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中国梦:“航二代”李茂华

2013年06月27日 15:29  国资委网站 
“航二代”李茂华(资料图片) “航二代”李茂华(资料图片)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院围绕“建班组就是建企业,抓班组就是抓管理”的建设理念,大力推进现代班组建设,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典型班组,7102厂第一事业部生产三组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这个承担着总装测试国家重点型号任务的班组,身处大山,远离亲人,常年超常工作,创造了产品质量100%的纪录,向祖国交出优质答卷,并总结提炼出“律动文化”“情绪管理法”等特色做法。长篇通讯《请祖国放心》介绍的就是他们的先进事迹。

  清晨,红红的火球窜出山顶,万道金光瞬时点亮沉寂的大山。7102厂第一事业部总装车间门前竖起的红色巨幅标语牌沐浴在阳光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几个彩色大字分外夺目。标语牌前一队白衣白帽的人举起右手,郑重承诺:用汗水书写激情,用成功报效祖国,我的岗位请放心……此情此景,让入职不到一年的青工刘坚仍然心潮澎湃,感到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高密发射任务的到来,航天企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现有队伍力量圆满完成国家重点型号任务,身处大山中的7102厂总装车间生产三组传承老一辈航天传统精神,以现代班组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出色完成所承担产品任务,受到集团公司、用户单位的高度赞扬和肯定。班组先后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好班组”荣誉称号。

  传承:航天精神放光彩

  “后墙不倒”对航天人来讲并不陌生,这是总装线上最怕听到又常听到的高频词。它意味着不论前方生产单位的时间如何变动,生产如何拖延,型号总装生产都要保证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从小随父母从北京到三线,十几岁进厂学徒,“航二代”李茂华清晰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全厂在连续10个月不发工资和津贴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某新型箭按时交付,有人累倒在工作岗位,有人推迟了婚期,有人将亲人病逝“催回”的电报往桌上一搁,走进生产现场。师傅们玩命干的情景,让他对航天人硬朗的作风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走进总装车间,勤学善思的李茂华学得了一手好本领,成为车间最早的一批高级技师,更接过了师傅们任务面前从不拉稀摆带的好传统。一次,为突击某型号任务,李茂华和同伴吃住在洞室,忘记了时间,没日没夜苦干,一个月下来,任务按期交付,李茂华却瘦了十几斤。问当时苦不苦,李茂华说:“当工人,活来了,干不出来更苦。”

  “干航天,就意味着你不仅仅属于你个人,更属于国家。”这是三组“兵头”,已当了十几年小组长的李茂华常对组员说的话。近年来,三组骨干不断地被充实到其他班组,一批80、90后拥有大专学历的年轻人走进班组。提起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李茂华充满爱意地说,没有差的组员,只有差的组长。为了帮助青年人尽快融入航天文化,班组在继承“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全面提高员工思想作风和操作技能的同时,精心策划了“青年岗位献青春”、“党员结对子”等主题实践活动,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从点点滴滴中让年轻人去感悟航天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一个个老师傅退了,一批年轻人来了,但航天人的精气神却牢牢地在三组扎下了根。

  2010年,某产品任务极其繁重、时间紧迫且状态复杂,能否完成,从院到厂、车间都捏了一把汗。任务来了,李茂华带领三组二话不说,一个字“拼”,每周7天正常班,每天加班5小时,小组共计加班350人次2000小时,硬是将产品总装周期缩短三分之一,在最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装配测试任务,交出一份优质答卷,赢得两总高度赞扬。

  事业部部长卢玉广动情地说,2012年,产品总装、靶场飞行试验、部队产品整修三线三地并行作业,人员紧缺,可三组硬是扛下了这副重担,样样工作出色。在这些个圆满的背后,是许多同志放弃了回龙泉休假的机会。有人统计过,这一年组里许多人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个月。问一位女工,不想家人吗?她笑着说:哪能不想,大伙都忙,可总不能因为自己影响了进度。“龙泉是客棧,这才是家啊!”组长李茂华的话,听过,不由得让人心中升起敬意。

