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理论:中国金融市场突破理论

2013年07月16日 13:15  新浪财经 微博

  一、候选理论名称

  中国金融市场突破理论

  二、主要贡献人候选人

  蔡重直、吴晓灵等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中国金融市场突破理论是基于1984年以蔡重直、吴晓灵为首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的研究生们提出的建立中国金融市场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因提纲封面是淡蓝色,因此后来被称为“五道口蓝皮书”)。

  中国金融改革必须重新确定战略指导思想,摆脱金融改革单纯局限于金融机构改组的被动局面。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以开放金融市场为突破口,全面改革中国的金融体制,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

  逐步稳妥地开放金融市场是我国经济改革大趋势的客观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可以一举改变金融改革不适应经济改革的被动局面,并且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准备必要条件。经过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开放金融市场的经济基础已具备,同时经济改革的发展正在促成金融市场所需要的其他客观条件。

  我国开放的金融市场,其基本含义在于:第一,它在一定范围内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创造一个直接交流的场所。第二,它为交易的双方提供进行多种金融工具或证券交易的场所。为投资者在投资方向、投资方式、投资条件等诸多方面提供多种选择;为借款者在借款来源、借款方式、借款条件等方面提供多种选择。

  在金融市场参与者层面,金融机构要多样化。要允许成立集体性的、地方性的、行业性的金融组织;允许各产业部门按照保险法规成立专业自保公司;彻底改变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成立各种专业的保险公司,人保准备金应参加金融市场的长期投资活动。为保证市场的运行,还应根据条件建立必要的专业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来专门组织市场业务。银行机构如何进入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运行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金融市场结构与工具层面,我国的金融市场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短期资金市场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资金配置的有关问题,比如开放银行短期信贷市场,开放短期证券市场(国债、银行承兑票据和商业票据、贴现市场等);长期资金市场建设的关键是证券市场的形成,要开放证券市场,开放抵押贷款市场;建立证券二级市场;开放银行中、长期贷款市场。同时要开放外汇市场,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我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

  在立法方面,应积极开展有关经济金融立法的研究和制订工作。

  开放金融市场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客观要求,是金融体系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它要求我们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扬弃已过时的金融理论,全面开创金融改革的新局面,使金融改革成为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改革的“催化剂”。

  五、推荐理由

  《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蓝皮书”)提出中国要以建立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中国金融改革必须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重新确定新的战略指导思想,摆脱当时金融改革单纯局限于银行机构改组的被动局面,全面开创中国金融改革的新格局,这在中国金融改革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性意义。

  在“蓝皮书”诞生五年前,以中国农业银行的设立为标志的金融改革就已拉开序幕。1980年6月和8月,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讨论了金融改革的问题。1981年,理论界提出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初设想:改革国家资金和信贷管理体制,改组金融体系,建立中央银行。此后,银行改革进一步推进,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正式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能。1984年春,中国又在孕育一轮新的改革开放浪潮,虽然金融改革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但是如何全面推进金融改革,依然没有一个整体可行的方案,并存在多种争论,当时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大财政、小银行”还是“小财政、大银行”的问题;二是银行要不要发放中长期贷款问题。由于当时各种传统的计划思想体系、理论基础依然占据主流,金融领域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管理的色彩,有关金融改革的争论层次并没有深入下去。

  “蓝皮书”提出以建立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这为当时理论界带来了全新的观念。“蓝皮书”对当时金融体制运行中的矛盾有深刻的洞察,又对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提出了详细的方案,第一次系统地提出要建立金融市场的思想。虽然受种种条件限制,“蓝皮书”中的观点和思想不一定为当时的金融专家和理论工作者所接受,而且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也不适合金融市场的建立,但“蓝皮书”的代表意义却是深远的,从改革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上看,建立金融市场的思路被证明是正确的。“蓝皮书”也准确判断了当时中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和形势,其关于发展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些设想和构思具有超前意识,它直接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并影响了“七五计划”建议中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

  1984年5月31日至6月7日,在安徽合肥举行的中国金融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简称“合肥会议”),以蔡重直、吴晓灵等为首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的研究生在临近会期结束时宣读了《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正式提出把建立金融市场作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它是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之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院年轻的金融学子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蔡重直起草了《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初稿,经研究生部同学们讨论,齐永贵、波涛、万建华等人对提纲内容进行完善,并在“合肥会议”上宣读。合肥会议后,蔡重直等对提纲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充实了提纲的内容,建立金融市场的表述更加清晰,结构也更加严谨,并以《金融改革战略研讨》为题,发表在《金融研究》1984年第8期上。作为蓝皮书的重要参与者,吴晓灵在《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从构思到发表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不仅组织了提纲撰写的分工与“合肥会议”会务组的协调,并且在以后的不同时期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蓝皮书“建立资本市场”的建议,使得金融市场按照预期成为推动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平台。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 蔡重直、吴晓灵、齐永贵、万建华、波涛等,《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征求意见稿)》,1984年5月31日至6月7日,蔡重直等在合肥举行的中国金融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宣读。

  2. 蔡重直、波涛、齐永贵、万建华、李弘,《金融改革战略探讨》,《金融研究》,1984年第8期。

  3. 蔡重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探讨》,《经济研究》,1984年10期。

  4. 吴晓灵等,《关于金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几点意见》,1984年11月在“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会议讨论意见。该小组1984年由国务院成立,刘鸿儒任组长,小组提出的金融改革初步方案,影响了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5. 吴晓灵,《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提纲》,1984年12月,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会议讨论意见。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长沙中院回应曾成杰案:不存在秘密处决
  • 体育足协查津辽疑似默契球 初步认定不消极
  • 娱乐姚晨顺产得一男孩六斤二两 母子平安
  • 财经统计局被指将卖地收入数据做小万亿元
  • 科技空姐疑iPhone电死续:充电器非大陆原装
  • 博客代理律师:驳唐慧女儿自愿卖淫谣言
  • 读书屌丝和珅如何成了乾隆朝的二皇帝
  • 教育黑暗童话毁三观:丑小鸭没变天鹅变烤鸭
  • 范必:劣药驱逐良药何时休
  • 张五常:中国管制资本项目之谜
  • 马光远:中国经济正式告别八时代
  • 叶檀:为地方政府说公道话
  • 连平:三个步骤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金岩石:新股开闸如悬壶置顶
  • 张卫星:我把父亲的股票全部强制平仓
  • 管清友:经济政策必须稳中有为
  • 洪平凡:各国央行骑虎难下
  • 叶檀:欧元崩溃论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