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3年夏季高峰会”于2013年8月23日-25日在合肥举行。上图为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汪潮涌[微博]。
汪潮涌:首先我澄清一下我是做PE投资的,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我是疏于研究,因为在座的有太多的段位很高的经济学家可以从宏观上给大家做很好的解释。站在投资的角度我觉得我关注中国货币超发的现象很多年,所以从数字上来看,90年中国的M2在不到两万亿,到今年已经超过了100万亿。在过去22年里M2增长了50多倍,同期美国M2的增幅只有2.93倍不到3倍。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中国尤其是货币发行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过去十年,每年的增长速度也在15.6%,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钱应该是很充裕的,不存在钱荒的问题。在6月份出现的因为银行的利率的突然的上升,给市场造成了一种恐慌,给市场传递的信号更多是流动性的问题,缺钱,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一种现象。它折射了整个经济体系的不完善,甚至说是扭曲。再往下我们会谈到未来的十年中国的金融改革如何从结构上调整,如何改变前段时间出现的钱荒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资金的运用上如何把存量弄好,不要像过去十几年一样一味地增发货币,扩大增量。
我觉得87年我在华尔街工作的时候,第一个工作在摩根大通银行,所做的工作是资产证券化。80年代中里根执政的时候,美国曾经出现了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通货膨胀率非常高,存贷差倒挂,银行的短存长贷的现象非常厉害。和今天中国的银行体系目前出现的问题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为中国的银行体系很明显的现象是短存长贷。银行的存款是很短期的,银行的贷款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在大型的工业项目上,更重要的是房贷市场,贷款的期限是很长的。所以这样就出现了短存长贷,资产负债率不匹配的现象,就形成了所谓的流动性短缺。这个现象在欧洲和美国也是经常出现的。他们化解钱荒的问题或者是流动性短缺的问题,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拿来借鉴。比如说我们在80年代末到这次次贷危机之前,整个华尔街的一个固定收益市场的主旋律是结构性的把银行的资产和一些工业企业有现金流的资产都拿来做证券化。这样的话美国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十年里,有10到15年的黄金期银行,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和盘活存量和资产证券化来化解流动性危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