  航天事业是崇高而神圣的,总装线上默默付出的航天人更是最可敬的。他们如无名的小草在大山中织就一道道国防绿。

  创新:让每个人有节奏地“律动”起来

  三组现有员工16人,平均年龄不到31岁,其中80、90后占员工总数的69%。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批批国家重点产品就是出自这支年轻队伍。“原先需要五六十人干的任务,现在十几个人就能完成,这是一种颠覆。”车间领导提起自己的“尖刀班”满脸自豪。

  面对繁重的任务,三组充分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潜力,推出了高低音协奏、长短音齐奏、合奏音调校三种培养模式,让生手成为熟手、让专才成为通才、让问诊成为会诊,取长补短,放大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律动”文化,全面提升队伍素质,为“保进度、保质量、保成功”提供了坚强保证。

  在组长李茂华眼里,每一名组员就像乐器上的一根弦,一个音,有高有低,有轻有重,只要全神倾听,用心调校他们的音准,就能有序地发出优美的琴声。

  针对新进大学生文化素质高、领悟能力强、好学上进等特点,小组每一名技师带两名大专生领衔高低音协奏,现场即时培训、即时解决的在岗学习模式,让学员尽快上手操作;针对总装、测试泾渭分明的分工,吹响长短音齐奏,将装配与测试线上具有丰富经验的骨干人员结成帮学对子,互为师徒,打造复合型技能人才;建“每日一题”学习共享平台,开展合奏音调校,每位组员将每天工作中不懂的技术问题写在工作日志本中,班组利用每日晨会开展“每天十分钟、每周一小时”的学习活动,对前一日收集、整理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建立了日反馈、日解决、日改进制度。

  “人人有特长,个个有老师”,三组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学习场。2012年刚进厂的大专生刘坚、陈洋被指定为组长李茂华徒弟。提起拜师学艺的事,两位年轻人对工厂、对师傅充满了感激之情,“没想到,初涉社会能遇到这么好的师傅、这么好的班组。”小伙子们由衷地说道。李师傅技艺精湛,在总装车间已带出了十来个徒弟,许多徒弟都成为生产骨干。徒弟小刘说,在现场,师傅会随时就装配问题问自己,答错了,师傅都会不留情面地指出来,并要求重新熟悉工艺图纸,作好笔记,很快自己就完成了角色转变。严师出高徒。以往新学员半年才能动手操作,一年才能独立胜任本职工作,如今一个批次下来,俩徒弟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大大缩短了上岗操作的时间。

  测试与装配相互学,老师傅与小师傅结对子,每一个人都学有目标。刘海林拜师车间最年轻的技师李世和学装配,一年下来已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干了8年测试的他颇有感触地说:“以前测试排故,往往要通过产品电路图,才能找到故障点。现在排故,我头脑中反射出的往往是产品上的某个具体位置,查找问题更准更快捷了。”通过“多专多能、跨工种、跨岗位”的复合型人才步伐,一批像刘海林这样既精通装配又精通测试并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实用性人才茁壮成长。

  陈海蓉是组里的质量员,除了负责组里的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如今她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对“每日一题”汇集的问题进行整理。在现场,她分门别类地拿出厚厚一摞资料卡片,里面记录着这些年组里在型号生产中面临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李茂华笑着说,“这可是‘金不换’,已成为引导新人、资源共享的知识宝库。”

  戴副眼镜、一脸斯文的代雪松被工友称为“教授”,是车间的“QC王”,多次获得工厂、车间小改小革奖。他颇有心得地说:“自己很多创新的火花就来自于‘每日一题’。”近年来,小组先后获得工厂20余项QC成果奖,小组自行设计的“双头小螺栓”,有效解决了某产品发动机防热群安装操作难度大、费时费力、质量难保证的问题,深受用户单位的好评。

  在工作中互助,在互助中共享,在共享中成长,平凡岗位当尖兵。三组通过协奏、齐奏、合奏,在大山深处吹响了曲风雄壮的航天交响曲,自1979年来以来,班组圆满完成了所承担国家重点任务,并创造了质量100%的纪录。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律动文化”的带动下,三组成为优秀技工的“孵化器”,如同禾苗拔节,一个个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在院首届特种关键工种技能比武中,毕明科、代雪松分别夺得了第一名、第四名的好成绩,有9人次获集团、院、工厂表彰,有15人被作为“革命火种”抽调到其它班组。今年五一前夕,又传来喜讯,李茂华和他的班组所创造的“律动文化”入选集团公司班组文化最佳实践案例。

