革、开放与增长——<中国经济论坛>1990年学术论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11月。
4、盛洪,《寻求改革的稳定形式》,《经济研究》,1991年第1期。
5、张军,《寻求短缺的制度原因》,《经济研究》,1991年第12期。
6、胡汝银,《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研究》,1992年第4期。
张军,《中央计划经济下的产权与制度变迁理论》,《经济研究》,1993年第5期。
7、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8、盛洪,《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
9、张军,《社会主义的政府与企业:从退出角度的分析》,《经济研究》,1994年第9期。
10、张军,《中国过渡经济导论》,立信出版社,1996。
11、张军,《中国的渐进改革为什么成功?》,《经济学家》,1996年第3期。
12、威廉·哈勒根,张军,《改革起点和改革路径:一个可行的模拟》,《经济研究》,1996年第1期。
13、张军,《双轨制经济学:中国的经济改革1978-1992》,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4、张军,《过渡经济学:理论的回顾与争论》,《上海经济研究》, 1997年第4期。
15、张军,《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与分析》,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16、张军,《转轨经济中的过度进入问题——对重复建设的经济学分析》,《复旦[微博]学报》,1998年第1期。
17、张军,《过渡经济学:我们知道什么?》,《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5期。
18、威廉·哈勒根,张军,《转型国家的初始条件、改革速度和经济增长》,《经济研究》,1999年第10期。
19、WilliamHallagan, Jun Zhang ,Starting Positions, Reform Speed and Economic Outcomes inTransition Economies, 2000, working paper #280, 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USA, also included in th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Transitional Economies held at Qinghua University July 23-26, 1999.
20、WilliamHallagan, Jun Zhang, Growth in Industrial Output in Post-reform China: DualPricing and Competitive Fringe,, 1998, East Asian Review, no. 2 (March), 1-17.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