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木:党企结合是体制上的倒退

2013年08月25日 11:05  新浪财经 微博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3年夏季高峰会”于2013年8月23日-25日在合肥举行。上图为华泰保险董事长王梓木。(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3年夏季高峰会”于2013年8月23日-25日在合肥举行。上图为华泰保险董事长王梓木。(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3年夏季高峰会”于2013年8月23日-25日在合肥举行。上图为华泰保险董事长王梓木。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梓木:非常高兴在这里跟亚布力的伙伴们又见面,还有很多的新朋友。今天在这个闭幕式之前,有一个民企和国企活力的讨论,本来我想参加那个组讨论的,因为早晨参加了跑步,所以没有来得及,我也没有很好地吸取这个组的意见。

  我今天谈的题目实际上是这个组讨论的内容,民企、国企的活力怎么看?在市场经济下一步工作中具有什么样的力量。首先听了张教授的讲话很受震动,觉得想说一点什么,又希望能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有所直面不要回避。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它的根本问题到底是什么?我想谈谈我自己的认识。

  我们知道小岗村“大包干”解决了农民的土地产权关系,唤发出农民的积极性,但国有企业的制度产权问题我认为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革。这么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障碍,我认为根本问题依然是以党代政、以党代企的问题,这涉及到体制方面的因素。我想从我自己20多年的经历来谈对这个事情的感悟。党的十三大到十七大,五届党代会在这个问题上的进展。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党政分开,解决以党代政问题,要解决国家的民主建设。当时我在全国人大研究室工作,那时候在十三大之前,中央有一个政治体制改革研讨组。

  因为我在人大就参加了民主组的工作,人大、政协、工会、妇联,还有民主党派组成了一个组,就研究中国的民主问题,当时民主的最大障碍就是以党代政。当时有一个特点就是党和政府联合发文,所以提出以党代政是有针对性的,只有党政分开才能发挥人大对于政府的监督作用。所以,把党政分开写进十三大报告,我认为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当时向中央领导小组汇报的时候我觉得很清楚,当时是五人领导小组,有赵紫阳、薄一波等人。我是民主组执笔人,我就斗胆地问组长,领导问党政分开到底什么意思?难道我们党的领导人就不能从政了吗?不能做政府领导人吗?我说我们的报告很清楚,党政在职能上分开,人事可以合并。其实当时提出党政分开我认为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进步,十三大报告还能记住什么,应该记住党政分开。那么到了十四届三中全会,这时候我已经到了国家经贸委工作了,当时我参加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调研,我在综合司还负责了中国最早的100家国有企业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这些企业现在大部分都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一些大公司。当然有一些也成了我们华泰的股东。现在企业制度十六字方针第一句话就叫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目的是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个看似简单做到并不容易,只有政企分开企业才能自主经营。后来我们国家的《公司法》依据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来起草,公司法在后,这个决定在先。《公司法》最核心的内容是贯彻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十四届三中全会。

  到了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我注意到我们国家在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这方面的改革没有得到延续和深化,甚至出现了一些倒退。表现在什么方面?就是党企结合。党政分开很不容易,政企分开也不容易,最后来一个党企结合。直接抄近路了。我们的央企、国企的领导人都是由组织部来任命的。我知道我们的央企分五十多家,哪些是由政治局任命的,哪些是由常委任命的,是有级别的。这样把国企的领导人的任命权直接掌握在党组织的手里,以至于将国企定位为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其实这样做就是把国企直接变成了党企。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到党企结合我认为这是体制上的一个倒退。这样就使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偏离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背离了市场经济的导向。大的央企领导人和政府领导人交替换位。这里有积极的一面,央企的领导人脑子里更多想的不是为企业长远利益复杂,很多被政治化、行政化了而非市场化的导向日趋严重。我知道去年我们有四家保险企业被任命为副部级,每个企业有三个副部级的指标,这些干部的提拔都按照政治标准和行政标准、级别标准来确定的。从党政分开到政企分开到党企结合是一个大倒退。这个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国有企业的改革很多,方方面面,根本问题是以党代政、以政代企、党企不分。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这涉及到我们发展企业的一个标准,如何看待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的发展到底是由政府和党组织来主导还是由企业家来主导?我认为这是一个分水岭。我们现在以党代政、以政代企、党企不分是党组织直接领导了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能不能成为最优秀的企业,关键是不是有优秀的企业家来领导,这个优秀的企业家究竟可以在这个企业干多长时间才能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主导企业的命运。