  质量:情绪管理铸造放心品牌

  “绳子总在磨损的地方折断,事故总在薄弱的环节出现。”走进三组生产现场,型号生产现场操作“三清”、“易出错”项目11条,关于产品的质量看板随处可见,处处警示着组员要细心细致。

  总装测试是个精细活,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大错。近年来,为了避免低层次质量问题,三组秉承“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质量理念,制定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并从细节入手,消除滋生质量问题的土壤。

  生产现场,一排排依墙而立的工具柜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只见柜内摆放着依工具形状制成的一个形状各异的工具架,这是三组现场管理的一个小小创造。每个工具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每天下班时什么工具缺了一目了然,避免清理现场可能造成的麻痹大意。近年来,围绕产品质量,三组采取措施就达12项,织起一道密实的“质量网”。

  某型号产品正在进行电缆网测试。由两名工人各持一端,用测试仪器将每根电缆的两端头进行对应测试,每一个端头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触头,稍一分神,那密密麻麻的触头都会让你分不清。一位女工多少有些自豪地说:这需要心细如丝才能做得到。

  不带情绪上岗,是三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到重大任务开装前,班组都要发放员工调查问卷,了解员工家庭生活等有关问题,如子女上学、升学问题,为异地父母祝寿、购房请假问题等大量信息,建立了员工思想动态和困难、问题数据库。每天上岗前,每位组员都要填写一张记录卡,真实记录下当天的心情状态。透过这些调查,为每位员工度身定制情绪“晴雨表”,及时掌握员工的心理状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波动情绪,确保提前知晓,提前预防,提前解决,为型号生产保驾护航。

  2012年,组里一位爱说爱笑的员工在“晴雨表”上写下了“很累,很烦”几个字,很快组长李茂华就找到情绪低落的他了解原由。原来是他远方家里遇到了难事:岳父生病住院需要人照顾,孩子年幼读书需人接送,而一直由妻子侍奉的自己的父亲年老体弱也离不开人,妻子希望他回家帮一下自己。面对妻子合理合情的要求,考虑到班组任务繁重的现状,他辗转反侧,一夜未眠。了解详情后,李茂华一边安排他当日做些辅助性工作,一边向车间领导汇报这位组员生活中的困难,寻求组织的关心,避免了因情绪影响可能导致的产品质量差错。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些年,这些远离亲人,承受着巨大工作压力的航天员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层出不穷,但却没有一人因闹情绪影响工作。心情不好有人问,思想不通有人劝,难事难题有人帮,三组形成了互助友爱的和谐氛围。在车间的支持下,三组尝试推出现场生产“弹性时间工作制”,既确保了现场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产品生产进度稳步推进,同时又保证员工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工作起来精力充沛,更受到员工热烈响应。目前该办法已在车间普遍推广。

  “班组是小家,建设靠大家。”李茂华颇有心得地说。每日的晨会被三组员工称为“家庭会”。组长李茂华会对每个人要做什么、要注意什么,讲得井井有条、清清楚楚,小到一个步骤的注意事项、细到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每位组员更会结合自己的当日工作谈想法,做补充,碰撞思想,汇集智慧。大家相互提醒,集思广益,“质量”、“安全”是被提及最多的字眼。对新人而言,这里的每句发言无疑都是经验的沉淀。“让每一个人得到锻炼成长。”李茂华欣慰地说:“即使我出差,他们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挺好。”

  前不久,在某型号总装中,装配工陈海荣发现某部件防热套装配中存在着质量缺陷,追求完美的她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样品,主动找到总体单位设计人员沟通,看到防热套严丝合缝包扎在产品上,设计人员向小陈竖起了大拇指,“三组干的活,总是超出我们想像的好。”

  据统计,2012年,围绕产品质量三组就提出合理化建议30多条,其中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就有16条,经他们亲手组装的产品更是创下了一次交检率100%的佳绩。

  “干就干好,我的岗位请放心!”这是全组人员掷地有声地回答。

  班组:这儿是我们温暖的家

  只身来到事业部,对于90后的刘坚来说,生活环境的陡然反差让他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这里有对自己如亲人般的李师傅和同事,有着家的温暖记忆和饺子情节。

  在事业部的第一个中秋节,小刘和同事是在李师傅家中度过的。几个人一起擀着饺子皮、活着饺子馅,忙得不亦乐乎。当热腾腾的饺子摆上桌时,家的记忆在他内心翻腾。

  组员代雪松记得,多年前爱人进沟探亲,李师傅得知后,忙活了个大中午,包了一大碗饺子给他们端过来,小两口被感动的不知所措,至今心怀感激。

  饺子已成为他们团聚的代名词,也是他们团圆的最好见证,藏在内心深处,简单而温馨。

  2012年下半年,恰逢某型号任务进入攻坚阶段,三组人员已经连续奋战了一月之久。在李茂华49岁生日前夕,众徒弟私下商议要给他过50岁的生日。(四川当地风俗,一般过生日,男过单女过双,尤其是整十年的要提前一年。)

  当日,事业部小小的馆子里,坐满了整整五桌,仅生日蛋糕就有五六个。这样热闹的场面让李茂华又是惊喜,又是感动,单位的同事和领导也都前来道贺。

  现场,徒弟们排起了长队,轮流挨个给他敬酒,感谢多年来给予的教诲,劝他别太拼了,注意腰椎病,以后弯腰的装配活儿让他们来。此情此景让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动容。听着徒弟们的你一言我一语,李茂华脑海中浮想联翩。慢慢的,心醉了,人也醉了。

  时间带走了青涩岁月,但在徒弟们的成长印迹中,留下了一个个有师傅伴随左右的故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至今这件事,在事业部被传为一段佳话。

  每逢寒暑假,是事业部最热闹的时候。远方的妻子、老人带着孩子进沟探望,阔别了半年甚至更久的孩子们终于可以和父母团聚了。此时此刻,组里会积极策划,开展联欢活动,共同迎接亲人的到来。

  遇上组里加班,孩子的饮食就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三组积极协调,安排孩子们一同吃加班饭,在解决了组员后顾之忧的同时,更让孩子亲身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繁忙的工作之余,三组会组织孩子们参观航天传统教育基地,普及三线历史,追忆父辈岁月;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在娱乐中增加默契,增进感情。

  每逢生日,组员都会收到大家的一份祝福和精美小礼物;聚会后,大家会相约来到厂门口卡拉OK厅,吼上几嗓子,而《朋友》是每次必点曲目;每逢空闲,又天空作美,大家会结伴而行,走向周围的群山,用脚丈量着群山的高度,在山巅之上振臂高呼。

  在事业部,点滴温存中彰显出真情友爱。班组就是组员温暖的家,每个人在其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正是每个人的真心付出,才营造出和谐温暖的家。一个个小家,又汇聚成大家、支撑着国家。

  “我的岗位请放心……”山谷间再次响起铿锵的誓言,声震云霄。忠诚和责任让这些普普通通的航天人散发出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班组小天地,国防大力量。请记住中国航天最后村庄里的这些可敬的航天人,请记住这支充满战斗力的团队。在中国梦的感召下,他们将高高擎起航天精神的猎猎大旗继续前行,以热血和汗水铸造共和国的倚天长剑。 (王晓彦  仝先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鄯善发生暴力恐怖袭击致24人遇害
  • 体育李娜返温网32强 国足10-15年达亚洲领先
  • 娱乐女主播遭公司高层玩弄感情怒辞职
  • 财经刘志军曾与发改委冲突:高铁标准瞒天过海
  • 科技比特币疯狂:“挖矿机”成为大生意
  • 博客在美国合法举办婚礼的华裔同性恋(图)
  • 读书悟空揭开西游世界终极秘密:齐天传
  • 教育大学期末试卷考避孕套用法(图) 状元
  • 育儿女童被藏獒咬断气管身亡母亲目睹惨状
  • 赵伟:中国改革红利是如何耗竭的
  • 姚树洁:国人为啥犯有移民焦躁症
  • 叶檀:6月钱荒三大启示
  • 张捷:本次流动性危机是金融战争
  • 郭世邦:盘活存量可能只是美好愿望
  • 童大焕:房价会不会像股市一泻千里
  • 苏鑫:失败的商人要怪自己
  • 钮文新:钱炒钱是央行杰作
  • 孙立坚:靠什么才能解决中国式钱荒
  • 姚树洁:李克强为稳增长被迫当奶妈