  我们的政府管企业,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由党组织来任免领导人,我认为它存在着几个弊端。第一,国企的领导人行为的短期化,为党委和政府领导负责,而不是对国有资产的长期收益负责,企业的长远战略和重大创新都需要时间周期的。一个好的创新、一个好的战略没有十年八年是做不下来的。但大家知道我们的政府和党委是要定期换届的,最长干到10年。这种换届经常也导致企业领导人、国企领导人的更迭,使得我们的战略周期和创新周期都难以问题,短期化行为成为他们的行动必然。而且我看到国有企业更换的领导人还有这样一种习惯叫做新人新政、新政新人,一定要拿出新的战略,不管是前面的战略对还是不对,得有自己的一套,用自己的干部。这样下来使国有企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个弊端,规模导向忽视效应,导致行业生产过剩。我有很多的同事和朋友都在国企甚至是央企工作做领导人,他们告诉我一句话我很震惊,国有企业有一个最大的本事是一定会给行业做过剩,因为没有利润上的刚性,就是规模导向,就是以大来排名的,以大来论座次的。也没有谁要求他必须要有利润,当然现在学习好一些,总的来说是规模导向。由于这样的一种导向而且国企有资源优先配置的条件,导致了资产的错配,出现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使得本来应该由利润调节的行业市场周期出现了失调,不准了。市场竟是由利润来调节行业周期的,但是如果用规模来做主导,行业周期肯定是紊乱的。所以国有企业还导致了这样一个不良的效果。

  第三,由于市场环境的扭曲和周期性的破坏,又压制了民营企业的正常生长,因为在国有企业垄断的领域民营企业没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不发展,中国真正意义的市场经济也就难以确定。这是三个方面的影响。我不是在历数国有企业的三宗罪,我在经贸委工作共是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但我们更关注它的改革,要想关注它的改革就必须正视它的弊端和问题。所以我认为体制上的弊端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顽症,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党企不分的根本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实现一级或二级股权多元化,这样多元化的企业走国有民营的发展道路。什么叫国有民营?我们华泰保险公司就是国有民营,我们的股东当时有60多家国企和央企,现在还有50多家,股权相对分散并且均衡,我们的管理层用绩效说话,不是用关系说话,没有强大的行政后盾也没有任何的级别,我们只拿效益和发展说话,这样的企业会对资产的长期质量效益负责。这样的一种关系,就会进一步来解决或者是减少党组织和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另外由于股权多元化可以在国有企业更多地进入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而不是由区长、县长、局长过来当企业的领导人,这样企业的领导人很难成为真正意义的企业家。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家很难带领国有企业走出一条卓越发展的道路。

  因此我认为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改革,用股权多元化来引起或带动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培养出一批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的经营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只有民营企业才能叫企业家,因为他能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国有企业领导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要想成为企业家,国有企业走出一条非常好的发展道路来,必须改变它的管理体制,真正地解决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以党代企的问题。所以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一定要得到有效的解决。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当庭披露自己曾有外遇
  • 体育中超-保级战卓尔1-0泰达 鲁能胜 视频
  • 娱乐宋丹丹婉拒上春晚 央视否认邀何炅小S
  • 财经清华养老金改革方案微调:困难群体提前领
  • 科技上海第四家苹果店正装修:或十一前开业
  • 博客心理学家:庭审时薄哪些话不实
  • 读书中共开国十大将军后人今何在(组图)
  • 教育美国女生忆印度留学:不停被触摸(图)
  • 王东京:政府为何鼓励出口
  • 石建勋:什么墓地是俄罗斯人精神家园
  • 章玉贵:警惕国际资本制造金融危机
  • 谢百三:怎样能在股市中多赢少输
  • 苏鑫:各地会不会跟风放松买房限购
  • 曹凤岐:中国金融监管三大问题需改革
  • 老黑:延迟领养老金并非延迟退休?
  • 叶檀:美女保代就是个裙子套儿
  • 范必:我国药品安全五大隐患
  • 陈季冰:房地产调控思路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